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Z423x5c6/杜氏扁鯊
Z423x5c6/杜氏扁鯊 | |
---|---|
科學分類 | |
右示分類唔存在 (改): | Squatina |
Species: | Template:Taxonomy/SquatinaZ423x5c6/杜氏扁鯊 S. dumeril
|
二名法 | |
Template:Taxonomy/SquatinaSquatina dumeril Lesueur, 1818 | |
杜氏扁鲨的分布范围[1] |
杜氏扁鯊(學名:Squatina dumeril)係一種分佈於大西洋西北部嘅扁鯊,分佈範圍包括美國東海岸、墨西哥灣北部,亦可能分佈於加勒比海部分海域。杜氏扁鯊係底棲魚類,夏秋兩季生活於海岸線附近,而冬春兩季就會遷徙至離岸水域。體型扁平,胸鰭同腹鰭較長,所以外貌形似鰩魚。杜氏扁鯊背部有一排大刺,有暗色斑點,體色為灰色或啡色,體長1.2−1.5米。
杜氏扁鯊為伏擊掠食者,主要以小型真骨魚類和魷魚為食。該魚為卵胎生:即受精卵在母鯊體內依靠卵黃發育完全後再誕生。杜氏扁鯊數年交配一次,母鯊的孕期為12月,後在春季或孟夏產下4−25條幼鯊。杜氏扁鯊性格溫和,但被激怒時會嘗試齧咬對方。雖然杜氏扁鯊沒有商業價值,但會被拖網漁船意外捕獲。
物種命名
編輯未正式描述之前,學界將杜氏扁鯊當作扁鯊嘅亞種。1818年,法國生物學家查爾斯·亞歷山大·萊蘇爾喺《費城博物學會期刊》首次描述咗呢個物種,佢用嘅正模標本係喺美國東海岸捕獲嘅一條1.2米長嘅雄性扁鯊。佢將dummeril作為種加詞,係為咗向另一位法國生物學家安德烈·馬里·康斯坦·迪梅里致敬[2]。
種間關係
編輯2010年,柏林洪堡大學嘅科學家對扁鯊屬嘅物種做咗系統發生學分析,發現杜氏扁鯊同加州扁鯊係同一個演化支,係姐妹群。分子鐘顯示佢哋大約係6100萬年前分開嘅。因為分隔大西洋同太平洋嘅巴拿馬地峽都係喺嗰個時期形成嘅,科學家推測可能係呢個地峽將兩種扁鯊嘅祖先分開咗,所以先演化成唔同嘅物種[3]。
外貌
編輯杜氏扁鯊身體相對較窄,胸鰭和腹鰭非常大。其頭部周圍的皮膚有褶皺,邊緣光滑,無明顯的葉片。魚眼寬大,後方有一對噴水孔。該種魚鼻孔旁有扁而尖的魚須,魚須邊緣光滑或略呈穗狀。杜氏扁鯊嘴極大,位於頭部末端,上顎有10排牙齒,下顎則有9排,其牙齒寬大,牙冠光滑而尖銳,頭部兩側共有鰓裂五對。[3]
杜氏扁鯊胸鰭寬大,在邊緣逐漸收窄,後部與頭部分離,形成三角形的葉片。該種魚兩對背鰭大小、形狀均相似,位於身體極後方。該魚臀鰭退化,尾鰭上部小於下部。杜氏扁鯊魚鱗根部為圓形,有三道水平隆起,背部有一組自頸部延伸至尾部的大刺。杜氏扁鯊的背部顏色為紅褐色至綠灰色,有黑色的小黑點,偶有不規則的斑點,腹部則為純白色。成年杜氏扁鯊體長1.3−1.5米,體重最少16公斤[4][5]
-
杜氏扁鯊外貌類似鰩魚,體色為灰棕色,有許多小黑點
-
腹部
-
顎
-
顎
-
中部牙齒
-
下部牙齒
物種分佈
編輯杜氏扁鯊分佈於西北大西洋,自馬薩諸塞州到佛羅里達礁島群均頗為常見,亦見於墨西哥灣北部。此外,古巴、牙買加、尼加拉瓜和也有該魚未經確認的出現記錄[6],而在委內瑞拉的目擊記錄則實際是2016年被發現的新物種戴氏扁鯊[7]。由於常與墨西哥扁鯊等同屬物種混淆,杜氏扁鯊分佈的南緣尚不清楚。由於其多生活於深海且經濟價值很低,目前對杜氏扁鯊的研究和調查極少,故學界默認其分佈海域中間沒有間斷,但也有可能杜氏扁鯊僅分佈於幾片彼此隔離的海域之中[8]。
杜氏扁鯊為底棲魚類,常出沒於40−250米水深的大陸架和大陸坡的泥質或沙質海床上[4],但最深也有出現於1290米的深海中的記錄[6]。
遷移習性
編輯美國沿海的杜氏扁鯊有遷移的習性[4]。它們會在春夏兩季游至淺水區。有猜測認為這一行為可能是為了分娩幼鯊[1],並在秋冬兩季返回較深的海域。
生態
編輯食性
編輯杜氏扁鯊為伏擊掠食者,常將自己掩埋於海床的沉積物中等候獵物靠近。杜氏扁鯊晝夜均會進食。其主要獵物為底棲的真骨魚類,像是石首魚、須鯛和鯧。然而,杜氏扁鯊鮮少捕食行動敏捷、能快速逃脫的底棲魚類,例如鰺魚。此外,魷魚也是其重要的食物來源。杜氏扁鯊亦偶爾會捕食螃蟹、蝦、螳螂蝦、鰩魚和貝類。相比成年杜氏扁鯊,幼鯊往往會捕食更多樣的獵物。[4][9]。杜氏扁鯊的獵物體長通常為其嘴尺寸的50−60%,這符合最優覓食理論關於捕食者會選擇能效最高的獵物的預期。杜氏扁鯊在秋季進食最多,而在冬季進食最少[9]。此外,杜氏扁鯊在不同季節捕獲獵物的比例亦不同。例如,杜氏扁鯊會在冬季捕食更多的魷魚,這可能是因為魷魚的數量在冬季最大[9][10]。
寄生蟲
編輯目前杜氏扁鯊有一種已知的寄生蟲,為橈腳類動物Eudactylina spinula[11]。
繁殖
編輯杜氏扁鯊同其他種類的扁鯊一樣為卵胎生物種,即受精卵會留在母鯊體內依靠卵黃發育一段時間。該種魚的繁殖季為春季。成年母鯊擁有一個位於身體左側的卵巢和兩個子宮。公鯊的胸鰭前端長有倒刺,這有助於在射精時緊抓住配偶。杜氏扁鯊繁殖頻率不超過兩年一次,孕期一般為12月,每胎生下4−25胎幼鯊不等[6],平均每胎則為7.4隻幼鯊。幼鯊出生時體長約為25−30厘米[9]。
杜氏扁鯊成年時的平均體長為雄性93厘米,雌性86厘米,是少數雄性體長大於雌性的鯊魚物種[12]。
種群現狀
編輯目前,杜氏扁鯊的種群總體狀況良好[1],有學者認為杜氏扁鯊的數量自1970年代至2000年代的數十年間增長了6倍[13],但實際拖網採樣的數據認為自1988年起杜氏扁鯊的數量就趨於穩定。然而,杜氏扁鯊的種群目前仍然面臨基因過於單一的問題[1]。
同人類之間的關係
編輯雖然杜氏扁鯊性情溫順、一般無害,但在被激怒或感受到威脅的情況下仍然能對人類造成嚴重的咬傷。因其即便離開水仍然會撲咬漁民的習性,在美國該魚得名「沙中惡魔」(Sand devil)[4][5]。
由於是伏擊捕食者,杜氏扁鯊鮮少被延繩捕魚所兼捕,但和其他底棲魚一樣其容易被拖網捕獲。即便杜氏扁鯊可做食用魚,其極少在市場上出售,而在美國更是完全禁止出售該魚[1]。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Template:Cite iucn
