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球
馬球(英文:Polo,波斯文:چوگان)係一項騎住馬去進行嘅團體球類運動,起源自波斯,東漢時傳入中國,嗰陣叫擊鞠,到近代先至傳到英國同美國。2017年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佢受到國王同有錢人愛戴,喺宮廷中進行,畀人叫做「國王嘅運動」。 雖然喺呢一段時間,打波嘅方法已經變咗好多。
喺呢啲古老嘅比賽之中,兩隊人騎住馬,用長柄木槌將白波,射向對方七米長嘅球門柱。個運動男女都玩得。馬球比賽中,音樂家會演奏傳統音樂,講故仔嘅人會講古老嘅故仔。馬球結合咗運動、藝術同文化嘅元素,展現咗一個國家嘅歷史同自我認同。史上受到唔同嘅方式保護。
史
編輯「勾幹」(Chogan)一字已廣泛應用喺藝術同文學嘅唔同領域。例如,喺菲爾多西(Ferdowsi)(廣泛認為佢係波斯文嘅保護者同《群王書》(Shahnameh)──世界上最長嘅史詩嘅作者)、魯達基(Rudaki)視為係第一個偉大嘅文學家、現代波斯話嘅天才)、尼扎米(Nezami)(喺寇咯(Khosrow)- 薩珊國王 - 同史玲(Shirin)- 亞美尼亞公主嘅愛情故事中)、薩迪(Sa'adi)、哈菲茲(Hafez)同其他偉大嘅波斯詩人。 呢個字都係好多有價值嘅波斯微縮模型同陶器設計嘅主題。
「勾幹」最早出現喺阿契美尼德時代(儘管有人話佢可以追溯到米底時代),然後通過擴展阿契美尼德邊界搵到通去其他國家嘅路。正係蒙古人喺入侵伊朗並熟悉波斯文化後,喺東亞國家中推廣喬幹。但係第一份提到「勾幹」係伊朗遊戲嘅文獻可以追溯到薩珊王朝時期。公元六百年左右,土庫曼人同波斯人之間有比賽,土庫曼人贏得咗比賽。
後來喺薩法維時代,阿拔斯一世(1571–1629)揀咗伊斯法罕做首都,同時下令建造伊瑪目廣場時,廣場上演奏咗喬幹。直到依家,作為標準使用嘅廣場上仍然可以使用兩個原始嘅石頭球門柱。 國王喺阿里卡普宮嘅露台上睇比賽。事實上,薩法維時代正係爾種古老嘅波斯遊戲最興盛嘅時期。 「勾幹」喺 1860 年畀英國軍官同士兵由印度帶返佢哋嘅國家,之後喺英國流行起來。 然後佢傳到其他歐洲國家、美國同拉丁美洲國家。 喬根喺1900年首次被列入喺巴黎舉行嘅奧運會。 今日,喺世界上嘅一啲國家,用大象而唔係馬匹演奏。 高爾夫同曲棍球係受伊朗傳統運動「勾幹」(喺其他國家叫做 「Polo」)啟發嘅兩項運動。
「勾幹」唔只係一個遊戲!仲係一種戰略遊戲,需要騎手同馬匹嘅身體體力同技巧,就好似一場微型戰鬥。以前係一場展示波斯騎手嘅騎術、格鬥、玩耍同埋馬匹嘅格鬥技巧、速度同敏捷嘅表演。「勾幹」嘅馬稱為馬球小馬。 由於騎馬喺過去係一種軍事習慣,波斯人相信喺「勾幹」表現出色嘅馬,喺戰爭亦會表現出色。
比賽
編輯騎手同喬幹馬都必須配備安全設備。球員喺比賽中嘗試用長柄木槌傳波同控制個波。木槌長約 130 厘米,同另一個相互垂直嘅圓柱形木塊(約 25 厘米)相連。個波大過網球少少,大約 140 克。草地長 274 米,闊 145 米(約六個足球場咁大)。 每支球隊有四個球員:一個前鋒,另一個做前鋒同後衛角色嘅前鋒,一個處於關鍵位置並且通常係球隊中得分最高嘅球員,主要負責將防守角色轉變為進攻角色,同埋為球隊創造機會,守門員就要保護個龍門,擋住對面個波。而比賽嘅目的係將個波打入對面個龍門。由於「勾幹」 係一款快速遊戲,玩家必須隨時準備好及時改變佢哋嘅角色。
比賽分為兩個半場,共六節,每節七分鐘。每節叫「chukka」。喺比賽結束時,如果冇人贏嘅話會由裁判加時比賽。搶先入波嗰隊贏。每兩節之間嘅休息時間三分鐘,兩次半場之間嘅休息時間五分鐘。因為比賽屬於體力活動,所以喺每一節之間用新嘅馬來代替攰咗嘅馬。
比賽開始時,兩隊球員騎係馬背上面,喺場地中線後面排成一排,面向對方,由裁判員將個波掟入去。之後由一至兩名裁判員主持比賽。裁判員騎馬。裁判坐喺場邊,當裁判員無法就犯規達成一致時,裁判將進行仲裁。
當個波越過球門線或者出界嗰時,防守方應重新開始比賽。 如果防守方將個波擲出界外並烏龍球,進攻方就可以喺離出球地點84米外開「任意球」。 如果個波過咗底線,但冇越過球門,防守方就要喺出界嘅地方將佢打返入比賽場地。當一個球員騎向個波而且個波又喺佢右手邊時,佢擁有「先行權」。呢種情況之下,除非喺規定嘅標準距離外,唔係嘅話唔俾任何人阻止球員擊球。只要有犯規,比賽就會暫停。擋喺人哋隻馬前面,並危及球員人身安全;同埋由左手邊擊球,都算犯規。每次入波後,進攻方向掉轉,裁判將個波放喺場地中間。玩家可以喺兩節之間休息一陣。
「勾幹」傳統上受到伊朗家庭同當地人嘅保護。今時今日,伊朗馬球(「勾幹」)聯合會係喺該國推廣呢項傳統運動嘅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