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頭四
披頭四樂隊(The Beatles,亦譯作「甲殼蟲樂隊」,因團名 Beatles 嚟自甲蟲 Beetles 嘅典故)係嚟自英國利物浦嘅四人搖滾樂隊組合。佢哋喺1962年同 EMI 百代唱片公司簽約錄製唱片。1963年初,單曲唱片《Please Please Me》登上英國排行榜嘅首位。1964年,披頭士首次去到美國演出。1966年喺東京嘅日本武道館舉行咗大規模嘅音樂會,1966年8月29號晚喺三藩市舉行最後一場嘅收費現場音樂會。1970年4月10號,成員保羅麥卡尼個人專輯中嘅話畀媒體視為宣布樂隊解散,1970年12月31號,保羅正式起訴樂隊其他三位成員,要求結束樂隊合作同埋指明管理並分配樂隊財產嘅正式人選。
披頭四最後一首出嘅歌係2023年出嘅《Now And Then》,由1994年小野洋子交畀樂隊其他三位成員嘅 Demo,經人工智能分開人聲同鋼琴聲之後重新錄音[1][2]。
歷史
編輯1956–1963年:成立
編輯Quarrymen同埋改名
編輯1956年11月,十六歲嘅約翰連儂同幾個利物浦Quarry Bank High School嘅同學組成咗一隊skiffle樂隊。佢哋叫做the Quarrymen,呢個名係源自佢哋學校嘅校歌「Quarry men old before our birth」。[3]十五歲嘅保羅麥卡尼喺1957年7月6號識咗連儂,之後好快就加入咗做節奏結他手。[4]1958年2月,麥卡尼請咗佢個十五歲嘅朋友佐治夏里遜嚟睇佢哋表演。夏里遜為連儂試音,佢嘅彈奏令連儂留下深刻印象,但連儂起初覺得夏里遜太細個。經過一個月嘅堅持,喺第二次見面嗰陣(由麥卡尼安排),夏里遜喺利物浦巴士嘅上層彈奏咗器樂歌曲「Raunchy」嘅領奏部分,[5]最後佢哋邀請咗佢做領奏結他手。[6][7]
到咗1959年1月,連儂喺Quarry Bank嘅朋友都離開咗樂隊,佢開始喺利物浦藝術學院讀書。[8]三個結他手以Johnny and the Moondogs嘅名義,[9]只要搵到鼓手就會彈搖滾。[10]佢哋仲以Rainbows嘅名義表演。保羅麥卡尼後來同《新音樂快遞》講:「我哋咁叫自己係因為我哋件衫嘅顏色都唔同,又買唔起第二件!」[11]
連儂喺藝術學校嘅朋友史都華蘇克里夫啱啱賣咗幅畫,俾人勸咗用啲錢買低音結他,喺1960年1月加入咗樂隊。佢提議將樂隊改名做「Beatals」,以此向巴迪霍利同the Crickets致敬。[12][13]佢哋用呢個名到5月,之後改名做「the Silver Beetles」,並以呢個名做利物浦歌手強尼真蒂爾嘅伴奏樂隊,喺蘇格蘭進行咗一個短暫嘅巡迴演出。到7月初,佢哋將自己改造成「the Silver Beatles」,到8月中旬就簡單叫做「the Beatles」。[14]
早期嘅駐場表演同埋喺英國嘅人氣
編輯Allan Williams,即係披頭四嘅非正式經理人,幫佢哋安排咗喺漢堡嘅駐場演出。佢哋喺1960年8月中旬試音同埋請咗鼓手Pete Best。呢隊而家變成五人樂隊嘅組合,喺四日之後就離開利物浦去咗漢堡,同夜總會老闆Bruno Koschmider簽咗合約,做咗3個半月嘅駐場表演。[15] 披頭四嘅歷史學家Mark Lewisohn寫道:「佢哋喺8月17號黃昏時分抵達漢堡,正好係紅燈區開始熱鬧嘅時候……閃爍嘅霓虹燈大聲叫賣各式各樣嘅娛樂,而衣著暴露嘅女仔就毫不避諱噉坐喺舖頭櫥窗度等生意。」[16]
Koschmider將區內幾間脫衫舞俱樂部改裝成音樂場地,佢起初將披頭四安排喺Indra Club演出。因為有人投訴噪音問題要關閉Indra之後,佢喺10月將佢哋轉到Kaiserkeller。[17] 當佢發現佢哋違反合約喺對手嘅Top Ten Club表演嗰陣時,佢就畀咗佢哋一個月嘅解約通知,[18] 仲報警話未成年嘅Harrison係講大話騙德國當局先可以喺漢堡逗留。[19] 當局喺11月尾安排將Harrison遞解出境。[20] 一個禮拜之後,Koschmider因為McCartney同Best喺一條石屎走廊燒咗個安全套,就報警話佢哋縱火;當局就將佢哋遞解出境。[21] Lennon喺12月初返咗利物浦,而Sutcliffe就同佢嘅德國未婚妻Astrid Kirchherr一齊喺漢堡逗留到2月尾,[22] 佢仲係第一個幫披頭四影半專業相嘅人。[23]
