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3′36.6″N 118°47′49.4″E / 32.060167°N 118.797056°E / 32.060167; 118.797056

  想搵第二個意思嘅話,請睇南京 (搞清楚)
  「金陵」跳轉到呢度。想搵其他用法,請睇「金陵 (搞清楚)」。
南京
南京市
由頂順時針方向:1.南京城、玄武湖、紫金山;2.南朝石刻辟邪;3.鷄鳴寺;4.挹江門同南京城牆;5.夫子廟、秦淮河夜景;6.奧體中心;7.明孝陵神道;8.中山陵
由頂順時針方向:1.南京城、玄武湖紫金山;2.南朝石刻辟邪;3.鷄鳴寺;4.挹江門同南京城牆;5.夫子廟秦淮河夜景;6.奧體中心;7.明孝陵神道;8.中山陵
----
簡稱:寧
花名:金陵、石城、石頭城
舊名:冶城、越城、石頭城、金陵、秣陵、建業、建鄴、建康、丹陽、揚州、秦淮、上元、昇州、蔣州、白下、江寧、集慶、應天、南都、京師、天京、首都[1]
南京位置圖
南京位置圖
經緯度 北緯32°02′″東經118°46′43″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江蘇
地級政區副省級市
轄下一級政區11區[2]
轄下二級政區90條街道、10個鎮[3]
創城史前571年有地方建置[1]
前472年建城[4]
前333年建置[1]
設市年1927年[1]
市委書記張敬華[5]
市長韓立明[6]
政府駐地玄武區北京東路41號
地理
總面積6587.02[2] km²
水域面積752.06[8] km² 佔11[9]%
市區面積1489[7] km²
城市化率(2018)82.50[10]%
海拔4~448.9 m[9]
平均8.9 m
平均海拔據中文維基百科。
人口
總人口(2018)843.62萬人[10]
戶籍人口(2018)696.94萬人[10]
市區(2019)612萬5千人[7]
人口密度1243人/km²
民族漢族 - 98.76%[11]
回族 - 0.86%[11]
官方語言普通話
本地語言江淮官話洪巢片南京小片南京話
吳語宣州片太高小片高淳話
人口密度據中文維基百科。
經濟
GDP(2018)12820.40億元人民幣[10]
人均GDP152886元人民幣[10]
市區GDP(2014)3940.11億元人民幣
市區人均GDP59308元人民幣[10]
時間
時區中國時區UTC+8
識別信息
電話區號+86 (0)25[12]
郵政編碼210000-211000[12]
車牌蘇A[12]
政區代碼320100[13]
象徵
市樹雪松[12]
市花梅花[12]
網站 中國南京

南京粵拼naam4 ging1普通話拼音個快撈 Nanjing 威式拼音:Nan-ching,南京話拼音:lang2-jin1,傳統英文名:Nanking),簡稱ning4),別名金陵gam1 ling4)、石(頭)城sek6 tau4 sing4,南京話拼音:shr5 tou2 chen2),喺長江下游沿岸,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會,曾經係中華民國名義上嘅首都[14],自古以來係中國嘅重要都會,素稱「東南門戶、南北咽喉」[4],係長江流域乃至南中國嘅中心都會。喺14世紀15世紀期間,南京曾經係世界上最大嘅都會[15]。喺2019年估算南京市區人口約612萬人,按市區人口計南京係世界第68大城市[7]

南京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二千幾年歷史,做過多次國都,係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甚至「十朝都會」之稱,歷史遺存同埋自然景觀令南京成為中國嘅旅遊城市之一。南京係中國15個副省級市之一,即係喺經濟、出臺政策方面享有近乎於省級嘅自主權。南京亦係揚子江下游、長三角經濟區嘅產業城市同經濟中心,江南地區嘅文化(敎育、學術)同政治中心,作為商業中心喺華東僅次於上海[16]。長江、京滬鐵路喺呢處交匯,係華東地區嘅交通樞紐。南京重有個出名,在於夏天時滾夾熱,暑氣重,同重慶武漢並列爲中國三大火爐

南京總面積6587.02 km²[2],總人口843萬人(2018年)[10]。2018年南京GDP 12820.40億元人民幣[10],人均GDP 15萬2886元[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萬930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萬5263元[10]。2018年城鎮登記失業率1.78%[10]。而家南京發展緊,人口不斷增加,預計2020年左右南京人口達千萬級,不過目前南京市政府希望控制人口,計劃屆時控制喺960萬人,發展目標放喺城市質量[17]

2005年南京市中心全景圖

三國諸葛孔明對南京嘅讚嘆至體現南京喺中國嘅歷史政治地位:

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

意思就話鐘山(紫金山)畀長江呢條巨龍蟠住,而座石頭山似隻虎踞伏,有龍虎相守,係個有帝王之象嘅地方,定做國都啱曬。所以歷代中原王朝南渡,都揀南京做首都,不過有個歷史現象幾得意,定親南京做首都嘅王朝,基本上都唔長久,而且風雨飄搖。於是又有人話南京風水差,至於點差,無人知,有傳聞話秦始皇有日見到南方有紫氣昇(紫金山嘅名又一種講法),啲人話嗰度會出帝王,秦皇自然唔想有人搶佢位,於是挖崩啲山、挖咗條秦淮河,秦淮河彎彎曲曲,係金粉胭脂地,就話紅顏禍水禍君王,藉此搞衰南京風水[註 1][18]。不過,呢個只係民間笑談[4]。雖則有噉嘅傳聞,南京依然係受歡迎嘅都城選址,孫中山喺《建國方略》就讚:「……其位置乃在一關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景也。」[4]所以辛亥革命後,遠東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亦即中華民國喺南京宣佈成立。

因為南京喺民國係國都,喺日本侵華時專登喺南京大屠殺,約30萬人畀日軍殘殺,係人道災難同侮辱國格。

東亞

編輯

「南京」嘅字面意思就係「南面嘅京師」,「京」講明佢曾經貴爲首都,喺東亞傳統當中,「京」一般係首都先安嘅名。譬喻日本京都韓國首爾[註 2],個名單純係首都噉解,都係做過或做緊首都;中國嘅北京意思係「北面嘅首都」,日本嘅東京越南東京(今日嘅河內),佢哋意思都係「東面嘅首都」,呢三個城市而家都係國都。

而對中國來講,「南京」嘅「南」係相對於中原嘅洛京而言,因為自古以來洛陽視爲「天地之中」,係中原嘅中心地帶,稱爲「神都」,中國首都本來應該定喺中原,而家方位有所偏差,於是就喺前面加個方位來表示。類似嘅有北京,以及曾經嗌過做「西京長安」嘅西安,同埋曾經稱做「東京開封府」嘅開封

重有遞種講法認為南京喺明朝時原本係全國首都,後來遷都北京,南京變成留都,結果就有南北兩京嘅講法,譬如明朝時將漢地概括爲「兩京十三省」。換言之係複都制嘅產物,而明朝立國之初,亦將金陵作爲南京,而大梁作爲北京,亦係南北兩京[20][21]

西洋

編輯

南京嘅傳統英文名叫做Nanking,呢個係郵政式拼音,由舊時嘅英國傳教士根據當時嘅官話整落嘅,係以前中國地名嘅羅馬字寫法。而家南京嘅英文名叫做Nanjing,呢個係普通話拼音,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推行嘅拼音方案。呢兩個名好接近,只係「京」字嘅聲母唔同,呢個反映出百幾年間官話音韻嘅變化,亦即係顎化。「k」表明「京」嘅舊時官話聲母同現時粵語一樣,即係粵拼、普通話拼音嘅「g」,音標係[k],但後來因爲[k]之後接[i][k]開始顎化爲[kʲ],接住發音部位前移,由軟顎轉移到硬顎,變成現時嘅[t͡ɕ],寫成普通話拼音就係「j」。

雖然Nanjing係現時英文標準名,不過舊式嘅Nanking重流傳,而且好多嘅歐洲語言繼續用唔顎化嘅串法來稱呼南京,比如法文嘅Nankin,葡萄牙文嘅Nanquim,西班牙文嘅Nankín,意大利文嘅Nanchino,荷蘭文嘅Nanking,俄文Нанкин(羅馬字轉寫:Nankin)。喺日文「南京」嘅讀音亦係ナンキン(Nankin)[22],呢個讀法唔係出自日文本身嘅字音,而係來自西洋語言,只不過字寫出來同中文一樣。

 
南京地圖(1912年)

另外「南京」呢個詞喺日文有個好特別嘅現象,喺明治昭和初期嘅日本,呢個詞係個含有「外來」、「異國」意味嘅接頭語。而家日文重殘留噉嘅名,比如將南瓜直接叫「南京」、木蝨叫「南京蟲」、掛鎖叫「南京錠」、花生叫「南京豆」、麻包袋叫「南京袋」,就連佢本國都有種雜技叫做南京玉簾。呢啲嘢未必就係由中國南京輸入到日本嘅。

其他

編輯

此外佢重有好多個名:六朝古都luk6 ciu4 gu2 dou1)係話佢係三國東吳、之後嘅東晉南朝嘅國都;而十朝都會sap6 ciu4 dou1 wui6)則係喺六朝嘅基礎上加埋十國中嘅南唐明朝太平天國民國南京國民政府[4][23]。實際上佢重係楊吳嘅西都、南宋嘅行都。另外南京有個唔常用嘅名做吳都ng4 dou1),因爲當年呢度係東吳國都,比如左思名作《三都賦》中嘅《吳都賦》,寫嘅就係南京。

