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係一類,方便流通買賣,今日用嘅銀紙散銀就係。通貨一字,好古老。戰國管子輕重乙有寫,「黃金刀布者、民之通貨也。先王善制其通貨、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盡也。」黃金刀幣布幣都叫通貨,方便交易。另外亦有人叫貨幣流通貨幣

楚國色金通貨

經濟學上,通貨同為唔同概念。通貨為實物,散銀、銀紙之類,以作交易。錢為數字,代表價值,例如銀行戶口金額

然而日常用語,兩者互通,錢即通貨,通貨即錢。

各地通貨有異,日常就需要兌換,個價就叫匯率

貨卽係大家交換嘅物品。不過人人要嘅貨都唔同,以物易物,甚唔方便。所以就有共通嘅貨,如銀紙等,方便交換,是爲通貨。

歷史

編輯

早期貨幣

編輯
 
Cowry shells being used as money by an Arab trader

原本,貨幣係一種收據,代表住儲喺蘇美爾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廟宇糧倉入面嘅糧食。 喺呢個第一階段嘅貨幣中,金屬被用作象徵,代表以商品形式儲存嘅價值。呢個構成咗肥沃新月地帶超過1500年貿易嘅基礎。 不過,近東貿易系統嘅崩潰暴露出一個缺陷:喺一個冇任何安全地方可以儲存價值嘅年代,流通媒介嘅價值只能同保護嗰個儲存所嘅力量咁穩固。貿易能夠延伸嘅範圍,只得決於嗰支軍隊嘅可信度。 到咗青銅時代末期,一系列嘅條約已經為商人喺東地中海周圍建立起安全通道,範圍由米諾安克里特邁錫尼喺西北延伸到伊蘭巴林喺東南。 目前唔清楚呢啲交換究竟用乜作貨幣,但據信可能係由牛皮形狀嘅銅錠賽普勒斯生產,用作貨幣。 據推測,與青銅時代崩潰相關嘅海盜同襲擊增加,可能係由海上民族所引起,令牛皮銅錠貿易系統終止。直到公元前10至9世紀,隨住腓尼基貿易嘅復甦,先至重獲繁榮,同時出現真正嘅鑄幣,可能最早係由克羅伊斯呂底亞安那托利亞出現,隨後由希臘人同波斯人跟進。 喺非洲,曾用過嘅價值儲存形式好多,包括珠子、錠、象牙、各種武器、牲畜、manilla currency貝殼貨幣,以及赭石同其他土類氧化物。 西非嘅manilla環自15世紀起就係其中一種用來買賣奴隸嘅貨幣。 非洲貨幣因其多樣性而聞名,喺好多地方,各種以物易物形式仍然適用。

鑄幣

編輯
内文:Coin

金屬鑄幣嘅普及可能導致金屬本身成為儲存價值嘅手段:最初係銅,之後係銀同金,有時甚至係青銅。 到今日,其他非貴金屬亦會用嚟製造硬幣。金屬經過採礦、稱重,同埋打錢鑄成硬幣,係為咗向收受者保證佢攞到嘅係一個確定重量嘅貴金屬。 固然硬幣有可能被偽造,但標準硬幣嘅存在亦創造出咗一個新嘅會計單位,從而促進咗銀行業嘅發展。 阿基米德原理提供咗下一個關鍵:硬幣而家可以輕易檢測其金屬嘅精細度,咁即使硬幣被削、貶值或者以其他方式篡改,其價值仍能被確定(參見錢幣學)。

 
世界上最古老嘅硬幣,創造於古代呂底亞王國

大部分主要採用鑄幣嘅經濟體,都擁有多層次、不同價值嘅硬幣,由銅、銀同金製成。 金幣係最有價值嘅,通常用作大額購買、軍費支付同支援國家活動。 會計單位往往以某一特定金幣嘅價值為標準。 銀幣用於中型交易,有時亦成為會計單位;而銅幣或銀幣,或者兩者混合(參見貶值),可能用於日常交易。 呢個系統自印度鑄幣以來,早在摩訶迦那般多時期就已喺古印度使用。 三種金屬嘅價值比例喺唔同時代同地區差異好大;例如,哈茲山區銀礦嘅開採令銀相對貶值,好似西班牙征服後新大陸銀流入亦有相似效果。 不過,金嘅稀有性一向令其價值高過銀,而銀又一向值錢過銅。

