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梅納·凱恩斯

(由凱恩斯跳轉過嚟)
  想搵澳洲昆士蘭地方Cairns嘅話,請睇柬兹

約翰·梅納·凱恩斯英文John Maynard Keynes1883年6月5號1946年4月21號)係英國經濟學家,影響宏觀經濟學同政府經濟政策,佢嘅經濟理論叫凱恩斯經濟學英文Keynesian economics)。

約翰·梅納·凱恩斯

1930年代大蕭條期間,凱恩斯引領咗經濟思維革命,挑戰咗新古典經濟學嘅觀點,嗰陣時嘅經濟學認為只要工人願意靈活調整工資,自由市場喺短期到中期內就可以自動實現全面就業。佢主張總需求(經濟中嘅總支出)決定咗經濟活動嘅整體水平,當總需求不足時,可能會導致長期高失業率,而且由於工資同勞工成本存在名義剛性,經濟唔會自動恢復到全面就業嘅狀態。[1] 凱恩斯提倡使用財政貨幣政策去減輕經濟衰退經濟蕭條嘅不利影響。佢喺1936年初發表嘅代表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詳細闡述咗呢啲思想。去到1930年代末,西方主要經濟體已經開始採用凱恩斯嘅政策建議,幾乎所有資本主義國家喺1946年凱恩斯去世後嘅20年間都已經咁做。

作為英國代表團嘅領袖,凱恩斯參與咗戰後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經濟機構嘅設計,但喺幾個方面被美國代表團推翻。凱恩斯嘅影響喺1970年代開始減弱,一部分原因係因為嗰年代困擾住英國美國經濟嘅滯脹,另一部分原因係米爾頓·佛利民同其他貨幣主義者批評凱恩斯主義政策,認為政府無能力通過財政政策有效調節商業周期。[2] [3]

2007-2008年金融危機引發咗2008-2009年凱恩斯主義復興。凱恩斯經濟學為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英國首相戈登·布朗同其他政府首腦喺應對2007-2008年金融危機時嘅經濟政策提供咗理論基礎。[4]

當《時代》雜誌喺1999年將凱恩斯列入佢哋嘅世紀最重要人物時,佢報導話:「佢嗰個政府應該用唔係自己嘅錢嚟開支嘅激進理念,可能拯救咗資本主義。」[5]

經濟學人》形容凱恩斯係「英國最出名嘅20世紀經濟學家」。[6]

除咗係經濟學家,凱恩斯仲係公務員英格蘭銀行董事,同布盧姆茨伯里派知識份子嘅一部分。[7]

早年同教育

編輯

[[圖片:KingsCollegeChapelWest.jpg|縮圖| 劍橋國王學院。凱恩斯嘅阿嫲寫信俾佢話,因為佢係劍橋出世,啲人會期望佢好叻㗎。]]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喺1883年6月出世喺英國劍橋,佢嘅家庭屬於中上階層。佢老豆約翰・內維爾・凱恩斯係位經濟學家,喺劍橋大學教道德科學,阿媽佛羅倫斯・艾達・凱恩斯係當地嘅社會改革者。凱恩斯係大仔,之後有兩個細佬妹——1885年出世嘅瑪格麗特・內維爾・凱恩斯同1887年出世嘅傑弗里・凱恩斯。傑弗里後尾做咗外科醫生,瑪格麗特就嫁咗俾諾貝爾獎得主、生理學家阿奇博爾德・希爾

根據經濟史學家同傳記作家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所講,凱恩斯嘅父母都好錫佢。佢哋係公理會教徒[8],一世人都住喺同一間屋,仔女隨時都可以返嚟。凱恩斯得到老豆好多支持,包括幫佢準備獎學金考試,仲有喺佢後生同1929年大蕭條爆發、資產差啲冇晒嗰陣俾錢佢使。凱恩斯阿媽將仔女嘅興趣當做自己嘅興趣,斯基德爾斯基講:「因為佢可以同仔女一齊大,所以佢哋永遠都唔會離開個家。」[9]

1889年1月,凱恩斯五歲半嗰陣,佢開始喺珀斯女子學校嘅幼稚園讀書,每個禮拜返五朝早晨。佢好快就展現出數學天分,但係身體唔係幾好,經常請長假。佢喺屋企俾家庭教師比亞特麗斯・麥金托什同阿媽教。1892年1月,八歲半嗰陣,佢開始做走讀生,喺聖斐德預備學校讀書。到咗1894年,凱恩斯已經係全班頭名,數學特別勁。1896年,聖斐德校長拉爾夫・古德柴爾德寫道:「凱恩斯係全校最叻嘅學生」,仲話有信心凱恩斯可以攞到伊頓公學嘅獎學金。[10]

1897年,凱恩斯攞到國王獎學金入咗伊頓公學,喺嗰度佢喺好多科目都表現出色,尤其係數學、古典學同歷史:1901年,佢攞咗湯姆林數學獎。喺伊頓嗰陣,凱恩斯遇到佢「人生第一次鍾意嘅人」——丹・麥克米倫,佢係之後做首相嘅哈羅德・麥克米倫嘅大佬。[11]雖然凱恩斯嘅家庭背景係中產,但係佢同啲上流階層嘅同學相處得好好。 喺1897年,凱恩斯贏得伊頓公學嘅公費生資格,喺嗰度佢展示咗多方面嘅天賦,特別係數學、古典學同埋歷史:1901年,佢獲頒喬治·湯姆林獎嘅數學獎。喺伊頓,凱恩斯經歷咗佢人生嘅「第一次戀愛」,對象係丹·麥克米倫,即係後來嘅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嘅哥哥。[11]儘管出身中產階級,凱恩斯都好容易同上流階級嘅學生打成一片。

