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水務署抽水站(英文The Former Pumping Station of Water Supplies Department),香港舊時一抽水站油蔴地抽水站,當中留底古蹟,係前水務署抽水站工程師寫字樓,一般叫紅磚屋。間屋喺九龍油蔴地上海街三四四號。抽水站一八九五年落成,屬九龍最早期供水設施一部份,當時未叫上海街,而叫舊名差館街,落成喺海邊。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八號,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定爲一級歷史建築物。舊日側邊窩打老道,有明渠,替代原本流,抽水站亦因此而來。一九〇六年九龍水塘落成,抽水站廢,改用途。原本有三間屋,依家只淨低上海街嘅寫字樓。

完成修葺工程嘅紅磚屋,上層游廊已恢復原貌。左後面建築物係「窩打老道8號」,前面條路係上海街。(2012年初影)

古蹟冠名水務署,實則水務署一九六五年先成立。泵房當時歸工務司署。而泵房停過太耐,已無人知道原名,大家長時期叫佢做紅磚屋。

 
抽水站圖則

一八九〇年五月十四號,曾有報告,研究九龍供水,鑿井引水落地層,同埋旱季抽水實驗。一八九二年六月三十號,種種實驗後,工務司署出另一份報告,建議四個山谷地,鑿井引水流落地層,經水管流入抽水站,再用抽水機抽上山,以及起水管供應水去旺角嘴油蔴地尖沙嘴紅磡。抽水站地點設在新填地,同時建窩打老道明渠。附近山上起咗有蓋配水庫。一八九五年,抽水站落成,為屋宇三間,一為泵房煲水房,一為工場,技工宿舍以及煙通,一為寫字樓兼工程師宿舍水泵來自英國,燒蒸氣推動,一八九五年十二月二十四號開始運行。

北面一間,泵房煲水房,一層高。中間一間,兩層高,下為工場,上為技工宿舍。南面一間,兩層高,下為寫字樓同士多房,上為工程師宿舍,用紅磚砌成,又叫做紅磚屋。建築用殖民地新古典主義設計,並揉合藝術與工藝美術運動嘅風格。此外,另有廚房同廁所。煙通高五十呎。

過差館街,有個清水池,供泵房供水同煲水之用。

一九〇六年十二月二十四號,九龍水塘落成,新供水唔使用泵房。一九一一年,泵房停用。一九一二年,煙通拆。

 
一九六〇年,泵房未拆時全貌,當時改做郵政局

二十世紀,一十年代同二十代年,泵房煲水房變油蔴地郵政局,工場變危險品倉庫,而寫字樓兼工程師宿舍,變成淨潔局。

一九一五年,油蔴地郵政局開張。二戰前後,郵政局牆外,雲南里一邊,擺咗三十七檔寫信佬,直到識字率大增後消亡。一九六七年郵政局搬去九龍中央郵政局,丟空兩年,一九六九年拆咗,起咗公廁。同時工場亦拆,改為垃圾收集站

淨低寫字樓兼工程師宿舍,淨潔局之後,又做過小販牌照部以及油蔴地街坊福利會。一九八九年後交畀救世軍,做露宿者之家,當時露宿者,好多癮君子,針筒亂拋出外,差人會來掃場。到一九九九年,搬去對面上海街三四五號A。紅磚屋喺土地發展公司「窩打老道/雲南里」重建項目範圍內,等拆。

二〇〇〇年,香港市區重建局新鴻基地產諗住拆咗紅磚屋,紅磚屋似古蹟,主張保護文物嘅人士反對。當時佢史上有幾重要,並不為人所知。後來有區內人士奇怪紅磚屋來歷,並加以調查,得知抽水站來歷。古蹟古物辦事處,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得以保留。不過廚房、部份磚牆連同雲南里舊樓,已偷偷拆咗。變成今日零零丁丁一棟,同少許圍牆

最後,雲南里舊樓建成私人住宅,名窩打老道8號,有三十六層高。保留紅磚屋之故,唔起部分低層單位,改用長柱支撐樓身。

二〇〇六年,政府經過多年時間,最後決定花費八千萬港圓,紅磚屋同鄰近嘅油麻地戲院,改成傳統曲藝表演中心,設座位三百幾個,整項工程二〇一一年至二〇一二完工[1]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到二〇一三年三月,有關單位舉辦導賞團,畀公眾穿梭油麻地戲院同油麻地抽水站宿舍[2]

二〇一六年十月,紅磚屋成為油麻地戲院嘅寫字樓、表演排練空間,兼做舖仔,賣有大戲紀念品。

參考

編輯
  1. 麻地戲院 變身曲藝中心方日報。2006-11-25。喺2012-02-18搵到
  2. 油麻地戲院紅磚屋辦導賞團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2年12月16號,. 《明報》 2012年12月12號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