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茲別克文

(由烏茲別克語跳轉過嚟)

烏兹別克話(烏茲別克話西里爾字母:Ўзбек тили,阿拉伯字母:اوزبیک تیلی,拉丁字母:Oʻzbek tili)通行嘅地區遍佈烏茲別克同其他中亞國家、阿富汗北部同中國新疆等地,係烏茲別克唯一嘅官方語言。喺2025年,呢種語言嘅母語使用者大約有3400萬,當中絕大多數住喺烏茲別克。

烏茲別克話
Oʻzbekcha, اوزبیکچه, Ўзбекча
用嘅國家、地區烏茲別克吉爾吉斯阿富汗哈薩克土庫曼塔吉克俄羅斯中華人民共和國
講嘅人口3400萬(2022-2024)[1]
系屬
官方地位
官方語言
承認爲少數族裔語言
管理機構
語言代碼
ISO 639-1uz
ISO 639-2uzb
ISO 639-3各項代碼:
uzb 烏茲別克話(一般)
uzn 北烏茲別克話(烏茲別克、中國)
uzs 南烏茲別克話(阿富汗、土耳其)
Linguasphere44-AAB-da, db
注意:呢頁包含Unicode萬國音標

烏茲別克話屬於突厥語系葛邏祿語支[2]亦都係西葛邏祿語支嘅唯一一種語言。[3]烏茲別克話分為三大方言群,分別係克普恰克方言群,烏古斯方言群同東南方言群。標準烏茲別克話係以塔什干-費爾干納土語群為基礎制定,結合咗塔什干方言嘅語音作為標準語嘅規範。[4]

烏茲別克話作為察合台語嘅後裔之一,同現代維吾爾話關係密切,喺文法上同維吾爾話非常相近,但係標準烏茲別克話嘅部分詞彙,尤其係外來詞,就同維吾爾話唔同,所以淨係可以同維吾爾話進行口語交流。烏茲別克話亦都深受鄰近語言嘅影響,例如語言入面存在大量嘅阿拉伯文俄文波斯話甚至法文借詞,發音亦都受到伊朗語族語言嘅影響。

烏茲別克話具有多種嘅書寫系統。歷史上,烏茲別克話會用察合台文書寫,現代烏茲別克境內嘅烏茲別克話一般就會使用拉丁字母同西里爾字母書寫,而阿富汗境內嘅烏茲別克話就使用傳統嘅波斯-阿拉伯字母拼寫。

使用族群同現狀

編輯

烏茲別克話係烏茲別克族嘅母語。烏茲別克族大約有三千幾萬人,多數位於烏茲別克,其餘散布喺中亞諸國、阿富汗同埋中國新疆。多數烏茲別克族都講烏茲別克話,由於歷史同政治嘅緣故,亦都有好多烏茲別克族人可以掌握其他語言或者轉用其他語言。喺烏茲別克同阿富汗,烏茲別克話具有官方語言嘅地位。中國境內有大約一萬幾嘅烏茲別克族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中國境內嘅烏茲別克族長期同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混居,逐漸轉用維吾爾話、哈薩克話等語言,而烏茲別克話嘅使用人數已經好少, [5] [6] [7]所以烏茲別克話喺中國係處於瀕危狀態[8]

唔同來源對烏茲別克話使用者嘅數量估計相差較大。瑞典《國家百科全書》估計烏茲別克話嘅母語人數係3000萬, [9]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估計係2500萬。根據唔同來源嘅估計,烏茲別克嘅烏茲別克話使用者人數係2100萬人, [10]阿富汗係340萬人, [11]塔吉克係90萬人, [12]吉爾吉斯係80萬人, [13]哈薩克係50萬人, [14]土庫曼係30萬人, [15]俄羅斯係30萬人。 [16]土耳其境內亦都有少數嘅烏茲別克族難民講南烏茲別克話

歷史同文字

編輯

喺突厥民族遷嚟之前,而家烏茲別克一帶係粟特人嘅聚居區,使用伊朗語族嘅語言。公元7世紀,突厥汗國興起,征服咗呢一個區域,講古突厥語嘅突厥人就定居喺阿姆河錫爾河扎拉夫尚河流域。之後幾個世紀,突厥人逐漸驅逐或者同化咗居住喺呢度嘅伊朗語族居民,突厥語族語言於是成為咗呢個區域嘅通行語言。 9世紀到12世紀,呢個地區由信奉伊斯蘭教喀喇汗國統治。期間,中亞突厥語引入咗大量嘅阿拉伯文同波斯話詞彙,並且改由阿拉伯字母書寫,形成咗哈卡尼亞語察合台汗國時期嘅哈卡尼亞語經過進一步發展,逐漸形成咗察合台語,而察合台語使用嘅察合台文就成為中亞地區突厥語言嘅共同書面語。

