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粵拼nok6 bui3 ji5 zoeng2)係根據瑞典化學家諾貝爾(Alfred Nobel)嘅遺囑所設立嘅獎項。

諾貝爾獎獎牌正面。

諾貝爾發明咗炸藥,得到好多,但係有人用佢嘅發明搞破壞,令佢感到好痛心,所以佢1895年11月27號響法國巴黎嘅瑞典-挪威人俱樂部上留咗份遺囑,用佢份遺產中嘅920萬美元去成立一個基金會,將基金所產生嘅利息,每年獎畀嗰一年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嘅人,以表揚嗰啲對社會有出卓越貢獻、或做出傑出研究、發明同埋實驗嘅人。

諾貝爾獎1901年開始頒發。初時分為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文學獎同埋諾貝爾和平獎,響1969年加多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

頒獎程序

編輯

所有諾貝爾獎嘅頒發流程大同小異,最唔同係邊啲人有提名權。[1]

2009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Gunnar Öquist(粵譯:古納·厄奎斯特)宣佈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Peter Englund(粵譯:彼得·恩格倫)用瑞典話、英文同德文宣佈

提名階段

編輯

每年9月(即係頒獎前一年),諾貝爾委員會會寄提名表格畀大約3,000個相關領域嘅學界大咖。和平獎仲會問政府、歷屆得獎者同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現任或舊委員攞意見。截止收表係頒獎年嘅1月31號。[1][2] 委員會會從呢堆提名同追加名單度揀300個候選人出嚟。[3] 候選人唔會收到通知,個名亦唔會公開,所有紀錄會封存50年。[4][5]

揀蟀過程

編輯

委員會整理好專家意見報告連候選名單,就會交畀下面四個頒獎機構拍板:

各機構投票過半數就一錘定音,結果即刻公布唔准上訴。[6] 每個獎最多頒畀三個人,和平獎可以頒畀團體,其他獎只頒畀在生個人。[7] 得獎名單每年10月頭兩個禮拜揭盅。

過身後追頒

編輯

而家就唔準追頒畀死人,但舊時如果候選人提名後、頒獎前過身,都有機會照攞獎。例如1931年文學獎得主Erik Axel Karlfeldt同1961年和平獎得主聯合國阿頭達格·哈馬舍爾德。1974年打後規定,得獎者必須喺10月公布時仲喺度。1996年經濟學獎得主William Vickrey(粵譯:威廉·維克瑞)公布後未頒獎就過身,都照派獎。2011年醫學獎得主Ralph M. Steinman(粵譯:拉爾夫·斯坦曼)更加搞笑,委員會公布時唔知佢已經走咗三日,最後照樣硬撐話「出於善意」維持決定。[8][9]

滯後認證

編輯

跟足諾貝爾遺囑,獎項應該頒畀「舊年嘅成就」,但早期試過頒錯畀偽科學(例如1926年醫學獎頒畀聲稱發現致癌寄生蟲嘅Johannes Fibiger),之後學精咗,寧願等啲研究經得起時間考驗先頒。[10] 而家各領域滯後時間唔同,物理、化學、醫學獎通常等個發現廣泛受認可先頒,隨時等幾十年——例如1983年物理獎得主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嘅星體演化研究其實係1930年代做。[11][12]

文學獎通常頒畀成世人嘅貢獻(例如2008年和平獎得主馬爾蒂·阿赫蒂薩里調解國際衝突),但都有例外——2009年奧巴馬上任唔夠一年就攞和平獎,搞到啲輿論發晒火。[13]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開會嘅房

頒獎儀式

編輯
右:2008年南部陽一郎喺斯德哥爾摩大學Aula Magna講講座;左:2009年奧巴馬喺奧斯陸市政廳從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托爾比約恩·亞格拉手上接獎

除咗和平獎,其他獎一律喺12月10號(諾貝爾死忌)喺斯德哥爾摩音樂廳頒,之後移師市政廳藍廳食頒獎宴。和平獎就喺奧斯陸市政廳搞,挪威國王同王室成員都會到賀。[14]

頒獎高潮位係瑞典國王親手頒獎畀得主,奧斯陸嗰邊就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喺國王面前頒和平獎。聽講最初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好唔妥頒獎畀外國人。[15]

