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氏
姓
最初喺大興安嶺北端東麓遊牧。東漢嗰陣,趁北匈奴西遷而南徙,佔有匈奴撻地。258年,拓跋力微搬去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西北土城子)發展。
拓跋部嘅一部分亦喺東晉十六國時期同其他民族落中原,後來建立咗北魏。一尐留在漠北嘅拓跋部後發展咗做柔然。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政策而改拓跋做元氏。
來源
編輯一般普遍認為突厥人用桃花石稱呼中國,來源拓跋一詞。不過,唐文入便「拓跋」同後突厥碑文上嘅Tabγač(音:桃花石)並無關係,根據李蓋提同台灣學者林安慶嘅研究,拓跋實質上由兩個阿爾泰語系詞語所組成,即tog(拓)同beg(跋,即貝伊),tog有塵土、泥土嘅意思,beg係氏族同部落首領,兩者都係後世突厥嘅官名。林安慶重發現,家下廈門方言入便嘅「拓跋」發音,同呢兩個對應詞語幾乎冇分別,跟住佢又補充漢字「拓跋」兩個字並唔係突厥碑文上的嘅abγač對音轉寫,而係tog同beg呢一對複合詞組嘅對音轉寫,佢嘅詞義係土地嘅主人,完全證實咗北魏官方史書《魏書》開編入面嘅「北俗謂土為托,謂後為跋,故以為氏」自己嘅解釋[1][2]。
參考
編輯攷
編輯- ↑ 羅新,論拓跋鮮卑之得名,歷史研究,2006年第六期。
- ↑ 北俗叫土做托(拓),叫後做跋,就用佢做姓。《魏書·卷一·帝記第一》
書
編輯- Gibbon, Edward (1852).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Wildside Press. ISBN 0809592398.
- Whitby, Michael (1988). The Emperor Maurice and His Historian: Theophylact Simocatta on Persian and Balkan Warfa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8229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