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氣五味粵拼sei3 hei3 ng5 mei6),係中醫概念,指嘅係中藥嘅性質同味道。呢個概念第一次出現喺《神農本草經》:「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熱溫涼四氣」。所以,四氣即係指藥物有寒、熱、溫、涼四種唔同藥性,又嗌四性;五味就指藥物有五種唔同藥味。每味中藥嘅四氣五味都唔同,因而有唔同嘅治療作用[1][2]

參攷書

編輯
  • 《珍珠囊》:「辛主散、酸主收、甘主緩,苦主堅、鹹主軟;辛能散結潤燥、致津液、通氣,酸能收緩斂散,甘能緩急調中,苦能燥濕堅欽,鹹能軟堅,淡能利竅。」
  • 《用藥法象》:「夫藥有溫涼寒熱之氣,辛甘淡酸苦鹹之味也。...一物之內,氣味兼有;一藥之中,理性具焉。或氣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氣異。....」
  • 《景嶽全書》:「藥以治病,因毒為能,所謂毒藥,是以氣味之有偏也。蓋氣味之正者,穀食之屬是也,所以養人之正氣;氣味之偏者,藥餌之屬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氣。其為故也,正以人之為病,病在陰陽偏勝耳。」
  • 本草綱目》:「寇氏言寒熱溫涼是性,香臭腥躁是氣....但自素問以來,只以氣味言.....。」
  • 《中醫名詞術語選釋》:「近人認為藥物味道的不同,與所含的化學成分有關,如味辛的多含揮發油,味酸的多含有機酸,味甘的多含糖類,味音的則可能含生物鹼,甘類或苦味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