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即喺公車孝廉連署上書,指康有爲喺大清光緒廿一年(1895年)同埋梁啟超等公車孝廉[註 1]聯名向北京光緒皇帝上書,反對係甲午戰爭輸畀大日本帝國嘅大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嘅《馬關條約》。咁做被認為係維新派登上歷史舞台嘅標志,亦被認為係中國群眾政治運動嘅開端。
根據好多嘅文獻證據,例如茅海建等唔少學者表示,康有爲所謂嘅組織「公車孝廉連署上書」,實則係一次自吹自擂嘅事件,剩係得80人參加連署,唔係好似康有爲話有成千幾人。康有爲嗰時召集到80個廣東人嘅連署。就喺嗰陣時,廣東舉人陳景華嘅上書都有280人嘅連署,遠勝康有爲。真正成功嘅上書,實由嗰時嘅翁同龢、李鴻藻、汪鳴鑾等京城高官發動組織,目的係阻撓簽訂《馬關條約》[1]。
背景
編輯光緒廿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大清輸畀日本。光緒廿一年(1895年)春,參加完乙未科會試嘅各省舉人雲集北京,等待發榜。李鴻章同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內割讓臺灣同埋遼東,要賠白銀二萬萬兩嘅消息突然傳出嚟,群情激憤。4月22號,康有爲、梁啟超寫成一萬八千字嘅《上今上皇帝書》,內地十八省同奉天三省(中國東北)舉人接連響應,有一千二百幾人連署。5月2號,由康、梁二人帶頭,各省舉人同埋幾千北京官民聚集係「都察院」門口請代奏光緒皇帝。
結果同影響
編輯雖然,上書畀大清官方拒絕,但係社會上產生咗巨大影響。康有爲佢哋以「變法圖強」為號召,組織強學會,喺北京、上海等地發行報紙宣傳維新思想。嚴復、譚嗣同亦喺其他地方宣傳維新思想。之後,光緒皇帝起用康有爲、梁啟超等,史稱戊戌變法或百日維新。
公車上書同戊戌變法都先後失敗,但係就從此喚醒維新思想、激勵愈來愈多中國人諗吓中國點樣救亡圖存於歐日列強帝國主義,喺中國史上有重要地位。
爭議
編輯2005年北京大學歷史學教授茅海建喺《近代史研究》第3期同第4期發表《「公車上書」考證補》,根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檔案同理其已公開發表過嘅檔案文獻,從政治決策高層嘅角度,重新審視公車上書嘅背景、運作過程同其影響力。其觀點係:「公車上書」有兩個唔同嘅概念,一個係由政治高層發動、京官組織嘅上書,其數量有成31件,簽名嘅舉人有1555人次,且上書已達御前;令一個係由康有爲組織嘅18行省舉人聯名上書,嗰次係一次流產政治事件。而且康有爲組織嘅18省聯名上書,並唔係都察院唔肯收,而係康有爲根本就冇送去。因此學術界進行咗廣泛而激烈嘅討論,並且對「公車上書」進行咗更深入審視同研究。根據好多學者嘅睇法,康有爲係進行政治宣傳同埋回憶嗰時(最明顯如《康南海自訂年譜》)存在着好多冇尊重事實嘅地方,而且又有好多吹水造假嘅現象[2]。
如茅海建等多個學者根據好多文獻認為康有爲所謂嘅組織舉人聯名上書,事實上係一次流產嘅政治事件。公車上書實則係由當時嘅翁同龢、李鴻藻、汪嗚鑾等京城高官發動組織,目的係阻撓《馬關條約》嘅簽訂。亦有研究者認為,嗰陣時清政府內部已經趨於求變,即使係保守派嘅徐桐同榮祿,亦曾對變法出過力。公車上書嗰時,18省「公車」絕大多數都冇參加康組織嘅簽名,佢只係徵集到80名廣東人嘅簽名。而就一個人嘅陳景華就鼓動咗一場280幾人嘅簽名「廣東公車上書」[3]。
註
編輯出面網頁
編輯- ↑ 茅海建《“公车上书”考证补(一)》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20年12月19號,.、茅海建《“公车上书”考证补(二)》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20年12月19號,.
- ↑ 豆棚閑話:康有為这這人近乎骗子
- ↑ 茅海建《“公車上書”考證補(一)》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20年3月15號,.、茅海建《“公車上書”考證補(二)》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20年12月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