喺接下嚟嘅兩年,披頭四斷斷續續住喺漢堡,佢哋喺嗰度用安非他命嚟玩,仲用嚟保持精力通宵表演。[24] 喺1961年,佢哋第二次喺漢堡演出期間,Kirchherr幫Sutcliffe剪咗個「存在主義」髮型,之後其他披頭四成員都跟住剪。[25][26] 後來,Sutcliffe決定喺嗰年早些時候退出樂隊,返德國繼續佢嘅藝術學習。McCartney就頂替咗佢做低音結他手。[27] 製作人Bert Kaempfert同而家變成四人組合嘅佢哋簽咗約到1962年6月,仲用佢哋做Tony Sheridan嘅伴奏樂隊,為Polydor唱片錄製咗一系列嘅唱片。[13][28] 作為呢次錄音嘅一部分,披頭四同Polydor簽咗一年嘅合約。[29] 喺1961年6月錄音、四個月之後發行嘅單曲「My Bonnie」,用「Tony Sheridan & the Beat Brothers」嘅名義發行,喺《Musikmarkt》排行榜攀升到第32位。[30]
披頭四完成咗佢哋第二次喺漢堡嘅駐場表演之後,佢哋喺利物浦嘅人氣隨住越來越蓬勃嘅默西之聲運動而不斷上升。不過,佢哋開始厭倦咗日復一日喺同一間夜總會表演嘅單調生活。[31] 喺1961年11月,佢哋喺the Cavern Club做緊佢哋經常性表演嗰陣時,遇到咗Brian Epstein,佢係當地一間唱片舖嘅老闆,仲係音樂專欄作家。[32] 佢後來回憶話:「我一聽就鍾意咗。佢哋好新鮮,好真誠,我覺得佢哋有種存在感……一種明星氣質。」[33]
首次EMI錄音
編輯艾普斯坦喺接下嚟嘅幾個月不停追求呢隊樂隊,最後喺1962年1月佢哋請咗佢做經理人。[34]喺1962年初同中期,艾普斯坦不斷努力想令披頭四擺脫同Bert Kaempfert Productions嘅合約。最後佢成功講妥提早一個月解約,不過要喺漢堡再搞一次錄音。[35]佢哋四月返到德國嗰陣,一個傷心欲絕嘅克絲琴·基爾荷喺機場接佢哋,話俾佢哋知蘇克利夫前一日因為腦出血過身。[36]艾普斯坦開始同唱片公司傾錄音合約。為咗喺英國搞掂一份唱片合約,艾普斯坦同Polydor講妥提早完約,不過要做多啲同Tony Sheridan合作嘅錄音。[37]新年第一日試音之後,迪卡唱片公司拒絕咗呢隊樂隊,話:「艾普斯坦先生,結他樂隊已經過時喇。」[38]不過,三個月之後,監製佐治·馬田同披頭四簽咗EMI旗下嘅百代唱片合約。[36]
馬田同披頭四嘅第一次錄音喺1962年6月6日喺倫敦嘅EMI錄音室(之後改名做Abbey Road Studios)進行。[39]佢即刻向艾普斯坦投訴貝斯特嘅鼓技,建議用一個錄音室樂手頂替佢。[40]披頭四原本已經諗緊炒咗貝斯特,[41]最後喺八月中用寧哥·史達(由Rory Storm and the Hurricanes加盟)取代咗佢。[39]9月4日喺EMI嘅一次錄音中錄低咗由史達打鼓嘅《愛我就愛我》,但係馬田唔滿意,喺一個禮拜之後嘅第三次錄音中請咗鼓手Andy White,錄低咗《愛我就愛我》、《請請我》同《P.S. 我愛你》。[39]
馬田起初揀咗史達版本嘅《愛我就愛我》做樂隊嘅第一首單曲,不過之後重新壓碟嗰陣就用咗White嘅版本,史達就打鈴鼓。[39]10月初發行嘅《愛我就愛我》喺《Record Retailer》排行榜攀升到第17位。[42]佢哋嘅電視處子秀係同月喺地區新聞節目《人物與地方》嘅現場表演。[43]馬田建議用較快嘅節奏重錄《請請我》,[44]11月尾嘅錄音session就錄低咗呢個版本,[45]馬田準確預測:「你哋剛剛錄低咗你哋嘅第一首冠軍歌。」[46]