隨住歷史發展,烏茲別克話逐漸由察合台語分化出嚟,但佢嘅書面語依然同當時嘅維吾爾話一樣使用察合台文。 19世紀開始,察合台文喺詩歌創作方面走向式微。察合台文唔能夠精確表達口語,言文不一致導致烏茲別克文盲率比較高。 1921年,蘇聯政權對烏茲別克話原有嘅字母進行咗刪改,形成咗一套更加能夠表達口語、地方化,用嚟書寫口語嘅書寫系統。 [17] 1929年,喺蘇聯政府嘅支持下,烏茲別克放棄使用阿拉伯字母,改用叫做Yanalif 字母嘅拉丁字母系統。1936年, Ə ə , Ө ө , Y y , Ь ь 四個字母俾人刪除, [18]四年之後,烏茲別克話又改用西里爾字母。喺蘇聯統治期間,烏茲別克話嘅使用受到限制,同時烏茲別克話亦都喺呢個時候吸收咗大量嘅俄文詞彙。中國境內嘅烏茲別克話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再吸收咗大批漢語詞彙。烏茲別克同中國境內嘅烏茲別克話唔完全一樣——中國境內嘅烏茲別克話喺讀音及語法上同維吾爾話幾乎完全吻合,而烏茲別克嘅標準烏茲別克話喺語法同多數單詞上同維吾爾話都有差別。 [19]

蘇聯解體後,烏茲別克喺1993年推行「去俄羅斯化」政策,將烏茲別克話確立為烏茲別克唯一嘅官方語言,並且再次改用拉丁字母。 [20] [21]但係,烏茲別克話嘅拉丁化進程進展較為緩慢,烏茲別克政府一再推遲拉丁化完成嘅最後期限。直到而家,西里爾字母仍然喺好多領域廣泛使用。 [22] [23]阿富汗境內嘅烏茲別克話就一直使用阿拉伯字母。

音系

編輯

元音

編輯

標準烏茲別克話有 a 、 e 、 i 、 o 、 u 六個元音字母,呢六個字母喺唔同嘅發音規則下,對應[ a ][ æ ][ e ][ i ][ ı ][ o ][ ö ][ u ]八種發音。標準烏茲別克話冇 ü 字母同埋對應嘅發音。同大多數突厥語言唔同,標準烏茲別克話元音發音飽滿,詞首嘅元音音素唔需要弱化發音。

標準烏茲別克話嘅元音同諧律遭受較大嘅破壞[24] ,所以標準烏茲別克話淨係得八個元音音位[18] ,比多數突厥語言少,係烏茲別克話同其他突厥語言嘅重要區別之一[25] 。中國境內嘅烏茲別克話元音音位更加少,只係得六個元音音位[26]

中國境內烏茲別克話嘅元音[27]

前不圓唇 後圓唇
閉元音 i u
中元音 e o
開元音 æ ɒ

輔音

編輯

標準烏茲別克話輔音字母有 b、ch、d、f、g、h、j、k、l、m、n、ng、p、q、r、s 、sh、t、v、w、x、y、z 。冇 c 字母。

標準烏茲別克話有25個輔音音位[25] ,《烏孜別克語簡誌》記載,中國烏茲別克話有24個輔音音位[28] 。烏茲別克話嘅清塞音、塞擦音通常送氣

標準烏茲別克話嘅輔音:

雙唇音 齒音 齒齦音 硬腭音 軟腭音 小舌音 聲門音
鼻音 (輔音) m n ŋ
塞音/塞擦音 清音 p (t͡s) t͡ʃ k q (ʔ)
濁音 b d͡ʒ ɡ
擦音 清音 ɸ s ʃ χ h
濁音 z (ʒ) ʁ
近音 l j w
R音 r

