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起義 (阿拉伯文الثورة العربية‎,羅馬拼音:al-Thawra al-Arabiyya) 係喺一次大戰期間,阿拉伯人反抗鄂圖曼帝國統治嘅起義

阿拉伯起義
阿拉伯文الثورة العربية
一次大戰嘅一部分

阿拉伯士兵在麥地那附近舉起阿拉伯旗
日期: 1916年6月10號 – 1918年10月25號
(2年4個月2星期又1天)
地點: 中東,主要係阿拉伯半島
結果: 阿拉伯方面贏[1]
領土變更: 鄂圖曼帝國滅亡、 賽克斯-皮科協定英文Sykes-Picot Agreement實現
參戰方
漢志王國英文Kingdom of Hejaz
英國
法國
 鄂圖曼帝國
舍邁爾山酋長國英文Emirate of Jabal Shammar
德意志帝國
兵力
1916年6月:
30,000人[2]
1918年10月:
50,000人[3]
1916年5月:
6,500–7,000人[4]
1918年9月:
25,000人
340支槍[2]
傷亡同損失
未知 至少47,000人

歷史 編輯

一次大戰英國協約國國家,而鄂圖曼帝國同盟國國家,所以兩邊係戰場嘅敵人。喺1915-1916年期間,英國阿拉伯人嘅領袖做咗談判,最終喺麥克馬洪-侯賽因協定英文McMahon–Hussein Correspondence,同意咗會一齊對抗鄂圖曼帝國阿拉伯半島嘅管治。呢次起義正式喺1916年6月10號開始[5],主要嘅目標係由阿勒坡亞丁(即係全個阿拉伯半島),建立一個獨立嘅阿拉伯國家,而英國亦都講明咗會承認[6]

於是,喺英軍支持底下,阿拉伯人出軍攻打鄂圖曼軍隊。到1918年,已經成功贏咗大馬士革,宣佈成立“敘利亞阿拉伯王國”。

不過,英國其實同時暗地裏,同法國簽咗賽克斯-皮科協定英文Sykes-Picot Agreement,同意咗會喺戰後瓜分阿拉伯地區[7]。所以,英國喺贏咗一次大戰之後,對同阿拉伯人嘅協定反口,喺阿拉伯半島成立咗國際聯盟嘅託管地,實現同法國簽嘅協定。英國控制咗巴勒斯坦地區、約旦、同伊拉克,而法國就控制咗敘利亞同黎巴嫩。

睇埋 編輯

編輯

  1. "T.E. Lawrence on guerrilla warfare". Britannica (英文). 喺1 April 2022搵到.
  2. 2.0 2.1 Murphy, p. 26.
  3. Mehmet Bahadir Dördüncü, Mecca-Medina: the Yıldız albums of Sultan Abdülhamid II, Tughra Books, 2006, ISBN 1-59784-054-8, p. 29. Number refers only to those laying siege to Medina by the time it surrendered and does not account for Arab insurgents elsewhere.
  4. Military Intelligence and the Arab Revolt: The first modern intelligence war, Polly a. Mohs, ISBN 1-134-19254-1, Routledge, p. 41.
  5. The Arab Movements in World War I, Eliezer Tauber, Routledge, 2014 ISBN 978-1135199784 pp. 80–81
  6. McMahon, Henry; bin Ali, Hussein (1939), Cmd.5957; Correspondence between Sir Henry McMahon, G.C.M.G., His Majesty's High Commissioner at. Cairo and the Sherif Hussein of Mecca, July, 1915–March, 1916 (with map) (PDF), HMG
  7. Sykes and Picot (1916). Arab Question; Sykes and Georges-Picot, Memorandum, not dated (known from other sources as 3 January 1916), and Nicolson, covering letter, 5 January 1916 (F.O. 371/2767/2522) . UK Foreign Office –透過維基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