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百越語底層
古百越語底層(粵拼:gu2 baak3 jyut6 jyu5 dai2 cang4)係響粵語同吳語裏頭保存落來嘅古百越語特點,深深噉影響住粵語同吳語。佢令粵語同吳語明顯同其他漢語族語言唔同,擁有獨特嘅特徵。
起源
編輯嶺南同江南一帶,響古代重未漢化之前,住嘅係百越族土著,講嘅係百越語言。呢啲語言,同漢語好唔同,但係就似現時嘅苗、瑤、壯呢幾個少數民族嘅語言,同侗台語系關係密切。粵語同吳語,係中原同楚地移民種種語言,融合而産生出來嘅,所以有啲古百越語嘅特點,仍然保留到今日,成為粵語同吳語嘅一個底層。呢個底層,可以話係古百越語嘅殘留。
特點
編輯文法
編輯苗、瑤、壯語響修飾名詞嘅時係,會將修飾語放響名詞嘅後面。粵語有啲詞都係噉樣,好似「雞公」、「豬乸」、「貓仔」、「菜乾」噉,當中「公」、「乸」、「仔」、「乾」係用來修飾「鷄」、「豬」、「貓」、「菜」嘅。但係北路官話,就叫「公雞」、「母豬」、「小貓」、「乾菜」、「食物」,個修飾語係擺響名詞之前,次序同苗、瑤、壯、粵語、西南官話(同埋一啲其他非官話語言同南方官話語言)啱啱相反。呢個現象反映出,響一啲最底層嘅常用詞裏面,粵語仍然保留住古百越語呢個文法特徵。
「嘢食」經常着當作一隻例畀修飾語後置種現象,但其實屬於重新分析現象。[1]
語音
編輯粵語嘅元音,有分長短,呢個特點係其他漢系語言無嘅。反而同瑤、壯語嘅元音同粵語一樣,都有分長短。粵語元音長短分得最明顯嘅,係aa(國際音標:[aː])同a([ɐ])呢一對。呢兩個音可以配上任何韻尾,組成最少對立體,見下表。aa同a兩個元音最主要嘅分別,係發音時拖幾耐,aa明顯耐過a。雖然兩個音嘅音質有少少唔同(發[a]時條脷低過[ɐ]一啲啲),但係母語係粵語嘅人主要係依賴時間嘅長短來區分呢兩個音嘅。外省人學粵語學得唔好,就會唔識分呢兩個音,通常會將a讀成aa,於是乎「心」讀成「三」、「米」讀成「買」,一聽就知唔係本地人。
粵語長aa音同短a音嘅對立 長aa音 韻母 aai aau aam aan aang aap aat aak 字例 拜 教 斬 翻 彭 峽 殺 百 短a音 韻母 ai au am an ang ap at ak 字例 閉 夠 枕 分 朋 合 失 北
聲調方面,標準粵語有九個(有啲地方有十個),多過其他漢系語言;而且有入聲類別,係大部分漢語系北方話無嘅。入聲只會配合-p、-t、-k三個韻尾出現,而舒聲(即係非入聲)就唔會搭-p、-t、-k尾。苗、瑤、壯語亦係聲調豐富嘅語言,一般有至少八個聲調,同粵語不相伯仲;而且佢哋都係有入聲同舒聲之分,都係入聲韻收-p、-t、-k尾,其餘嘅韻母都係配舒聲調。而最奇嘅地方,就係壯語同粵語都有三個入聲調,最高音嗰個只會搭短元音,中高音嗰個只會配長元音,而最低音嗰個就長、短元音都可以搭,兩種話嘅入聲分配規律全完吻合。[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聲母方面,粵語有gw([kʷ])、kw([kʷʰ])兩個圓唇化軟顎聲母,非常獨特,係其他漢系語言無嘅;反而苗、瑤、壯語都有呢兩個聲母。[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辭彙
編輯如今嘅粵語,依然保留咗唔少古百越詞語。如果以使用頻率計,啲冇喺古漢語文獻有記載過嘅詞彙有兩成咁多[2];按個數計嘅比較研究、畀廣府話、南寧平話啲現代詞彙戥現代壯語嘅、顯示分別有215同162個關係詞着認爲係壯侗底層詞畀前述兩者[3]。呢啲詞,好多時都有音無字(例如:「laan1開」個laan1),就算有字可寫,都可能係借用其他字(好似:「甩」),或者係新造字(例:「蠄蟧」)。
