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粵拼Ngai6 seot6; 英文art)係一啲做出嚟,整出嚟,而對人有特殊嘅意義同埋自己都覺得吸引嘅,亦都可能係知識、七情六慾、感覺、理想、諗頭互動嘅結果[未記出處或冇根據],亦有人認為人用藝術捉實、反映自身或現實嘅世界[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左上係梵高自畫像,右上係非洲紹奎人嘅雕塑,左下係日本沖繩嘅風獅爺,右下係桑德羅·波提切利嘅維納斯的誕生嘅一部份
蒙娜麗莎》係達文西繪畫嚟表達嘅藝術品

「藝術」 可以指一啲日常生活中嘅做嘅嘢,亦可以指一啲比較複雜、有系統或者有規範嘅特定形式,即係一般所講嘅 「藝術」。所謂 「藝術」 或者 「創意藝術」 係泛指人類嘅一系列創意表達、敘事同文化參與,涵蓋多種思考模式、行為同處世態度,用各種媒介都有。藝術係透過持續同刻意嘅學習、訓練或者理論探討,將人類生活中一啲平常嘅嘢蛻變成為有特別風格嘅精緻嘢,過程可以係局限喺某個傳統或者派系,亦可能係跨世代甚至跨文化;係培養社會、文化同個人身份嘅渠道,亦擔當咗跨時空傳遞價值觀、意見、思想、願景、宗教信念、生活模式同經驗嘅角色。透過作品同演出所運用嘅技巧同想像力,藝術可以傳遞見解同經驗,建構新嘅環境同空間。

藝術主要分三大類:

每種藝術形式都可以獨立存在,或者同其他藝術形式結合,成為新嘅藝術形式​​例如將畫同文字結合,可以變成漫畫​個別藝術形式亦可以喺另一種藝術形式入面擔當推動同發展後者嘅角式。不過,喺學術上,藝術係乜可以隨時重新定義,例如現代藝術就係就係一種對 「藝術係乜」 嘅自我批判、不斷嘗試同重新定義。

有人當藝術係一種提高注意力同敏感度嘅方法,亦有人為藝術而藝術,無論係點,藝術都可以同時作為對世界嘅回應;佢係一種轉化我哋對世界回應嘅方式,亦係一種轉化我哋追求嘅價值或者目標嘅方式。無論係史前嘅洞穴畫、古代嘅儀式、現代嘅電影禮儀,各種嘅 「藝」 都幫我哋記錄同保存人同人之間、人同世界之間不斷變化嘅關係,將呢啲關係變成可以觸摸嘅嘢。

形式

編輯

藝術有好多形式:可以用說話、寫、畫畫、書法雕刻建築文學音樂做戲、跳電影就咁做出嚟、影……

藝術分類

編輯

到而家都冇公認嘅藝術分類標準。各個藝術理論嘅派別有唔同嘅分類方式,近現代嘅藝術分類,就愈繁複,愈有得拗。

一般嚟講,根據表現手段同方式,藝術可分為:

比較新嘅分法,則根據時空性質將藝術分為:

下面係常見嘅藝術類別

設計類別

編輯

設計

手工藝類別

編輯

手工藝

視覺藝術

編輯
 
摩西像
内文:視覺藝術

視覺藝術(visual arts)指啲作品本質上靠視覺嚟欣賞,以視覺為重點嘅藝術,例如畫畫雕塑建築設計影相拍戲等都屬於視藝。視覺藝術仲可以按維度嚟分類,分做畫畫同影相同嘅二維視藝同埋牽涉三維立體作品嘅雕塑同埋建築設計等,當中三維嘅視藝又有叫造型藝術(plastic arts)。好多第啲藝術形式亦都會有視覺藝術忌成份,所以定義上並毋係好嚴格。

畫畫

編輯
内文:畫畫

畫畫粵拼waak6 waa2)狹義上指有意噉用架生將有顏色嘅物料鋪上去一個固體嘅表面上,用意好多時係想製作出一幅有藝術價值嘅圖像。畫畫架生可以包括毛筆畫刷甚至係畫畫人嘅,有色物料就可以包括油彩水彩等多種嘅人造或者自然材料[1][2]。再廣義上啲噉講嘅話,畫畫可以定義成「畫畫人有意噉創造一幅二維(2D)嘅圖像」[3]-後者呢個定義可以包括埋用電腦畫畫嘅做法。

雕塑

編輯
内文:雕塑

雕塑粵拼diu1 sou3),粵文又有叫雕刻,係指專門創作純藝術性嘅造型藝術。最傳統上,喺創作雕塑嗰陣,一個雕塑家(sculptor)要做嘅步驟主要有以下呢啲[4]