金陵呢個名係南京有名嘅雅稱,佢嘅出處有三種講法:帝王埋金、金壇、因立號。詳情可睇呢度。而石(頭)城出自於南京城第一次建置喺石頭山;而簡稱出自於清代時呢度所屬政區江寧府。而喺民國國民政府時,由於南京係首都,作爲直轄市,嗰陣時簡稱做ging1)。

而其他主要嘅名:秣陵(秣讀沒,mut6 ling4)出自於秦始皇對呢度嘅貶低[24]建業gin3 jip6)出自孫權祈求創立一番帝業嘅青雲志,而同音嘅建鄴gin3 jip6)則係晉朝滅吳後要改呢個故都嘅名,而鄴字源自晉司馬皇室嘅發跡地鄴城,表示毋忘故土[25]建康gin3 hong1)係因爲要避忌晉愍帝司馬鄴嘅名;江寧gong1 ning4)出自晉朝時呢度「外江無事」[26][註 3]應天jing3 tin1)出自「順人應天」,呢個名係用來讚頌新立嘅明朝[27]

唐代時呢度換過好多個名,歸化gwai1 faa3)出自唐初喺當地割據稱王嘅杜伏威歸順李唐嘅事[28]白下baak6 haa6)出自南朝時白下城,「白下」意思係「白石山下」,白石山亦即幕府山,因盛產白雲石得名[29]上元soeng6 jyun4)出自初設時正值唐肅宗上元年間,後來上元、江寧劃城而治近千年,人稱「上江兩縣」[30]昇州sing1 zau1)出自當時安史之亂爆發,金陵作爲古都好緊要,所以刻意提昇佢地位,意思係「昇平之地」,寄寓平安願想;平亂後又貶爲縣[31]

元代時,呢度由建康改名做集慶zaap6 hing3),出自呢度係元文宗嘅龍興之地,元文宗原本喺宮廷權鬥時失敗流放,後來召返入京,封佢喺建康做懷王,後來宮廷政變,佢成爲元朝第七個皇帝。集慶嘅意思係「滙集喜慶」,因爲元文宗就喺呢度封做懷王,之後重做埋皇帝,係兩大喜事[32]

南京曾經係清朝末年一時興起嘅太平天國嘅都城,定都之後,洪秀全改佢名做天京tin1 ging1),意思係天國京城、上天福佑嘅京師,噉係因爲太平天國以拜上帝敎來組織,話佢哋受上帝福音庇佑。之所以揀南京做首都,係由於南京係前明故都,同時作爲舊時南渡王朝嘅古都,有恢復中華嘅意味;而當時中國社會唔多認可基督教,話佢洋教而抵制佢,連政府都好排斥[33];太平天國運動融合咗基督教思想、中華思想、民族復仇情緒以及民間儒學背景[34][35],定都南京就係挑戰清王朝。由於呢種混合形態嘅思想,將基督教人類平等思想同反清求變情緒撈埋,結果席捲半個中國,最後因做嘢過曬頭而失民心,無人同情支持[35][33][34]

地理

編輯

南京位於長江下游地區,喺江蘇嘅西南部,北距北京1200公里,西距成都1600公里,東離上海300公里。轄區座標範圍喺北緯31°14′~32°37′,東經118°22′~119°14′之間[9],市中心座標喺北緯32°02′38″,東經118°46′43″[12]。南京地控長江,江北係江淮平原,江南嘅東面係長江三角洲,從長江口到南京市區有347公里,全年都可通航萬噸級輪船[9],同時有京滬鐵路穿過,係中國最大嘅綜合性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嘅成員[36]。轄區面積6597平方公里[12],南北最大直綫距離140公里、東西最大直綫距離80公里,東北、東面、東南分別係江蘇嘅揚州常州鎮江,南、西、北分別係安徽宣城馬鞍山滁州,市界總長730公里[37]

 
玄武湖紫金山

南京市區座落喺山水之間,其中長江喺市區西部、北部,從西南方向流去東北,再轉向東面流去鎮江,流經南京轄區嘅江面長95公里,最窄嘅江面喺下關,得一公里闊[9],江面上有啲沙洲。城內亦有好多嘅河湖,有穿過市區南北嘅秦淮河金川河,喺江南滙入長江,喺江北有滁河中文滁河自北向南滙入大江[8];另外城中有玄武湖莫愁湖呢啲湖,成個南京有11%嘅水域面積[9]

南京多山,中部有江北嘅老山以及寧鎮山脈,南部嘅秦淮流域有橫山、東廬山,其中市區東面嘅紫金山係名山來嘅,紫金山又稱爲鐘山,海拔448.9米[9]。除咗紫金山,城北有幕府山,西有清涼山(古名石頭山),城南有出產雨花石嘅雨花臺,西南有牛首山祖堂山,東北有紅葉聞名嘅棲霞山,江邊有長江三大磯之一嘅燕子磯[38]。地形以丘陵爲主,屬寧鎮揚丘陵區,成個南京面積低山佔3.5%、丘陵佔4.3%、崗地佔53%、平原低地同水域佔39.2%,森林覆蓋率13%[9]。喺南京嘅北、中部啲泥以黃棕壤(地帶性土壤)爲主,南部同安徽交界處有細面積嘅紅土[9]

資源

編輯

南京嘅資源好豐富,佢位於長江中下游富鐵、富銅嘅成礦帶[39],有54種礦藏,其中有開採價值嘅近30種[9]。鐵、銅、鋁、鋅、金、銀、鍶等15種礦藏儲量江蘇第一,有4種入中國前六位[38],其中鐵儲量佔江蘇全省89%,銅、鉛鋅儲量佔全省90%以上[39]。南京地方嘅鐵礦從春秋開始,開採咗2500年,礦點、礦床總數達46處,其中冶山鐵礦由西漢開始,直到而家重開採緊[39]。而溧水愛景山嘅礦(天青石)無論係儲量、品質都係東南亞第一[38][39]。喺六合重有藍寶石礦[38]。南京嘅水資源亦好豐富,除咗長江、地下水,重有好多嘅河湖。南京主要嘅地熱資源係温泉,出名嘅有江寧嘅湯山温泉,浦口嘅湯泉温泉、珍珠泉温泉,水温一般喺20℃~60℃之間[9]

氣候

編輯

南京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受東亞季候風影響,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兼雨熱同季。年均降雨日117日,年均降雨量1106.5毫米,相對濕度76%,無霜期237日。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係梅雨季,落梅雨時啱好梅子熟,所以噉叫;江南嘅梅雨相當於嶺南嘅回南,雨霧多,潮氣重。南京年均温15.3℃[9]。冬天時主要吹東北風,夏天時主要吹東南風,一月平均最低氣温-1.6℃、平均最高氣溫7.2℃,七月平均最高氣温30.6℃,平均最低氣溫24.9℃[9][40]。記錄到嘅極端高温係43℃,出現喺1934年7月13號,而極端低温記錄係-14℃,出現喺1955年1月6號[9]。南京夏天時滾夾熱兼焗,7月均温達28.1℃[40],人稱「火爐」,同武漢重慶一齊評爲中國三大火爐。不過根據近30年嘅高温日數記錄(氣温達35℃以上嘅日子爲高温日),南京嘅高温程度、日數明顯少過九江、武漢、重慶[9][41]。凍起上來,南京亦幾凍,1月均温達2.7℃[40],平均最低温都喺冰點之下。

四季劃分中,南京喺4月1號左右入春,即係未到清明就已經萬物復甦;6月8號左右入夏,大概係芒種時節;9月18號左右入秋,呢時係白露時節;11月12號左右入冬,即係過咗立冬啲植物重有些少生機。其中冬夏兩季長,春秋兩季短[9][註 4]