語法同詞彙

編輯

作為突厥語族語言,烏茲別克話係一種黏住語,冇冠詞。詞序係主賓動語序( SOV )。詞彙有名詞性詞彙同動詞性詞彙兩大類。名詞性詞彙包括名詞代詞形容詞同一啲副詞;動詞性詞彙包括動詞同部分副詞。

詞彙來源方面,烏茲別克話有大量借詞。呢啲借詞嚟自阿拉伯文、波斯話、俄文同鄰近嘅突厥語言等[29] ,中國境內嘅烏茲別克話仲有漢語借詞[30] 。烏茲別克話嘅俄文借詞需要按照原本嘅俄文讀音發音,唔會產生音變。例如 papka (文件夾),應該按照俄文本身嘅發音讀作/papka/,而唔係按照烏茲別克話嘅發音規則讀作/papkæ/ 。烏茲別克話冇可以辨義嘅聲調系統或者高低音系統,但係有詞重音。詞重音一律落喺詞彙嘅最後一個音節上,令到烏茲別克話詞同詞之間嘅間隔非常明顯[31]

雖然維吾爾話同烏茲別克話比較接近,但係烏茲別克嘅烏茲別克話同維吾爾話仍然有一定嘅差異。烏茲別克話嘅一啲基礎單詞同維吾爾話嘅單詞唔一致,例如司機一詞喺烏茲別克話係 haydovchi ,維吾爾話就用 shopur ,維吾爾話冇 haydovchi 單詞。有啲單詞嘅詞義喺標準烏茲別克話同維吾爾話唔同。 dumba 一詞喺烏茲別克話入面表示屁股,維吾爾話就用呢個詞表示背脊。喺詞綴方面。標準烏茲別克話嘅現在進行嘅時侯喺詞根後綴加 -yap ,而維吾爾話就綴加 -wat 。喺口語,烏茲別克人傾向用形容詞加人稱後綴表達狀態。例如: xafaman (我唔開心)而維吾爾人就少用呢種表達方式。同時,烏茲別克話同維吾爾話,同土耳其話差別好大,兩者唔可以互相理解。

烏茲別克話拉丁字母表

編輯
拉丁字母 西里爾字母 IPA
A a А а /a, æ/
B b Б б /b,p/
D d Д д /d,t/
E e Е е, Э э /e/
F f Ф ф /f/
G g Г г /g,k/
H h Ҳ ҳ /h/
I i И и /i, ɨ/
J j Ж ж /dʒ/ /ʒ/ /tʃ/ /ʃ/
K k К к /k/
L l Л л /l/
M m М м /m/
N n Н н /n/
O o О о /ɔ/[32]
P p П п /p/
Q q Қ қ /q/
R r Р р /r/
S s С с /s/
T t Т т /t/
U u У у /u/
V v В в /w,v,f/
X x Х х /χ/
Y y Й й /j/
Z z З з /z,s/
Oʻ oʻ Ў ў /ø/
Gʻ gʻ Ғ ғ /ʁ/
Sh sh Ш ш /ʃ/
Ch ch Ч ч /tʃ/
' ъ Template:Tutuq belgisi

