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嘅肖像》(英文Portrait of a Young Girl)係早期尼德蘭畫家彼得魯斯·克里斯蒂嘅小型橡木板油畫,估計喺1465至1470年完成,係佢最後嘅作品[1][2],現存柏林畫廊。本畫標誌住早期尼德蘭肖像畫風格嘅重大進步,畫中少女所處環境立體而逼真,空氣透視效果顯著[3],眼睇向觀衆,複雜嘅表情融矜持、聰慧同機敏於一體[4]

彼得魯斯·克里斯蒂《少女嘅肖像》,約1465至1470年完成,29厘米×22.5厘米,現存柏林畫廊

後世普遍認為《少女嘅肖像》係北方文藝復興時期非常精美嘅肖像畫。美術史學家喬爾·阿普頓稱,畫中少女似乎『放喺黑色天鵝絨靠墊上嘅打磨珍珠,幾乎散發出乳白色嘅光澤』[5]。畫面構造以揚·范艾克羅希爾·范德魏登嘅作品為基礎,對後世數十年嘅繪畫影響深遠。少女嘅眼稍有錯位,眉毛略微傾斜,形成耐人尋味嘅眼神,係畫作魅力嘅重要來源。[6]

畫作詳解

編輯

克里斯蒂畫中嘅少女身處狹窄矩形空間,身後係護牆板裝飾嘅牆,建築環境平衡之餘又顯壓抑。女子上衣同身後牆板上嘅水平平行線將畫面分割,再喺佢衫領口形成嘅倒三角形處結合。畫作背景渲染喺一定程度同當時肖像畫嘅常規做法不符:後世普遍認為揚·范艾克係克里斯蒂嘅導師,但范艾克經常以精緻嘅內部裝飾作為畫作背景。相比之下,《少女嘅肖像》女子背後係深啡色牆,缺乏複雜細節。[7]牆由唔同材質分成兩部分,上方係護壁板頂木條,下方係護牆板。牆令少女身處真實嘅室內環境,估計就係佢屋企某個位置。[8]

 
讓·富蓋《默倫雙聯畫》右半部,1452年完成,現存皇家安特衛普美術館。呢幅作品嘅完成時間比《少女嘅肖像》早,同樣反映克里斯蒂畫作中嘅哥特式理念。

光線從左側照入畫面空間,影子映喺人物身後嘅牆上,並以少女頭上埃寧帽投射嘅陰影最濃。身後嘅牆加大空間縱深感,有充足位置刻畫細節,查爾斯·斯特林(Charles Sterling)認為咁樣嘅創作手段顯然受到范艾克影響。[9]光線喺少女身後投射出模糊而彎曲嘅陰影,與佢嘅臉頰同髮際輪廊相對比,令畫面更趨平衡[1]

 
羅希爾·范德魏登約1460年完成嘅《婦人畫像》,現存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國家美術館,人物表情同面部特徵與《少女嘅肖像》都有相似之處[8]

少女皮膚白皙,眼呈杏仁形,略似東方人[4],嘴唇顯得任性[6]。佢嘅面部器官略顯拉長,肩膀狹窄,頭髮向頭頂紮緊,顯得額頭長到有啲唔自然,呢啲特徵都體現出哥特式創作風格。少女着住昂貴嘅衣裝同珠寶,睇起來異常優雅。佢斜視畫布方向嘅眼光頗具穿透力而且體現出自我意識,部分美術史學家覺得咁樣嘅眼光令人不安。喬安娜·伍茲-馬斯登(Joanna Woods-Marsden)認為,畫中女子睇嚟係以係咁特殊嘅神態向觀衆示意,咁即使喺意大利肖像畫歷史上都前所未有。[10]佢嘅示意又因畫作嘅構圖變得更加明顯,幾乎強迫觀衆將視線集中喺人物眼部,似乎想要質疑畫家、模特兒、贊助人同觀衆之間嘅關係[1]

