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又叫做《北西廂》或者《王西廂》,係元朝王實甫創作既虛構雜劇,大約係喺公元1295~1307年(元貞至大德年間)寫既;個古仔係改編自唐朝元稹既《會真記》/《崔鶯鶯傳》同埋金朝董解元既《西廂記諸宮調》[1]。 五本總共二十一折既《西廂記》唔止係佢既代表作,而且係元朝雜劇作品當中最優秀既作品之一。
作者
編輯作者王實甫(公元1260年-公元1336年),姓王名德信字實甫,大都(依家既北京)人。佢係出名既元朝雜劇作家,係雜劇《西廂記》、《麗春堂》、《破窯記》同埋其他幾首詩既作者。《西廂記》係王實甫喺13世紀末左右寫既雜劇。另外,《蘇小卿月夜泛茶船》[2](又叫做《泛茶船》,寫既係書生雙漸同妓女蘇小卿既戀愛古仔)、《韓彩雲絲竹芙蓉亭》[3](又叫做《芙蓉亭》,寫既係婢女韓彩雲同主人侄仔既戀愛古仔)都可能係出自既手筆。
沿革
編輯《西廂記》既文學源頭係大約喺公元802年至804年間(唐朝唐德宗貞元末年)元稹用文言文寫既短篇小說《鶯鶯傳》,又叫做《會真記》,距離依家已經有大約1200年。 《鶯鶯傳》並唔係唐朝傳奇當中最優秀既作品,不過佢係唐朝傳奇當中影響力最大既作品。《鶯鶯傳》係講張生同崔鶯鶯兩人原本好恩愛,不過最後變成始離棄終既愛情悲劇故事。
去到公元1189年至1208年左右,金朝既董解元寫咗《西廂記諸宮調》,又叫《董解元西廂記》、《董西廂》、《西廂彈詞》,呢個版本既西廂記總共有五萬幾字,包括有193首組曲,又重新塑造咗紅娘呢個角色,從一個唔起眼既角色,變成主導咗整個劇情發展既重要角色。結局亦都由「始亂終棄」既悲劇變成「有情人終成眷屬」既喜劇故事。註:諸宮調係一種喺宋朝、金朝、元朝期間民間流行既説唱體文學形式。
到咗元朝,《西廂記》基本上定咗型,故事同《董西廂》既差異唔大,結局都係「有情人終成眷屬」既喜劇,不過文學作品既形式就好唔同,從説唱體文學變成元雜劇。
王實甫既《西廂記》,人物形象變得更加鮮明、豐滿、個性化。文學藝術上既表達更加精細、優美同成熟。故事既結構同情節等方面,亦都變得更加嚴謹、緊密同完整。刻畫人物既性格、描寫角色既心理等方面亦都更加深入。語言更加華美、恰當。鶯鶯既角色,唔再係妖孽、尤物,而係一個追求自由戀愛、盼望愛情幸福既純情少女,作者用咗好多筆墨嚟到描繪佢既內心世界,同埋佢又想愛又恐懼,又受傳統禮教限制又想突破呢啲限制既內心掙扎。而張生唔再係一個𡁻完鬆、始亂終棄既渣男,係一個注重感情、有承諾既人。
王實甫既《西廂記》打破咗傳統元雜劇一本四折既格局,參考咗南戲既體制,首創咗以五本二十一折既長篇、大型戲曲。《西廂記》又打破咗元雜劇既每折只係一人獨唱既演出方式,改成張生、鶯鶯、紅娘,甚至係配角都喺同一折嗰度演唱,咁樣既改變,令到表演更加靈活,故事既交代更加容易而且清晰。
構成
編輯元曲由「本」(類似西方歌劇或者戲劇既Act)組成,《西廂記》呢齣戲由5本組成。而每「本」又由唔同既「折」(相當於依家既「幕」或者「場景」,類似西方歌劇或者戲劇既Scene)組成,《西廂記》呢齣戲每「本」係由4「折」組成(除咗第二「本」有5「折」之外)。元曲獨特既地方係每「折」只由一個演員單獨演唱,而《西廂記》打破咗元曲一人獨唱既規矩。另外,元曲有時前面仲會加一個叫做「楔子」既介紹部分,目的係用嚟鋪陳故事、補充說明、介紹背景、做兩「本」之間既「過場」等,目的係引領讀者令佢哋更加明白劇情。《西廂記》總共有 21「折」同4個「楔子」,對元曲嚟講,算係比較長既作品。而且,每首歌曲都係由幾個演員一齊演唱,呢啲特徵被認為係由於需要配合個古仔原本既結構所造成既[4]。
對《紅樓夢》既影響
