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加列加修道院建築群
大衛加列加修道院(格魯吉亞文:დავითგარეჯის სამონასტრო კომპლექსი,英文:David Gareja Monastery)係一座由岩石鑿成嘅格魯吉亞東正教嘅修道院建築群。呢堆建築群係喺格魯吉亞東部 Kakheti 地區嘅 Iori 高原邊緣嘅加列加山嘅半沙漠斜坡上面,距離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格魯吉亞文:თბილისი)以東南大約60-70公里。建築群包括幾百間房、教堂、餐廳同埋喺岩石上面挖空嘅住宅區。
大衛加列加修道院建築群嘅一部分(Bertubani 修道院)係喺阿塞拜疆同格魯吉亞邊境,所以成為兩個國家之間邊界糾紛嘅議題[1]。嗰度亦都係受保護動物嘅竇口,同埋有啲最古老嘅人類祖先住過嘅證據。
歷史
編輯嗰堆建築群由加列加嘅大衛(David of Gareji)喺6世紀起嘅,佢係當時到咗嗰度嘅13個亞述僧侶之一。佢嘅細路多多(Dodo)同盧西安(Luciane)擴建咗原本嘅修道院,又另外起多兩座,分別係 Dodo's Rka(字面意思係「多多嘅號角」)同 Natlismtsemeli(意思係「施洗者」)。修道院建築群喺9世紀格魯吉亞人伊比利亞嘅聖伊拉里雍(saint Hilarion the Iberian)嘅指導之下,得到咗進一步嘅發展。 修道院建築群特別受到格魯吉亞皇室同貴族鍾意。到12世紀,格魯吉亞國王德米特雷一世(Demetre I),即係格魯吉亞讚美詩《卿為葡萄園》嘅作者,喺退位之後,亦揀咗大衛加列加做佢隱居嘅地方。
雖然環境唔好,不過幾個世紀以嚟,修道院仍然係重要嘅宗教同文化活動中心。喺某啲時期,修道院有過好廣闊嘅農田同埋好多村莊[2]。 按時間順序睇,隨住大衛加列加修道院嘅復興,入面嘅壁畫亦一齊興起。到今時今日,修道院啲壁畫嘅高超藝術技巧,令佢成為世界瑰寶入面不可或缺嘅一部分。由11世紀尾到13世紀頭,大衛加列加修道院嘅經濟同文化發展去到咗最高峰,體現咗中世紀期間格魯吉亞王國嘅普遍繁榮;其間新修道院 Udabno、Bertubani 同 Chichkhituri 修建咗,舊修道院亦都擴建同重組咗。
隨住格魯吉亞君主政體垮台,大衛加列加修道院經歷咗長期嘅衰落同蒙古軍隊嘅破壞(1265年),但係後嚟俾格魯吉亞國王恢復。佢喺1615年薩非王朝(Safavid)嘅襲擊入面好彩冇事,不過當時好多僧侶畀人屠殺咗,修道院獨特嘅手稿,同埋重要嘅格魯吉亞藝術作品亦都整爛咗。到1690年,喺神父 Onopre Machutadze 領導之下,大衛加列加修道院有過復興。
喺1921年,蘇俄嘅布爾什維克政權暴力接管咗格魯吉亞,跟住之後就閂咗間修道院,再冇人喺嗰度住。喺1980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修道院俾蘇聯軍隊用咗嚟做訓練場,期間整欄咗好多修道院好特別嘅壁畫。
1987年,一班以青年作家 Dato Turashvili 帶頭嘅格魯吉亞學生,發起咗一系列嘅抗議活動。雖然蘇聯國防部官員最終同意將軍事射擊場搬走間修道院,但係砲擊活動喺1988年10月又開始過,搞到大家都好唔妥。經過大約一萬名格魯吉亞人喺第比利斯街頭示威,同埋一班學生喺修道院發起絕食抗議之後,軍事基地最終都拆咗。
到1991年格魯吉亞再一次獨立之後,大衛加列加修道院又恢復返正常。不過喺1996年,格魯吉亞國防部又曾經喺嗰個地區做軍事演習,搞到民眾又抗議。1997年5月,幾百位格魯吉亞嘅非政府組織活動人士,喺軍隊射擊場中間搭起帳篷,阻止咗嗰度嘅軍事演習。最終喺公眾壓力之下,軍隊終於屈服,禁止咗喺嗰度做演習[3]。
格魯吉亞修道院建築群
編輯因為部分嘅大衛加列加修道院建築群係喺亞塞拜疆境內,所以佢成為格魯吉亞同亞塞拜疆之間邊界拗撬嘅對象,由1991年以嚟,一直為建築群嘅問題進行談判[4] 。嗰個修道院嘅格魯吉亞僧侶表示,「佢哋認為呢場爭端係蘇聯密謀破壞基督教嘅喬治亞人同埋穆斯林嘅亞塞拜疆人之間關係嘅結果。[1]」 格魯吉亞外交部副部長 Giorgi Manjgaladze 提議,格魯吉亞願意用其他領土交換大衛加列加修道院建築群嘅剩餘部分,因為嗰度對格魯吉亞人嚟講具有歷史同文化意義[1]。由於大衛加列加修道院建築群嗰度嘅戰略軍事重要性,巴庫方面唔同意呢次土地交換建議[5]。阿塞拜疆外交部副部長 Khalaf Khalafov 表示:「無領土交換嘅空間,呢個問題無得談判。[1]」2007年4月,Khalaf Khalafov 喺記者會上表示,格魯吉亞「唔可能」放棄對包括大衛加列加修道院建築群在內嘅邊境地區嘅主權要求[1]。 然後佢發表咗一個有爭議性嘅聲明,佢話嗰個修道院「係高加索阿爾巴尼亞人嘅家園,呢啲人被認為係阿塞拜疆最早嘅居民。[6]」 呢番說話引起咗格魯吉亞外交部長 Gela Bezhuashvili 嘅回應,佢喺第比利斯對記者話:「我絕對唔清楚我嘅同事點解會發表呢啲言論」,「佢對歷史課理解唔夠,應該讀讀世界歷史。[4]」