參考文獻

編輯
  1. "Uzbek". Ethnologue (第(28th ed., 2025)版).
  2. Scott Newton (2014-11-20). Law and the Making of the Soviet World: The Red Demiurge. Routledge. pp. 232–. ISBN 978-1-317-92978-9. 原著喺2023-07-05歸檔. 喺2019-02-19搵到. {{cite book}}: Unknown parameter |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3. Lars Johanson (1998) The History of Turkic. In Lars Johanson & Éva Ágnes Csató (eds) The Turkic Languages.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81-125. Classification of Turkic languages at Turkiclanguages.com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1年4月8號,.
  4. Gülbanum•Qibatur; Gulbahor•Iskandarova (2016). Oʻzbek Tili Darsligi. Markaziy Millat Nashriyot Uyi.
  5. 国家民委 (2015-07-30)。孜别克族_中国概况_中国政府网www.gov.cn原著喺2017-10-19歸檔。喺2019-02-17搵到
  6. 张雨楠 (2015)。孜别克语 "芳踪"已难觅国社会科学报原著喺2019-02-19歸檔。喺2019-02-17搵到
  7. 阿达来提 (2013)。国乌孜别克族语言使用现状研究央民族大学原著喺2013-10-24歸檔。喺2019-02-17搵到
  8. 陈宗振 (2014年10月10日)。定"拼音方案"势在必行——破解处于濒危状态的五种突厥语族语言无文字的状况国社会科学报 (654)。原著喺2019-02-19歸檔。喺2019-02-17搵到
  9. "Världens 100 största språk 2007" ("The World's 100 Largest Languages in 2007"), Nationalencyklopedin
  10. "Uzbekistan". CIA. 原著喺2017-09-20歸檔. 喺2012-12-07搵到.
  11. "Languages of Afghanistan". Ethnologue. 原著喺2013-01-22歸檔. 喺2012-12-07搵到.
  12. "Languages of Tajikistan". Ethnologue. 原著喺2012-05-25歸檔. 喺2012-12-07搵到.
  13. "Ethnic Makeup of the Population" (PDF). National Statistics Committee of the Kyrgyz Republic (俄文). 原著 (PDF)喺2009-02-06歸檔. 喺2012-12-07搵到.
  14. "National Census 2009" (PDF). Statistics Agency of Kazakhstan (俄文). 原著 (PDF)喺2011-07-23歸檔. 喺2010-12-07搵到.
  15. "Languages of Turkmenistan". Ethnologue. 原著喺2012-10-06歸檔. 喺2012-12-07搵到.
  16. "National Census 2010". Federal State Statistics Service (俄文). 原著喺2018-09-22歸檔. 喺2012-12-07搵到.
  17. 桂亮 (2014-06-25)。社会历史进程角度看乌兹别克语拉丁化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6): 8-9。doi:10.3969/j.issn.1672-8610.2014.06.004原著喺2019-02-15歸檔。喺2019-02-15搵到 {{cite journal}}: Missing |author1= (help)
  18. 18.0 18.1 艾尼瓦尔·艾合买提江 (2013)。谈维吾尔语与乌兹别克语元音区别技信息 (11): 222。doi:10.3969/j.issn.1001-9960.2013.11.160。喺2019-02-19搵到
  19. Gülbanum•Qibatur; Gulbahor•Iskandarova (2006). Oʻzbek Tili Darsligi. Markaziy Millat Nashriyot Uyi.
  20. Dollerup, Cay. Atabaki, Touraj; O'Kane, John (編). Post-Soviet Central Asia. Tauris Academic Studies. pp. 144–147.
  21. 兹别克斯坦语言地位规划研究疆社会科学文版 (2): 93-98。2014。doi:10.3969/j.issn.1009-5330.2014.03.016原著喺2019-02-15歸檔。喺2019-02-15搵到
  22. 兹别克斯坦"去俄罗斯化"进程探析[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PDF)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01)。2017。原著 (pdf)喺2019-02-15歸檔。喺2019-02-15搵到
  23. "Revere or Reverse? Central Asia between Cyrillic and Latin Alphabets" (英文). 原著喺2018-02-09歸檔. 喺2017-12搵到. {{cite web}}: Check date values in: |access-date= (help)
  24. Баскаков Н. А. Историко-типологическая фонология тюркских языков / Отв. ред. член-корр. АН СССР Э. Р. Тенишев. — М.: Наука, 1988. — 208 с. — ISBN 5-02-010887-1.
  25. 25.0 25.1 吾尔语与乌兹别克语的对比育学文摘 (203)。2016-09-19。原著喺2018-05-28歸檔。喺2019-02-19搵到
  26. Sjoberg, Andrée F (1963). Uzbek Structural Grammar (第Uralic and Altaic Series. 18版).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p. 16–18.
  27. Sjoberg, Andrée F. (1963). Uzbek Structural Grammar. Uralic and Altaic Series.第18卷.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p. 16–18.
  28. Sjoberg, Andrée F (1963). Uzbek Structural Grammar (第Uralic and Altaic Series. 18版).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p. 16–18.
  29. "Hickey, Raymond 2010. The Handbook of Language Contact. Malden, MA: Wiley- Blackwel page 655". 原著喺2021-04-15歸檔. 喺2019-02-19搵到.
  30. Sjoberg, Andrée F (1963). Uzbek Structural Grammar (第Uralic and Altaic Series. 18版).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p. 16–18.
  31. 吾尔语与乌兹别克语的对比育学文摘 (203)。2016-09-19。原著喺2018-05-28歸檔。喺2019-02-19搵到
  32. It sounds like /o/ only in Russian loanwords.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