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漢鐵路
粵漢鐵路(Canton-Hankow Railway)係中國一條鐵路,由廣東省城,即係廣州,去到湖北武昌,即係漢口對岸。粵漢鐵路喺大清時就動工,要到民國時期先完成。後尾1957年起咗武漢長江大橋,同京漢鐵路(初叫盧漢鐵路,亦曾叫平漢鐵路)接軌,就夾埋叫京廣鐵路。
史
編輯大清時,決定起盧漢鐵路先,其次先係粵漢鐵路同蘇滬鐵路。中日甲午戰爭後,各國為咗自身利益,都爭住喺中國起鐵路,獨英國無份。而英人見到咁,有香港,都想喺廣東起鐵路,通去上海。而朝廷戰畧閣係,光緒年間決定自建鐵路,唔好畀英人控制呢條南命脈,所以粵漢重要度提高,同盧漢係一齊起[1]。
粵漢鐵路初時諗住由湖北入江西,然後入廣東。之但係太兜路,最後改為行湖南嘅郴州、永州、衡州、長沙[1]。
粵漢鐵路由官方鐵路公司搞,由盛宣懷督辦,同美國借錢起。當時駐美使伍廷芳與合興公司議借美金四千萬,望五年搞掂。美以畢來斯司路事,起粵三水,築路十五里,用咗過二百萬。畢來斯死,工事都停埋,而美股多賣咗畀比利時。湖北總督張之洞就認為,比利時已經有份搞盧漢鐵路,粵漢鐵路都畀埋佢,就唔合乎國利,主張廢美約。湖南都幫口,朝廷改命張之洞妥籌辦理。宣懷盛想阻都無用。張之洞叫駐美使梁誠同合興公司傾,年餘始定,借英金一百十萬鎊贖回[1]。
廣東、湖南、湖北三省,公設路局喺湖北,籌款築路,各自為之。湖南以袁樹勳為總理,廣東有三人爭做商辦,就係內閣侍讀梁慶桂、道員黎國廉同粵督岑春煊爭粵路商辦。最後被劾奪官。朝廷命人去查,無耐起返二人原官。而路就由官督商辦,旬日集股數達四千萬蚊,以鄭官應為總理。之不過因粵漢鐵路,粵人集股為最多,大家鬥得太勁。總理成日換,路工亦都停滯。大學士張之洞督辦粵漢鐵路,統一處理,都搞唔掂。嘥咗七年,都未起好[1]。
後尾張之洞死咗,宣懷盛想將鐵路收歸國有,同英、德、法三國借款。不過咁搞,廣東同湖南人就好唔妥咁做,會有損佢哋利益,上疏反抗。其實同期川漢鐵路,喺四川咁做法,經已搞到暴動,民間有保路運動,殺恐官員[1],辛亥革命之時,四川就宣佈獨立。即係話,咁樣做法,引致民間轉軚支持革命黨,導致大清國亡。
粵漢鐵路於1900年7月動工,1936年4月起成。
路綫
編輯粵漢鐵路分南中北三段。
南段喺廣東由廣州西逕三水,轉北入清遠、英德、曲江到樂昌,同湖南興甯路段相接[2]。
中段喺湖南。北段喺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