南京(均值1981–2010,極值1951–2013)氣候平均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温 °C(°F) 21.0
(69.8)
27.7
(81.9)
30.3
(86.5)
34.2
(93.6)
37.5
(99.5)
38.1
(100.6)
39.7
(103.5)
40.7
(105.3)
39.0
(102.2)
33.4
(92.1)
28.6
(83.5)
23.1
(73.6)
40.7
(105.3)
平均高温 °C(°F) 7.2
(45)
9.5
(49.1)
14.2
(57.6)
20.7
(69.3)
26.2
(79.2)
29.1
(84.4)
32.2
(90)
31.7
(89.1)
27.7
(81.9)
22.5
(72.5)
16.2
(61.2)
9.9
(49.8)
20.6
(69.1)
每日平均氣温 °C(°F) 2.7
(36.9)
5.0
(41)
9.3
(48.7)
15.6
(60.1)
21.1
(70)
24.8
(76.6)
28.1
(82.6)
27.6
(81.7)
23.3
(73.9)
17.6
(63.7)
10.9
(51.6)
4.9
(40.8)
15.9
(60.6)
平均低温 °C(°F) −0.7
(30.7)
1.4
(34.5)
5.3
(41.5)
11.0
(51.8)
16.5
(61.7)
21.0
(69.8)
24.9
(76.8)
24.4
(75.9)
19.9
(67.8)
13.6
(56.5)
6.8
(44.2)
1.1
(34)
12.1
(53.8)
歷史最低温 °C(°F) −14.0
(6.8)
−13.0
(8.6)
−7.1
(19.2)
−0.2
(31.6)
5.0
(41)
11.8
(53.2)
16.8
(62.2)
16.9
(62.4)
7.7
(45.9)
0.2
(32.4)
−6.3
(20.7)
−13.1
(8.4)
−14
(7)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45.4
(1.787)
53.0
(2.087)
79.6
(3.134)
80.3
(3.161)
90.0
(3.543)
166.2
(6.543)
214.3
(8.437)
143.8
(5.661)
72.9
(2.87)
59.7
(2.35)
55.9
(2.201)
29.5
(1.161)
1,090.6
(42.937)
平均降水日數(≥ 0.1 mm) 8.7 9.1 11.8 10.0 9.7 10.6 12.3 11.8 8.1 7.8 7.4 6.2 113.5
平均相對濕度(%) 74 73 72 71 71 76 80 80 78 75 76 73 75
每月平均日照時數 124.7 120.3 144.7 169.2 194.2 162.8 196.7 201.6 164.0 164.2 147.4 137.1 1,926.9
出處:中國氣象局[40]
中國地名變遷
建置 戰國時代
現名 南京市
春秋棠邑(楚國)[註 5]
戰國金陵邑(前333年;楚國江東郡)[42]
瀨渚邑(前541年;吳國)[註 6]
秣陵縣(前210年;會稽郡)
棠邑縣(前221年;九江郡)[註 5]
丹陽縣(前210年;會稽郡)
江乘縣(前210年;會稽郡)
溧陽縣(會稽郡)[註 7]
秣陵縣[註 8]
丹陽縣[註 8]
江乘縣[註 8]
溧陽縣
胡孰縣[註 9][註 8]
堂邑縣[註 5]
三國揚州州治(223年)
丹陽郡治(221年)
建業縣(212年;吳國揚州丹陽郡)
丹陽縣(吳國揚州丹陽郡)
湖熟典農都尉(吳國揚州丹陽郡)
江乘典農都尉(吳國揚州丹陽郡)
溧陽屯田都尉(吳國揚州丹陽郡)
堂邑縣(吳國揚州廣陵郡)
西晉揚州州治(280年)
丹陽郡治(281年)
建鄴縣(揚州丹陽郡)
秣陵縣(揚州丹陽郡)
江寧縣(揚州丹陽郡)[註 10]
丹陽縣(揚州丹陽郡)
湖熟縣(揚州丹陽郡)
江乘縣(揚州丹陽郡)
溧陽縣(揚州丹陽郡)
堂邑縣(揚州)[註 11]
東晉揚州州治
丹陽郡治
建康縣(揚州丹陽郡)
秣陵縣(揚州丹陽郡)
江乘縣[註 12]
江寧縣(揚州丹陽郡)
湖熟縣(揚州丹陽郡)
丹陽縣(揚州丹陽郡)
溧陽縣(揚州丹陽郡)
懷德縣[註 12]
堂邑縣[註 12]
僑置郡縣[註 12]
南北朝揚州州治
丹陽郡治
建康縣(揚州丹陽郡)
秣陵縣(揚州丹陽郡)
江寧縣(揚州丹陽郡)
丹陽縣(揚州丹陽郡)
同夏縣[註 13]
湖熟縣[註 13]
江乘縣[註 13]
僑置郡縣[註 13]
蔣州州治/丹陽郡治[註 14]
江寧縣(589年)[註 10]
溧水縣(591年)[註 15]
六合縣(584年)[註 16]
郡治:丹陽、江寧[註 17]
州治:揚州、蔣州、昇州[註 17]
江寧縣(620年前;635年~757年;758年~761年)[註 10]
歸化縣(620年~625年)[註 10]
金陵縣(625年~626年)[註 10]
白下縣(626年~635年)[註 10]
上元縣(761年以後)[註 10]
溧水縣[註 15]
丹陽縣[註 10]
安業縣(620年~625年)[註 10][註 15]
六合縣[註 16]
五代十國昇州(920年前)[註 18]
金陵府(920年~937年)[註 18]
江寧府(937年後)[註 18]
昇州(975年~1018年)[註 19]
江寧府(昇國)(1018年~1129年)[註 19]
建康府(1129年後)[註 19]
建康府(1275年~1277年)[註 20]
建康路(1277年~1329年)[註 20]
集慶路(1329年~1356年)[註 20]
應天府(1356年後)[註 21]
應天府[註 21]
南京(南直隸)(1368年~1378年)[註 21]
京師(1378年~1421年)[註 21]
南京(南直隸/南都/留都)(1421年後)[註 21]
江寧府(1645年~1853年)[註 22]
江寧郡(1853年~1864年;天京省)[註 23]
江寧府(1864年後)[註 23]
中華民國南京府(1912年~1913年)[註 24]
江寧縣(1913年~1927年4月)[註 24]
南京市(1927年4月~6月)[註 24]
南京特別市(1927年6月~1929年4月)[註 24]
首都特別市(1929年4月~1930年)[註 24]
南京市(1930年後)[註 24]
中華人民共和國南京市(1949年後)[註 25]

南京歷史豐富,同長安洛陽燕京並列爲中國四大古都,其中南京喺中國史度有特殊地位、價値,朱偰話:「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戚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爲最」[1]。噉係因爲南京嘅地理位置、風水特別,喺中原畀異族佔領、唐人就來滅種之際,南京就成爲休養生息繼而北伐、恢復中華嘅基地,畀人睇做係唐人嘅復興之地[1]。大明、民國嘅北伐贏咗,東晉、蕭梁、劉宋嘅北伐亦功敗垂成;南宋啱起時群臣都想定都呢度來矢志收復中原,不過宋高宗唔想搞就定都去杭州,不過亦迫於輿論定南京爲行都[1]

 
南京歷代名稱圖(喺東華門影)

商周時期,秦淮一帶就有密集嘅村,稱爲湖熟文化,到春秋戰國時呢啲村開始發育爲城市;3100年前,南京地方係西周周章嘅封地。周靈王元年(前517年),楚國已經喺今日江北設棠邑,置大夫,南京開始建置政區[42]。周景王四年(前541年)吳國喺轄區南部設瀨渚邑(又叫固城)[42],前495年左右吳王夫差喺冶城山(今日朝天宮一帶)築冶城[46],開辦鍊銅作坊。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國滅吳後,范蠡喺今日中華門外秦淮河口嘅長干里築越城(又叫范蠡城),一般將呢年定爲南京正式建城年,距今已過2500年[4][64][65]。周顯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國征服越國,楚威王熊商喺石頭山(相傳係今日嘅清涼山)築金陵邑,所以南京又叫「金陵」「石頭城」[46]秦朝大一統後,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南巡,毀壞金陵邑城,喺而家江寧嘅秣陵街道秣陵縣(秣讀抹)[43],並從金陵地區開始修築穿過江蘇東南同浙江東北嘅馳道。傳說秦皇之所以改名,係因為聽到「金陵王氣」嘅傳言,嬲嬲哋就將「金」改成「秣」,「秣」嘅意思係「餵馬嘅草料」[24] 來貶低呢度。

直到三國之前,南京只係普通嘅縣。211年,孫權佔據咗江東六郡,從京口(而家鎮江)移治所去秣陵,遞年喺石頭山修築石頭城,兼且改名建業,以求帝業興旺[45];221年,丹陽郡治由宛陵搬去建業;223年,喺建業設揚州,之後直到唐武德八年,「揚州」都係指南京地區[66]。229年孫權稱帝,東吳都城從武昌搬去「鐘山龍盤,石頭虎踞」嘅建業,南京自此由縣蛻變成都城[66]。230年,設立咗江南第一所國學,之後都城大興土木,成爲江南第一名城,同洛陽、長安、以及曹魏都邑許昌一樣係三國時嘅大都市[67];265年九月孫皓將國都搬返去武昌,但遞年十二月又搬返來[68]。後來280年滅東吳,當年建業改名做秣陵,魏國設嘅揚州併入吳國嘅揚州,州治、丹陽郡治繼續喺呢度[48];281年以秦淮河爲界,以北爲建業,以南爲秣陵,282年建業嘅業字改成「鄴」(鄴讀業)做建鄴,後來因為要避晉愍帝司馬鄴名諱,建興元年(313年)建鄴改叫建康[47],呢個名後來喺宋元兩代又浮(音:蒲/pou4)過次頭。五胡亂華之後,室南渡,先係304年匈奴人劉淵建立漢國(卽前趙,同漢朝無關),於是307年瑯琊王司馬睿來呢度修葺都城,311年永嘉之禍令西晉國都淪陷,喺317年胡人殺咗晉愍帝後,啲士族世家扶持司馬睿即位做晉元帝,中興晉朝基業,定都建康,史稱東晉[47],入南北朝時代。期間南京一直係中華正朔所在,建立東晉後就設國子監[47],保住正宗中華文化,人稱「江左風流」。之後嘅都定都呢度,同東吳、東晉合稱六朝,所以南京有名嗌「六朝古都」。

六朝時南京好繁華,係南京第一個黃金時代,謝朓嘅詩句「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就係經典概括[4]。六朝嘅建康係當時世上最大嘅城市[1],人口過百萬,係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達百萬級嘅都會[1]。六朝嘅南京同羅馬並列爲「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1]