少女頭上戴住截短或蜂巢式嘅埃寧帽,呢種帽喺當時勃艮第公國宮廷頗為時髦。普拉多博物館畫作《博士來拜》嘅作者Master of the Prado Adoration of the Magi)曾喺羅希爾·范德魏登手下學習,佢嘅畫作《獻耶穌於聖殿》(Presentation of Christ)中嘅供養人像部分有兩名年長女子,頭上都戴有非常相似嘅無尾埃寧帽。[11]下巴下面嘅黑色帶喺同時代畫作中好少見,估計係借鑑當時嘅男式兜帽,呢種帽都有好長嘅尾帶,有時就好似畫中一樣喺下巴下面纏住[3]

畫上對服裝與飾品細節及紋理嘅精細渲染可以睇出范艾克嘅影響[3],白皙皮膚同堅固骨架體現出強烈嘅范艾克風格[12],令人諗起范艾克作品《阿諾菲尼嘅婚禮》中嘅男子。除此以外,克里斯蒂喺其他方面唔再遵循范艾克同羅伯特·坎平開創嘅發展方向,唔再將人物畫得似兩位前輩咁豐盈,而係更顯高瘦。美術史學家羅伯特·祖卡勒(Robert Suckale)認為,畫上瘦長嘅上半身,喺V貂皮衣領同圓筒形嘅帽子襯托下顯得人物身材更高。[3]此外,雖然第一代早期尼德蘭畫家將人物肖像世俗化,並因新興中產階級嘅贊助獲利,但克里斯蒂就選擇將少女畫成貴族,人物形象驕矜、世故,身上衣裝都好精美[3]

少女身份

編輯
 
面部細節圖,可以睇到大量龜裂縫

古斯塔夫·瓦根Gustav Waagen,日後成為柏林博物館館長)曾喺肖像畫嘅原始畫框(如今已經失落)上睇到拉丁語銘文,佢喺標識年份1824或1825年嘅信入面講,呢段銘文除畫家簽名外,仲標明畫中人物身份係『塔爾博特家族名人嘅姪女』[13]。瓦根嘅研究促使後人一致認為,畫中少女係呢個時候以什魯斯伯里伯爵Earl of Shrewsbury)為首嘅英格蘭統治階級塔爾博特家族成員。1863年,喬治·沙夫(George Scharf)對此提出異議,認為呢幅畫本應與倫敦國家美術館收藏嘅《愛德華·格里姆斯頓畫像》(Portrait of Edward Grimston,1446年)組成雙聯畫,其中《少女嘅肖像》放喺右翼,係咁講來模特兒好可能就係格里姆斯頓嘅首任夫人愛麗絲(Alice[1]。1913年,格雷特·林(Grete Ring)認為沙夫嘅睇法冇可能啱,因為兩幅畫嘅尺寸同背景圖案都唔匹配[13],而且《少女嘅肖像》完成時間好可能比格里姆斯頓畫像要遲20到30年[1]

喬爾·阿普頓(Joel Upton)認可瓦根嘅分析,佢經過調查後認為『塔爾博特家族名人』係喺1453年卡斯蒂永戰役中陣亡嘅第一代什魯斯伯里伯爵約翰·塔爾博特,但約翰·塔爾博特唯一嘅姪女安卡雷特(Ankaret)已於1421年夭折。洛恩·坎貝爾Lorne Campbell)認為,考慮到銘文係拉丁語,瓦根可能將原意『孫女』嘅單詞誤認作『姪女』。阿普頓認定,畫中少女應該係第二代什魯斯伯里伯爵約翰·塔爾博特John Talbot, 2nd Earl of Shrewsbury)個女安妮(Anne)或瑪格麗特(Margaret)。[14]兩人嘅父母喺1444至1445年成婚,所以克里斯蒂創作時佢哋應該仲未夠20歲[1]。1468年,愛德華四世嘅妹約克嘅瑪格麗特Margaret of York)與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成婚,安妮同瑪格麗特好可能前往布魯日參加呢次舉世聞名嘅奢華婚禮[15]

出處

編輯

呢幅畫最早嘅現存記錄係1492年美第奇家族嘅庫房清單,記錄稱畫作係法國女士嘅油彩半身像,係布魯日人士『Pietro Cresci』(『彼得羅·克雷西』)嘅作品[16][17]。但從庫房嘅其他收藏品嚟睇,記錄員只係簡單將所有北方文藝復興美術收藏品記為『法國』畫作,並唔知道呢幅畫嘅真正來歷[9]。《少女嘅肖像》價格高達40弗羅林,而且展示嘅位置十分顯眼[18]。呢份記錄除國籍外冇提供任何有關少女身份嘅信息,說明美第奇家族係出於美學考量而非歷史意義收藏本畫[19]