紙幣

編輯
内文:Banknote

中國歷史前現代中國,因為借貸需要同埋需要一種比大量鑄幣更輕便嘅交換媒介,令到紙幣(即鈔票)出現。 佢哋嘅引入係一個逐步嘅過程,由唐朝(618–907)末期延續到宋朝(960–1279)。 最初,商人用紙幣換取沉重嘅硬幣,並收取由收據形式發出嘅存款憑證,作為本票;呢啲票據只係喺一個細區域內臨時有效。 到咗10世紀,宋朝政府開始喺佢壟斷嘅鹽業中流通呢啲票據。 宋政府授權幾間商鋪發行鈔票,而喺12世紀初,政府最終接管呢啲商鋪,開始製造國家發行嘅貨幣。 但係,發行嘅紙幣仍然只喺地方同臨時有效:直到13世紀中期,一個標準統一嘅政府紙幣先成為全國通用貨幣。 而到咗11世紀,已經普及嘅木刻印刷畢昇活字印刷技術,成為咗推動前現代中國大規模生產紙幣嘅動力。

 
宋朝「交子」,世界上最早嘅紙幣

大約喺同一時期,喺伊斯蘭黃金時代(中世伊斯蘭世界)中,基於穩定而高價值貨幣嘅廣泛流通,建立咗一個充滿活力嘅貨幣經濟。 穆斯林經濟學家、商人同交易者引入咗多項創新,包括最早使用信用[1]支票本票儲蓄賬戶交易賬戶借貸信託匯率、信貸同債務轉移,[2]儲蓄賬戶交易賬戶貸款嘅運作同銀行機構用作貸款及接受存款。[3][3]

喺歐洲,紙幣首次定期引入係喺瑞典,於1661年(儘管華盛頓·歐文記錄咗西班牙喺格拉納達征服期間緊急使用紙幣嘅情況)。 由於瑞典銅資源豐富,流通中有大量銅幣,但佢哋價值相對低,所以需要製造好大嘅硬幣,重量通常達到幾公斤。 紙幣嘅優點有好多:佢減少咗運送金銀嘅需要,而運送金銀係風險好高;佢方便貸出金銀收取利息,因為底層嘅硬通貨(以金銀鑄成嘅貨幣,而唔係票據)直到有人兌換票據之前,都會一直留喺貸款人手上;同時亦容許貨幣分為信用支持同硬通貨支持嘅形式。 此外,紙幣仲促進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嘅銷售,同埋用紙幣形式贖回該等股份。 但係亦有缺點。首先,因為票據本身冇內在價值,所以冇嘢可以阻止發行機構印製超過佢哋硬通貨支持量嘅票據。 其次,因為呢個行為增加咗貨幣供應量,從而引致通脹壓力,呢點係18世紀由大衛·休謨觀察到嘅。 因此,紙幣往往會引致一個通脹泡沫,當人們開始要求以硬通貨兌換時,票據需求可能跌至零。 紙幣印製亦同戰爭同戰爭融資有關,所以被視為維持常備軍嘅一部分。 基於以上原因,紙幣喺歐洲同美國一度受到懷疑同排斥。 此外,紙幣嘅投機性利潤相當豐厚,令其具有上癮性。 主要國家成立鑄幣廠嚟印製貨幣同鑄造硬幣,同時成立財政部門用以徵稅同儲存金銀。 當時,銀同金都被視為法定貨幣,並被政府接受用作納稅工具。 但係,隨住19世紀期間,金銀之間嘅格雷欣法則不穩定性日增,主要係因為金屬供應(特別係銀)同貿易量嘅增加。 兩種金屬並行使用即係所謂嘅雙金屬制,而試圖建立一個同時以金銀支持貨幣流通嘅雙金屬制標準,就成為咗通脹者努力嘅目標。 嗰陣時,政府可以用貨幣作為一種政策工具,印製紙幣(例如美國嘅美國紙幣),以支付軍費。 佢哋亦可以訂定票據兌換硬通貨嘅條件,例如限制購買金額或者設定最低兌換數量。 到咗1900年,多數工業化國家都實行某種金本位制度,當中紙幣同銀幣係主要嘅流通媒介。 全球各地嘅私人銀行同政府都遵循格雷欣法則:收到金銀,但支付票據。 呢種情況唔係喺全世界同一時間出現,而係零星發生,多數係戰爭或金融危機時期,從20世紀初開始直至20世紀末,當時浮動嘅法定貨幣制度正式生效。 其中一個最遲脫離金本位嘅國家係美國,喺1971年,呢個行動被稱為尼克松震撼。 而家冇任何國家採用可強制執行嘅金本位或銀本位貨幣制度。