1962年12月,披頭四結束咗佢哋喺漢堡嘅第五次同最後一次常駐演出。[47]到咗1963年,佢哋四個人都同意喺專輯入面貢獻人聲——包括史達,儘管佢嘅音域有限,但係都要肯定佢喺樂隊入面嘅地位。[48]連儂同麥卡尼已經建立咗連儂-麥卡尼嘅詞曲創作拍檔關係,隨住樂隊嘅成功,佢哋主導嘅合作局限咗夏利臣做主音嘅機會。[49]艾普斯坦為咗將披頭四嘅商業潛力發揮到極致,鼓勵佢哋用專業嘅態度表演。[50]連儂憶述佢講過:「睇吖,如果你哋真係想上大舞台,你哋就要改變——唔好再喺台上食嘢,唔好講粗口,唔好食煙……」[38][註 1]
1963–1966:Beatlemania同巡迴演出嘅年代
編輯《Please Please Me》同《With the Beatles》
編輯1963年2月11號,披頭四喺單日錄音室錄咗十首歌,為佢哋嘅首張專輯《Please Please Me》做準備。再加上之前已經喺頭兩隻單曲發行過嘅四首歌。馬丁考慮過喺The Cavern Club現場錄製專輯,但決定咗嗰度嘅音響效果唔夠好之後,佢決定喺「Abbey Road錄音室進行單次馬拉松式嘅錄音」,用最少嘅製作模擬「現場」專輯嘅效果。[52]喺「Love Me Do」取得中等成功之後,單曲「Please Please Me」喺1963年1月發行,比專輯早咗兩個月。除咗喺《Record Retailer》排第二之外,呢隻單曲喺英國所有排行榜都攞咗冠軍。[53]
回憶起披頭四「趕住交首張專輯,一日之內就錄完《Please Please Me》」,AllMusic嘅樂評人斯蒂芬·托馬斯·厄爾瓦因寫道:「喺發行幾十年之後,呢張專輯仍然聽起來好新鮮,正正係因為佢嘅密集製作過程。」[54] 列儂話當時冇乜諗過作曲嘅事:佢同麥卡特尼「淨係喺度寫歌,好似埃弗利兄弟同巴迪·霍利咁,流行歌曲冇乜諗過 – 就係要整到有把聲。啲歌詞都差唔多冇乜意思。」[55] 《Please Please Me》喺1963年3月發行,係披頭四喺英國連續11張攞冠軍嘅專輯嘅第一張。[58] 樂隊嘅第三隻單曲「From Me to You」喺4月推出,開始咗差唔多冇間斷嘅17首英國冠軍單曲嘅系列,包括佢哋之後六年發行嘅18首單曲中嘅17首。[59] 佢哋嘅第四隻單曲「She Loves You」喺8月發行,創下咗當時英國最快銷量紀錄,喺四個禮拜之內賣咗75萬張。[60] 佢成為咗佢哋第一隻賣到過百萬張嘅單曲,仲一直係英國銷量最高嘅唱片,直到1978年為止。[61][註 2]
呢啲成功帶嚟更多媒體曝光,披頭四以輕鬆同幽默嘅態度回應,打破咗當時對流行音樂人嘅期望,引起更多關注。[62] 樂隊喺上半年喺英國巡迴演出咗三次:2月開始嘅四星期巡演係披頭四第一次全國性巡演,之後喺3月同5月至6月都有三星期嘅巡演。[63] 隨住佢哋嘅人氣越嚟越高,一股狂熱嘅崇拜開始蔓延。10月13號,披頭四喺英國頂級綜藝節目《Sunday Night at the London Palladium》亮相。[64] 佢哋嘅表演做咗現場直播,有1500萬觀眾收睇。之後幾日,一份全國性報紙嘅頭條創造咗「披頭四狂熱」呢個詞,用嚟形容粉絲見到樂隊時嘅歇斯底里同狂熱態度 – 呢個詞一直沿用到而家。[64][65] 雖然冇列為巡演主角,但披頭四喺2月嘅演出中搶咗美國歌手湯米·羅伊同克里斯·蒙特茲嘅風頭,「因為觀眾要求」而變成咗主打歌手,呢個係之前冇任何英國歌手喺同美國藝人一齊巡演時做到嘅事。[66] 喺5月至6月同羅伊·奧比森嘅巡迴演出中都發生咗類似嘅情況。[67]
成員
編輯專輯(部份)
編輯- 《披頭四 (專輯)》
- 《Abbey Road》
- 《Let It Be》
睇埋
編輯註
編輯攷
編輯- ↑ Murray, Oliver; Clyde, Jonathan; 等 (2023年11月3號). The Beatles - Now And Then - The Last Beatles Song (Short Film) (英文). The Beatles. 喺2023年11月4號搵到.
