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縣
26°23′40.7″N 111°18′47.4″E / 26.394639°N 111.313167°E
東安縣 | |
---|---|
東安縣第一中學 | |
明細 | |
粵拼 | dung1 on1 |
普通話拼音 | Dong'an |
所屬省級政區 | 湖南省 |
所屬地級政區 | 永州市 |
政區類別 | 縣 |
成立 | 984年[1][2][3] |
政府駐地 | 白牙市鎮[3][4] |
首長 | 龍向洋[5] |
面積 | |
- 全部 | 2,219 km2(857 sq mi)[6] |
鎮數目 | 13[7] |
鄉數目 | 2[7] |
人口(2018) | 57萬8500人[8] |
人口密度(2018) | 260.59[9] 人/km² |
本地生產總值(2018) | 186億9071萬元[8]人民幣 |
郵政編碼 | 425900[4] |
電話區號 | 0746[4] |
車牌 | 湘M |
時區 | 中國時區:UTC++8 |
網站: 東安縣官方網站 | |
東安(粵拼:dung1 on1)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永州市嘅縣。面積2219.95平方公里[6],人口57萬(2018年)[8]。佢位於湖南西南部、湘江中上游,稱爲「湘南門戶」[10]。東南係永州嘅零陵區,東面係冷水灘,北面係祁陽、邵陽,西面係新寧,西南面係廣西嘅全州[4]。縣城係白牙市。
史
編輯東安地方喺春秋戰國時係楚國南境,秦時屬長沙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屬零陵郡洮陽縣[11],之後零陵郡喺三國赤壁之戰後由蜀漢易手爲東吳。
西晉惠帝永熙元年(290年)從零陵郡觀陽縣析置出應陽縣(應讀英;jing1 joeng4[12]),屬零陵郡,應陽就係東安嘅前身。應陽嘅意思係應水嘅陽位,即係指當時個縣治(而家嘅蘆洪市鎮)喺應水嘅北面[13]。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應陽由縣改爲封國,爲應陽男國,南朝陳宣帝太建五年(573年)由男國改爲應陽子國,陳後主至德四年(586年)由子國改爲應陽公國。期間應陽始終屬零陵郡。之後一直到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應陽併入到零陵縣。
之後,唐昭宗光化元年(898年),馬殷攻落永州,割據一方,喺原先應陽地頭設立東安場,不過一直屬零陵縣。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升東安場爲東安縣,從零陵獨立返出來,之後個名未改過,沿用到而家,其中直到民國時,縣治喺而家紫溪市鎮,到共和國時期縣治搬到而家嘅白牙市鎮[3]。東安嘅意思,有兩種講法,一係話因爲離東安江近[3][14],二係話「東方安寧」[2][15]。
政區
編輯2013年成立咗黃泥洞鄉,由鹿馬橋鎮嘅兩條村(金江、石鼓)、黃泥洞林場嘅四個國有工區(龍井、青山坳、南鎮、天堂)同六條村合併而成[2]。2015年11月11號,大江口鄉併入白牙市鎮,黃泥洞鄉併入鹿馬橋鎮[2]。
攷
編輯- ↑ 〈建置沿革〉。東安縣人民政府。原著喺2015年6月19號歸檔。喺2014年12月3號搵到。
- ↑ 2.0 2.1 2.2 2.3 〈東安縣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網。2016年1月11號。喺2019年3月2號搵到。
- ↑ 3.0 3.1 3.2 3.3 〈東安縣〉。行政區域網。喺2014年12月3號搵到。
- ↑ 4.0 4.1 4.2 4.3 4.4 〈東安縣概況地圖〉。行政區劃網。2013年7月29號。喺2014年12月3號搵到。
- ↑ 〈縣政府領導〉。《東安縣政府》。原著喺2018年9月22號歸檔。喺2019年3月2號搵到。
- ↑ 6.0 6.1 〈領導致辭〉。東安縣人民政府。原著喺2015年6月19號歸檔。喺2014年12月3號搵到。
- ↑ 7.0 7.1 7.2 〈2018年統計用區劃代碼:東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喺2019年3月2號搵到。
- ↑ 8.0 8.1 8.2 〈東安縣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東安縣政府》。2019年3月15號。喺2020年5月2號搵到。
- ↑ 用明細中嘅人口除以總面積計出。
- ↑ 〈東安概況〉。東安縣人民政府。原著喺2015年6月19號歸檔。喺2014年12月3號搵到。
- ↑ 《晉書·地理志》
- ↑ 據《水經注》第八卷《江南諸水》嘅注音,譯注者:陳橋驛、葉光庭、葉揚
- ↑ 《水經注》。「東南流逕應陽縣南,晉分觀陽縣立,蓋即應水爲名也。」
- ↑ 《太平寰宇記》卷116永州東安縣:「馬氏割據時,析零陵縣置東安場,以近東安江岸爲名」;《郡縣釋名》湖廣卷下:「宋雍熙初立爲縣,從驛場故名也。」
- ↑ 據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9年5月14號,.嘅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