- ↑ Lesueur, C.A. (1818). "Description of several new species of North American fishe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of Philadelphia. 1 (2): 222–235, 359–368.
- ↑ 3.0 3.1 Stelbrink, B.; von Rintelen, T.; Cliff, G.; Kriwet, J. (2010). "Molecular systematics and global phylogeography of angel sharks (genus Squatina)".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54 (2): 395–404. doi:10.1016/j.ympev.2009.07.029. PMID 19647086.
- ↑ 4.0 4.1 4.2 4.3 4.4 Castro, J.H. (2011). The Sharks of North Americ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167–169. ISBN 978-0-19-539294-4.
- ↑ 5.0 5.1 Compagno, L.J.V. (1984). Sharks of the World: An Annotated and 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Shark Species Known to Date. 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pp. 145–146. ISBN 92-5-101384-5.
- ↑ 6.0 6.1 6.2 Ebert, D.A., Fowler, S. and Compagno, L. 2013. Sharks of the World. A Fully Illustrated Guide. Wild Nature Press, Plymouth, United Kingdom.
- ↑ Template:Cite iucn
- ↑ Driggers, Williams B. (2018). "Distribution of angel sharks (Squatinidae) in United States waters of the western North Atlantic Ocean" (PDF). Fishery Bulletin. 116: 337–347. 原著 (PDF)喺2022-11-27歸檔. 喺2022-11-18搵到.
{{cite journal}}
: Unknown parameter|dead-url=
ignored (|url-status=
suggested) (help) - ↑ 9.0 9.1 9.2 9.3 Baremore, I.E.; Murie, D.J.; Carlson, J.K. (2010). "Seasonal and size-related differences in diet of the Atlantic angel shark Squatina dumeril in the northeastern Gulf of Mexico". Aquatic Biology. 8 (2): 125–136. doi:10.3354/ab00214.
- ↑ Baremore, I.E.; Murie, D.J.; Carlson, J.K. (2008). "Prey selection by the Atlantic angel shark Squatina dumeril in the northeastern Gulf of Mexico". Bulletin of Marine Science. 82 (3): 297–313.
- ↑ Pearse, A.S. (1950). "A new species of parasitic copepod from the angel shark". Th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36 (6): 515–516. doi:10.2307/3273282. JSTOR 3273282.
- ↑ Baremore, I. E. (2010). "Reproductive aspects of the Atlantic angel shark Squatina dumeril".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76 (7): 1682–1695. doi:10.1111/j.1095-8649.2010.02608.x.
- ↑ Shepherd, T.D.; Myers, R.A. (2005). "Direct and indirect fishery effects on small coastal elasmobranchs in the northern Gulf of Mexico". Ecology Letters. 8 (10): 1095–1104. doi:10.1111/J.1461-0248.2005.00807.X. S2CID 86279825.
{{cite journal}}
: Italic or bold markup not allowed in:|journal=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