鈔票時代

編輯

鈔票票據係一種貨幣,喺好多司法管轄區被普遍接受為法定貨幣。 連同硬幣一齊,鈔票構成咗貨幣嘅現金形式。 鈔票最初大多數係紙製,但澳洲嘅英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喺1980年代開發咗一種聚合物鈔票;佢喺1988年,國家兩百周年之際開始流通。[4] Manx pound曼島早喺1983年就已經引入咗聚合物鈔票。 截至2016年 (2016-唔見咗必要嘅參數 1=月份)聚合物貨幣而家喺超過20個國家使用(如果計埋紀念版,超過40個),[5]大大延長咗鈔票嘅使用壽命同減少咗偽造情況。

現代貨幣

編輯
 
各國貨幣單位名稱(葡萄牙文)
   想搵一個列出現時各國或地區使用嘅貨幣清單,請睇「List of circulating currencies」。

所使用嘅貨幣基於lex monetae嘅概念,即係由一個主權國家決定用邊種貨幣。(參見法定貨幣。)

貨幣代碼同貨幣符號

編輯

1978年,國際標準化組織出版咗一套三位字母嘅代碼系統(ISO 4217)用嚟表示貨幣。 呢啲代碼係基於分配畀特定國家嘅前兩個字母,加上代表特定貨幣單位嘅第三個字母。[6] 好多貨幣都使用貨幣符號。呢啲符號唔受國際標準約束,而且唔係獨一無二,例如美元符號就有好多用途。

另類貨幣

編輯
想知多啲:Cryptocurrency bubble

同中央控制、政府發行嘅貨幣唔同,私人去中心化、減少信任嘅網絡支持另類貨幣(例如比特幣以太坊嘅以太幣,由於轉賬交易係靠密碼學簽名經所有用戶驗證,所以被歸類為加密貨幣)。 除咗穩定幣嘅少數例外,呢啲貨幣通常唔係資產支持證券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已經宣佈比特幣(以及類似產品)根據商品交易法係一種商品。[7] 仲有品牌化嘅貨幣,例如基於「債務」嘅價值儲存形式,如準規管嘅BarterCard、忠誠積分(信用卡、航空公司)或遊戲積分(大型多人線上遊戲),呢啲都係根據商業產品嘅信譽而運作。[8] 歷史上,偽貨幣亦包括公司代用券,呢種形式嘅工資只可以喺僱主擁有嘅公司店入面兌換。 現代代幣貨幣,例如由本地交換交易系統(LETS)運作嘅代幣,更偏向以物易物,而唔係真正嘅貨幣。 貨幣亦可以係基於互聯網同數碼,例如比特幣[9],佢唔綁定任何特定國家,或者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一籃子貨幣(同相關資產)作基礎嘅特別提款權(SDR)。 政府通常會禁止個人或組織創建私人鑄幣或貨幣系統,以保護憲法貨幣嘅合法性,惠及所有市民。 例如,美國憲法第一條第8款第5節授權美國國會鑄造貨幣同規管其價值。 呢個權力畀國會用嚟建立同維護統一嘅價值標準,並確保美國公共同私人交易、債務使用單一貨幣制度。 同時,美國國會亦有權限制非國會授權發行嘅貨幣流通。 個人或組織如果創建私人鑄幣或貨幣系統來與美國官方貨幣競爭,就係違反聯邦法律嘅。[10]