 
普拉多賢士崇拜嘅大師約1470年完成嘅《獻耶穌於聖殿》,現存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國家美術館

時間進入20世紀後,經歐文·潘諾夫斯基全力推動,克里斯蒂成為公認嘅15世紀北方文藝復興重要畫家。潘諾夫斯基稱讚《少女嘅肖像》十分迷人,極具法國肖像畫風格,咁好可能係因為佢覺得畫中人物同讓·富蓋默倫雙聯畫》(Melun Diptych)右半部嘅聖母好似。斯特林都認為兩幅畫上嘅女人相似,特別係向後緊束嘅頭髮、高高嘅顴骨、斜視嘅眼同睇起來悶悶不樂嘅表情。[9]

1821年,普魯士皇室買咗愛德華·索利Edward Solly)嘅大量收藏品,《少女嘅肖像》都喺其中,呢個時候啱啱成立嘅柏林畫廊獲准挑選藏品[13]。1825年,瓦根判定原始畫框上嘅銘文『PETR XPI』係『Petrus Christophori』(『彼得魯斯·克里斯托弗里』)嘅縮寫[13],進而與喬爾喬·瓦薩里1568年版《藝苑名人傳》中記載嘅『Pietro Christa』(『彼得羅·克里斯塔』)聯繫起來,終於確認呢個係克里斯蒂嘅真跡[20]。瓦根仲用同一方法認定現存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金匠肖像《聖埃利古斯》(Saint Eligius)都係克里斯蒂嘅作品,令畫家喺默默無聞幾個世紀後終於獲得啲人嘅重新認識[20]

瓦根確認《少女嘅肖像》嘅作者身份前,克里斯蒂嘅好多畫作都被當成范艾克嘅作品。經過瓦根正名,克里斯蒂成為公認嘅大師,現存於世嘅畫作中有六幅已經確認有佢嘅簽名[3],只不過所簽文字並唔完全相同[12][21]。此後嘅一個世紀,啲人為克里斯蒂出書立傳,好多美術史學家(特別係潘諾夫斯基)逐漸將佢同范艾克嘅作品區分開來[22][23]

創作時間

編輯
 
漢斯·梅姆林約1470年完成嘅《瑪利亞·波提納利似》,現存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通過對比人物衣飾風格與各時代嘅流行趨勢,沃爾夫岡·舍內(Wolfgang Schöne)於20世紀30年代認定《少女嘅肖像》大約係喺1446年完成[24]。20世紀上半葉,部分一度認定係克里斯蒂畫作嘅作者身份同完成時間都受到質疑。1957年,馬克斯·雅各布·弗里德蘭德Max Jakob Friedländer)喺著作《早期尼德蘭繪畫》(Early Netherlandish painting)中推斷克里斯蒂畫作嘅創作順序同完成時間,但短短幾年後,佢嘅判斷就被奧托·佩希特Otto Pächt)駁斥。[25]

1953年,潘諾夫斯基認定肖恩推斷嘅完成時間至少早咗20年。喺佢睇來,《少女嘅肖像》中模特兒衣裝類似15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嘅勃艮第高級時裝。潘諾夫斯基認為,漢斯·梅姆林約1470年完成嘅《瑪利亞·波提納利似》中人物所戴埃寧帽,與克里斯蒂作品中嘅埃寧帽相似,少女衣裝都與15世紀70年代布魯日泥金裝飾手抄本路易斯·德格魯修斯嘅弗魯瓦薩爾》(Froissart of Louis of Gruuthuse》中嘅女子好似。[26]斯特林判斷作品大約係喺1465年完成,理由係克里斯蒂畫作中嘅埃寧帽比梅姆林作品中要短得多,呢種加長款嘅流行時間應該比短款要遲幾年,同時克里斯蒂嘅作品中都冇懸垂嘅面紗[9]。斯特林仲進一步指出,與作者早期作品相比,《少女嘅肖像》景深更大,光線細節更複雜,所以應該係克里斯蒂後期嘅作品[9]

