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手47》(Hitman)係一部2007年嘅動作驚悚電影,由Xavier Gens英文Xavier Gens做導演,改編同名遊戲《刺客任務》系列(Hitman)。主演係添姆菲奧芬,佢扮演殺手47,故事集中講一個叫殺手47嘅職業殺手,佢俾簡稱為「組織」嘅組織基因改造成一位刺客。佢被卷入咗一場政治陰謀,發現自己俾國際刑警同埋俄羅斯調查局追捕。配角有Dougray Scott英文Dougray Scott同埋奧嘉古莉寧高。套戲個評價唔好,但係票房成功。

殺手47
Hitman
資料明細
導演Xavier Gens英文Xavier Gens
監製
編劇Skip Woods英文Skip Woods
原著刺客任務
IO Interactive英文IO Interactive作品
主演
配樂作曲Geoff Zanelli英文Geoff Zanelli
攝影Laurent Barès
剪輯
  • Carlo Rizzo
  • Antoine Vareille
製片商二十世紀霍士
片長92分鐘
產地
  • 法國
  • 美國
  • 英國
英文
上畫同發行
上畫日期2007年11月21號 (2007-11-21)(美國)
2007年11月30號 (2007-11-30)(英國)
2007年12月26號 (2007-12-26)(法國)
發行商
預算$24 million
票房$101.3 million
前集同續集
續集刺客特攻47

因為套戲有好多負評,所以個續集喺製作期間取消咗,但係之後拍咗重啟版電影,叫《刺客特攻47》,由Rupert Friend英文Rupert Friend扮演殺手47,喺2015年上畫。

劇情

編輯

喺一個戒備森嚴嘅設施裏面,有一班好後生嘅男仔剃光頭後,佢哋個腦後面俾人印咗條碼,然後接受武器、爆破、徒手格鬥、耐力同埋力量等方面嘅訓練,成為喺全球各地活動嘅職業殺手。喺依家,國際刑警組織特工Mike Whittier番到屋企,俾殺手47用槍指住。佢哋兩個人傾偈,講到殺手47做職業殺手嘅生涯,而殺手47係由一個叫「組織」嘅秘密組織培養同訓練出嚟嘅。

三個月前,殺手47完成咗襲擊尼日利亞軍閥Bwana Ovie嘅任務,佢夾硬向一個被俘虜嘅士兵食咗個塑膠炸藥,用個士兵當成人肉炸彈殺死咗Ovie。之後,組織處理人Diana Burnwood通知殺手47,佢要公開暗殺下一個目標:俄羅斯總統Mikhail Belicoff。佢成功一槍爆頭,完成咗任務,但係佢離開俄羅斯之前,佢個上司聯絡佢,講話暗殺失敗,而Belicoff無死到,令佢覺得有古怪。組織通知佢有個目擊證人Nika,命令佢要去殺死Nika,但係佢意識到Nika根本無見過佢,Nika唔係目擊證人,無向Nika開槍。相反,另一位殺手要暗殺殺手47,佢啱啱好避開咗,知道自己俾人陷害。

佢嘅僱主將佢嘅位置同埋身份發送咗畀聯邦安全局,但係Diana偷偷打電話畀殺手47,向佢通風報信,透露喺Belicoff親自下令襲擊。殺手47逃出酒店後,截住咗Belicoff嘅情婦Nika。佢審問Nika,發現Belicoff有一個替身,替身下令暗殺真正嘅Belicoff,要取代Belicoff嘅俄羅斯總統職位。組織希望喺新政府中得到影響力,於是命令殺手47殺害Nika,然後將佢抹殺,掩藏佢哋嘅行蹤。

Nika同殺手47想坐火車離開俄羅斯,俾組織嘅殺手追捕,殺手47同佢哋打番一場,之後打死咗佢哋。然後,Whittier親自逮捕殺手47,但係俾殺手47輕易制服。Nika勸殺手47放過Whittier,而Whittier被負責監督追捕行動嘅聯邦安全局官員Yuri Marklov以干擾行動為理由強制離開俄羅斯。殺手47聯絡佢嘅同伴、中央情報局(CIA)官員Carlton Smith,向Smith提出一個交易:殺手47會殺死Udre Belicoff(Mikhail嘅細佬,有錢嘅軍火商同人口販子),以換取佢嘅幫助。Smith話畀殺手47聽,Udre一直同一個叫Price嘅德國槍手策劃啲詭計。

殺手47同Nika去到伊斯坦堡,殺手47喺當地綁架咗Price,冒充Price去俱樂部同Udre見面,殺死埋Udre,迫Belicoff嘅替身參加Udre嘅公開葬禮。殺手47綁架Marklov,迫Marklov命令佢自己嘅特工破壞葬禮,分散啲人嘅注意力,而殺手47偽裝成士兵,對付替身嘅保鏢,再殺死替身,之後Whittier同國際刑警組織嘅後援嚟到,拘留殺手47。Smith兌現咗承諾,叫佢嘅特工攔截運送殺手47去機場嘅車隊,令到殺手可以逃走。