管制同生產

編輯
 
一個喺泰國嘅貨幣兌換商提供嘅各種基本貨幣兌換率清單,泰國銖係對應(或報價)貨幣。請注意韓國貨幣代碼應為KRW。

Template:Most traded currencies 通常,一個中央銀行擁有獨家權力發行所有形式嘅貨幣,包括硬幣同鈔票(法定貨幣),同時亦有權限制喺其流通區域(一個國家或一組國家)內其他貨幣嘅流通;佢通過信用貨幣政策規管銀行生產貨幣。 匯率係指兩種貨幣之間可互換嘅價格,呢個用於兩個貨幣區之間嘅國際貿易。 匯率可分為浮動匯率固定匯率制度。 喺前者,日常匯率波動由市場決定;喺後者,政府介入市場,買入或賣出自己嘅貨幣,以維持固定匯率。 喺一啲國家,如果佢哋能控制自己嘅貨幣,呢種控制通常由中央銀行財政部行使。 掌控貨幣政策嘅機構稱為貨幣當局。 唔同國家嘅貨幣當局獨立程度各有不同,因為佢哋係由所屬政府創立同支持,所以其獨立性可能受到創建佢哋嘅立法或行政部門影響。 有啲國家可能用相同嘅名稱嚟形容各自獨立嘅貨幣(例如,澳洲嘅澳元、加拿大嘅加元同美國嘅美元), 而另一方面,亦有好幾個國家共用同一種貨幣(例如歐元CFA法郎),或者一個國家可以宣佈另一個國家嘅貨幣為法定貨幣。 例如,巴拿馬薩爾瓦多就宣佈美國貨幣為法定貨幣;而喺1791年至1857年間,西班牙銀幣係美國嘅法定貨幣。 喺唔同時期,國家或重新鑄造外幣,或使用貨幣委員會,即每收到一張外國政府發行嘅票據,就發行一張對應嘅貨幣票據,就好似厄瓜多爾而家嘅做法。 每種貨幣通常有一個主要單位(例如「美元」或「歐元」)同一個細分單位,通常定義為主要單位嘅1100:例如100=1美元、100=1法郎、100便士=1英鎊;雖然有時亦會有11011000嘅單位。 有啲貨幣完全冇細分單位,例如冰島克朗日圓毛里塔尼亞馬達加斯加係目前唯一仍保留理論上非十進制細分單位嘅國家;分別係,毛里塔尼亞烏吉亞理論上被分成5個khoums,而馬達加斯加阿里亞里理論上被分成5個iraimbilanja。 喺呢啲國家,類似「美元」或「」呢啲詞只係用嚟表示一定重量嘅金子。[11] 由於通脹,實際上,khoums同iraimbilanja已經逐漸淡出使用。(參見非十進制貨幣,了解其他歷史上非十進制劃分嘅貨幣。)

鈔票時代

編輯

鈔票票據係一種貨幣,喺好多司法管轄區普遍用作法定貨幣。 連同硬幣一齊,鈔票構成咗貨幣嘅現金形式。 鈔票最初大多數係紙製,但澳洲嘅英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喺1980年代開發咗一種聚合物鈔票;佢喺1988年,即國家兩百周年之際開始流通。[12] Manx pound曼島早喺1983年就已引入聚合物鈔票。 截至2016年 (2016-唔見咗必要嘅參數 1=月份)聚合物貨幣而家喺超過20個國家使用(如果計埋紀念版就超過40個),[13]大大延長咗鈔票嘅使用壽命,並有效減少咗偽造情況。

睇埋

編輯
  1. Banaji, Jairus (2007). "Islam, 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 Historical Materialism. 15 (1): 47–74. doi:10.1163/156920607X171591. ISSN 1465-4466. OCLC 440360743. 原著喺May 23, 2009歸檔. 喺August 28, 2010搵到.
  2. Lopez, Robert Sabatino; Raymond, Irving Woodworth; Constable, Olivia Remie (2001) [1955]. Medieval trade in the Mediterranean world: Illustrative documents. Record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Records of civilization, sources and studies, no. 52.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231-12357-0. OCLC 466877309. 原著喺March 9, 2012歸檔.
  3. 3.0 3.1 Labib, Subhi Y. (March 1969). "Capitalism in Medieval Islam".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29 (1): 79–86. doi:10.1017/S0022050700097837. ISSN 0022-0507. JSTOR 2115499. OCLC 478662641. S2CID 153962294.
  4. "History of Banknotes". 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 喺2019-12-09搵到.
  5. Wang, Ping (June 2016). "The Future Is Plastic – Currency Notes". Finance &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喺2019-12-08搵到.
  6. "ISO 4217 - Currency Codes".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for Standardisation. 2015. 喺27 June 2022搵到. The alphabetic code is based on another ISO standard, ISO 3166, which lists the codes for country names. The first two letters of the ISO 4217 three-letter code are the same as the code for the country name, and, where possible, the third letter corresponds to the first letter of the currency name. {{cite web}}: no-break space character in |quote= at position 58 (help)
  7. "Bitcoin Basics" (PDF).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喺9 September 2023搵到.
  8. "10 alternative currencies, from Bitcoin to BerkShares to sweat to laundry detergent". TED (conference). July 25, 2013. 原著喺July 25, 2013歸檔.
  9. Hough, Jack (Jun 3, 2011). "The Currency That's Up 200,000 Percent". SmartMone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原著喺October 24, 2012歸檔. 喺December 14, 2012搵到.
  10. "Defendant Convicted of Minting His Own Currency". FBI. March 18, 2011.
  11. Turk, James; Rubino, John (2007) [2004]. The collapse of the dollar and how to profit from it: Make a fortune by investing in gold and other hard assets (第Paperback版). New York: Doubleday. pp. 43 of 252. ISBN 978-0-385-51224-4. OCLC 192055959.
  12. "History of Banknotes". 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 喺2019-12-09搵到.
  13. Wang, Ping (June 2016). "The Future Is Plastic – Currency Notes". Finance &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喺2019-12-08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