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1]中國朝鮮半島越南古代時嘅中央官學,係古代教育體系中入面嘅最高學府。

起源 編輯

周朝嗰陣已經有太學呢個名,當時嘅太學係指由中央設立嘅辟雍等大學。 《大戴禮記·保傅》:「帝入太學,承師問道」。

發展 編輯

中國 編輯

漢代開始「太學」呢個名詞成為咗中央喺京師學宮嘅正式名。太學係漢代之後嘅國學,同之前嘅國學唔同嘅係,佢確立咗儒學做正統學問。西漢就喺長安(今日嘅西安)設立太學,東漢西晉就喺洛陽設立太學,東晉就喺建康(今南京)設立太學。喺晉代嗰陣,另外設立咗專畀公卿同大夫子弟學習嘅國子學,呢個就同太學分開,國子祭酒係統一掌領國子學同太學。南北朝之後,隋代就改做國子監,末廢除科舉制度嗰時,國子監亦都跟住取消。

朝鮮半島 編輯

高句麗嗰陣開始有太學。新羅時就設立國學(學府),高麗設國子監,朝鮮王朝就設成均館。

越南 編輯

陳朝太宗建中八年(1232年)嗰陣,實行咗科舉制度,佢嘅執行方式係設立太學,由太學生參與考試,然後取得進士資格。黎太祖黎利登基之後就喺首都昇龍設立咗國子監。國子監制度一直實施去到阮朝,1919年阮朝舉辦咗最後一次嘅科舉考試,之後科舉廢除,國子監亦都跟住取消。

參考 編輯

  1. . (繁體中文). 台灣: 中華民國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