阿爾巴尼亞嘅理論亦得到咗一啲阿塞拜疆歷史學家嘅支持,佢哋強烈反對將佢哋領土嘅任何部分移交俾格魯吉亞[6]。阿塞拜疆記者兼歷史學家 Ismail Umudlu 表示:「呢座修道院直到12世紀先至屬於格魯吉亞境內」,「喺呢一段時期之前同埋之後,嗰度都係阿塞拜疆繼承國嘅一部分。[5]」格魯吉亞藝術歷史學家 Dimitri Tumanishvili 駁斥咗呢一個講法,佢表示嗰啲建築群「包含咗格魯吉亞大師嘅作品……到處都有可以追溯到六世紀嘅格魯吉亞銘文……嗰度無其他文化嘅痕跡。[睇咗呢啲證據]之後,我認為你唔需要任何進一步嘅證據。[5]」大衛加列加修道院嘅僧侶 Zaza Datunashvili 講:「話呢座修道院係由高加索阿爾巴尼亞人起出嚟嘅想法,簡直就係荒謬,…… [呢得出呢個講法],不如你話格魯吉亞人起咗中國長城。」
格魯吉亞總統 Mikheil Saakashvili 意圖淡化呢個爭端,佢表示「可以透過友好對話嚟解決問題」[4]。 不過,格魯吉亞右翼反對派議員 Giga Bukia 表示,「格魯吉亞人喺任何情況之下,都唔會放棄呢塊領土」,佢指責政府軟化對呢啲建築群嘅立場,以確保獲得阿塞拜疆嘅財政援助[4]。 佢話:「阿塞拜疆對呢片土地絕對無歷史權利」,「關於佢係一個戰略位置嘅說法代表啲乜嘢?佢哋係唔係計劃同格魯吉亞開戰?[4]」
阿塞拜疆官員證實,阿塞拜疆「願意同格魯吉亞實施修復嗰啲建築群嘅聯合計畫[1]」。不過,官方有關嗰啲建築群可能成為「共享旅遊區」嘅建議就引發咗格魯吉亞公眾嘅憤怒。全格魯吉亞大主教伊利亞二世(Ilia II)表示,「呢座修道院係一座神聖嘅聖地,應該完全係喺格魯吉亞嘅土地上面。[4]」 亞塞拜疆同格魯吉亞當局,已經先後喺第比利斯同巴庫,進行咗好幾輪新嘅「邊界劃定」談判。[1]
守護者山保護區
編輯根據2007年12月19日第2563號總統令,喺阿塞拜疆境內嘅嗰部分大衛加列加修道院建築群具有歷史同文化保護區地位,又將嗰度命名做「守護者山」(Keshikcidag;dağ 係山嘅意思)國家歷史同文化保護區。嗰度有70個洞穴、2座神殿、一座堡壘、一處聖地、大約100個墳墓、23個水井、14間食品舖同埋大約30個庇護所。 「Keshikcidag」嘅其中一個最高海拔嘅地方叫做「伊利哈姆阿利耶夫峰」(Ilham Aliyev peak),以紀念阿塞拜疆嘅現任總統。整個保護區佔地大約25 平方公里(9.7 平方英里),喺海拔750~950 公尺(2,460~3,120 英尺)嘅山區。個保護區係喺早期同中世紀,由天然同人工整成嘅山窿、城堡同修道院組成。按照阿塞拜疆方面嘅講法,Keshikchi gala(守護者城堡)係喺公元5世紀由高加索阿爾巴尼亞原住民起嘅,意思係「守護者」,因此,由守護者城堡嘅建築結構特點嚟睇,佢哋認為同阿塞拜疆境內嘅其他城堡相似。 研究發現,「守護者城堡」嗰度嘅地區原本係中世紀出於防禦目的而起嘅,當時嗰度居咗古代高加索阿爾巴尼亞人。嗰度嘅天然洞穴嘅歷史可以追溯到早期階段,而人工洞穴就被認為係喺9 世紀同15世紀之間開發嘅[7][8][9][10][11]。
劃界過程
編輯亞塞拜疆同喬治亞之間嘅邊界同埋劃界過程影響咗大衛加列加修道院建築群。由於建築群喺邊界嘅沿線,引發咗兩國之間嘅爭論。 2019年5月14日,亞塞拜疆副外長 Khalaf Khalafov 同格魯吉亞副外長 Lasha Darsaliya 喺巴庫就兩國國家邊界劃定問題舉行會晤。兩個國家獨立咗之後,阿塞拜疆同格魯吉亞兩國成立咗有關劃定同埋標定國家邊界嘅國家委員會,直至2019年,兩國已經舉行咗11次會議。喺呢個進程嘅框架之內,就阿塞拜疆-格魯吉亞邊境大部分地區(總長480公里,即係300英里)嘅劃界達成咗協議。依家,包括修道院建築群所在嘅區域在內嘅166公里(103 英里)路段是兩國嘅主要談判目標。由於阿塞拜疆同格魯吉亞之間牢固嘅經濟同文化聯繫,兩國喺確定邊界方面都有和平意圖。 2019年2月27號,格魯吉亞總統薩洛梅·祖拉比什維利(Salome Zurabishvili)同阿塞拜疆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Ilham Aliyev)喺阿塞拜疆舉行會晤,雙方明確強調喺考慮兩國之間現有紐帶嘅情況下,就劃界進程達成共識[12][13]。