  • 佢要用鉛筆畫個稿,或者用工藝黏土等軟嘅材料整個預想嘅雛型出嚟;
  • 跟住佢要去搵嚿固體嘅材料返嚟-雕塑材料可以係石頭、甚至係都得;
  • 然後佢就要郁手用鎚仔(chisel)等嘅架生,將嚿材料嘅某啲部份削走[5],令嚿材料慢慢噉變成佢想要嘅形狀
  • 喺雕好咗一嚿嘢之後,雕塑家仲有可能會用銲接等嘅方法將幾嚿嘢連接埋一齊做一件大嘅作品,或者對件作品嘅表面作出加工[6]

一般嚟講,雕塑作品可以分做兩大類:雕像(statue)同埋浮雕(relief);前者係指能夠自己獨立噉企到喺度嘅雕塑作品,例子有舉世聞名嘅《大衛像》;而後者就係指喺一塊平面(例如係)上雕出嚟嘅作品,件作品雕好咗之後會依附喺塊表面上,成日俾人攞嚟做建築物上嘅裝飾[7]。順帶一提,粵式建築其中一樣出名之處就係多浮雕[8]

藝術流派

編輯
内文:藝術流派

例如印象派(impressionism)就係一個出名嘅藝術流派。印象派源自 19 世紀尾嘅法國

呢個門派嘅畫作有以下嘅特徵[9][10]

  • 用幼細、但明顯睇得到嘅筆觸
  • 構圖開放,放寬咗「主題」同「背景」之間嘅界線;
  • 平凡嘅題材,興畫日常生活嘅景象,相對於傳統歐洲畫藝偏好以歷史大事或者聖經故仔等「宏大」嘅嘢做題材;
  • 異常嘅視角;
  • 以物件嘅郁動作為人類感知嘅重要部份,好多時會用濛濛地嘅圖像代表物件嘅郁動-畫家嘗試捕捉望到物件嗰一剎那所見到嘅影像(印象);
  • 強調準確噉描繪嘅變化-印象派畫家受到當時物理學光學知識嘅演進影響,反對當時歐洲畫家淨係喺室內畫畫嘅傳統,會走去室外畫畫,嘗試了解喺自然光下嘅物件嘅色水應該係點嘅。

以法國畫家莫奈(Claude Monet)喺 1874 年畫嘅油畫《日出印象》(法文:Impression, soleil levant)為例,日出印象廣泛噉俾人認同係印象派嘅代表作,呢幅畫題材好平凡,描繪一個日出景象,畫一個室外見到嘅景,而且畫中物件好濛,強調咗啲物件嘅郁動同光暗[9]

印象派喺歷史上幾經轉折:初頭(當時嚟講好反傳統嘅)印象派廣受法國藝術界批評,例如因為印象派畫家興畫一啲平凡、日常生活當中嘅嘢,搞到當時嘅(偏好宏大題材嘅)法國畫界覺得佢哋難登大雅之堂;不過,打後喺一眾印象派畫家嘅努力下,印象派最後得到成個歐洲藝術界嘅承認[11][12]。而到咗廿一世紀,印象派,仲影響咗世界多地嘅畫藝,好似係粵畫派噉,就係結咗中國畫同印象派思潮而生嘅一個畫派。

表演藝術

編輯
内文:表演藝術

表演藝術(performing arts)可以由話劇音樂舞蹈歌劇音樂劇魔術雜技Cosplay等形式表現出嚟。通常用兩種方式演繹,一種係唔出聲,凈係用肢體動作表達要表演嘅故仔;另一種係加埋說話唱歌笑話或者詩詞喺表演裏頭。

表演藝術同視覺藝術唔同,視覺藝術係指本質上用作品來呈現藝術,而作品係將視覺目的當成創作重點,例如繪畫攝影版畫電影等,有關三維立體空間物件嘅作品,例如雕塑建築就叫造型藝術。而表演藝術係用表演嘅人嚟呈現藝術。呢個係表演藝術嘅特點,表演嘅人有演員舞蹈員音樂家歌手魔術師等。表演藝術亦都要同其他相關領域嘅工作者合作,例如曲詞創作者、劇場技術編劇等。

例如交響樂(symphony)噉。喺現代,交響樂係指專門攞嚟俾交響樂團(orchestra)演奏用嘅樂曲。交響樂團係一種大型嘅樂團,閒閒哋會成有 40 至 50 位演奏者一齊演奏;交響樂團會結合多種唔同音色樂器,包括好似小提琴中提琴等嘅弓弦樂器、好似雙簧管等嘅木管樂器圓號小號等嘅銅管樂器、以至定音鼓等嘅敲擊樂器;喺音樂特性上,交響樂團會做到好多獨特嘅效果,例如「將咁多種唔同樂器嘅聲以唔同方法結合埋一齊」噉嘅效果,係寫嚟獨奏或者俾細樂隊演奏嘅曲做唔到嘅-因為噉,喺好多作曲家心目中,「作交響曲」都係一種難得嘅藝術機會[14]

 
有隊交響樂團喺度演奏交響樂

跳舞

編輯
 
紐約市唐人街有好多粵籍華僑,佢哋過年會喺度舞南獅
内文:跳舞

跳舞都係演藝,定義上係要跳舞嘅人用自己嘅身體(尤其係四肢)作出一連串有節奏郁動。喺絕大多數嘅現存舞種當中,跳舞用嘅節奏傳統上會係由音樂產生嘅[15]

