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係佛教嘅術語,係慈同悲兩個字夾埋嘅合稱,係佛教基本教義之一,亦係四無量心嘅基礎。大乘佛教中,菩薩係追求慈悲同智慧為最高目標。

概論 編輯

慈悲係一個複合詞,由四無量心中嘅慈同悲合成。呢兩個字意思相近,經常係擺埋一齊用,其本性質都係無瞋,但係作用唔同[1]。龍樹認為,慈為與樂,悲為拔苦[2][3][4]

註解 編輯

  1. 淨影慧遠《大乘義章》卷14:「慈與悲雖同為無瞋性,但以四義不同而二分,一以功能不同,故悲能拔苦,慈能與樂;二以治患不同,故悲止害覺,慈息貪欲,又悲能除微細之瞋,慈能遣粗重之瞋;三以境界不同,故悲心多緣苦眾生而起,慈緣無樂眾生而起;四以得報不同,故悲得空處,慈生遍淨。」
  2. 《大智度論》卷20:「慈名愛念眾生,常求安穩樂事以饒益之。悲名愍念眾生,受五道中種種身苦心苦。」
  3. 《大智度論》卷27:「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與眾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眾生。」
  4. 世親《十地經論》卷2:「慈者同與喜樂因果故,悲者同拔憂苦因果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