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1895年12月4號1990年11月26號),字芝生中國河南南陽唐河人,曾爲大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佢係哲學家哲學史家,以儒人出名,後半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轉爲反儒。

出世同讀書 編輯

馮友蘭喺河南省唐河縣度出世,是年爲大清時一八九五年。佢老頭馮臺異,係大清進士,之後任地方官

馮少年時先後讀唐河縣立高等小學開封中州中學上海公學。之後,中華民國四年,一九一五年,考入北京大學法科,但後轉入文科中國哲學門,中華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年畢業。畢業後任教開封中等技術學院。一年後,中華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四年後,中華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考得博士學位,同年自美返國。

事業 編輯

崇儒 編輯

中華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返國卽任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兩年後,中華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年,轉任廣東大學教授。一年後,中華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再轉任燕京大學哲學教授。兩年後,中華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再轉任國立清華大學教授兼任哲學係主任,翌年再兼任文學院院長。中國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年,出《中國哲學史》上卷。三年後,中華民國廿三年,一九三四年,出埋下卷。佢力崇儒學,視其爲中國哲學史上獨尊同正統。

同年,馮友蘭獲邀出訪捷克、蘇聯,返返中國後,分別就蘇聯見聞及歷史唯物主義演講兩次,觸怒中國國民黨當局,遭逮捕審訊,但無耐獲釋。事後,馮卽該拍住國民黨,無耐入埋黨。第二年,中華民國廿四年,一九三五年,當選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中國民國廿六年,一九三七年,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馮跟清華大學搬去長沙,又旋即再搬昆明,任職於西南聯合大學,仍任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遷徙期間,國民黨籍中斷。中華民國廿八年,一九三九年,馮再次入國民黨。昆明嗰陣,馮出咗貞元六書,推崇儒家道統,鞏固儒學思想,切合當時國民黨新生活運動。六書先後次爲,中華民國廿八年,一九三九年,出咗《新理學》。中華民國廿九年,一九四〇年出《新事論》同《新事訓》。中華民國卅二年,一九四三年出《新原人》。中華民國卅三年,一九四四年出《新原道》。中華民國卅五年,一九四六年出《新知言》。

任教西南聯大嗰陣,馮同國民黨高層密切往來。中華民國卅一年,一九四二年起,幾次去重慶,向國民黨幹部授課。中華民國卅二年,一九四三年,以西南聯合大學黨部名義,致函蔣介石,望其「收拾人心」,蔣閱信「為之動容,為之淚下」。中華民國卅四年,一九四五年,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馮當選為主席團成員。

中華民國卅五年,一九四六年,中國抗戰勝利後,西南聯合大學解散,清華大學搬返北平,馮應邀去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任客座教授一年,同時集結其間講稿,出《中國哲學簡史》。中華民國卅七年,一九四八年,返國,仍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係主任同文學院院長,後又當選中央研究院首任院士(人文及社會科學組)[1]同中央研究院評議會第三屆評議員[2]

反儒 編輯

中華民國卅八年,一九四九年,國民黨失勢,中國北方由中國共產黨接收。十月一號,中國共產黨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無耐,十月五號馮友蘭致信毛澤東,自稱「過去講封建哲學,幫了國民黨的忙,現在我決心改造思想,學習馬克思主義[3],毛在回信認定了馮「過去犯過錯誤」[3],並告誡其「總以採取老實態度爲宜」[3],馮遂辭任去國立清華大學院長同系主任。一九五〇年間,佢派咗去農村參加土改運動。一九五二年,調返北京大學哲學系,重做埋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同埋第二、三、四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馮友蘭要自我批判自己歷史問題,國內外幾次公開表示,新理學「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敵」[4],係「反人民」[5],係「要人一心一意擁護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合國民黨政權」[6],「我舊陣時嘅著作都係無價值嘅」[7],並「對四十年代所寫嘅幾本書懺悔」。佢好多時配合政治形勢,如「揾啲馬克思主義嘅嘢,努力運用」,因而相繼寫出咗《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二冊。一九五五年,佢參加活動,批判胡適梁漱溟。一九六二年,中共政協全國委員會召開第三屆政治協商,會後向毛澤東獻詩「懷仁堂后百花香,浩蕩春風感衆芳」云云[8]

