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呢篇文講嘅唔係龐德

龐德公粵拼pong4 dak1 gung1;?—?),尊稱龐公,荊州南郡襄陽人(而家湖北襄陽),係東漢末年隱士。關於佢嘅字,據《宋書》、《四庫全書·巵林》,字尚長soeng6 coeng4[1],據襄樊民間流傳,字子魚zi2 jyu4)。

龐德公
《晚笑堂畫傳》畫嘅龐德公嘅畫
東漢 名士
遞啲名
尚長/子魚
其他名 龐公

生平 編輯

龐德公居住喺峴山南面、沔水中嘅魚梁洲[2],未曾入過城府,自己耕作田園,夫妻對待彼此如同賓客;到唞時整齊下頭巾,坐正來彈琴讀書爲樂,面色嚴肅[3]

龐德公共襄陽名士司馬徽龐統有親切關係,經常聚合,划船遊江,無乜面阻,自在暢適[4]。龐德公幫名士起名號,司馬徽嘅「水鏡」、諸葛亮嘅「臥龍」、龐統嘅「鳳雛」,都係龐德公題名嘅[5]。有次司馬徽去龐德公屋企,咁啱佢行開咗,司馬徽話有客到,催促龐德公嘅老婆仔女煮嘢食,令佢哋忙咗一番。龐德公返到,直入屋內見司馬徽,無嫌到佢啲做法,無分別到主客[6]。司馬徽細龐德公10歲,所以當佢阿哥噉對佢,經常稱呼做「龐公」,結果世人以爲「公」係龐德公嘅名[7]。諸葛亮每次到龐德公屋企,都向佢拜禮敬謹[8]。龐統係龐德公嘅侄仔,少時未出名,只有龐德公睇起佢。後來司馬徽同龐統傾偈,十分之驚歎龐德公咁識睇人[9]

荊州牧劉表多次請佢出來,不過都請唔到,於是親自去佢屋企,但係說服唔到龐德公出仕,於是失望返去[10]。之後龐德公帶住老婆仔女爬上鹿門山,世人就無再遇到佢喇[11]

家眷 編輯

參攷資料 編輯

  • 陳壽(著);裴松之(注). 書七:龐統法正傳 — 龐統傳. [[三國志]].
  • 范曄. 傳第七十三:逸民列傳 — 龐公傳. [[後漢書]].
  • 佚名. 德公傳. .