諾貝爾夜宴

編輯
 
2005年諾貝爾夜宴排場

斯德哥爾摩夜宴喺市政廳藍廳擺1,300人圍,瑞典王室全員到齊;奧斯陸夜宴喺大酒店搞細場,得250個位,挪威國王兩公婆2006年開始年年撐場。

得獎講座

編輯

按規定,每個得獎佬都要就自己個獎題目做場公開演講。[16] 呢個傳統演變咗幾十年,而家多數夾埋喺「諾貝爾週」搞,但最遲可以拖到攞獎後半年。例如1906年和平獎得主老羅斯福,拖到1910年落咗台先肯講。[17]

世界各地嘅軍人墳場,粒聲唔出噉見證住各國領導人點樣唔當人命係回事。 ——伊扎克·拉賓,1994年諾貝爾和平獎演講[18]

腦力碰撞

編輯

1959到1990年期間,瑞典記者本特·費爾德雷搞咗個科學獎得主對談節目《天才估估下》,先喺電台播,1960年代中期搬上電視。2004年同BBC國際台合作改名《諾貝爾腦震盪》,2011年開始由澤納布·巴達維做主持。[19][20]

獎項

編輯

獎牌

編輯
 
Fritz Haber 獲得嘅文憑,表彰佢開發合成嘅方法。得獎者會獲得裝飾華麗嘅文憑、一枚金牌同埋獎金。

諾貝爾基金會喺2012年5月30號宣佈,佢哋已經將製作五枚(瑞典)諾貝爾獎獎牌嘅合約授予 Svenska Medalj AB。由1902年至2010年間,諾貝爾獎獎牌由Myntverket(瑞典鑄幣廠)製造,呢間瑞典最古老嘅公司喺2011年結束咗107年嘅營運。2011年,位於挪威孔斯貝格嘅挪威鑄幣廠負責製造獎牌。諾貝爾獎獎牌係諾貝爾基金會註冊嘅商標。[21]

每枚獎牌嘅正面(正面)都有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嘅左側肖像。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獎牌嘅正面設計一樣,展現咗諾貝爾肖像同埋佢嘅出生年份同逝世年份。和平獎獎牌同經濟學獎獎牌正面亦有諾貝爾肖像,但設計略有唔同,例如經濟學獎牌會喺邊緣刻上得獎者嘅名字。[22]

獎牌背面嘅設計會因應頒獎機構而有所唔同;例如,化學獎同物理獎嘅獎牌背面設計係一樣嘅。[23]

1980年之前製造嘅獎牌都係用23黃金鑄造,自嗰時起,改用18卡綠金再鍍上24卡黃金。每枚獎牌嘅重量會因黃金價格而有變,但平均約為175克(0.386英磅),直徑66毫米(2.6英寸),厚度介乎5.2毫米(0.20英寸)至2.4毫米(0.094英寸)之間。[24]

因為獎牌金屬價值高,又經常公開展示,諾貝爾獎牌成為偷竊目標。[25][26][27]

喺二戰期間,德國科學家馬克斯·馮·勞厄詹姆斯·弗蘭克嘅獎牌被送到哥本哈根保存。當德國侵佔丹麥時,匈牙利化學家(同時亦係諾貝爾獎得主)喬治·德·海韋希將獎牌溶解喺王水(硝酸鹽混合物)中,以免俾納粹德國沒收,亦避免持有者面對法律問題。戰後,佢哋從溶液中提取返黃金,重新鑄造咗獎牌。[28]

文憑

編輯

諾貝爾獎得主會直接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文憑;而和平獎則係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頒發。每張文憑都由頒獎機構為得主專門設計,[22] 內含圖片同瑞典文,標明得主姓名,並通常寫上獲獎原因。和平獎文憑上從來都冇寫過任何引述。[29][30]

獎金

編輯

得主喺領獎時會收到一份文檔,確認所頒發嘅金額。[22] 獎金金額取決於諾貝爾基金會每年可以發放幾多錢。自1980年代以嚟,獎金逐步增加;當時每個獎項嘅金額係88萬瑞典克朗(約合2.6百萬瑞典克朗,全體得主獎金約合35萬美元)。2009年,獎金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31][32]

喺2012年6月,獎金減少到800萬瑞典克朗。[33]

