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篤生醫院
陳篤生醫院(粵拼:can4 duk1 sang1 ji1 jyun2,英文:Tan Tock Seng Hospital,簡寫:TTSH)係星加坡其中一間最大型嘅綜合醫院,屬於國家醫療集團(National Healthcare Group)。間醫院有45個臨床同專職醫療科室(clinical and allied health departments),同埋十六個專科中心(specialist centres),超過八千個員工。每日有超過二千個病人到佢啲專科中心求診,亦有大約460個病人使用佢嘅急症室,係星加坡全國至忙嘅急症室[1]。
史
編輯星加坡開埠之後,大批移民陸續來到。多數人係非常窮困,營養不良好普遍,估計每年有大概100個移民餓死。
1820年代,英國政府設立咗一間貧民醫院(pauper's hospital),但係喺1830年代因為資金不足關閉。政府改為提議各個族群嘅有錢人睇返同族嘅窮人,有啲善心人響應,陳篤生就係其中一位。佢係星加坡第一位亞裔太平紳士,當時署理星加坡華人甲必丹。佢出咗5千蚊來起星加坡第一間私人資助醫院[2]。
間醫院初初叫做「華人貧民醫院」(Chinese Pauper Hospital),1844年5月25日喺珍珠山奠基[2]。醫院大樓屬古典風格,由星加坡政府測量師湯申設計[3]。間醫院起咗三年,資金不足又令到醫院丟空兩年。卒之,喺1849年,醫院接受第一批病人。當時大約100個窮困病人喺珍珠山腳一間亞答屋留醫,風暴摧毀咗間屋,之後啲病人轉咗去間醫院[2]。
醫院落成之後,初期時,一直都有錢銀問題,全靠公眾捐款減輕負擔,善長包括陳氏家族其他成員。醫院亦受人手短缺同冇穩定供水困擾。1850年,陳篤生52歲過咗身,之後,醫院就改名做「陳篤生醫院」。
醫院搬過幾次。1861年,殖民地政府打算加強珍珠山嘅武裝防禦,於是乎將佢搬咗去實龍崗路同馬里士他路交界嘅新建築。醫院加咗一個麻風病房。後來,醫院所在嘅低窪地帶被認為唔適合病人。1903年,憑住陸佑五萬蚊捐款,買到醫院而今喺摩綿路(Moulmein Road)嘅地皮。新醫院喺1909年由公共工程局(Public Works Department)起好[2]。
到到1980年代,醫院服務同接收嘅病人數目,開始超過1950年代起好嘅醫院建築嘅負荷。2000年4月1號,一棟15層高嘅新樓落成並正式啟用。
2000年,因為星加坡本地醫療服務業重組,醫院歸落「國家醫療集團」。
間醫院聲稱係老人醫學(Geriatric Medicine)、傳染病、康復醫學(Rehabilitation Medicine)、呼吸系統科(Respiratory Medicine)同埋風濕過敏反應及免疫科(Rheumatology, Allergy and Immunology)呢啲方面發展嘅先驅。佢亦係老人醫學、普通外科、急症科、放射科、腸胃科、耳鼻喉科同埋骨科嘅主要轉介中心[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2003年沙士爆發嗰陣,間醫院因為過去處理傳染病嘅經驗(星加坡傳染病中心就喺佢左近),畀星加坡衛生部定咗做全國唯一嘅診斷同治療中心,仲要「實際封鎖咗」("effectively locked down")成間醫院來到控制沙士爆發[4]。2013年,喺醫院大堂設立咗一塊碑,紀念沙士爆發嗰時醫院所有嘅醫護人員,感謝佢地唔怕攰噉工作,其中有兩位仲因為染上沙士而殉職。塊紀念碑由星加坡衛生部長顏金勇揭曉,佢亦向醫院所有醫務人員致敬[4][5][6]。
收費
編輯臨床同專職醫療服務
編輯非住院和診斷醫學分部(Division of Ambulatory & Diagnostic Medicine)
- 放射科(Diagnostic Radiology)
- 急症科(Emergency Medicine)
- 腫瘤科服務(Oncology Services)
- 病理和化驗醫學(Pathology & Laboratory Medicine)
內科分部(Division of Medicine)
- 心臟科(Cardiology)
- 臨床流行病學(Clinical Epidemiology)
- 內分泌科(Endocrinology)
- 腸胃肝臟科(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 普通科(General medicine)
- 老人醫學(Geriatric Medicine)
- 傳染病科(Infectious diseases)
- 精神科(Psychological Medicine)
- 紓緩治療科(Palliative Medicine)
- 康復醫學(Rehabilitation Medicine)
- 呼吸系統科(Respiratory Medicine)
- 風濕、過敏反應及免疫科(Rheumatology, Allergy & Immunology)
外科分部(Division of Surgery)
- 麻醉科(Anaesthesiology)
- 普通外科(General surgery)
- 眼科(Ophthalmology)
- 骨科(Orthopaedic Surgery)
- 耳鼻喉科(Otorhinolaryngology)
- 泌尿科(Urology)
臨床支援服務(Clinical Support Services)
- Complementary Integrative Medicine
- 營養與飲食(Nutrition & Dietetics)
- 職業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
- 病理和化驗醫學(Pathology & Laboratory Medicine)
陳篤生醫院文化博物館
編輯陳篤生醫院文化博物館(Tan Tock Seng Hospital Heritage Museum)喺2001年7月25號開放。為咗紀念創辦人陳篤生嘅遺澤,博物館展出一系列來自佢生活嘅年代19世紀中期嘅峇峇娘惹文物。
TTSH文化博物館係星加坡國家文物局「Museum Roundtable」嘅成員。
參考
編輯- ↑ "TTSH's Emergency Dept has longest waiting time" (英文). Channel NewsAsia. 2005-03-01. 原先內容歸檔喺2007-10-01. 喺2007-08-24搵到.
- ↑ 2.0 2.1 2.2 2.3 "Tan Tock Seng Hospital". Singapore Infopedia. National Library Board.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8-06-13. 喺2018-02-27搵到.
- ↑ Jane Beamish; Jane Ferguson (1 December 1985). A History of Singapore Architecture: The Making of a City. Graham Brash (Pte.) Ltd. p. 61. ISBN 978-9971947972.
- ↑ 4.0 4.1 "Speech by Minister for Health Gan Kim Yong, at Tan Tock Seng Hospital "Remembering SARS: 10 Years On", 20 March 2013". Ministry of Health. 20 March 2013. 原著喺2017年7月1號歸檔. 喺2018年2月27號搵到.
- ↑ "TTSH pays tribute to hospital workers who worked through Sars epidemic". The Straits Times. SPH. 20 March 2013.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5年2月3號. 喺2018年2月27號搵到.
- ↑ "TTSH Commemorates 10 Years Post SARS". ttsh.com.sg. 20 March 2013. 原著喺3 二月 2015歸檔. 喺2018年2月27號搵到.
- ↑ "New Farrer Park Hospital aims to offer 'affordable' private care". Straits Times. 27 February 2016.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7年2月11號. 喺10 February 2017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