編輯《西廂記》喺傳統禮教好嚴謹既明清都係禁書,喺清朝小說《紅樓夢》既第023回嗰度,林黛玉同賈寶玉偷睇咗《西廂記》,曹雪芹描述「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書來瞧,從頭看去,越看越愛看,不到一頓飯工夫,將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覺詞藻警人,餘香滿口。雖看完了書,卻只管出神,心內還默默記誦」,可能睇到林黛玉有幾鍾意呢本書。林黛玉睇到《西廂記》開頭(第一本既楔子)「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既時候,令到佢好有代入感而自傷自憐。曹雪芹其實係透過林黛玉同賈寶玉偷睇「禁書」,作為佢哋性啟蒙既開始,為後面既故事發展做鋪陳。
主要人物
編輯- 崔鶯鶯,19歳,出身名門貴族,已故相國既女,係一個又靚又叻既女仔。崔鶯鶯有幾靚,可以喺《西廂記》既第一本第一折睇到:「顛不刺的見了萬千,似這般可喜娘的龐兒罕曾見。則著人眼花撩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他那裡盡人調戲軃著香肩,只將花笑拈 …… 呀,誰想著寺里遇神仙!我見他宜嗔宜喜春風面,偏、宜貼翠花鈿 …… 恰便似嚦嚦鶯聲花外囀,行一步可人憐。解舞腰肢嬌又軟,千般裊娜,萬般旖旎,似垂柳晚風前」,張生喺普救寺第一次遇到崔鶯鶯,就已經俾佢如仙似花既美貌、優美又裊娜多姿既體態吸引住,立即一見鍾情,好似魂靈都要飛上半天。而張生既痴情同才華,亦都令到崔鶯鶯中意咗張生,接受咗張生既追求,不過崔相國生前已經將佢許配俾鄭尚書個仔,加上千金小姐既身份同教養,令佢唔可以太主動。喺張生解救咗普救寺之圍,佢對張生就更加愛慕,想嫁俾張生,但係喺最後關頭,崔老夫人變卦,令佢把心一橫,突破傳統禮教既束縛,索性同張生嚟個米已成炊。崔鶯鶯除咗靚之外,仲好叻,佢亦好有詩才,喺第一本既楔子,佢唱:「可正是人值殘春蒲郡東,門掩重關蕭寺中;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意思就係喺呢個「殘春將盡」既時候,我喺蒲郡既東面,喺一座門都閂得緊緊既蕭條既寺廟裏面,啲花開完之後已經謝晒,落晒喺水中,令到溪水都變成咗紅色,咁多既落花帶住唔願意離開枝頭既愁緒,默默無語咁埋怨將佢哋吹咗落嚟既東風」。殘春、落花,其實係借景抒情既手法,表現咗佢內心既憂愁,害怕年華老去。
- 張生,名珙,字君瑞,書香門第出身,佢老豆病死之前係禮部尚書,佢死咗老豆一年之後,老母都死埋,因為佢老豆早死,所以家境比較清貧。佢自細就勤力讀書,所以學識相當好,佢好想赴京應考,希望金榜題名。不過佢幾次應考都名落孫山,所以佢決定要「書劍飄零,功名未遂,游於四方」。佢喺山西普救寺借宿既時候,偶遇崔鶯鶯,雙方一見鍾情,張生想娶崔鶯鶯,不過崔老夫人嫌棄佢出身清寒。喺普救寺上演咗一場英雄救美,本嚟以為終於娶老婆有望,不過崔老夫人依然藉詞拒絕,之後喺第四本第二折嗰度崔老夫人話:「我如今將鶯鶯與你為妻,則是俺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應去,我與你養著媳婦。得官呵,來見我;駁落呵,休來見我」。張生迫不得已,於是再次赴京考試,最終唔單止「及第」咗,而且仲考第一,成為「狀元」。
- 紅娘係崔鶯鶯既貼身丫環,喺成齣戲裏面扮演住重要既角色,係連繫兩位主角既聯絡人,佢既重要性就好似 Evita 嗰度既 Ché 一樣,作者將來自己既思想、意識、意圖都加咗喺佢哋既身上,佢哋基本上係作者既代言人,帶領住成個故事既發展,令到個故事更合理。而紅娘比 Ché 更重要既係佢要喺兩個主角之間穿插、奔走、傳說,亦需要幫崔鶯鶯對抗崔老夫人同埋崔老夫人所代表既傳統禮教。佢係兩位主角最終能夠「有情人終成眷屬」既主要推手。