如果有兩位得主分享一個獎項,獎金會平均分配;如果有三位得主,頒獎委員會可以選擇平均分配,或者將一半獎金分配畀其中一位,另外一半分給其餘兩位。[34][35][36]

  1. 1.0 1.1 費德曼,第16–17頁。
  2. 萊文諾維茨,第26頁。
  3. 艾布拉姆斯,第15頁。
  4.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Feldman315嘅參照
  5. 名冷知識諾貝爾基金會原著喺2010年1月9號歸檔。喺2010年3月3號搵到
  6. 萊文諾維茨,第25–28頁。
  7. 艾布拉姆斯,第8頁
  8.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cbc1003嘅參照
  9. 頒畀斯坦曼冇得撤回諾貝爾基金會。2011年10月3號。原先內容歸檔喺2018年7月20號。喺2012年10月8號搵到
  10. 萊文諾維茨,第125頁。
  11.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currentscience嘅參照
  12. 德拉塞卡自吹自擂諾貝爾基金會。1983。原先內容歸檔喺2007年8月18號。喺2010年6月11號搵到
  13. 騎呢諾獎得主一覽CNBC。2016年10月13號。原先內容歸檔喺2022年9月27號。喺2022年8月31號搵到
  14. 萊文諾維茨,第21–23頁。
  15. 貝爾份遺囑寫乜The Local。2009年12月5號。原著喺2009年10月9號歸檔。喺2010年1月16號搵到
  16. 貝爾基金會章程貝爾基金會。原先內容歸檔喺2018年7月24號。喺2017年6月5號搵到
  17. 艾布拉姆斯,第18–19頁。
  18. 1994年和平獎演講(1994年12月10號)。
  19. 腦力碰撞(諾貝爾官網)。
  20. 腦力碰撞(BBC官網)。
  21. "Medalj – ett traditionellt hantverk" 牌——傳統工藝. Myntverket (瑞典文). 原著喺2007年12月18號歸檔. 喺2007年12月15號搵到.
  22. 22.0 22.1 22.2 Feldman, p. 2.
  23.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Front and back images of the medal. 1954"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1年8月12號,., "Source: Photo by Eric Arnold. Ava Helen and Linus Pauling Papers. Honors and Awards, 1954h2.1", "All Documents and Media: Pictures and Illustrations", Linus Pauling and The Nature of the Chemical Bond: A Documentary History, the Valley Library,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Retrieved 2007年12月7號。
  24. Lemmel, Birgitta. "The Nobel Prize Medals and the Medal for the Prize in Economics". Nobel Foundation.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8年7月5號. 喺2010年4月2號搵到.
  25. "Nobel Prize medal stolen from Lawrence Hall of Science is found, student arrested" (新聞稿). 加州大學. 原著喺2009年1月11號歸檔. 喺2010年1月21號搵到.
  26. Kumar, Hari (2004年3月26號)。人嘅諾貝爾獎牌俾偷咗約時報。原先內容歸檔喺2011年9月19號。喺2010年1月21號搵到
  27. 方歸還Tutu被盜嘅諾貝爾獎牌透社。2007年6月16號。原先內容歸檔喺2010年1月24號。喺2010年1月21號搵到
  28. Feldman, p. 397.
  29. Abrams, p. 18.
  30. Lemmel, Birgitta (2009). "The Nobel Prize Diplomas". Nobel Foundation.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0年6月19號. 喺2010年3月12號搵到.
  31. 金金額及投資資金市值 (PDF)Nobel Foundation。2013年12月。原著 (PDF)喺2014年10月7號歸檔。喺2014年10月6號搵到
  32. 頻 - CNN 即時新聞。CNN。2009年10月11號。原著喺2010年8月31號歸檔。喺2010年1月15號搵到
  33. 員會將諾貝爾獎金削減200萬克朗The Local。2012年6月11號。原著喺2012年6月15號歸檔。喺2012年6月12號搵到
  34. Abrams, pp. 8–10.
  35. Sample, Ian (2009年10月5號)。學諾貝爾獎頒畀研究衰老同癌症嘅科學家。倫敦。原先內容歸檔喺2020年1月13號。喺2010年1月15號搵到
  36. Sample, Ian (2008年10月7號)。人共同獲得物理學諾貝爾獎。倫敦。原先內容歸檔喺2019年6月1號。喺2010年2月10號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