 
蕭秀墓嘅南朝石刻辟邪。呢啲南朝文物係六朝建康嘅標誌遺蹟

由於衣冠南渡,320年後起南京地區有大量嘅僑郡、僑縣來安置南渡人口,而且變遷複雜,最多時有12個僑郡、33個僑縣,劉宋之後廢除[47][註 12][註 13]。由此南京人口暴漲,中原精英帶來嘅文化因而保存。雖然328年時畀叛軍攻陷,直到遞年平叛時,建康毀壞唔少,但330年起修築臺城,建康又恢復返原先嘅昌盛[47]。當時建康文化繁榮,劉義慶世說新語》、鍾嶸詩品》、昭明太子文選》、范曄後漢書》、裴松之三國志注》、沈約宋書》、蕭子顯南齊書》、劉勰文心雕龍》等等重要嘅文史著作喺建康寫成。當時建康紙醉金迷,佛教大興,居民28萬戶左右[69],而僧尼達10萬餘,梁武帝先後四次喺同泰寺捨身出家,當時建康佛寺好宏麗,規模大嘅號稱「騎馬關山門」,因此唐人杜牧寫詩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建康喺南朝期間遇過災難,比如464年由於七年大旱導致米價暴漲,十之六七嘅居民餓死;侯景之亂更幾乎令建康毀城,但建康都恢復元氣[70]。589年2月,隋軍南征,攻入臺城,喺景陽樓嘅井度生擒陳後主同佢嘅兩個妃子,之後隋文帝落令城邑、宮殿通通毀壞,變曬做田[71],僅喺石頭城設蔣州(607年實行郡縣制,蔣州改成丹陽郡[49]),同時將多數縣合併入江寧縣[註 10],南京第一次繁華結束。因為南朝介乎漢唐,同時中國經濟文化重心南移,南京作為中心承前啟後,喺四大古都別具特色。

兩代,中原朝廷刻意打壓金陵故都,尤其輔公祏喺623年~624年間喺金陵稱帝叛唐後[71],喺唐朝有255年貶爲潤州屬縣[50]。不過隋朝開掘嘅大運河長江對面嘅揚州成爲貨物集散地,帶挈起金陵,於是六朝嘅繁華逐步再現。雖然風頭歸咗揚州,金陵依然係南方一個經濟、文化中心,李白、劉禹錫、杜牧、李商隱呢啲文豪都住過、遊過呢度。唐代時,州郡變動頻繁,喺武德八年尾(625年),揚州州治、大都督府離開金陵,搬去江都,從此「揚州」再都唔指金陵而指今日嘅揚州城[50][71];之後設江寧郡,後改爲昇州,金陵先重新成爲州治[註 17]。而縣層面,名、隸屬變動頻繁,先後叫江寧縣歸化縣金陵縣白下縣上元縣[註 10]

 
棲霞寺嘅舍利塔。間寺起喺601年,10世紀時重建。

五代時中原諸雄相爭、戰亂唔停,江南安定過北方,從楊吳開始有70幾年無戰亂,於是楊吳時由昇州改設金陵府,914年起拓築金陵城[52],後來成爲楊吳嘅西都。之後金陵成為十國之中最強嘅南唐嘅國都,南唐立國當年已經畀楊吳改名做江寧府[註 18]。縣層面上,917年,上元縣度重置江寧縣,從此上元、江寧兩縣共治一城,一直延續到清末[註 10]。經過南唐五次擴築[52],當時金陵經濟繁榮,秦淮河一帶商賈雲集,買賣興旺,隨之文化發達,詩詞、書畫都開咗一代新風,南唐皇帝李璟李煜都係有名詞人,諸如「細雨夢回鷄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李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呢啲金句都係金陵城中誕生;而名畫《韓熙載夜宴圖》亦喺呢度畫成[72]

北宋滅南唐後,重置昇州,無耐又叫江寧府,兼且作爲趙禎(宋仁宗)受封嘅昇國嘅京府[72];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爲建康府[註 19],元朝改為建康路集慶路[註 20]。宋元時期南京嘅城市規模保持住南唐嘅水平,由始至終係江南經濟重鎮。1034年開始喺城南秦淮河北岸起夫子廟,成爲文化重鎮;北宋時王安石三次以宰相之位擔任江寧知府,重定居、終老於此[72];宋高宗三次駐蹕建康府,達一年半,並且作爲南宋行都[72];元代時城內設東、西織染局,大量生產絲綢,專業工匠六千幾戶,係當時東南紡織業中心。宋代時金陵城其實係有機會做首都嘅,喺靖康亂之後,康王趙構就喺呢度登基爲宋高宗,不過之後金兵南下,宗澤嘅部下杜充無能、失地千里,喺完顏宗弼攻過長江後向金軍投降,最後金陵陷落,宋軍失咗呢座江南大城,雖然話建炎四年(1130年)岳飛喺下關同城南牛首山大敗金兵[72],岳家軍收復建康城,不過自此南宋就唔敢定都建康而偏安於臨安

 
明代南京都城圖(喺東華門影)
 
南京明城牆嘅中華門

蒙元南侵後,建立種族制度,其中南方漢人同其他民族屬最低等嘅南人,受最重嘅壓迫,比如重稅苦役、唔公正嘅刑律,元末再加埋啲天災人禍刺激,各地有反抗暴政嘅起義,朱元璋係其中之一。1356年,朱元璋攻佔集慶,改名應天府,之後以呢度爲根據地統一中國。1368年朱元璋開創明朝,先係金陵、大梁各爲南北京,後來1378年正月廢大梁北京,以應天爲京師[註 21]。開國後大興土木,用21年修築號稱96里長嘅城牆(實長35.267公里,係世界第一大城垣[1]),再四年起好外城後號召全國富戶移民京師[21],南京第一次成為全中國嘅首都,成個明朝係佢嘅第二個黃金時代,直到遷都北京前,南京係當時世界上最大嘅都城[73][1],之後遷都帶走南京半數戶口嘅人[21],先畀北京取代[73];鷄籠山邊嘅國子監學生達萬人,重有日本、朝鮮嘅留學生添。朱元璋駕崩後,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得帝位,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府爲順天府做行都,1421年遷都順天府,而應天府成為陪都,再次有南北兩京嘅講法[註 26]。當時啲人對遷都好大意見,所以到佢嘅仔明仁宗登基時直接返南京,但因爲佢登基一年之後就駕崩,結果京師遷唔返去,北京確定爲國都,但開國皇帝嘅皇陵(明孝陵)喺南京,兼且佢係先皇開國登基之地,所以南京獲得留都嘅地位,就似國都北京設直隸噉設南直隸。作為留都,南京嘅設置配套同北京接近,南京五府六部(留守政府)雖然實權唔大,機構虛化,但亦係中央軍政機構。而位於明故宮公園午朝門公園一帶嘅南京紫禁城,就係而家北京紫禁城嘅藍本[76],後來朱棣搬國都入北京,照南京故宮個樣營造大內,甚至拆咗南京舊宮;後來佢嘅仔想還都而修葺舊宮,但因爲暴斃搬唔成,日後南京雖然係留都但舊宮無心打理,明中後期火燭燒燬舊宮三大殿,之後清軍、太平天國嘅戰亂毀滅咗南京故宮[76],而家得返啲門同主要建築嘅石基、同其他石構建築。雖則話遷咗都,但南京作爲當時中國經濟文化中心嘅地位無變,比如鄭和去西洋嘅船隊就係呢度出發,《永樂大典》就喺南京國子監度成書,大報恩寺同琉璃塔等重要寺院落成[21]江南貢院江寧織造府呢啲重要文敎、經濟機構都喺呢度。作爲國都之一,南京同外國有好多交往,甚至有外國國王葬喺呢度,比如渤泥(而家汶萊)國王麻那惹加那訪問南京時客死異鄉,而落葬呢度[21]

1644年,北京明朝政權覆滅,福王朱由崧喺南京建立南明,稱爲弘光帝[21]。1645年軍攻陷南京,殺咗弘光帝,南京降格爲江寧府,不過民間習慣叫南京。期間南京嘅經濟政治地位依然好緊要,初時係江南省省城,康熙六年拆成江蘇、安徽後,除咗係江蘇省城,重長期係管理安徽民政嘅安徽布政使駐地(1780年先搬趄),同時管轄江蘇、安徽、江西嘅兩江總督亦駐喺呢度[77];軍事上有江寧將軍康熙乾隆曾六次遊南京,乾隆甚至喺度起行宮[77]。雖然因爲係大明故都而遭受貶抑,清代時嘅南京依然係重要嘅文化中心,四大名著之首嘅《紅樓夢》,入面諸多情節、人物、景觀、習俗、話,都係源出南京,因爲作者曹雪芹嘅家族世襲江寧織造(供應皇家絲綢),後來抄家,感慨之下將佢嘅人生、思想寫成小說[77];江南貢院喺光緒年間有兩萬幾間號舍,規模全國第一[4]。1842年鴉片戰爭清朝失敗,喺南京下關江面嘅英國軍艦康華麗號簽江寧條約(南京條約)[77]。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江寧,改名天京,同時江寧由府改爲郡,在此建都11年,直到1864年清朝恢復當地統治[註 23]。因為動亂,如天京事變、太平軍同清軍嘅戰爭、以及湘軍破城後嘅燒殺掠奪[77],南京一度蕭條,後來開通商埠、鐵路通車,南京先恢復返。據1858年天津條約》、1860年北京條約》,1899年南京成爲通商口岸,對外國開埠[77]。晚清,喺呢度先後任南洋大臣兼兩江總督嘅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張之洞劉坤一端方等重臣都係洋務運動嘅領軍,因此當時南京係洋務新政嘅實踐地,發展咗近代文教、交通、工業,到1910年,城內有名嘅公立、教會興辦嘅新式學堂達48間。1908年後,滬寧鐵路、江寧鐵路陸續開通[77]。1911年發生辛亥革命,當年10月12號,江浙聯軍攻佔江寧;10月13號,各省代表喺武昌、上海同時決議喺江寧設臨時政府;11月8號,獨立嘅17省代表聚喺江寧,通過總統制議案,10號選孫中山做臨時大總統[77]