- 老夫人,係《西廂記》最早出場既人物,喺第一本既楔子嗰度已經介紹咗佢:「老身姓鄭,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國,不幸因病告殂。只生得個小女,小字鶯鶯,年一十九歲,針指女工,詩詞書算,無不能者。老相公在日,曾許下老身之侄——乃鄭尚書之長子鄭恆——為妻。因俺孩兒父喪未滿,未得成合。又有個小妮子,是自幼伏侍孩兒的,喚做紅娘。一個小廝兒,喚做歡郎。先夫棄世之後,老身與女孩兒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不能得去。來到河中府,將這靈柩寄在普救寺內。這寺是先夫相國修造的,是則天娘娘香火院,況兼法本長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因此俺就這西廂下一座宅子安下。一壁寫書附京師去,喚鄭恆來相扶回博陵去。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從者數百,今日至親則這三四口兒,好生傷感人也呵!」崔家由「從者數百」變成「至親則這三四口兒」,可見老夫人係一個多苦多難既人,面對門庭冷落、處境淒涼、個仔又細、明顯已經衰敗咗,又睇唔到翻身機會既崔家,所以佢好想透過「個女嫁俾一主好人家」嚟維持崔家貴族既地位,而明顯張生唔係佢心目中既理想人選。
- 鄭恆係崔鶯鶯既表哥同未婚夫,佢喺《西廂記》既第五本第三折正式出場:「自家姓鄭,名恆,字伯常。先人拜禮部尚書,不幸早喪。後數年,又喪母。先人在時,曾定下俺姑娘的女孩兒鶯鶯為妻,不想姑夫亡化,鶯鶯孝服未滿,不曾成親」。係元稹最初作既《鶯鶯傳》嗰度係無鄭恆呢個角色既,不過隨着唔同朝代既唔同人改編,去到元朝既《西廂記》,鄭恆呢個新角色開始出現。不過鄭恆呢個新角色喺唔同版本既《西廂記》都有啲唔同。有啲淡化咗老夫人反覆賴婚呢件事,話喺張生赴考前就同意咗張生同鶯鶯既婚事,鄭恆因為搶親不成,觸樹而死;亦有啲版本話鄭恆知道姑舅之親唔合夫妻禮法,所以心甘情願咁退咗佢同崔鶯鶯既婚事;而喺《踐約傳》既版本,鄭恆就變成一個市井流氓,好早就死咗。不過唔同既版本既鄭恆呢個角色都係一個容貌醜陋、無才無德既配角。
- 杜將軍喺第一本第一折嗰度張生既自我介紹之後提過:「蒲關上有一故人,姓杜名確,字君實,與小生同郡同學,當初為八拜之交……」。而杜將軍正式出場係喺第二本第二折同第三折之間既楔子既自我介紹:「自家姓杜,名確,字君實,本貫西洛人也。自幼與君瑞同學儒業,後棄文就武。當年武舉及第,官拜征西大將軍,正授管軍元帥,統領十萬之眾,鎮守著蒲關。有人自河中來,聽知君瑞兄弟在普救寺中,不來望我;著人去請,亦不肯來,不知主甚意。今聞丁文雅失政,不守國法,剽掠黎民;我為不知虛實,未敢造次興師。」
- 孫飛虎喺第二本第一折既自我介紹嗰度出場:「自家姓孫,名彪,字飛虎,方今天下擾攘。因主將丁文雅失政,俺分統五千人馬,鎮守河橋,劫擄良民財物。近知先相國崔珏之女鶯鶯,眉黛青步顰,蓮臉生春,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顏,現在河中府普救寺借居。我心中想來:當今用武之際,主將尚然不正,我獨廉何為?大小三軍,聽吾號令……」,佢想趁亂,用自己手上既五千兵馬劫掠良民既財物,因為知道崔鶯鶯有傾國傾城之容,所以想搶佢嚟做老婆。
概要