相關畫像
編輯-
加列加山
-
大衛加列加修道院
-
加列加嘅聖大衛(18世紀)
-
大衛加列加修道院同埋21號山窿
-
喺大衛加列加修道院嘅山窿
-
聖大衛修道院入口嗰度嘅格魯吉亞 Asomtavruli 銘文
-
食堂
參考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Diana Petriashvili and Rovshan Ismayilov (2006-11-03). "Georgia, Azerbaijan Debate Control of Ancient Monastery's Territory". Eurasia.Net. 喺2024-03-10搵到.
{{cite news}}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Turner, Jane (ed., 1996), The Dictionary of Art, p. 567. Grove, ISBN 1-884446-00-0.
- ↑ William Ascher (2000), The Caspian Sea: A Quest for Environmental Security, pp. 207–8. Springer, ISBN 0-7923-6218-7
- ↑ 4.0 4.1 4.2 4.3 4.4 4.5 Michael Mainville (2007-05-03). "Ancient monastery starts modern-day feud in Caucasus". Middle East Times. 原著喺September 29, 2007歸檔. 喺2007-06-23搵到.
- ↑ 5.0 5.1 5.2 Idrak Abbasov and David Akhvlediani (2007-03-29). "Monastery Divides Georgia and Azerbaijan". Institute for War and Peace Reporting. 喺2024-03-10搵到.
{{cite news}}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6.0 6.1 Nino Edilashvili (2007-04-12). "Border Dispute Breaks Harmony between Azerbaijan and Georgia". The Georgian Times. 原先內容歸檔喺2007-07-08. 喺2024-03-10搵到.
- ↑ ""Keşikçidağ" Dövlət Tarix-Mədəniyyət Qoruğu". www.azculture.az. 原著喺2019-05-31歸檔. 喺2019-05-31搵到.
- ↑ "Excursions to historical-cultural reserves". www.europeanheritagedays.com.
- ↑ "Stat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Reservation "KESHIKCHIDAGH"". azerbaijan360.az.
- ↑ "Keshikchidagh Stat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erve". museu.ms.
- ↑ ""Keşikçidağ"da araşdırmalara ehtiyac var". anl.az.
- ↑ "Azerbaijan and Georgia to delimit 180km of border". vestnikkavkaza.net. 原著喺2019-05-31歸檔. 喺2019-05-31搵到.
- ↑ "Azerbaijani, Georgian presidents made press statements". en.president.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