番到Whittier嘅屋企,殺手47建議Whittier照佢嘅計劃行事:通知警方Whittier殺咗(假嘅)殺手47,暗示Whittier聽如果拒絕建議嘅話就會俾人殺死,然後殺手47就離開間屋企。鏡頭睇到Nika攞住一封信,裏面有Nika一直好想要嘅葡萄園地契。殺手47透過狙擊槍嘅瞄準鏡好遠咁望着Nika。殺手47睇到腳下訓咗另一個殺手嘅屍體,警告過屍體(指「組織」)唔好搞Nika,然後殺手47就走開咗。

演員

編輯

製作

編輯

開發

編輯

2003年2月,《刺客任務》嘅製作商Eidos同埋IO Interactive英文IO Interactive,同荷里活製作公司談判,將遊戲拍成電影。二十世紀霍士得到個版權,請咗編劇家Skip Woods英文Skip Woods寫劇本,演員雲迪素做監製同做主角。

選角

編輯

2006年12月,雲迪素唔再做主角。2007年1月,導演Xavier Gens英文Xavier Gens揀咗添姆菲奧芬做主角。3月,揀咗演員Dougray Scott英文Dougray Scott做殺手47嘅對手,奧嘉古莉寧高Robert Knepper英文Robert KnepperUlrich Thomsen英文Ulrich ThomsenMichael Offei英文Michael Offei都加入咗卡司陣容。

拍攝

編輯

主要拍攝喺2007年3月27號嘅嗰一個星期,喺保加利亞索菲亞開始,持續咗12個星期。[1]第二攝製組喺倫敦伊斯坦堡聖彼得堡好望角鎮拍片。[2]

套戲嘅上畫時間推遲咗幾個月,因為要重拍一啲場景。有啲場景包括四個刺客喺火車車廂裏面用劍打交,取代咗原本殺手47只係同一個刺客喺火車月台打交嘅鏡頭。套戲上畫前有報道證實,唔單只係重拍,而且霍士公司炒咗Xavier Gens,唔接受佢嘅最終剪接版。喺呢段期間,請咗Nicolas de Toth幫手剪接同剪走一啲元素。[3]

套戲為咗慳錢,就將電視劇《末世黑天使英文Dark Angel (American TV series)》開場嘅鏡頭放入去呢套戲,改咗殺手47嘅起源,而部電視劇都係由霍士公司擁有。[4]

奧嘉古莉寧高講話佢唔會用替身嚟拍性愛場面。[5]

重啟版電影

編輯

二十世紀霍士請咗編劇Kyle Ward幫《殺手47》嘅續集寫劇本。Adrian Askarieh、Daniel Alter同Charles Gordon英文Charles Gordon (producer)會再做監製。有報道話喺2011年10月過身嘅美國演員David Hess英文David Hess會扮演一個未有名嘅角色。Daniel Benmayor已經簽約執導續集。添姆菲奧芬喺Nerdist英文ID10T with Chris Hardwick Podcast講過,佢對拍續集無興趣,佢拍呢套戲係因為佢嘅劇集《無法無天英文Deadwood (TV series)》俾人取消咗,佢要賺錢去買間新屋企。

2013年2月5號,有報道話會重啟電影,片名叫《刺客特攻47》,會由保羅獲加做殺手47,但係佢喺2013年11月30號過咗身。廣告導演Aleksander Bach英文Aleksander Bach第一次拍《刺客特攻47》,Skip Woods英文Skip Woods同埋Mike Finch寫劇本。拍攝預計喺2013年夏季喺柏林星加坡進行。2014年1月9號,演員Rupert Friend英文Rupert Friend取代咗保羅獲加嘅角色。2014年1月31號,演員沙查昆圖飾演一個未有名嘅角色。2014年2月6號,女演員Hannah Ware英文Hannah Ware俾人揀咗做女主角。2014年2月19號,開始拍片,Rupert Friend扮演殺手47。

參考

編輯
  1. "FILMING STARTS ON EIDOS MOVIE" (英文). Instock. 2007-04-05. 原著喺2007-09-29歸檔. 喺2022-10-08搵到.
  2. "Hitman is Underway" (英文). ComingSoon.net. 2007-04-24.
  3. Todd Brown (2007-10-09). "Fox Yanks HIT MAN From Director Xavier Gens" (英文). 歸檔時間2008-01-21. 喺2022-10-08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bot: original URL status unknown (link)
  4. Richard Cobbett (2012-07-21). "Saturday Crapshoot: Hitman: The Movie" (英文). PC Gamer. 歸檔時間2014-10-10. 喺2022-10-08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bot: original URL status unknown (link)
  5. "Olga Kurylenko loves stripping off" (英文). welt.de. 200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