醫療輔助隊英文Auxiliary Medical Service,縮寫:AMS)係香港保安局轄下嘅輔助紀律部隊之一,專責為香港提供義務醫療同埋衞生服務。佢哋嘅宗旨係提供最高效率同成效嘅醫療服務,增強常規醫療衞生服務,令香港市民保持健康安全嘅生活。衞生署署長須身兼醫療輔助隊嘅當然總監,現時由林文健醫生出任,總參事係黃英強。醫療輔助隊而家有4,602名成員。

抱負與使命 編輯

抱負 編輯

「成為首屈一指嘅志願應急醫療衞生組織。」

使命 編輯

「藉住一支訓練有素、專業同埋全情投入嘅志願隊伍,以最高效率以及最具成效嘅方式,提供資源嚟增強常規醫療衞生服務,令到香港市民得享健康又安全嘅生活。[1]

職能 編輯

醫療輔助隊嘅工作可以分為應急同常規任務兩類。當香港發生災難或緊急事故,醫療輔助隊會增援協助正規紀律部隊。平日着制服嘅隊員,亦會被派去增援正規救護車服務,以及喺公眾活動中提供急救服務。

醫療輔助隊嘅四大鋼領包括:速度行動、竭盡所能、專門技術、悉心治理。

徽章 編輯

由1950年成立起,醫療輔助隊使用上方有代表伊利沙伯二世女皇皇冠嘅徽章,中央以藍底色配上輔助隊英文名嘅縮寫AMS,下方加上HONG KONG香港回歸之後,徽章作出更改,皇冠以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取代,下方樣式與香港警察徽章相同,以嘉禾包圍標誌,中央以中文加上醫療輔助隊五字。

歷史 編輯

醫療輔助隊成立於1950年,1953年石硤尾大火、1962年 颱風溫黛、1972年六一八雨災、1996年嘉利大廈五級火警、1999年香港國際機場中華航空642號班機空難、2003年SARS事件中都發揮咗重要嘅角色同地位。醫療輔助隊於喺1983年脫離衞生署,成為一個獨立部門,隸屬保安局。

2011年,醫療輔助隊少年團成立。

歷任總監 編輯

  • 醫療輔助隊總監Unit Controller1982年改名為Commissioner
    • 楊國璋(1952年-1958年)
    • 麥敬時(David James Masterton Mackenzie)(1958年-1963年)
    • 鄧炳輝(1963年-1970年)
    • 蔡永業(1970年-1976年)
    • 唐嘉良(1976年-1989年)
    • 李紹鴻(1989年4月1號-1994年)
    • 陳馮富珍(1994年6月-2003年8月20號)
    • 林秉恩(2003年8月21號-2012年6月12號)
    • 陳漢儀(2012年6月13號-)

醫療輔助隊縱隊組織 編輯

醫療輔助隊主要分為六個縱隊:

總部縱隊(HQ Column)主要由醫療輔助隊嘅公務員編制人員組成。

行動翼負責前線工作,大部分嘅急救當值服務同埋特別服務由行動翼人員負責。總部縱隊等四個縱隊主要提供後勤支援,喺一啲特別嘅大型活動或事故(例如渣打馬拉松、奧運馬術)亦會提供人手,協助前線工作。

行動翼成員係前線嘅志願隊員,大部分隊員都隸屬呢個翼。行動翼分為一、二,統籌5個總區嘅工作。每個總區再按位處嘅香港行政區劃分成各個區隊,區隊由一名身負「高五級長官」官銜嘅區指揮帶領。

  • 行動翼(一)(Ops. Wing 1):香港總區、九龍東總區、九龍西總區
  • 行動翼(二)(Ops. Wing 2):新界西總區、新界東總區

訓練及發展縱隊(Traning & Development Column)負責向隊員提供訓練同發展策劃,醫療輔助隊訓練學校隸屬呢個縱隊。為隊員提供訓練指引以及負責向新隊員提供急救、歩操、傷者搬運同埋防感染訓練。

