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經
儒家典籍
十三經係十三部先秦經典統稱,以儒家為中心。由漢《五經》開始,到南宋時集合叫《十三經》。《十三經》分別係《詩經》(《詩》)、《尚書》(《書》)、《周禮》、《儀禮》、《禮記》(呢三部歸《禮》)、《周易》(《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呢三部係歸《春秋》)、《論語》、《爾雅》、 《孝經》、《孟子》。研究十三經,就叫經學,經學又分做今文經學同古文經學兩派。
史
編輯漢劉徹做皇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整理先秦儒家經典,以《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立於學官。
唐時,《春秋》三傳升為經,即《左傳》、 《公羊傳》、《榖梁傳》;《禮經》分為《三禮》,即《周禮》、《儀禮》、《禮記》。呢六部書再加上《易》、《書》、《詩》,並稱為《九經》,亦立於學官,用於開科取士。晚唐,唐文宗開成年間,在國子學刻石,內容除咗《九經》之外,重加咗《論語》、《爾雅》 、《孝經》,是為《十二經》。
五代十國時後蜀國主孟昶刻《十一經》,收《孟子》,而踢走《孝經》同《爾雅》。
十三經
編輯南宋時,《孟子》正式畀當時人視為經,同《論語》、《爾雅》、《孝經》一起,加上原本《九經》,集合為《十三經》。但要到明代李元陽刻十三經注疏,十三經個名先叫定落來。
大清乾隆時期,刻石《十三經》經文,1815年學者阮元刻《十三經注疏》,從此,《十三經》在儒學典籍中個地位,更加鞏固。《四庫全書總目》之中,有關著錄經部書籍,達一千七百餘部,約兩萬卷。
睇埋
編輯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