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式建築
(由哥特式建築跳轉過嚟)
哥德式建築(英文:Gothic architecture),又譯哥特式建築,係源自12世紀法國嘅建築風格,13到14世紀喺歐洲流行,特色包括尖形拱門、肋形拱頂同埋飛拱,最常用喺主教座堂、修道院同教堂。
飛扶壁
編輯内文:飛扶壁
呢種風格最重點嘅特徵係飛扶壁(flying buttress):飛扶壁係一啲拱型嘅結構,由一埲牆嘅上半橛伸出,一路伸落去一個質量大啲嘅物體嗰度(通常係地下或者棟嘢嘅下一層),用嗰嚿大啲嘅物體嘅質量抵抗嗰埲牆所受(由一個好高好重嘅天花施加)嘅力[1]。
喺當代嘅歐洲,飛扶壁係一樣建築學上嘅大革新:呢種結構令到中世紀歐洲嘅建築師突然間變成能夠起一啲(同打前嗰啲建築物嘅天花板比起上嚟)高好多重好多嘅拱頂;而且因為有飛扶壁幫手撐住個天花板,哥德式建築啲牆可以唔使咁厚,啲窗可以大好多[1],啲窗大就即係有得用有色玻璃,而事實係,哥德式嘅教堂建築成日會用有色玻璃描繪聖經或者聖人嘅故仔;同時,「有得起好高嘅結構」引起咗一股「要指向天堂」嘅風潮,啲建築物嘅塔頂好多時都變到好尖,啲拱頂高得好交關,起到一個「要向天堂進發」嘅氣勢。哥德式建築嘅呢啲宏大嘅結構俾當時嘅教會同貴族用嚟向平民-啲平民好多時連有冇飯開都成問題-展示自己幾咁威[2]。
圖庫
編輯-
巴黎聖母院正門
-
巴黎聖母院側面
-
巴黎聖母院中殿
-
巴黎聖母院北面嘅玫瑰窗
-
沙特爾主教座堂正門
-
沙特爾主教座堂側面嘅圖畫
-
沙特爾主教座堂中殿嘅南面
-
沙特爾主教座堂外牆嘅飛扶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