呢一類詞,好多都俾漢源詞取代咗,但係亦有一啲以地名嘅形式鎖住咗,流傳到家陣。不過,呢啲詞嘅真正意義,就俾人遺忘咗。例如:「六建」、「六賀」、「六謝」、「六吟」嘅「六」,其實係「山涌」噉解;「那務」、「那霍」、「那錄」嘅「那」(壯話:naz;國際音標:na˧˩),係「田」噉解[4];而「羅鏡」、「羅龍」、「羅沙」個「羅」,即係「山地」。留意:呢啲地名嘅構詞方法,係主詞行先、修飾詞在後,保存咗古百越語嘅語法。[5][要更加好嘅來源]
其中一批比較易識別嘅古百越語底層詞,係嗰啲讀濁聲母(m-、n-、ng-、l-)配陰聲調(第1、2、3、7、8聲)嘅字。噉係因為漢語詞響粵語嘅語音發展有一定嘅規律:古代濁聲母嘅詞,今日會用陽聲調讀(第4、5、6、9聲),好少有例外(好似個「媽」字噉)。當然,單睇讀音係唔夠嘅,重要查埋其他漢系語言有無同源詞,有無源自古代嘅漢字用來寫呢個詞,同埋個漢字係唔係借字,重要查下其他侗台系語言有無一啲發音、意思都相近嘅詞,先致可以有把握話佢係古百越語底層詞。[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吳語方面,通常認為南吳語嘅百越語底層成份遺存較多。以温州話為例,温州吳語入面有好多基本詞彙同而家嘅泰傣壯侗語一樣,亦都一啲同京語一樣。例如:㯱(pe33,柚子)同侗語一樣;雾(moe22,雾),同水語一樣;篺(bba31,木筏)、捋(lai35,轻轻抚摩)、謴(gang42,辱罵)同泰語一樣;迫(ba213,鞋隔褙)、咄(dai213,鳥啄物)、亦(yi213,又、也)、埕(zzeng31,酒瓮,酒壇)同壯語、侗語一樣;念頭(nyi22 ddeu31,上瘾)、玍(nie22,勉力支撑)、蕊(nyv22,蓓蕾)同越南語一樣。 又好似温州話叫田野做「垟」,有好多地名中帶有「垟」字,如:「翁垟、林垟」等。《集韵·陽韵》雖然收咗呢個字,但佢嘅意思係「土怪」,同田野嘅意思一啲關係都冇。有人考證過呢個字可能係古代百越語嘅遺留,音同傣語一樣。又好似温州人將傻、蠢、不明事理講做「憨」(hoe33,讀音好似「蚶」),例如:個人全憨個、個人真憨裏塌氣。亦可以同名詞連住用,例如:「憨猪」。壯侗語都有近似嘅音義,呢啲可能係古百越語殘留嘅「底層」。[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睇埋
編輯有關嘅書
編輯- 《粵語壯傣語問題:附語法語義詞彙問題探討》 劉叔新著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6年5月第一版 ISBN 7-100-04660-2
參攷
編輯- ↑ linguistika 語研 (2017)。〈在「錯誤」中變化的語言 — 淺談粵語詞語重新分析現象〉。《語研》。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粵語中的百越語成分問題〉 李敬忠著 刋載於《學術論壇(雙月刊)》 1991年第5期 第65-72頁 ISSN:1004-4434.0.1991-05-012
- ↑ 班弨 (2006)。《论汉语中的台语底层》。民族出版社。ISBN 9787105075072。
- ↑ 《壯語簡志》 韋慶穩、覃國生編著 北京民族出版社新華書店 1980年第1版 書號:9049.9 第103頁
- ↑ 百度貼吧:粵語不是粵人古語(古百越語) 而是中原夏朝官方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