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跡圖,又寫禹迹圖,為古中國地圖,刻喺石碑上,現存兩塊,分別喺西安鎮江

西安禹跡圖

大宋趙構南渡臨安即位。金人策反宋官劉豫,殺守將。金人最初無直接管治漢人,完顏宗翰扶植劉豫,封佢大齊皇帝。

西安嗰塊,刻石上寫阜昌七年四月(南宋紹興六年四月),相當於一一三六年。而阜昌係大齊年號。嗰塊石碑另一面係華夷圖,禹跡圖比華夷圖早六個月上石。縱114公分,橫114公分。

原石喺陝西鳳翔府,岐山縣學之中,以前屬長安。最後塊石搬咗去西安碑林。現時美國國會圖書館拓本

而鎮江一塊,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刻。縱84公分,橫79公分。呢張圖圖名標注「元符三年正月依長安本刊」。元符三年,即一一〇〇年。而依長安本翻刻。

兩塊禹跡圖相近,但亦有唔同。

西安嗰塊叫禹跡圖,鎮江嗰塊叫禹迹圖,「迹」係「跡」嘅異體字,兩幅地圖應該係同名。鎮江嗰塊細過西安嗰塊,而且刻繪都粗糙啲。鎮江嗰塊嘅海洋部分刻有精細嘅水波紋,西安嗰塊就係留白。

西安嘅禹跡圖,用咗「計里畫方」嘅方法繪製。圖名標示:「每方折百里」,即係一個方格長寬一百里,打橫有71個格,打直有73個格,總共有5110個方格。地圖標示咗380個行政區,近80條河流,近70個山脈,重有5個標咗名嘅湖泊。而海岸同江河住置,以當時來講,都相當準確。

禹跡圖借尚書之中禹貢繪成圖,當中有唐時地名,底本應該更古老。用途可能府學教授之用,同背面華夷圖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