醫療及輔助醫療縱隊(Medical & Paramedic Column)轄下有衞生防護課(HPU)、應急特遣隊同埋後備人員科。其組員主要有專業醫生、護士以及受過專業訓練嘅人員。一有大型事故發生,轄下嘅應急特遣隊(ERTF)會提供受過專業訓練嘅隊員支援及協助前線工作。

後勤及支援縱隊(Logistics & Support Column)主要為前線工作提供支援,例如物資同埋隊員交通運送、隊員嘅福利事務。醫療輔助隊嘅公共關係事務亦由該縱隊轄下嘅公共關係及教育組負責。除此之外,醫療輔助隊樂隊亦由呢個縱隊管理。

應急特遣隊 編輯

應急特遣隊英文Emergency Response Task Force,縮寫ERTF)係醫療輔助隊專門應付特別災難嘅隊伍。當香港發生特別災難,應急特遣隊會派遣隊員協助消防處嘅救護總區同現場醫護人員處理傷者。此外,應急特遣隊平時喺醫療輔助隊隊內推廣「災難醫療」,令到醫療輔助隊其他部門嘅隊員喺災難事故或一般意外上有高效率嘅處理能力。

歷史 編輯

醫療輔助隊喺1990年代推行「災難醫療計劃」,希望將有關技術推廣至隊內,以提升隊員嘅災難醫療技術。所以1992年成立應急特遣隊,喺特遣隊內率先推行災難醫療助理Disaster Medical Assistant,DMA)訓練,成員除咗專業嘅醫護人員外,亦有從其他縱隊借調嘅隊員。透過應急特遣隊,向醫輔隊內推行災難醫療計劃,藉此加強對處理災難事故嘅能力。

應急特遣隊喺過往香港的災難事故中,都有奉召出動,包括1996年八仙嶺山火嘉利大廈大火、1999年香港國際機場中華航空642號班機空難等事故。

2012年10月1日,應急特遣隊奉召出動參與南丫島撞船事故嘅拯救工作。

組織 編輯

應急特遣隊下設4小隊,包括總部小隊及甲、乙、丙小隊。

制服 編輯

應急特遣隊成員嘅制服係深藍色工作服,背後印有螢光綠色「應急特遣隊」及"ERTF"字樣,以資識別。

急救單車隊 編輯

急救單車隊英文First Aid Bicycle Team)喺2002年成立,初時係醫療輔助隊嘅義工團計劃之一,由各縱隊內自願參與嘅隊員所組成。急救單車隊主要喺星期六、星期日及香港公眾假期為沙田馬鞍山大埔上水,重有屯門天水圍嘅單車徑使用者,提供急救服務。由於嗰段單車徑成日有涉及單車嘅交通意外,而且由於單車徑嘅環境關係,救護車難以即時到場,配備輕巧急救工具嘅急救單車隊員踩單車,可以更快更方便進入現場進行急救以至先遣救護任務。

特色 編輯

急救單車隊有別於醫療輔助隊其他急救服務,當値單車隊隊員係嚟自醫療輔助隊入面唔同嘅縱隊。隊員一般按照自己嘅時間,參與單車急救服務。

急救單車隊而有擁有約50部佩備急救裝備嘅單車,車上攜帶嘅裝備可應付一般單車意外引致嘅受傷,部份急救單車亦設有輕便復甦裝備(例如BVM),可處理昏迷或呼吸困難嘅傷者,直至救護員到達現場接手處理。

服務範圍 編輯

急救單車隊嘅服務範圍包括由沙田獅子橋到馬鞍山同埋大埔、上水嘅單車徑,以及天水圍同屯門嘅單車徑,服務時間如下:

  • 星期六:下晝2點至6點
  •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晝10點至下晝6點

除此之外,急救單車隊會為大型活動(例如渣打馬拉松)提供急救單車服務。

急救站位置 編輯

  • 沙田單車急救站(鄰近源禾路沙田划艇中心)
  • 馬鞍山單車急救站(馬鞍山單車公園內)
  • 大學單車急救站(大學單車匯合中心內)
  • 白石角單車急救站(科學園科研路旁)
  • 大埔單車急救站(鄰近元洲仔公園及大王爺廟)
    • 大埔海濱公園急救站(位於大埔海濱公園內)
  • 上水單車急救站(上水單車匯合中心內)
  • 屯門單車急救站(屯門單車匯合中心內)
  • 天水圍單車急救站(天水圍單車匯合中心內)