編輯崔鶯鶯出身名門貴族,佢係一個又靚又叻既女仔,佢老豆係崔珏,生前係相國,崔珏喺生前應承將鶯鶯嫁俾表弟鄭恆(鄭恆係鄭尚書既仔,亦係崔夫人既侄仔),但係因為崔鶯鶯既老豆死咗,未過守孝期,所以推遲咗婚期。崔夫人鄭氏帶住崔鶯鶯,送丈夫既靈柩返去河北博陵(依家既河北安平縣)安葬,中途遇到阻滯,暫住係河中府蒲州古城(依家既蒲州鎮西厢村)既普救寺。公元801年(貞元十七年)2月上旬,嗰年唐德宗啱啱即位,張生帶住書童琴童,上京應考,途經河中府,於是就想去附近既蒲關探望鎮守喺蒲關既舊同學杜將軍。途經普救寺,順便參觀一下,點知就喺嗰度偶遇崔鶯鶯同埋佢既侍女紅娘。張生自從巧遇鶯鶯之後就俾崔鶯鶯既美色吸引住,立即對鶯鶯一見鍾情,仲朝思朝暮想,於是決定遲啲先上京,暫時留喺普救寺住幾日,住喺普救寺既西廂房,希望可以多啲時間接近鶯鶯,更希望可以同鶯鶯發展出感情。張生喺門外等鶯鶯既丫鬟紅娘,然後自我介紹話:「小生姓張,名珙,字君瑞,本貫西洛人也,年二十三歲,正月十七子時建生,並不曾娶妻。」張生趁機同紅娘打探鶯鶯既消息,希望紅娘幫手,而紅娘亦睇穿佢既心思。紅娘返去西廂既時間,將遇見張生件事話俾鶯鶯聽,發現鶯鶯對張生亦都心存好感。張生問咗和尚,知道小姐每晚都會喺花園燒香拜神。夜闌人靜、月朗風清,眾僧人都瞓晒覺既時候,張生嚟到後花園,偷睇鶯鶯燒香。仲一時興起,吟咗首詩:「月色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鶯鶯亦都即刻依韻回咗一首詩:「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呢首詩唔單止婉轉咁表達咗佢內心既寂寞同痛苦,為故事既發展舖排同埋下伏筆,同時亦顯示咗崔鶯鶯既才華。二月十五號,崔家喺普救寺包場為崔相國舉行法事,追悼亡魂,張生知道之後同大師講自己父母亡後,無可相報,亦想追悼父母,大師同崔夫人答應咗佢既請求。(以上第1本)。
盜賊首領孫飛虎,知道崔鶯鶯同崔夫人住喺普救寺,又知道鶯鶯係「眉黛青步顰,蓮臉生春,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顏」,於是想強搶鶯鶯,娶佢做老婆。孫飛虎包圍咗普救寺,要求喺三日之內將鶯鶯獻俾佢,同佢成親,先至肯罷休。仲話如果三日後都唔送出嚟,就會燒咗普救寺,殺晒啲僧俗,一個人都無得留低。崔夫人四處求救,不過都唔成功,於是話:「邊個人有退兵既計策,我就將鶯鶯嫁俾佢。」就喺呢個時候,張生挺身而出,寫信給舊同學兼好朋友杜將軍。喺杜將軍既幫忙之下,孫飛虎撤退咗。張生好開心,以為就咁就可以娶到鶯鶯做老婆,點知道老夫人唔守信用。喺慶祝擊退孫飛虎既慶功宴嗰度,崔夫人叫鶯鶯認張生做義兄,崔夫人食言,令張生悲痛欲絕。之後,紅娘偷偷講俾張生知道,鶯鶯夜晚要去拜月,叫佢睇準時機彈琴俾鶯鶯聽,以紅娘既咳嗽聲做信號,睇吓鶯鶯既反應。喺天黑月出既時候,鶯鶯開始喺花園焚香,紅娘既咳咗一聲,鶯鶯忽然聽到張生用琴聲傳達情意,勾起佢無限既思緒。鶯鶯好感動,覺得「其詞哀,其意切,淒淒如鶴唳天;故使妾聞之,不覺淚下。」(以上第2本)。
自嗰晚鶯鶯拜月、張生彈琴,隔牆傳情之後,張生幾日無見到鶯鶯,相思成疾,就咁病咗。鶯鶯派紅娘去探病,張生趁紅娘探病既機會,託佢帶一封信俾鶯鶯,表達自己既愛意同思念,紅娘答應咗幫佢請鶯鶯嚟探佢病。紅娘將張生既信放喺鶯鶯既梳妝盒嗰度,睇下佢有乜嘢反應。無想到鶯鶯睇到張生既信之後雖然春心蕩漾、相思爱慕,但係又覺得表現出春心大動似乎又唔係好合禮數,於是就故意作出責怪紅娘既姿態,仲假稱話要講俾老夫人聽,但係最後都係寫返封信俾張生,叫紅娘送俾張生。鶯鶯既信寫住:「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張生既理解係「待月西廂下」就係叫張生係月夜既時候嚟搵佢;「迎風戶半開」就係鶯鶯無鎖門,叫張生自己推門入去;「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就係叫張生跳過牆嚟搵佢。張生覺得鶯鶯封信寫咗約定見面既時間同地點,所以睇完信之後好高興。等到張生真係跳牆嚟見鶯鶯既時候,鶯鶯雖然好開心,不過因為受到禮教既束縛,又怕紅娘發覺自己春心大動,所以就「詐假意」咁指責咗張生幾句,話佢行為不端,咁做係唔啱既。張生無奈之下返番東廂,然後就病情加重咗,老夫人派咗紅娘去探病,鶯鶯偷偷地叫紅娘帶一封信俾張生。鶯鶯心愛張生,但係又唔願意明確表白自己既愛意,當知道張生相思成疾,病得好重既時候,最終忍唔住,喺紅娘既支持同鼓勵之下,決定夜晚去搵張生,安慰張生,同佢私會。(以上第3本)。