1912年1月1號中華民國喺南京成立,廢除江寧府,而江寧、上元兩個縣合併爲南京府[註 24],將臨時政府設喺呢度,南京再一次成為中國首都。不過因爲華北畀清廷控制,所以同袁世凱交換,孫中山喺當年4月辭職,讓位畀佢,而袁世凱去逼宮,令清朝退局。之後遷都北京,結束臨時政府,入到北洋政府時期[78],所以遞年南京府改成江寧縣,繼續做江蘇省城,不過上元無恢復返,自此消失[註 24]。1913年7月15號~8月11號期間,黃興何海鳴喺南京先後三次宣佈江蘇獨立,討伐袁世凱,不過當年9月2號就畀北洋軍攻佔南京[78]。1919年5月4號北京爆發五四運動,自5月6號起,南京市民都參加埋呢場大規模嘅反日示威,學校罷課,商家罷市,直到6月12號先陸續復課復市[79]

 
1927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而家嘅南京總統府

孫中山過身後,民國十五年(1926年)1月15號中山陵動工,直到1929年春先完工,然後當年6月1號舉行奉安大典(國葬)[78]民國十六年(1927年)3月24號,北伐嘅江右軍攻克江寧,立即廢除上頭嘅金陵道,改正式名做南京。4月9號,蔣介石由上海來南京,另籌國民政府,亦即寧漢分裂;4月18號成立南京國民政府,4月24號成立南京市,6月1號由市政廳改爲市政府,南京正式建市[78]。6月6號改爲南京特別市,8月19號武漢國民政府宣佈搬去南京,寧漢合流[78]。1928年北伐完咗,北京改做北平,入訓政時期;1929年起好中山陵後,4月16號改設首都特別市,直到遞年(1930年)恢復爲直轄嘅南京市。1931年頒佈《訓政時期約法》,規定「中華民國國都定於南京」[78]

喺國民政府時期,南京係中國六大都會之一,1927年到1937年稱為南京十年,南京城市發展迅速,成為現代都會,喺世界上出嗮名。1928年時就已經成立專門嘅首都建設委員會,請啲專家來規劃城市,1929年12月就作好咗《首都計劃》。東亞第一個強力電臺(中央廣播電臺)、中國第一個氣象臺、當時遠東規模最大嘅中央體育場、中國最早嘅火車輪渡都出現喺南京[78]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8月14號國民政府發《自衛抗日聲明書》,正式抗日。11月中旬,日軍進迫南京,國民政府宣佈搬去重慶。12月1號,打南京保衛戰[78];12月13號南京淪陷之後,日軍對平民、戰俘有系統噉屠殺咗六個星期,而且手法殘忍,連細路、長者、宗敎人士都唔放過[80]。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南京軍事法庭估計,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約30萬到35萬[81]。1938年3月28號,日本扶植嘅南京維新政府成立;1939年10月1號,日軍喺南京設立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作爲侵華日軍嘅指揮中心;1940年3月30號,汪精衛政權以「還都南京」嘅名義喺呢度成立,對抗喺重慶由蔣介石領導嘅國民政府,同時解散南京維新政府、華北臨時政府[78][註 24]。由於經歷過大屠殺,南京市民好反感日本,包括幫日本做嘢嘅傀儡政權[82]

1945年抗日贏咗,8月15號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第二日汪精衛政權冧檔,同時設臨時政務委員會;9月9號喺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嘅大禮堂度舉行中國戰區受降儀式[78]。日本投降後,有南京市民想毆打日本人來報仇,但因爲政府以德報怨嘅政策而受阻[82]。1946年2月,設南京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83];4月1號,喺朝天宮設高等法院,審判漢奸,直到1948年1月5號先審完[84];4月30號國民政府發還都令,5月5號從重慶還都南京[78][14]。1946年5月3號,中共代表團來到南京開始國共談判,不過遞年3月7號談判衰咗,內戰開打。1946年11月15號,南京開制憲國民大會,通過咗《中華民國憲法》;1948年3月29號,中華民國第一屆行憲國民大會喺呢度開幕,選蔣介石、李宗仁做正、副總統;5月20號,國民政府改口叫中華民國政府,結束國民政府同訓政時期[78]

之後國共內戰當中,國民黨輸咗畀共產黨,民國政府過咗去臺灣,喺1949年4月23號,解放軍攻佔南京,成為家下嘅南京市[78],南京嘅實權入咗當年10月1號中共建立嘅中華人民共和國度。由於南京過去係民國政府中央所在,所以地位一落千丈。喺共和國初期,南京尚且係13個直轄市之一[註 25];1952年9月蘇南、蘇北兩個行政區合併爲江蘇省,當年11月15號南京市就由直轄市改爲江蘇嘅省轄市,1953年1月1號成爲江蘇省城[1],之後由於中國大陸各種政治運動,經濟凋敝,南京由民國時嘅六大都會衰落成地方城市,唔似舊時咁輝煌,目前南京屬中國大陸二流城市[85]

File:Flag of the City of Nanjing (1988-1997).svg
1988年到1997年間嘅南京市旗,而家已經唔用。

毛澤東死咗後,到鄧小平執政,佢搞嘅改革開放惠及南京,農業、工業等經濟起錨,於是南京重新逐步發展。1994年2月南京昇爲副省級市,有返類似省級嘅地位。攞到類省級地位後,南京城變化好大,到2003年,40 km²嘅古城區,得5 km²未喐過[86],而古城區外亦起咗大片嘅新城區。而家南京開始發展成國際都會,據GaWC研究分類,2010年時南京屬自足嘅城市[87],到2012年就發展成自足到唔使依賴其他世界城市[88],到2018年發展成Beta級世界都會[89]

中華民國方面,南京嘅地位比較尷尬。因爲行憲,有寫明南京做國都嘅《訓政時期約法》廢除,而憲法當中又無條文講明法定首都,喺中央政府遷臺後,由於反攻大陸嘅政策,直到1990年代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前,南京一直當做中華民國嘅名義首都,而臺北只係臨時首都、戰時首都[14]。1991年後,隨住中華民國喺臺灣嘅本土化,南京嘅名義首都地位取消,臺北默認爲首都,準確講法做「中央政府所在地」[14]

不過情況亦有反覆未明,2013年12月,中華民國教育部發函話,「中華民國首都喺南京,中央政府所在地係臺北」,要啲學校睇住呢條原則來做[90],結果畀人笑,民眾唔多接受,學者批佢係流亡心態,結果啲官出來道歉[90]。由於首都議題比較尷尬,現時臺灣啲學校講到呢味會避開,啲書以「中央政府喺臺北」做基調[90]

居民

編輯

人口

編輯
南京人口統計表[91]
居民(萬人) 自然增長率(%)
1949年 202.70 -
1950年 201.82 -
1955年 228.20 22.2
1960年 270.92 4.4
1965年 288.94 24.1
1970年 293.38 18.2
1975年 320.40 9.1
1980年 361.2 10.6
1985年 465.77 4.6
1990年 495.14 11.08
1995年 521.72 2.61
2000年 544.89 2.48
2005年 595.80 2.34
2010年 632.42 1.22
2015年 823.59 4.14

2018年尾南京全市嘅戶籍人口達696.94萬人,比上年增加16.27萬人;而常住人口達843.62萬人,比上年增加10.12萬人[10]。常住人口當中,幼少年(0~14歲)有94.13萬人,佔11.16%,青壯年(15~64歲)有644.33萬人,佔76.38%,老年(65歲打上)有105.16萬人,佔12.47%[10]。2014年人均預期壽命82.17歲,當中男人80.19歲,女人84.28歲[92]

2017年南京人口嘅出生率爲13.51%,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長率6.91%;性別比方面,100個女人比99.38個男人[93]。根據2019年嘅數據,喺南京1489平方公里嘅市區範圍內,住咗612萬人,市區人口密度達4100人/平方公里[7]

南京嘅人口住得好集中。江南六區(玄武、秦淮、建鄴、鼓樓、棲霞、雨花臺)嘅面積只佔全市12%,但常住人口佔55%,當中秦淮、鼓樓嘅人口密度相當於北京嘅主城區。南京作爲高等教育中心,市民嘅教育程度比較高,2011年有在校大學生81萬人,全市常住人口中有大學(大專以上)學歷嘅人佔26.12%,相當每四人有一個大學生[94],排喺副省級市嘅第一位,低過北京,高過上海。不過南京人口結構面臨老齡化、少子化問題,平均家庭規模降到每戶2.77人,低過江蘇平均水平[94],而幼少年人口比重降到9.51%,排喺副省級市尾叾[95]

民族

編輯
2010年南京民族數據[註 27]
民族 人口 %
漢族 7,904,437 98.76%
回族 68,466 0.86%
滿族 6,556 0.08%
土家族 3,277 0.04%
苗族 3,242 0.04%
蒙古族 3,133 0.04%
壯族 2,469 0.03%
朝鮮族 1,772 0.02%
彝族 1,618 0.02%
維吾爾族 1,583 0.02%
布依族 1,028 0.01%

據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南京有55個民族,其中漢族佔咗98.76%[11]。而少數民族人口9萬9307人,當中回族有6萬8千人,佔少數民族人口嘅68.94%[96]。其他人口過千人嘅少數民族有滿族蒙古族苗族壯族朝鮮族土家族維吾爾族布依族彝族[11]。下轄政區中,少數民族佔比最高係白下區(而家併咗入秦淮區),佔全區人口2.71%,白下亦係少數民族人口最多,有16329人[註 27]