睇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腳註

編輯
  1. 1.0 1.1 1.2 1.3 1.4 1.5 Upton, 30
  2. Kemperdick, 24
  3. 3.0 3.1 3.2 3.3 3.4 3.5 Suckale, 84
  4. 4.0 4.1 Van der Elst, 69
  5. Frère, Jean Claude. Early Flemish painting. Terrail, 2007
  6. 6.0 6.1 Harbison, 126–127
  7. Ainsworth, 25–26
  8. 8.0 8.1 Kemperdick, 23
  9. 9.0 9.1 9.2 9.3 9.4 Stapleford, 19
  10. Brown, 70
  11. Ridderbos et al., 314
  12. 12.0 12.1 Upton, 22
  13. 13.0 13.1 13.2 13.3 Ainsworth, 166, 但從Campbell, 677嘅記載嚟睇,瓦根1863年出版嘅著作中冇記錄呢段拉丁語。
  14. Upton, 29
  15. Ainsworth, 168
  16. Upton, 44
  17. Hand et al., 54
  18. Stapleford, 114
  19. Nash, 101
  20. 20.0 20.1 Ainsworth, 25
  21. Ainsworth, 30
  22. Ainsworth, 117
  23. Upton, 22
  24. Sterling, 18–19
  25. Sterling, 18
  26. Panofsky, 313

參考書目

編輯
  • Ainsworth, Maryan (1994). Petrus Christus: Renaissance Master of Bruges.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ISBN 0-8109-6482-1. 原著喺2020-07-26歸檔. 喺2020-08-02搵到.
  • Brown, David Alan (2003). Virtue and Beauty: Leonardo's Ginevra de' Benci and Renaissance Portraits of Wome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91-11456-9.
  • Schabacker, Peter H. (1975–10). Campbell Lorne (編). "review of Petrus Christus". The Burlington Magazine. 117 (871): 676–677. JSTOR 878166.{{cite journal}}: CS1 maint: date format (link)
  • Gemäldegalerie, Berlin: Prestel Museum Guide. Berlin: Prestel Verlag. 1998. ISBN 3-7913-1912-4. 原著喺2020-09-24歸檔. 喺2020-08-02搵到.
  • Hand, John Oliver; Metzger, Catherine; Spron, Ron (2006). Prayers and Portraits: Unfolding the Netherlandish Diptych.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300-12155-5.
  • Harbison, Craig (1995). The Art of the Northern Renaissance. London: 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ISBN 1-78067-027-3.
  • Kemperdick, Stephan (2006). The Early Portrait,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he Prince of Liechtenstein and the Kunstmuseum Basel. Munich: Prestel. ISBN 3-7913-3598-7.
  • Nash, Susie (2008). Northern Renaissance art. Oxford: Oxford History of Art. ISBN 0-19-284269-2.
  • Panofsky, Erwin (1953). Early Netherlandish Painting. London: Harper Collins. ISBN 0-06-430002-1.
  • Ridderbos, Bernhard; Van Buren, Anne; Van Veen, Henk (2005). Early Netherlandish Paintings: Rediscovery, Reception and Research. Amsterdam: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ISBN 0-89236-816-0.
  • Russell, Archibald (1922–02). "Van Eyck and His Followers". The Burlington Magazine for Connoisseurs. 40 (227): 102. JSTOR 861592.{{cite journal}}: CS1 maint: date format (link)
  • Stapleford, Richard (2013). Lorenzo De' Medici at Home: The Inventory of the Palazzo Medici in 1492.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ISBN 0-271-05641-X.
  • Sterling, Charles (1971–03). "Observations on Petrus Christus". The Art Bulletin. 53 (1).{{cite journal}}: CS1 maint: date format (link)
  • Suckale, Robert (2006). Gothic. Cologne: Taschen. ISBN 3-8228-5292-9.
  • Upton, Joel Morgan (1989). Petrus Christus: His Place in Fifteenth-Century Flemish painting. University Park, PA: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271-00672-2.
  • Van der Elst, Baron Joseph (2005). The Last Flowering of the Middle Ages. Whitefish MA: Kessinger Publishing. ISBN 1-4191-3806-5.

擴展閱讀

編輯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