- ↑ Beato, Rick (2023年11月3號). The Beatles “Now And Then” My Reaction & Breakdown (英文). 喺2023年11月4號搵到.
- ↑ Lewisohn 2013, pp. 104.
- ↑ Spitz 2005, pp. 93–99.
- ↑ Miles 1997, p. 47; Spitz 2005, p. 127。
- ↑ Miles 1997, p. 47.
- ↑ Lewisohn 1992, p. 13.
- ↑ Harry 2000a, p. 103.
- ↑ Lewisohn 1992, p. 17.
- ↑ Harry 2000b, pp. 742–743.
- ↑ Smith, Alan (1963年8月9日). "The Beatles, Paul McCartney: Close-Up on Paul McCartney, a Beatle". New Musical Express. 倫敦,英格蘭: NME Networks.
- ↑ Lewisohn 1992, p. 18.
- ↑ 13.0 13.1 Gilliland 1969, show 27, track 4.
- ↑ Lewisohn 1992, pp. 18–22.
- ↑ Lewisohn 1992, pp. 21–25.
- ↑ Lewisohn 1992, p. 22.
- ↑ Lewisohn 1992, p. 23.
- ↑ Lewisohn 1992, pp. 24, 33.
- ↑ Gould 2007, p. 88.
- ↑ Lewisohn 1992, p. 24.
- ↑ Lewisohn 1992, pp. 24–25.
- ↑ Lewisohn 1992, p. 25.
- ↑ Spitz 2005, pp. 222–224.
- ↑ Miles 1997, pp. 66–67.
- ↑ Lewisohn 1992, p. 32.
- ↑ Miles 1997, p. 76.
- ↑ Gould 2007, pp. 89, 94.
- ↑ Spitz 2005, pp. 249–251.
- ↑ Lewisohn 2013, p. 450.
- ↑ Everett 2001, p. 100.
- ↑ Lewisohn 1992, p. 33.
- ↑ Miles 1997, pp. 84–87.
- ↑ Lewisohn 1992, pp. 34–35.
- ↑ Miles 1997, pp. 84–88.
- ↑ Winn 2008, p. 10.
- ↑ 36.0 36.1 Lewisohn 1992, p. 56.
- ↑ Lewisohn 2013, p. 612, 629.
- ↑ 38.0 38.1 38.2 The Beatles 2000, p. 67.
- ↑ 39.0 39.1 39.2 39.3 Lewisohn 1992, p. 59.
- ↑ Spitz 2005, pp. 318, 322.
- ↑ Miles 1998, pp. 49–50.
- ↑ Lewisohn 1992, pp. 59–60.
- ↑ Lewisohn 1992, pp. 81, 355.
- ↑ The Beatles 2000, p. 90.
- ↑ Lewisohn 1992, pp. 62, 84.
- ↑ Harry 2000a, p. 875.
- ↑ Lewisohn 1992, pp. 62, 86.
- ↑ Gould 2007, p. 191.
- ↑ Harry 2000a, p. 494.
- ↑ Gould 2007, pp. 128, 133–134.
- ↑ Womack 2007, p. 76.
- ↑ Gould 2007, p. 147.
- ↑ Lewisohn 1992, pp. 88, 351.
-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Please Please Me》 – 披頭四〉。AllMusic。原先內容歸檔喺30 May 2012。喺21 December 2011搵到。
- ↑ Sheff 1981, p. 129.
- ↑ Davies 1968, p. 200.
- ↑ Lewisohn 1988, p. 35.
- ↑ Lewisohn 1992, pp. 90, 351.
- ↑ Lewisohn 1992, pp. 89, 350–351.
- ↑ Gould 2007, p. 159.
- ↑ 61.0 61.1 Harry 2000a, p. 990.
- ↑ Gould 2007, pp. 166–169.
- ↑ Lewisohn 1992, pp. 90, 98–105, 109–112.
- ↑ 64.0 64.1 Pawlowski 1990, p. 146.
- ↑ Spitz 2005, pp. 444–445.
- ↑ Lewisohn 1992, p. 88.
- ↑ Lewisohn 1992, p.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