現時南京有1個民族鎮、3條民族村、1個民族組[3]。有9家全國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24處清真食品基本供應點,1間回民幼兒園、2間民族小學、1間民族中學、2間民族醫院、1間民族養老院[11]

從歷史睇,南京主要係漢族城市,長期以來漢人佔人口九成以上,但作爲都會,自古聚埋好多其他民族。早期有荊蠻、沔蠻等民族,但都歸融咗,唐宋以來主要有回、滿、蒙、藏呢幾族嘅活動。回民嘅先祖係來華經商嘅回教徒,唐宋開始有,不過多數係僑民,冇落籍。元代政府重用色目人,衙門嘅行政長官多數選派佢哋,佢哋唔再做僑民而以當地爲家。明代之後優待回民,佢哋聚喺作爲大明京師嘅南京,回民文化發展快,乃至成爲明清民國三期中國回教嘅中心之一,洪武年間分遣回民去雲貴甘青等地,有「天下回回半金陵」嘅講法,即係話好多回民祖籍南京。滿族係清代入南京嘅,原先嘅明故宮變成八旗嘅江寧駐防城,俗稱滿城,最多時駐軍6002人,80%係滿洲八旗,20%係蒙古八旗,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六月又將八卦洲列爲官置旗地。成爲民國首都後,喺南京設置蒙藏委員會,有大量蒙古、藏地嘅駐京代表同啲眷屬[97]

睇埋:中國人名

2006年《金陵晚報》發佈咗「南京百家姓」,根據榜單,下面係南京嘅十大姓[98][99]

  1. 王(7.746%)
  2. 張(6.578%)
  3. 陳(5.585%)
  4. 李(5.192%)

經濟

編輯
 
閱江樓
 
閱江樓上北望長江沿岸市區

三國成爲都城以嚟,南京由於佢戰略性嘅地理位置、便利嘅交通,成爲紡織、鑄幣嘅中心之一。明代作爲國都係佢第二個黃金時代,南京產業擴展,不但係中國首屈一指嘅都會,喺世界上亦係最繁華嘅都市之一。當時南京係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四大中心嘅超級城市[100],當中絲織、鑄幣、印刷、造船呢啲產業嘅規模、技術水平有好大發展[101],當時南京係遠東最繁華嘅產業中心。

20世紀上半葉,南京又再成爲中國政治中心,於是人口急劇增加,當中有好多係消費旺盛嘅上流階層,導致南京由產業中心變成消費強勁嘅城市[102]。1936年南京第一間百貨公司中央商場開張,賣嘅全部係國貨,之後又開咗好多間百貨,吸引全中國嘅商人滙集呢度賣嘢[103]。當時南京嘅新街口係「中華第一商圈」,呢度係幾條主幹道嘅交接點,滙集大批飯店、商場、報社、戲院,飲食、娛樂等各門商業生意興隆,重有銀行區,係當時中國金融中心之一[104]。除咗商業、金融業發達外,當時基礎工業成就顯著,輕工業亦發展得唔錯,但農業、手工業舉步維艱,甚至衰落[102]。雖然有工業成就,但欠缺大型工業,而城市消費強勁,所以有好多人口從事服務業。根據1948年6月統計,南京135萬人當中消費人口約70萬,服務業從業人口超過30萬,工農生產人口只佔10%[105]。另外由於社會變遷賴低啲問題,毒品、賭業、賣淫亦幾盛行[106]

1950年代開始,中國大陸實行計劃經濟,國家計劃有一環係快速工業化,於是喺南京投資起咗好多國有嘅重工業企業[107],建成電子、機械、化工、石油四大國有重工門類,令南京變成華東嘅重工業基地之一,亦係個有規模嘅綜合性工業城市[108]。但嗰陣時南京工業發展唔穩定,有時猛增,有時後退,有時停滯,冇法穩定增長,而且工業門類忽視輕工業,發展慢,同時由於計劃體制,管理水平唔高[107]。當時當局好想將南京變成世界級數嘅工業城市,又有大躍進等政治運動,結果做咗啲盲目舉動,唔顧實際結果干擾咗經濟。比如1960年代到1970年代間,當局搞起「南京煤田大會戰」,使咗過百萬元人民幣去挖煤,但實質南京地方缺煤兼且啲煤唔靚,份投資同產出相比冇數圍,原有嘅煤礦仔唔理地質亂咁挖,結果損壞礦藏、產能下滑,而新煤礦又遲遲挖唔到煤,最後嘥曬啲錢[109]

不過後來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南京受惠重新發展成大城市,引入外資、地方改革來令經濟大發展,商業、工業、都市建設等多方面都有相當嘅進步。而家南京嘅工業維持住1960年代打落嘅基礎格局,有四大支柱產業:電子信息、汽車製造、石油化工、鋼鐵[12],代表性嘅大型國企有熊貓電子、金城汽車、南京鋼鐵。第三產業亦幾發達,近年來佔全市GDP嘅50%以上[110]。南京位於長三角,佢同呢個區域內嘅城市競爭緊外國投資[111],而家有幾多出名嘅跨國企業喺南京開分部、投資設廠,比如有微軟IBM蘋果福士歐霸艾歐史密斯英文A. O. Smith聲寶。自從中國加入WTO,南京成爲外國投資熱點,2001~2004年間外資數量平均以70%速度增長,世界500強有50間投資南京[112],而到2007年就達100間[113]。公有企業方面,傳統國企相比外企、民企,效率差啲,競爭力弱,結果有好多國企孭咗筆巨債,甚至一度威脅銀行體系,於是當局改革國企,國企搞民營化、公司化[114]。不過唔係所有國企改革後都適應到時勢,1995年南京第一間國企執笠[115],之後嘅破產、炒魷造成大批工人失業,呢班人因爲成世人過慣國企按部就班嘅生活,識嘅嘢唔多,炒魷時年紀偏大,無論學嘢定轉型都執輸,於是好難搵番份工,國企生活令當中多數人覺得出來做生意好羞家,所以呢代人失業後過得好閉翳[116]。不過江蘇地方嘅國有資產質量總體較好,而當局亦不斷改革國企來適應時勢,所以南京嘅國企重係幾有份量[117]

今日嘅南京由於位於中國沿海開放帶同長江流域開發帶嘅交滙處,所以係長三角嘅西部門戶,有承東啟西嘅作用。而家南京係中國緊要嘅綜合性工業基地,除咗四大支柱產業,仲新興起軟件及服務外包、智能電網、風電光伏、軌道交通,形成服務業同製造業協調嘅產業格局[12]。據中國總部經濟研究中心發佈嘅《內地35個主要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排行榜(2010)》中,南京排第六,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之後[118]

2018年南京市域GDP達12820.40億人民幣[10],2018年喺江蘇省內排第二位[119],喺中國大陸排第11位[120],其中(2018年)[10]

  • 第一產業增加273.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6%
  • 第二產業增加4721.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其中全部工業增加4055.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
  • 第三產業增加7825.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1%
  • 三次產業結構比:2.1:36.9:61.0
  • 按常住人口計,全市人均GDP達15萬2886元人民幣,按年均滙率合2萬3104美金,排江蘇省內第三位[119];而全體居民嘅可支配收入爲5萬2916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1%,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5萬9308元人民幣,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萬5263元人民幣,增長9.2%。另外南京喺2018年嘅城鎮登記失業率爲1.78%[10]

2018年南京全年出入口總額達654.91億美金,同比增長7.6%,其中出口總額378.79億美金,增長10.8%,入口總額276.12億美金,增長3.4%[10]。出口嘅主要市場係歐盟、美國、日本、韓國、東盟,呢五個市場嘅出口額夾埋佔全部出口額嘅68%;而出口商品中最多係機電產品,其次係高新技術產品[10]

投資方面,2018年嘅固定資產投資達6799.4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4%,其中國有控股投資達285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6%,外資注資772.6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4.1%[10]

農業

編輯

南京地方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季,降水充沛,啱農業發展。2018年南京嘅農業產值達288.4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9%,其中糧食全年總產106.92萬噸,同比增長1.5%(當中夏糧26.33萬噸,同比增長10.4%;秋糧80.59萬噸,同比下降1.2%),蔬菜總產284.46萬噸,同比增長10.7%[10]

2014年尾時,高標準農田面積208.31萬畝,而糧食種植面積235.67萬畝,比上年減少6.36萬畝,油料種植面積69.57萬畝,比上年增加2.6萬畝,蔬菜播種面積130.28萬畝,比上年減少1.2萬畝[92]

工業

編輯

南京作爲五口通商、洋務新政實行中心之一,又因爲傍住長江兼且係南北交通要道,之後又係民國國都,佢嘅工業喺中國起步比較早,工業化咗一百幾年,發展出十二門類工業,其中電子、機械、化工、建材係四條支柱,留低好多工業遺產[121]。比如1930年代初實業家喺江北投資起好中國最早嘅化工基地永利錏廠,當時係遠東第一大廠,日後當地就有個政區叫做大廠區,後來江北呢帶國家投資咗好多重工業,發展成重工業區,工業國有資產曾經佔全市三分一[116]。南京而家嘅支柱工業有汽車、電子、鋼鐵、石油化工[12],保持住1960年代嘅特點。行業上有36個大類,生產出261種主要工業品。規模以上工業當中,工業總產值達3091.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8%[10]

