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弗列·希治閣,簡稱希治閣爵士或KBE英文Sir Alfred Hitchcock1899年8月13號1980年4月29號)原籍英國,係一個世界聞名嘅電影導演,唔單止有好多膾炙人口嘅名片傳世,對電影工業都有好深刻嘅的影響。佢拍恐怖懸疑片特別叻,不嬲有「緊張大師」(或者「懸念大師」)之稱。

亞弗列·希治閣
姓名原文Alfred Hitchcock
出生日1899年8月13號 喺Wikidata改呢個
出生地Leytonstone 喺Wikidata改呢個
本名Alfred Joseph Hitchcock
死亡日1980年4月29號 喺Wikidata改呢個 (80歲)
死亡地Bel Air 喺Wikidata改呢個
死因腎衰竭 喺Wikidata改呢個
國籍英國美國大不列顛愛爾蘭聯合王國 喺Wikidata改呢個
母語英文 喺Wikidata改呢個
識嘅語言德文英文 喺Wikidata改呢個
信奉天主敎 喺Wikidata改呢個
母校倫敦大學、Tower Hamlets College、Salesian College 喺Wikidata改呢個
職業電影導演編劇電影製片、電影剪接師、television producer、電影演員、television director、cinematographer、導演producer演員 喺Wikidata改呢個
風格驚慄電影恐怖片默片劇情片、psychological horror film、黑色電影推理電影冒險電影、natural horror film、psychological thriller film、crime drama film、crime thriller film、動作電影奇幻片 喺Wikidata改呢個
名作奪魄驚魂、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烽火鴛鴦、女間諜失踪案、國防大秘密、Saboteur、衝出鐵幕、觸目驚心迷魂記、The Birds、Suspicion、電話情殺案、Rear Window、奪命狂兇、辣手摧花、諜網情鴛、奪魄索、Strangers on a Train、含冤記、慾海驚魂、懺情恨、戰海驚魂、Mr. & Mrs. Smith、諜魄、奇案、Spellbound、The Trouble with Harry、To Catch a Thief、神秘賊美人、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喺Wikidata改呢個
配偶Alma Reville 喺Wikidata改呢個
仔女Pat Hitchcock 喺Wikidata改呢個
阿爸William Hitchcock 喺Wikidata改呢個
亞弗列·希治閣

亞弗列·希治閣喺英國拍咗好多默片同埋有聲片,之後佢去咗美國荷里活發展,重喺1956年入咗美國籍,但係重保留住本身嘅英國國籍。

喺長達60年嘅藝術生涯入便,希治閣一共拍咗超過50部電影。

傳記

編輯

亞弗列·希治閣1899年8月13號喺英國倫敦一個天主教屋企出世,係屋企第二個囝。

因為佢對電影嘅貢獻,1980年新年佢畀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頒授KBE勳銜,做咗爵士。雖然佢喺1956年攞到美國國籍,但係重有資格用爵士嘅稱號,因為佢保留咗佢嘅英國國籍。點知希治閣喺受封四個月之後嘅4月29號喺美國洛杉磯屋企因為功能衰竭過咗身,嚟唔切參加正式嘅封爵儀式。佢享年80歲,臨去嗰時佢老婆同個囡都陪住喺佢身邊。

功績

編輯

獎項同榮譽

編輯
 
希區考克喺荷里活星光大道嘅其中一粒星

希區考克喺1960年2月8號俾人請入荷里活星光大道,佢獲得兩粒星:一粒係電視方面嘅,第二粒就係電影方面嘅。[1]喺1978年,約翰·羅素·泰勒形容佢係「世界上最廣為人知嘅人」同埋「一個普通嘅英國中產階級人,只不過佢正好係個藝術天才」。[2] 2002年,《電影製作人》雜誌將佢評為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嘅導演。[3] 而喺2007年,《每日電訊報》嘅評論家投票將佢評為英國最偉大嘅導演。[4]

報紙嘅電影評論家大衛·格里頓寫道:「希區考克無疑係呢啲島嶼出產嘅最偉大電影人,佢塑造現代電影嘅影響力遠超任何其他導演,冇佢嘅話,現代電影會完全唔同。佢嘅天賦係講故仔,殘忍咁保留關鍵資訊(無論係對佢嘅角色定係對觀眾),同埋以無人能及嘅方式挑動觀眾嘅情緒。」[5]

喺1992年,《視與聽》嘅評論家投票將希區考克排喺「史上十大導演」第四位。[6] 喺2002年,喺《視與聽》嘅「史上最偉大導演」排名中,希區考克喺評論家榜單中排第二,[7] 喺導演榜單中排第五。[8] 希區考克喺日本電影雜誌《キネマ旬報》舉辦嘅投票中被選為「20世紀最偉大導演」。1996年,《娛樂周刊》將希區考克排喺「50大導演」榜首。[9][10]

喺2005年,希區考克喺《帝國》雜誌嘅「史上40大最偉大導演」榜單中排第二。[9] 2007年,《全電影》雜誌將希區考克排喺「史上100大最偉大電影導演」榜首。[11]

 
一塊英國文物保護委員會藍色牌匾標示咗希區考克曾經住過嘅地方:倫敦肯辛頓區Cromwell Road 153號。

佢贏得過兩個金球獎、八個月桂冠獎,同埋五個終身成就獎,包括1971年首次頒發嘅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院士獎[12] 同埋1979年嘅美國電影學院終身成就獎[13] 佢五次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蝴蝶夢》獲提名十一項奧斯卡,最後贏得1940年嘅奧斯卡最佳影片;另一部希區考克嘅電影《外國記者》同年都獲得提名。[14] 到2021年為止,佢有九部電影俾美國國家電影登記簿選中保存:《蝴蝶夢》(1940年;2018年入選)、《黑影疑雲》(1943年;1991年入選)、《名錶情緣》(1946年;2006年入選)、《火車怪客》(1951年;2021年入選)、《後窗》(1954年;1997年入選)、《迷魂記》(1958年;1989年入選)、《西北西》(1959年;1995年入選)、《觸目驚心》(1960年;1992年入選)同埋《》(1963年;2016年入選)。[15]