到咗夜晚,紅娘陪住鶯鶯嚟到張生既房間裡面,原本病得好重既張生,一見到鶯鶯,立刻不藥而癒,於是兩個人度過咗甜蜜既一晚。張生「將這鈕扣兒松,把縷帶兒解,蘭麝散幽齋……這裡軟玉溫香抱滿懷……春至人間花弄色,將柳腰款擺,花心輕拆,露滴牡丹開……蘸著些兒麻上來,魚水得和諧,嫩蕊嬌香蝶恣採。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搵香腮。」張生同崔鶯鶯初試雲雨情之後,張生話:「謝小姐不棄,張珙今夕得就枕席,異日犬馬之報。」而崔鶯鶯就話:「妾千金之軀,一旦棄之。此身皆托於足下,勿以他日見棄,使妾有白頭之嘆。」崔鶯鶯怕張生𡁻完鬆,張生睇住染紅咗既手巾話:「春羅原瑩白,早見紅香點嫩色。」崔鶯鶯擔心愛錯咗人,而張生就「若小姐不棄小生,此情一心者,你是必破工夫明夜早些來。」希望鶯鶯第二晚再嚟。老夫人見到「這幾日竊見鶯鶯語言恍惚,神思加倍,腰肢體態,比嚮日不同。」心想:「莫不做下來了麽?」老夫人懷疑他與張生有越軌行為,於是就叫咗紅娘嚟問話,紅娘無可奈何,只好如實招認。紅娘替鶯鶯同張生向老夫人求情,佢話呢啲唔係張生、小姐同紅娘既錯,係你老夫人言而無信既錯,老夫人唔應該食言,叫張生同小姐以兄妹相稱。最後係米已成炊之下,老夫人只好無奈咁同意咗佢哋既婚事,不過佢提出咗附加條件,同張生講:如果想娶我個女做老婆,你先要上京應考,取得功名。張生聽到之後,欣喜不已,立刻準備動身上京趕考。鶯鶯小姐喺十里長亭擺下筵席為張生送行,長亭送別既時候二人依依不捨,互訴相思之情,鶯鶯再三叮囑張生話:「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則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裡青鸞有信頻須寄,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此一節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叫張生唔好花心,見到其他女仔就鍾意咗人哋,唔好一去就無消息。長亭送別之後,張生行至草橋店既時候,夢見同鶯鶯相會,醒來既時候不勝惆悵。(以上第4本)。
自從張生去咗京師,不經不覺間已經半年啦,毫無音信,鶯鶯擔心到:「神思不快,妝鏡懶抬,腰肢瘦損,茜裙寬褪」,「腰細不勝衣」,「裙染榴花,睡損胭脂皺;紐結丁香,掩過芙蓉扣;線脫珍珠,淚濕香羅袖;楊柳眉顰,人比黃花瘦。」茶飯不思既崔鶯鶯,瘦到啲衫都唔啱著。半年之後,張生「托賴祖宗之蔭,一舉及第,得了頭名狀元」,佢恐怕鶯鶯掛念自己,又想崔夫人確認佢既女婿身份,於是即刻寫咗一封信,叫書童琴童立即將封信送去俾崔夫人。張生仲叮囑琴童話「官人怕娘子憂,特地先著小人將書來。」對張生日夜思念既崔鶯鶯,一收到張生既信,萬分欣喜,立即回咗信。開心過後,鶯鶯就開始擔心張生中咗舉之後,會唔會變心,會唔會唔要自己,所以就隨信送上咗啲自己既私隱嘢,希望呢啲相思信物能夠提醒張生,佢老婆等緊佢。張生睇到回信,睇到鶯鶯牽掛之語,收到鶯鶯既相思信物,非常高興,亦心知各件信物既意思。就喺呢個時候,崔夫人既侄仔鄭恆,又再一次嚟到普救寺,捏造謊言話張生已經另結新歡,俾衞尚書招咗做東床快婿,崔夫人信以為真,於是想再次將鶯鶯嫁俾鄭恆,仲決定擇個吉日完婚。就喺要成親嗰日,張生衣錦還鄉,以河中府尹既身份返嚟,及時趕到。而杜將軍亦都嚟咗祝賀,鄭恆既大話就咁俾人揭穿咗,喺真相大白之後,鄭恆當場感到非常羞愧,含恨撞樹自盡;而張生同鶯鶯就有情人終成眷屬。(以上第5本)。