工業結構上,43.4%嘅產值來自高新技術產業,44.5%嘅產值來自六大製造業:汽車、電子、醫藥、交通設備、電氣產品、儀器儀錶,同比增長1.5%;石化、建材、冶金、電力等高耗能行業佔產值嘅33.9%,同比下降1.7%[92]。而家南京嘅經濟方針係將啲產業轉變爲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嘅產業,同時起咗四個國家級開發區、五個省級開發區吸引投資。雖然努力吸引外資,不過重係落後過週邊嘅蘇州無錫杭州,呢啲城市喺吸引外資、本土創新方面更掂,而南京經濟以國企爲主,轉型相對滯後[122]。目前南京嘅發展規劃中,工業目標係以先進製造業爲基礎,高新技術產業爲重點[123]

服務業

編輯

南京目前三次產業中,增加值最高嘅係第三產業,佢嘅增速分別快過本地生產總值、第二產業增速1.4個、2.7個百分點,2014年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昇1.2個百分點。當中重頭嘅有金融業、資訊業(資訊傳輸、電腦服務、軟件業)、文化產業。呢三行產業分別佔GDP嘅10.9%、5.8%、5.84%,比往年提昇百分點數分別有0.3、1.5、0.23[92]。目前南京嘅規劃係要將服務業發展成經濟主導行業[123],而南京嘅外國企業當中有62.48%屬於第三產業,約有四千戶[124]

另外南京亦發展緊旅遊業、物流業。其中2018年旅遊業總收入2460.2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4%;遊客量1.34億人次,同比增長9.3%。旅遊外匯收入8.83億美金,同比增長16.2%,國內旅遊收入2400.4億元以上,同比增長13.2%。而2018年貨運總量38563.56萬噸,同比增長8.7%,貨物週轉量3123.57億噸/公里[10]

經濟政策

編輯

根據南京嘅十二五規劃,南京市政府支持科技創新、高新技術產業,所以設立咗啲創新園區,搭起科技創新平臺,將科教資源抌入啲企業度,亦鼓勵企業投入度科技創新。人才方面,除咗自身培養同扶持人才、留住人才外,重有人才引入計劃,南京有五項人才計劃:紫金人才計劃,用來引入高端人才;鐘山青年英才工程,從當地高校度培養人才;金陵名人名家工程,用嚟資助啲文藝名家、學科領軍人才;現代服務業金領工程,係針對服務業嘅人才計劃;高技能人才倍增工程,係針對高新技術產業嘅人才計劃[123]

三次產業當中,第三產業嘅政策係確立服務業做主導,重點行業係軟件業、網絡服務業,其他服務業優化爲主,比如金融、物流、商務服務、文化產業、居民服務、商貿、旅遊會展。第二產業嘅政策係建立先進製造業基地,當中要發展新興產業,如風電光伏、電力自動化同智能電網、通信、環保業、生物醫藥、新材料、軌道交通、航空航天,另外會優化支柱工業、轉型提昇傳統製造業。第一產業嘅策略係要做都市型生態高效農業,主要係農業產業化、外向化,發展休閒農業[123]

經濟成份中,支持國企開放重組,鼓勵民企發展,尤其係高新技術方向嘅民企,亦鼓勵民間資本加入國企重組。對外資亦歡迎,會有優惠政策,重點外企係世界500强、行業50强,地區合作上重點係香港、臺灣、星架坡,同時鼓勵本土企業出口。由於發展服務業,對外經濟方面發展服務外包產業[123]

開發區

編輯

而家南京有4個國家級開發區、5個省級開發區。當中國家級園區有:

  • 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南京東北面,入列中國國家級開發區10强之一,主要產業有光電顯示、高端裝備、生物醫藥[125]
  • 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江北新區,係中國首批、江蘇首個國家級高新區,主要產業有軟件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126]
  • 南京化學工業園區:位於南京市域北部,主要產業係化工[127]
  • 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南京江寧,原本係省級開發區,2010年昇爲國家級開發區,支柱產業有電子信息、汽車製造同零件,其他主要產業有新能源、智能電網同電力自動化、航空產業、軟件同服務外包、物流、旅遊、總部同研發中心經濟、文化產業[128]

城市發展

編輯
 
南京天際綫中最高嘅樓:紫峰大廈

由於南京轄區總體似長方形,東面係發達嘅長三角,南京位於長三角嘅邊緣,所以現時嘅城市規劃中,打算提昇中心城區,發展方向係南拓北進,輻射目標係蘇北、皖東。中心城區係指古城區、南部新城、東部新城、河西新城、江北新城呢五片[123]。而城市發展嘅外部目標係成爲適應到21世紀國際社會嘅國際城市,喺中國則成爲國家中心城市,包括成爲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樞紐、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發展嘅門戶。因爲南京係長三角嘅北翼中心,一方面同隔籬嘅蘇州、無錫、常州競爭,另一方面承接上海金融、交通嘅輻射,所以佢大搞交通基建、金融改革,希望成爲泛長三角嘅區域金融中心、中國物流節點之一。就近來講,則係發展南京都市圈,納入鎮江、揚州來同城化,之後靠住地理位置,同皖江城市帶聯動發展,將長三角嘅影響輻射入中西部地區[123]

隨住南京城市發展,市區嘅超高層建築越起越多,自1997年開始,南京第一高樓嘅記錄不斷刷新[129]。而家位於鼓樓廣場嘅紫峰大廈喺2010年開業,係現時江蘇第一高樓,亦係世界第十三高樓,喺中國大陸排第六高,評爲2006年中國十大地標之一[129],吸引咗好多國際機構集團入駐,發展出中央商務區[130][129]。根據GaWC嘅世界城市硏究,南京發展好快,而家係Beta級世界城市[89]

教育科研

編輯
 
南京大學北大樓,係金陵大學嘅舊址
 
東南大學嘅禮堂,係中央大學嘅舊址,亦係南京國子監嘅遺址

南京係中國嘅高等教育中心之一,有超過1700年嘅教育史。最早記錄嘅學校係公元30年由丹陽太守創立嘅;258年東吳喺呢度設立國學。宋代時嘅茅山書院係當時中國六大書院之一,而明代時呢度設嘅國子監係當時中國最高嘅學府[8]。秦淮河邊嘅江南貢院曾經係中國最大嘅科舉考場。

現時南京嘅普通高等學校有53間(唔包部隊院校,包埋9間獨立學院),2018年南京嘅本專科學生有72.16萬人,研究生有13萬人[10],每年南京有26萬大學生畢業,約兩成留低[131]。咁多高校當中,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係中國一流嘅名牌大學,同屬985工程嘅重點大學,亦係江蘇唯一兩間嘅985重點大學。另外南京有8間211工程嘅重點高校。南京市民受教育程度高,每四個人就有一個大學生[94],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喺中國僅低過北京,喺2009年選爲中國最有教育發展力嘅城市[132]

科技研究方面,南京係中國緊要嘅科研基地,當地高校、研究所主持嘅項目攞過曬三大國家科技獎嘅一等獎。現時南京有44位中國科學院院士、3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有62處省、市級嘅企業院士工作站。同時有80家世界500強同中國500強企業嘅研發機構。另外有600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當中17間國家級、309間省級、274間市級;省級以上嘅公共技術服務平臺116個,當中3個國家級;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80個,當中25個國家級。有11間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喺2018年,南京有33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獎項,全年申請咗9萬9070件專利,當中有4萬652件係發明[10]

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方面,南京亦好發達。2018年南京有普通中學240間,在校生24.52萬人,中等職業學校(包括成人中專)22間,在校生6.28萬;普通小學360間,在校生42.21萬;另外有939間幼兒園,入園幼兒24.52萬[10],其中鼓樓幼兒園係中國第一間幼兒教育實驗研究中心[133]

高等院校

編輯

文化

編輯
 
南京圖書館

南京作爲十朝都會兼四大古都之一,經歷過好多人口遷徙,亦有好多名流來過,所以南北文化融滙,喺中國文化史上係好緊要嘅文化名城[134]

文史藝術

編輯

南京係文化名城,吸引咗好多文學家、藝術家來呢度,佢哋喺度住或者遊歷,留低咗唔少作品,而且南京以佢豐厚嘅人文資源、城市內涵,本身都係文藝描寫嘅對象。

南京第一個繁華時代係六朝,作爲絕對中心,呢度薈萃南朝文學精華,文學理論三部重要著作陸機文賦》、劉勰文心雕龍》、鍾嶸詩品》喺度寫成[135],同樣其他緊要嘅文史作品,如劉義慶世說新語》、昭明太子文選》、范曄後漢書》、裴松之三國志注》都係呢度寫作。當時啲世家大族住喺金陵,當中嘅謝家係書香門第,出咗謝靈運謝朓等傑出詩家,諸如山水詩、永明體,對後世影響好大[135]

唐代金陵作爲故都,吸引一班文人遊歷,金陵懷古變成一類題材,當中李白停留好耐,寫咗近200首關於南京嘅詩,比如《登金陵鳳凰臺》等名詩[135]。其餘好多詩人都寫過南京,重出咗好多名句,比如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同埋《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南唐時呢度係國都,作爲當時詞壇兩大中心之一,出咗馮延巳李煜等詞壇名家,留低好多佳句[135]。宋代時王安石喺度終老,佢寫嘅《桂枝香·金陵懷古》係呢個牌中評價最高嘅作品。

 
描繪《紅樓夢》其中一個場面嘅頤和園長廊彩繪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係喺南京出世同埋大