攷證 編輯

  1. ^宋書卷六十八、列傳第二十八 — 武二王傳:史臣曰:襄陽龐公謂劉表曰:「若使周公與管、蔡處茅屋之下,食藜藿之羹,豈有若斯之難。」夫天倫由子,共氣分形,寵愛之分雖同,富貴之情則異也。追味尚長之言,以為太息。
    (史臣嘅話:襄陽人龐公同劉表講:「若果周公同管、蔡一齊住喺茅屋,食藜、藿整嘅羹,又點會有噉嘅難呢。」由於兄弟嘅倫理關係[2],點都親切至極[3],呢份寵愛係相同,但富貴時份人情就好唔同㗎喇。諗返龐尚長啲話,真係引爲長嘆。)《四庫全書》係引用自《宋書》嘅。
  2. ^ 酈道元中文酈道元水經注卷二十八、沔水:沔水中有魚梁洲,龐德公所居,士元居漢之陰,在南白沙,世故謂是地爲白沙曲矣。司馬德操宅洲之陽,望衡對宇,歡情自接,泛舟褰裳,率爾休暢……
    (沔水中有魚梁洲,係龐德公住嘅地方。龐士元住喺漢水南面,嗰度係南白沙,而啲人嗌呢笪地做白沙曲。司馬德操住喺魚梁洲嘅北面,就喺龐德公附近[4],佢哋相處得歡欣暢快,經常坐船遊江[5],自然而然[6]好暢適……)
  3. ^ 《襄陽記》:龐德公,襄陽人。居峴山之南沔水上,未嘗入城府。躬耕田裏,夫妻相待如賓,休止則正巾端坐琴書自娛,睹其貌者肅如也。
    (龐德公係襄陽人。住喺峴山南邊嘅沔水上,未曾入過城府。彎身耕田,夫妻對待彼此如賓客,唞時正巾端坐,琴書自樂,睇佢面色嚴肅。)
  4. ^ 《襄陽記》: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德公之題也。
    (諸葛孔明叫臥龍,龐士元叫鳳雛,司馬德操叫水鏡,都係龐德公起嘅。)
  5. ^ 《襄陽記》:司馬德操嘗造公,值公渡沔,祀先人墓。德操徑入其室上,呼德公妻子,使速作黍,「徐元直向言,有客當來就我與公談論。」其妻子皆羅列,拜於堂下,奔走供設。須臾,德公還,直入相就,不知何者是客也。
    (司馬德操曾經探龐德公,咁啱龐德公過沔水,去祭祀祖墓。司馬德操直接入屋內,嗌龐德公嘅老婆仔女,要佢哋快啲煮嘢食,講:「徐元直話過,有客來緊共我同公談論。」德公嘅老婆同仔女都來做嘢,喺廳堂下向司馬德操拜禮,忙住排辦食品。之後一陣,龐德公返來,直入屋內見司馬德操面,無分邊個先係客。)
  6. ^ 《襄陽記》:德操小德公十歲,以兄事之,呼作龐公也。故世人遂謂「公」是德公名,非也。
    (司馬德操細過龐德公10歲,當佢做阿哥,嗌做「龐公」。所以世人話「公」係龐德公嘅名,其實唔係。)
  7. ^ 《襄陽記》:諸葛孔明每至公家,獨拜床下,德公殊不令止。
    (諸葛孔明每次到佢屋企,就佢喺床下拜禮,龐德公唔要求立即停止。)
  8. ^ 《襄陽記》:德公從子統。……少未有識者,惟德公重之,年十八,使謁德操。德操與語,自晝達夜,乃嘆息曰:「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
    (龐統係龐德公嘅從子。……少時未得人識,唯龐德公睇重佢,虛歲18歲嗰年,嗌佢去見司馬德操。司馬德操共龐統傾偈,從日頭傾到夜晚,結束時嘆話:「龐德公果然識睇人,呢個實在係盛德。……)
  9. ^ 《襄陽記》:荊州牧劉表,數延請,不能屈。乃自往候之,謂公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公笑曰:「鴻鵠巢於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棲;龜黿穴於深泉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趨捨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但各得其棲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釋耕隴上,妻子耘於前。表指而問曰:「先生苦居畎畝之間,而不肯當祿,然後世將何以遺子孫乎?」公曰:「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遺之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表曰:「何謂?」公曰:「昔堯、舜舉海內授其臣,而無所執愛,委其子於草莽,而無矜色。丹朱、商均至愚下,得全首領以沒。禹、湯雖以四海為貴,遂以國私其親,使桀徙南巢、紂懸首周旗,而族受其獲。夫豈愚于丹朱、商均哉?其勢危故也。周公攝政天下,而殺其兄。向使周公兄弟食藜藿之羹,居蓬蒿之下,豈有若是之害哉!」表嘆息而去。
    (荊州牧劉表幾次嗌佢出來,佢都唔屈從。於是自己去探佢,同龐德公講:「保全到一具心身,噉憑乜保全天下?」龐德公笑話:「鴻鵠喺高樹上築巢,傍晚有竇瞓;龜黿喺深泉下挖窿,黃昏有埞唞。行爲舉止[7]亦係我哋人嘅巢穴。但都只係各自棲宿嘅竇,天下無咩埞畀佢保全。」龐德公搦鋤頭鋤地,佢啲老婆仔女喺前面掹草藤,劉表指住問話:「先生苦居耕田,而唔肯接受俸祿,噉之後以咩來留低畀子孫呢?」龐德公答:「世人都留低危害,而家我自己只留低安寧。雖則留嘅嘢唔同,但唔可以講無嘢留低。」劉表問:「句話點解?」龐德公答:「古時喺海內獎授臣子,而無帶入情感,派啲仔喺草莽之地,而無表現悲傷。丹朱、商均非常之愚蠢,但都死得安樂[8]雖則以四海爲貴,但又將國畀咗自家親人,令到被驅逐到南巢,個頭被掛喺旗度,連佢哋嘅宗族都捉埋。禹、湯唔通睇嘢唔及丹朱、商均?佢哋嘅環境就係造成危害嘅原因。周公攝政天下,而殺咗佢嘅兄長。假使周公兄弟食藜藿整嘅羹,住喺蓬蒿草鋪嘅屋頂之下,點有噉樣害法啊!」劉表長嘆而離開返去。)
  10. ^ 《襄陽記》:後遂攜其妻子登鹿門山,託言採藥,因不知所在。
    (後來帶老婆仔女爬上鹿門山,託話採藥,世人就唔知佢喺邊嘞。)

注釋 編輯

  1. 三國演義》寫話龐德公嘅字係山民,其實唔係。
  2. 「天倫由子」,「天倫」即「天然嘅秩序、由天定嘅自由秩序」,指兄弟;「由子」義「原理、天理」。
  3. 「共氣分形」係成語,常見寫法「分形同氣」,出處自《呂氏春秋》卷九 — 精通:「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父母之於仔,仔之於父母,係一體兩份,條氣相同而呼吸唔同)意思講外邊嘅形體各有各,但內裏嘅氣息相通。呢條成語原本用來形容親子之間無比親切嘅關係。之後亦用去形容兄弟關係。舉例:曹植求自試表》「而臣敢陳聞於陛下者,誠與國分形同氣,憂患共之者也。」(臣之所以敢同陛下陳聞,係誠心同國家分形同氣,最終都係共患難㗎。)
  4. 「望衡對宇」,「望衡」義指近、密切,譬喻: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甲與乙望衡而居,皆宦裔也。」(甲同乙,相互住得好近,都係下人後裔。)「宇」係指大屋,呢度對出義屋企;「對宇」義指兩間屋面對面。「望衡對宇」係形容隔籬屋關係嘅成語。
  5. 「褰裳」,即「挽起衫褲」,係泛指過江嘅行動。譬喻:《詩經鄭風・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惠掛住我,挽起衫褲過溱河。)葛洪抱樸子廣譬「猶褰裳以越滄海,企佇而躍九玄。」(好似挽起衫褲來越過滄海,企喺度望而跳上九玄。)
  6. 「率爾」,係描寫唔受驅使、自動自覺情狀嘅動詞。譬喻:《晉書文苑傳袁宏中文袁宏傳「謝尚時鎮牛渚,秋夜乘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泛江。」(謝尚中文謝尚當時鎮守牛渚,秋夜因月光起,好自然噉(率爾)共左右喺長江微服遊船河。)
  7. 「趨捨行止」,「趨捨」(趨:去;捨:停)同「行止」(行:去;止:停)都係義指行爲舉止。
  8. 「得全首領以沒」(得到全屍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