一九六六年,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起初馮友蘭畀人抄家,困入牛棚。兩年後,一九六八年毛澤東表示,「北京大學有一個馮友蘭,係講唯心主義哲學嘅,我哋只識唯物主義,唔識唯心主義,如果想知道啲唯心主義,重得去揾佢」[9],馮因而得以離開牛棚,恢復自由。一九七三年,批林批孔運動中,馮友蘭出任四人幫掌握嘅「梁效」寫作班子顧問,「從舊營壘裏衝殺出嚟,畀咗孔丘一個回馬槍」,相繼發表《對於孔子嘅批判同對於我過去嘅尊孔思想嘅自我批判》同《復古與反復古係兩條路線嘅鬥爭》等文章,均得《光明日報》全文轉載。之後又著《論孔丘》一書,為江青一黨效力。呢啲文書,馮話自己係一九四九年以前,係尊孔思想,係「為大地主大資產傢,特別係為國民黨反動派嘅統治服務嘅」[10],一九四九年以後則「為劉少奇林彪反革命嘅修正主義路綫服務嘅」[10],認爲自己能參加批孔運動,係「更大嘅幸福」[11],一代儒學名家,「竟以批孔鳴於時」[12]。馮積極拍堆江青,之不過一九七六年,四人幫失勢,梁效寫作班子遭徹底清算,馮友蘭亦長時間關押審查。

一九八〇年起,馮友蘭以口述方式,開始重寫《中國哲學史新編》,自稱「自己喺現有馬克思主義水平上所能見到嘅東西,直接寫我自己喺現現有嘅馬克思主義水平上對於中國哲學史和文化的理解和體會」[13]。全書一九八年完成,全書始終以馬克思主義同階級鬥爭觀念貫通。

一九九〇年,馮友蘭病死,是年實齡九十五。

著作 編輯

生平著作可歸結為「三史釋古今、六書紀貞元」三史係《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等三套哲學史著作。六書係「貞元六書」包括《新理學》、《新世訓》、《新事論》、《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六本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

《中國哲學史上下冊》分別完成於1931、1934年,係第一套以西方哲學概念完成的中國哲學史著作。其中許多概念已成為定論,為後世學者所共同接受。堪稱中國哲學史的奠基之作。

《中國哲學簡史》係由1948年喺美國賓州大學上課教材編寫而成。此書譯為十多國語言,銷售數百萬冊。係西方大學中國哲學史課程必用的教科書,也係西方了解中國哲學的最佳入門途徑。

《中國哲學史新編七冊》完成於1990年,乃係馮友蘭用生命寫成的哲學大作。喺84到95高齡等11年間,以準盲人、準聾子的身體狀態,喺每年住院數次的情況下,口述由弟子筆錄而成。

《貞元六書》係一套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新理學》為其總綱,後五冊係分屬各章節,主要講純粹哲學。《新世訓》係社會觀,係新理學觀點喺社會問題中的應用。《新事論》係生活方法論與道德修養論。《新原人》係人生哲學,以覺解的程度將人生分為四個境界。《新原道》係哲學史觀,分析中國哲學之發展。《新知言》係方法論,總結中西哲學史的經驗。

生平著作收錄喺《三松堂全集》共十五冊。

編輯

  1. 中央研究院逝世院士一覽表(2009年9月8日查詢)
  2. 中央研究院歷屆評議員一覽表(2009年9月8日查詢)
  3. 3.0 3.1 3.2 《毛澤東書信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44页
  4. 蔡仲德,《馮友蘭先生年譜初編》,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74頁
  5. 馮友蘭,《三松堂全集》十四卷,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3頁
  6. 蔡仲德,《馮友蘭先生年譜初編》,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43頁
  7. 蔡仲德,《馮友蘭先生年譜初編》,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71頁
  8. 馮友蘭,《我與毛澤東的交往》,《文匯報》(香港),2005年05月22日
  9. 馮友蘭,《三松堂全集》第一卷,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10. 10.0 10.1 馮友蘭,《論孔丘》,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5页
  11. 馮友蘭,《論孔丘》,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2页
  12. 汪東林,《梁漱溟問答錄》,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13.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自序部分

參攷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