醫療輔助隊少年團 編輯

醫療輔助隊少年團英文Auxiliary Medical Service Cadet Corps,AMSCC )係醫療輔助隊架構下嘅一部分,隊員年齡由12至16歲,係香港其中一個青少年制服團體。少年團提供獨特嘅技能訓練,並且教授醫療、衞生及健康嘅專業知識,藉以幫助少年團團員建立良好品格,日後成為社會棟樑。

歷史 編輯

根據於1999年修訂嘅《香港法例》第517章第21條,行政長官可以招募同維持一個稱為「醫療輔助隊少年團」嘅少年組織,少年團由已經登記加入該團嘅12歲至18歲人士組成。招募同維持少年團嘅費用需要由立法會從政府一般收入中撥款支付。喺符合規例嘅情況下,少年團團員嘅活動、訓練、服務條件以及福利由醫療輔助隊總監決定。

2011年,醫療輔助隊少年團成立,首屆總共收獲2,200份入團申請,經過兩輪面試嘅遴選,共有403人成功獲選,當中包括235女168男[2][3]

目的 編輯

鼓勵青少年積極參與少年團,透過羣體活動和訓練,學習有用嘅技能,並且培育領導才能,藉以建立自信心,培養責任感、自律性格以及服務精神。

活動 編輯

包括常規訓練、遠足、旅行、露營、爬山、游泳、划船及風帆等。此外,亦包括探訪各個政府應變部門,例如政府飛行服務隊及民航處等等。同時少年團亦會定時舉辦各式聯誼活動,例如周年閱操、開放日等,家長可以從中了解仔女嘅表現同進度。

訓練內容 編輯

醫療輔助隊會提供獨特嘅技能訓練,並且教授醫療、衞生及健康專業知識,藉以幫助少年團團員建立良好品格,日後成為社會棟樑。

啓導課程 編輯

包括醫療輔助隊訓練、急救技巧、步操、紀律、基本禮儀。

常規訓練 編輯

包括醫療輔助隊訓令、災難醫療助理技巧、步操、紀律、基本禮儀、公民教育(國旗、國歌、區旗、區徽、基本法等)。

相關嘅進階訓練課程 編輯

  • 體適能(步操、單車);
  • 公共衞生 / 感染控制;
  • 健康教育 / 健康促進;
  • 基本護理;
  • 心理急救 / 心理健康;
  • 急症室 / 醫院 / 其他醫療單位暫駐觀察;
  • 個人發展,例如公開演講,或返回就讀嘅學校主持關於遠離毒害同埋健康教育嘅講座;
  • 其他:拯溺、獨木舟、野外定向、攀岩、領袖才能。

社會服務 編輯

少年團團員必須參加社會服務,例如植樹、郊野公園保護環境活動同探訪老人院舍等。

訓練時間 編輯

所有通過面試青少年將可以免費接受32小時啟導訓練課程同每逢星期六下晝3-5點或其他時間嘅訓練(農曆年期間可能休假,屆時另行通知)。

出席率 編輯

少年團團員嘅出席率,每年須達70小時或者所屬組別嘅總訓練時數嘅70%,以符合醫療輔助隊嘅效率要求。

津貼 編輯

醫療輔助隊少年團團員無人工。但係如果出席訓練連續8個鐘或以上,可以獲發口糧津貼;出席訓練連續4個鐘,口糧津貼減半。多項訓練課程以自我增值形式舉辦,並無津貼。

晉升機會 編輯

表現優異嘅團員可獲升為高級團員、副少年領袖、少年領袖及高級少年領袖。

參加資格 編輯

  • 年滿12歲但不足16歲青少年;
  • 持有香港特別行政區身份證;
  • 識講流利粵語以及閱讀中文;
  • 獲家長或監護人書面同意;
  • 填妥及交回入隊申請書,以便醫療輔助隊作出甄選。