影響同評價
編輯傳統上,《西廂記》表面上俾人認為係一本淫書,唔係良家子女睇既嘢,不過,實際上《西廂記》自首次發表之後就好流行,根據傳田章所講,到咗清朝末年已經確認咗有超過100個唔同既版本存在。
明朝亦都創咗《南西廂記》,係《西廂記》既南曲版本。
金聖歎曾經對元曲《西廂記》作出評論,佢既批點綿密細致,深入到每一字、每一句,佢修訂既《西廂記》亦都係公認既最優美既版本。金聖歎提高通俗文學既地位,佢提出「六才子書」既講法,令到小說、戲曲同傳統經傳詩歌可以並駕齊驅。佢講既「六才子書」就係《莊子》、《離騒》、《史記》、《杜甫詩》、《水滸傳》、《西廂記》[5]。
《西廂記》喺傳統禮教好嚴謹既明清都係禁書,喺清朝小說《紅樓夢》亦有提到既《會真記》同埋佢既段落,《會真記》就係《西廂記》既早期版本。賈寶玉「走到沁芳閘橋邊桃花底下一塊石上坐著,展開《會真記》,從頭細玩」,佢睇到「落紅成陣」既時候,「只見一陣風過,把樹頭上桃花吹下一大半來,落的滿身滿書滿地皆是。寶玉要抖將下來,恐怕腳步踐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來至池邊,抖在池內。那花瓣浮在水面,飄飄蕩蕩,竟流出沁芳閘去了」。跟住林黛玉嚟到,佢哋就一齊睇。《紅樓夢》既第023回嗰度提到,林黛玉同賈寶玉偷睇咗《西廂記》,曹雪芹描述「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書來瞧,從頭看去,越看越愛看,不到一頓飯工夫,將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覺詞藻警人,餘香滿口。雖看完了書,卻只管出神,心內還默默記誦」,可能睇到林黛玉有幾鍾意呢本書。林黛玉睇到《西廂記》開頭(第一本既楔子)「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既時候,令到佢好有代入感而自傷自憐。曹雪芹其實係透過林黛玉同賈寶玉偷睇「禁書」,作為佢哋性啟蒙既開始,為後面既故事發展做鋪陳。
参考
編輯- ↑ 文京金 (2011)。〈試論≪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之語言藝術風格〉。《国際漢學研究通訊》。第3期: 91–107。
- ↑ 〈蘇小卿月夜販茶船(殘折)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zh.wikisource.org (中文)。喺2024-03-02搵到。
- ↑ 〈韓彩雲絲竹芙蓉亭(殘折)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zh.wikisource.org (繁體中文)。喺2024-03-02搵到。
- ↑ 田中訳(1970) p.460
- ↑ 高禎臨 (2015-06-01)。〈金批《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的經典重建過程〉。《淡江中文學報》 (32): 111–150。doi:10.6187/tkujcl.201506.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