2001年,華咸森林倫敦自治市委託製作咗一系列17幅描述希區考克生平同作品嘅馬賽克,呢啲作品而家放喺倫敦地鐵雷頓斯通站[16] 2012年,希區考克俾藝術家彼得·布萊克爵士披頭四嘅《佐治的寂寞芳心俱樂部樂隊》專輯封面嘅設計者)揀選,同其他英國文化名人一齊出現喺一個新版嘅封面上。同年,佢仲喺BBC第四台一個叫《新伊莉莎白時代》嘅系列節目中出現,被形容為「喺伊莉莎白二世統治期間,佢嘅行為對呢啲島嶼上嘅生活產生咗重大影響,並且塑造咗呢個時代嘅特徵」。[17]

2013年6月,九部修復嘅希區考克早期無聲電影,包括《享樂花園》(1925年),喺布魯克林音樂學院嘅哈維劇院放映;呢個叫做「希區考克九部曲」嘅巡迴展覽係由英國電影協會策劃嘅。[18]

檔案

編輯

阿佛烈·希區考克收藏館喺加州荷里活嘅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電影檔案館。佢啲收藏包括佢嘅家庭錄像、喺《勒索》(1929年)同《瘋狂》(1972年)拍攝現場拍攝嘅16毫米電影,仲有最早期嘅希區考克彩色影像。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電影檔案館保存咗好多佢嘅家庭錄像。[19] 1984年,帕特·希區考克將佢老豆嘅文件捐贈俾學院嘅瑪格麗特·赫里克圖書館[20][21] 喺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嘅哈里·蘭塞姆人文研究中心收藏嘅大衛·O·塞爾茨尼克同埋歐尼斯特·利曼檔案,包含咗好多有關希區考克製作《女魔頭》、《蝴蝶夢》、《疑惑》、《西北西》同《家庭密謀》嘅資料。[22]

影視作品

編輯

電影

編輯

電視

編輯

出面網頁

編輯
  1. "Alfred Hitchcock". Hollywood Walk of Fame. 原先內容歸檔喺28 October 2016. 喺16 December 2016搵到.
  2.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Ebert2Jan1980嘅參照
  3. Wood, Jennifer M. (6 July 2002). "The 25 Most Influential Directors of All Time". MovieMaker. 原著喺29 April 2017歸檔. 喺22 August 2017搵到.
  4. Wicks, Kevin. "Telegraph's Top 21 British Directors of All-Time". BBC America. 原先內容歸檔喺9 July 2021. 喺7 July 2021搵到.
  5. Avedon, Richard (14 April 2007). "The top 21 British directors of all time". The Daily Telegraph. 原先內容歸檔喺28 March 2016. 喺5 April 2018搵到.
  6. "Sight and Sound Poll 1992: Critics".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原著喺18 June 2015歸檔. 喺29 May 2009搵到.
  7. "BFI | Sight & Sound | Top Ten Poll 2002 – The Critics' Top Ten Directors". 3 March 2016. 原著喺3 March 2016歸檔.
  8. "BFI | Sight & Sound | Top Ten Poll 2002 – The Directors' Top Ten Directors". 13 October 2018. 原著喺13 October 2018歸檔.
  9. 9.0 9.1 "Greatest Film Directors and Their Best Films". Filmsite.org. 原著喺19 April 2015歸檔. 喺19 April 2009搵到.
  10. "Greatest Film Directors". filmsite.org. 原先內容歸檔喺5 September 2019. 喺6 July 2021搵到.
  11. "The Greatest Directors Ever by Total Film Magazine". Filmsite.org. 原著喺2 July 2014歸檔. 喺19 April 2009搵到.
  12. "1971 Film Fellowship | BAFTA Awards". awards.bafta.org. 原先內容歸檔喺3 February 2018. 喺2 February 2018搵到.
  13.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Todd30April1980嘅參照
  14. "The 13th Academy Awards (1941) Nominees and Winner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012. 原先內容歸檔喺3 March 2012. 喺21 June 2012搵到.
  15.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loc嘅參照
  16. "Leytonstone's Alfred Hitchcock mosaics". CNN. 喺10 May 2024搵到.
  17. Davies, Caroline (4 October 2016). "New faces on Sgt Pepper album cover for artist Peter Blake's 80th birthday". The Guardian. 原先內容歸檔喺5 November 2016. 喺5 November 2016搵到.

    "The New Elizabethans – Alfred Hitchcock". BBC. 原先內容歸檔喺25 November 2012. 喺24 August 2017搵到.

  18. Kehr, Dave (23 June 2013). "Hitchcock, Finding His Voice in Silents". The New York Times. 原先內容歸檔喺9 November 2017. 喺2 November 2017搵到.
  19. "Preserved Projects". Academy Film Archive. 原先內容歸檔喺3 October 2021. 喺18 September 2020搵到.
  20. "Hitchcock Treasure". Singapore Monitor. 28 November 1984. p. 20.
  21. "Alfred Hitchcock Collection". Academy Film Archive. 5 September 2014. 原先內容歸檔喺2 July 2016. 喺30 June 2016搵到.
  22. "Film". Harry Ransom Center,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原先內容歸檔喺10 August 2017. 喺17 August 2017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