入隊手續 編輯

如有意加入醫療輔助隊少年團,可以將填妥嘅申請書,郵寄到九龍何文田公主道八十一號嘅醫療輔助隊總部。醫療輔助隊收到申請書後,會以書面形式與申請人聯絡,並安排下開事宜:

  • 面試
  • 體格檢驗(辦公時間內進行)

費用 編輯

加入醫療輔助隊少年團無須繳交任何費用,醫療輔助隊將為各團員提供所需制服及裝備。

備註 編輯

年滿16歲嘅少年團員可以選擇申請加入成人團。 當少年團團員年滿18歲時,其少年團員身份會被終止。

香港醫療輔助隊隊員協會 編輯

香港醫療輔助隊隊員協會英文:The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Auxiliary Medical Service Members,縮寫AAMSM)於2012年6月11日成立,係香港醫療輔助隊嘅一個協會,辦公室喺新界將軍澳廣明苑廣新閣411室;香港醫療輔助隊隊員協會係港九勞工社團聯會嘅成員會之一。至2012年8月28日,香港醫療輔助隊隊員協會共有20名會員。  

宗旨 編輯

香港醫療輔助隊隊員協會嘅宗旨主要分成為12項:當中最主要包括:為醫療輔助隊隊員爭取及維持公平與合理嘅工作時間及其他僱傭條件,並且廣泛地保障其會員的利益。其餘包括:促進醫療輔助隊同隊員之間嘅溝通、為會員以至家屬提供福利(例如疾病、意外、殘廢、患難、失業、分娩及退休嘅經濟援助等)及康樂活動等、提供法律顧問服務、出版刊物及舉辦教育講座等。

歷史 編輯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愈趨嚴重,對於非緊急救護車需求與日俱增,令到醫療輔助隊隊員嘅工作壓力日益沉重。至2012年8月28日,醫療輔助隊共有6架分別駐守香港島九龍新界執勤而負責非緊急救諼服務嘅救護車;於2011年,私家醫院、衞生署及醫院管理局曾經使用此項服務達1萬6千多次。有隊員指出,部分隊員嘅服務時數符合勞工法例嘅連續性合約「四一八」規定(即連續工作4周,每個星期嘅工作時間唔少過18個鐘),但係隊員只得到時薪及強制性工積金嘅供款,未有獲得勞工法例所賦予正職僱員所可以享有嘅福利,例如年假等等。其中負責非緊急救護服務以及喺全香港7間美沙酮診所當值嘅2百多名兼職人員,每月工作時間最多達到25更,每更8至9個鐘,工作時間符合「四一八」規定。

故此,有隊員於2012年6月11月成立香港醫療輔助隊隊員協會,以爭取隊員享有合理待遇。同年6月26日,香港醫療輔助隊隊員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產生。

反應 編輯

醫療輔助隊回應表示,醫療輔助隊為志願部隊,係根據《輔助隊薪酬及津貼條例》嘅規定去支付薪酬以及發配津貼。理事長陳衞聰表示,醫療輔助隊分為全職及兼職志願人員,前者享有香港公務員薪酬福利,而者人數則佔多數,只有時薪及強積金供款。而且根據《醫療輔助隊條例》,醫療輔助隊人員均為志願人員,非兼職人員[4][5]

編輯

參考 編輯

  1. 使. 原著喺2012年9月22號歸檔. 喺2013年1月23號搵到.
  2. 醫輔隊少年 從急救到自立 香港政府新聞網 2011年12月27日
  3. 醫輔隊助改王子公主病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2年2月3號,. 《明報》 2011年12月28日
  4. 醫療輔助隊組協會 爭合理待遇 《東方日報》 2012年8月29日
  5. 醫輔隊「全職」志願者爭勞工保障 Archive.is歸檔,歸檔日期2013年1月5號, 《明報》 2012年8月29日

睇埋 編輯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