1902年,凱恩斯離開伊頓,獲得獎學金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讀數學。阿爾弗雷德·馬歇爾懇求凱恩斯成為經濟學家,[12]但凱恩斯自己更傾向於哲學,特別係G·E·摩爾嘅倫理體系。凱恩斯被選入劍橋大學皮特俱樂部[13]並成為半秘密嘅劍橋使徒社嘅活躍成員,呢個辯論俱樂部主要係為最聰明嘅學生而設。好似好多成員一樣,凱恩斯畢業後都同呢個俱樂部保持聯繫,一生中都會繼續參加佢嘅聚會。喺離開劍橋之前,凱恩斯成為咗劍橋大學辯論社劍橋大學自由黨俱樂部嘅主席。據講佢係一個無神論者。[14][15]

1904年5月,佢獲得一等榮譽數學學士學位。除咗同家人朋友度假嘅幾個月,凱恩斯喺接下嚟嘅兩年都繼續參與大學生活。佢參加辯論,繼續研究哲學,並以研究生身份非正式地聽咗一個學期嘅經濟學講座,呢個係佢唯一正式嘅經濟學教育。1906年,佢參加咗公務員考試。

經濟學家哈里·戈登·約翰遜寫道,凱恩斯早年生活帶嚟嘅樂觀態度係理解佢後期思想嘅關鍵。[16] 凱恩斯一直都好有信心自己可以為佢所關注嘅任何問題搵到解決方法,並且一直相信政府官員有能力做好事。[17] 凱恩斯嘅樂觀主義喺文化層面上都有兩個意義:佢係最後一代喺大英帝國最鼎盛時期成長嘅人,亦係最後一代認為可以憑文化而唔係專業知識嚟統治嘅人。根據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嘅講法,由19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英國嘅文化統一感為受過良好教育嘅人提供咗一個框架,讓佢哋可以將唔同領域嘅知識同生活聯繫起嚟,並有信心喺解決實際問題時運用唔同領域嘅知識。[9]

疏仕

編輯
  1.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0嘅參照
  2. Krugman, Paul (1995). Peddling Prosperity: Economic Sense and Nonsense in the Age of Diminished Expectations. W.W. Norton. p. 43. ISBN 978-0-393-31292-8. In 1968 in one of the decisive intellectual achievements of postwar economics, Friedman not only showed why the apparent tradeoff embodied in the idea of the Phillips curve was wrong; he also predicted the emergence of combined inflation and high unemployment ... dubbed 'stagflation.
  3. "To Set the Economy Right". Time. 27 August 1979. 原著喺4 April 2009歸檔. 喺13 November 2008搵到.
  4. Chris Giles; Ralph Atkins; Krishna Guha. "The undeniable shift to Keynes". Financial Times. 原先內容歸檔喺20 October 2020. 喺23 January 2009搵到.
  5. Reich, Robert (29 March 1999). "The Time 100: John Maynard Keynes". Time. 原先內容歸檔喺24 May 2021. 喺18 June 2009搵到.
  6. "The IMF in Britain: Toothless truth tellers". The Economist. 11 May 2013. 原先內容歸檔喺18 April 2021. 喺2 October 2013搵到.
  7. "Maynard Keynes". The Bloomsbury Group. 22 August 2007. 原先內容歸檔喺30 April 2021. 喺26 May 2012搵到.
  8. Essays on John Maynard Keyn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5. ISBN 9780521296960.
  9. 9.0 9.1 Skidelsky, Robert (2003).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 Economist, Philosopher, Statesman. Pan MacMillan. pp. 14, 43–46, 456, 263, 834. ISBN 0-330-48867-8.
  10. 資料來源:
  11. 11.0 11.1 Thorpe, D.R. (2010). Supermac: The Life of Harold Macmillan. Chatto & Windus. p. 27.
  12. McGee, Matt (2005). Economics – In terms of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Economist. S.l.: IBID Press. p. 354. ISBN 1-876659-10-6. OCLC 163584293.
  13. Moggridge, Donald Edward (1992). Maynard Keynes: An Economist's Biography. Oxford: Routledge. pp. 52–81. ISBN 9781134798667.
  14. Keynes, Milo (29 November 1979). Essays on John Maynard Keynes (英文).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29696-0. 原先內容歸檔喺17 April 2021. 喺5 October 2020搵到.
  15. Cave, Peter (1 March 2009). Humanism: A Beginner's Guide (英文). Oneworld Publications. ISBN 978-1-78074-029-4. 原先內容歸檔喺17 April 2021. 喺5 October 2020搵到.
  16. David Gowland. "Biography of Baron John Maynard Keynes". LiberalHistory.org. 原著喺16 6月 2011歸檔. 喺29 5月 2009搵到.
  17. Aschheim, J.; Tavlas, G. S.; Heinsohn, G.; Steiger, O. (1994). "The Monetary Thought-Ideology Nexus: Simons verses Keynes; Marx and Keynes – Private Property and Money". 出自 Wood, John Cunningham (編). John Maynard Keynes: Critical Assessments. Second. pp. 101–120, 135. ISBN 978-0-415-11415-8. 原先內容歸檔喺17 April 2021. 喺25 August 2020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