啲人跳舞嘅目的可以有好多:跳舞嘅人好多時係表演者,當跳舞係種表演藝術,想用自己嘅身體郁動同音樂節奏之間嘅配合嚟娛樂觀眾同埋令觀眾覺得串舞有美感[16];不過另一方面,跳舞有陣時又會帶有藝術以外嘅文化意義,例如好多類型嘅草裙舞(Hula)喺古代嗰時係夏威夷等地嘅人嘅神聖舞-專門喺宗教場合嗰度跳、用嚟做拜神嘅作用嘅[17]

除咗文化同藝術上嘅作用之外,跳舞對健康體能都有一定嘅幫助:跳舞好多時都好要求體力,例如芭蕾舞當中嘅男舞蹈員就成日都需要做出「捧起自己舞伴」等講求肌肉力量嘅動作;事實係,醫學上嘅研究經已表明,好多類型嘅舞蹈都具有幫跳嘅人提升身體嘅平衡力同肌肉力量等嘅正面效果,所以到咗廿一世紀初,有唔少人都鍾意以跳舞嚟做嗜好[18][19]

内文:

粵拼leng3;beauty),又或者叫美感,係搞藝術嘅人最想達致嘅目標之一。靚係動物、地方、靜物甚至乎諗法可以具有嘅一種特性。一個人喺感知到佢覺得係靚嘅事物嗰陣,會有一股快感滿足感[20]

以下係一啲俾好多人覺得係靚嘅自然事物:

美學(esthetics)係藝術同哲學上嘅一個領域,專門思考「乜嘢係靚?」呢條問題。

註釋

編輯
  1. 馬內係一位由寫實主義轉去印象派嘅畫家,而佢呢幅作品被指係展示咗由寫實主義去印象派之間嘅過渡期。
  1. "Paint – Definition". Merriam-webster.com. 2012.
  2. Chieffo, Clifford T.: Contemporary Oil Painter's Handbook, Prentice Hall, 1976.
  3. Painting.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4. 4 Basic Sculpture Techniques.
  5. Daniel Marcus Mendelowitz, Children Are Artists: An Introduction to Children's Art for Teachers and Parents (1953), p. 136.
  6. Creating Welded Sculpture By Nathan Cabot Hale, Courier Dover Publications, 1994.
  7. Relief Sculpture.
  8. 淺談嶺南民居的嶺南建築特色
  9. 9.0 9.1 Hauser, A. (2005). Social history of art, volume 4: naturalism, Impressionism, the film age. Routledge.
  10. Samu, M. (2004). Impressionism: Art and modernity. Heilbrunn Timeline of Art History.
  11. Samu, Margaret. "Impressionism: Art and Modernity". In Heilbrunn Timeline of Art History.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0 (October 2004).
  12. Cole, Bruce (1991). Art of the Western World: From Ancient Greece to Post Modernism. Simon and Schuster. p. 242.
  13. Brombert, B. A. (1997). Edouard Manet: rebel in a frock coat.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4. Brunner, Lance W. (1986). "The orchestra and recorded sound". In Peyser, Joan (ed.). The Orchestra: Origins and transformations. New York, NY: Scribner's Sons.
  15. Sondra Horton Fraleigh (1987). Dance and the Lived Body: A Descriptive Aesthetics.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 p. 49. "Dance is human movement created and expressed for an aesthetic purpose."
  16. Joann Kealinohomoku (1970). Copeland, Roger; Cohen, Marshall (eds.). An Anthropologist Looks at Ballet as a Form of Ethnic Dance (PDF). What is Dance? Readings in Theory and Criticism (1983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7. Nathaniel Emerson, The Myth of Pele and Hi'iaka. This book includes the original Hawaiian of the Pele and Hi'iaka myth and as such provides an invaluable resource for language students and others.
  18. Schiffer, T., Kleinert, J., Sperlich, B., Schulte, S., & Strüder, H. K. (2009). Effects of aerobic dance and fitness programme on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performance in men and wom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tness, 5(2).
  19. Angioi, M., Metsios, G. S., Koutedakis, Y., & Wyon, M. A. (2009). Fitness in contemporary dance: a systematic review. Int J Sports Med.
  20. Konstan, David (2014). Beauty - The Fortunes of an Ancient Greek Ide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30-35.
  21. Pun, C. S. J., So, C. W., Leung, W. Y., & Wong, C. F. (2014). Contributions of artificial lighting sources on light pollution in Hong Kong measured through a night sky brightness monitoring network.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Spectroscopy and Radiative Transfer, 139, 90-108.
  22. Genc, R. (2010). Turning weaknesses into strengths: Nordic tourism, potentials for growth and major challenges. Acta Universitatis Danubius. Œconomica, 6(1), 54-67.
  23. 参考文献:『大人の紅葉旅2010』三栄書房 主に. p. 91.

睇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