清代時文人袁枚定居南京,起咗座隨園,寫出有名嘅食譜《隨園食單》;劇作家孔尚任嘅史劇《桃花扇》個古仔就設喺明末清初嘅南京,寫嘅係侯方域同李香君喺大時代之下嘅愛情,呢齣戲係古典戲曲嘅四大名戲之一;吳敬梓亦住向南京,寫嘅《儒林外史》諷刺當時官場文人,從中睇到南京係當時江南嘅政治中心;曹雪芹本身就係南京出世大,佢寫嘅《紅樓夢》好多細節出自佢住南京嘅日子,更加將書中12個女仔起名做「金陵十二釵」,配合埋南京「金粉世家、風華薈萃」嘅城市審美內涵,成爲非常之出名嘅文學形象[135]。直到近現代,南京亦係文學活躍嘅地方,比如朱自清俞平伯各自一篇寫佢哋一齊遊秦淮船河嘅同名作品《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都係現代中國散文嘅名篇。由於南京大屠殺嘅慘烈,產生幾多攞南京做背景來講呢件事嘅電影,諸如2011年嘅《金陵十三釵》、2009年嘅《拉貝日記》同《南京!南京!》、1995年嘅《南京1937》等等。

南京亦係文化出版中心,明代時南京國子監係中國兩大官方文化出版機構,根據宋、元古籍來整理、出版,最出名係十七史,啲書無論數量、影響都遠遠超過另一個嘅北京國子監[136]。舊時世上最大嘅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就喺南京國子監度成書[137]。而中國緊要嘅醫書《本草綱目》亦係南京度出版。而家南京亦有緊要嘅出版機構,比如江蘇人民出版社

書畫方面,南京亦係都會。同樣係六朝繁華年代,書法出咗「書聖」王羲之,畫家有六朝四大家:「中國佛畫之祖」曹不興、「才絕、畫絕、癡絕」顧愷之、最早嘅「畫聖」陸探微、「畫龍點晴」典故主人張僧繇。到唐代有自創顏體嘅顏真卿,南唐有翰林畫院,好似名畫《韓熙載夜宴圖》喺呢度畫成。到明代有「畫狀元」吳偉楊文驄,之後形成金陵畫派,比如金陵八家之首嘅龔賢,另有金陵九子,又有「搜盡奇峰打草稿」嘅石濤[135]

近代以來,南京作爲首都,中國畫壇名流滙聚一處,當中有金陵三傑徐悲鴻,佢係現代中國美術奠基者之一;到現代,書畫夾埋有金陵十二家,比如創造20世紀中國美術神話嘅劉海粟、花鳥畫大家陳之佛、開宗立派嘅傅抱石、「當代草聖」林散之、女書法家蕭嫻、當代山水畫名家錢松嵒[135]。而家南京有江蘇最大嘅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入面展覽古今藝術品。

民間藝術

編輯

南京市域內有十幾種民間戲曲歌舞,其中南京本地有白局,源於明清紡織工人喺機房唱嘅俗曲小調,後來演變成曲藝,因爲起初係業餘唱,唔收銀,叫做「白擺一回唱局」,所以叫白局,清代時興盛過,不過民國之後衰落,而家得啲老人家開私伙局噉唱下[138]。南京重有評話(即係講古,當地又叫評詞、說書)[139]、白話(即係相聲,係用南京話講嘅變種北方相聲)[140]。另外南京市區外,江寧有方山大鼓、高淳有跳五猖、溧水有跳當當、棲霞有龍舞,呢啲都係明清流傳嘅民間舞蹈,列曬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34]

除咗表演藝術,民間器物工藝亦出眾。其中最出名係雲錦,列中國三大名錦之首,譽爲中國織錦工藝史最後嘅里程碑,因爲靚似天上雲霞而得名。雲錦起始於六朝,元明兩代發展,喺清代鼎盛,元明清三代一直係皇家貢品[141]。另外明末時胡正言創立嘅十竹齋,出品嘅書畫譜、箋譜好精美,喺中國古代印刷史有劃時代意義。此外絨花、折扇、金箔工藝都係南京傑出嘅民間工藝。2009年,南京有雲錦織造技藝、金陵刻經、剪紙呢三項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品錄》[134]

宗教

編輯

南京有四大宗教:佛教道教回敎基督教天主教新教),除咗道教外,其餘都有市級宗教團體,另外基督教有南京基督教青年會。現時批準登記嘅宗教場所有344處,根據大細分爲寺觀敎堂、固定處所兩種,當中佛寺19間、佛教處所41處,道教處所5處,清真寺6間、回敎處所4處,天主堂2間,新教堂16間、新教處所251處。2015年備案敎職人員601人,各教信徒總共55萬人[142]

佛教

編輯
 
棲霞寺

南京有1780年嘅佛教史,佛教傳入中國無耐就傳到呢度,當南京成爲東吳國都後,佛教喺呢度向南方擴散。南京喺中國佛教史嘅地位好緊要,根據趙朴初,喺中國成立嘅大小乘各宗派都同南京有淵源,比如三論宗就係南京攝山成立,天台宗天台大師最初喺南京宣講佢嘅學說,華嚴宗嘅根據《華嚴經》就喺南京譯成,同樣禪宗嘅依據《愣伽經》亦喺呢度譯出,涅槃師嘅根據《大涅槃經》喺南京畀謝靈運慧觀注經梳理,再由鳩摩羅什嘅高足子弟道生講經[142]。南朝時南京係中國嘅佛教中心之一,有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熱衷佛教嘅梁武帝除咗自己出家,亦請咗好多大師,比如真諦法師,佢創立攝論宗俱舍宗,又比如達摩祖師,佢喺度留低一葦渡江、佢同梁武帝會面時「無功無德」嘅有名典故。民國時中國佛教會設喺作爲首都嘅南京,雲集中國佛教名流,係當時全中國嘅佛教中心[142]

而家南京有60處佛教場所,有名嘅寺有棲霞寺靈谷寺毗廬寺雞鳴寺[142],而金陵刻經處係當年漢文木刻佛經嘅出版中心。2008年喺明代大報恩寺嘅遺址發現咗七寶阿育王塔,係目前世界發現體積最大嘅鎦金阿育王塔,而且入面供奉世界唯一嘅佛頂真骨,係稀世聖物[143],而家準備起返大報恩寺嘅琉璃塔,來供奉呢啲聖物[144]。到2015年,南京約有和尚165人、師姑53人,信眾30萬人[142]

道教

編輯

南京道教亦發達過,喺中國道教史亦好緊要。金陵地區嘅茅山係道教聖地,茅山法術係非常有名嘅道術。呢度歷代都有高道,漢末三國有左慈葛玄于吉,其中葛玄稱爲葛仙翁,孫權爲佢起咗39間道觀[142];晉代有葛洪,南北朝有陸修靜陶弘景孫遊嶽,唐代有吳筠李含光王棲霞王遠知司馬承禎,宋代有劉混康,元明兩代有尹山人周尊師鄧仲修薛明道劉淵然邵以正方清迪,清代時有王常月,民國時有謝寇能,共和國時期有王宗衡[142]

南京自漢代開始歷代都有出名宮觀,漢末城東仙鶴門嘅仙鶴觀,三國嘅洞玄觀,南北朝嘅崇虛館,而南北朝一直到清代有朝天宮,明代時仲有天壇神樂觀,當時城內有68間宮觀。近代緊要嘅宮觀有朝天宮、斗姆宮、二郎廟、洞神宮、天妃宮、東嶽廟。不過而家南京嘅道教衰落咗好多,民國時朝天宮改做其他用處,到共和國初期浄低斗姆宮,到而家市內各大宮觀原位都起曬大樓,得返天后宮一處,其餘嘅宮觀都喺高淳,有關王廟、三清宮、玉清宮、三元宮。到2015年南京約有道士4個,信徒3.5萬人[142]

回教

編輯
 
浄覺寺

南京作爲大邑有好多回民,研究明清民國三期嘅中國回教,南京同北京係重中之重[145]。史上南京有兩次回民嘅大幅增加,一次係蒙元南攻時隨軍嘅色目人,第二次係元末跟朱元璋起義抗元嘅回民,之後中國各地回民滙聚南京[145]。作爲京師,亦吸引好多外國回民,比如透過香料之路、鄭和去西洋等等嘅途徑,明代時南京有十萬回民,自此呢度一直係中國東南回民最集中嘅城市。洪武年間將金陵回民搬趄去雲貴、甘青,呢兩地有好多回民祖籍南京,所以有「天下回回半金陵」嘅講法。史上南京有74間清真寺,傳說最早嘅係宋代嘅一棵松禮拜寺[142],但唔確定,可以確切知道南京回教開端嘅係元代[145]

明朝末年經堂教育嘅創始人胡登州嘅弟子張少山浄覺寺開堂教經,改變原先中國回教父子、師徒相傳嘅局面,於是南京成爲中國回學中心之一,兼且創立金陵學派,呢個學派講求「以儒詮經」,出版咗《正教真詮》、《希真正答》、《天方性理》、《天方至聖實錄》呢啲回學經典,因而促進回教中國化。呢度亦產生一批回學大家,比如馬忠信王岱輿伍連城伍遵契劉漢英劉智金天柱唐傳猷等。清末民初時南北兩京係中國回教轉型、開展新文化運動嘅兩個中心[145]。近世以來,回教喺南京衰落咗,一係日本侵略,二係文革破壞,現時南京有22位阿訇,回教徒10萬,當中屬少數民族嘅有7萬[142]。而家南京最大、最緊要嘅清真寺係浄覺寺。

基督教

編輯
 
石鼓路天主教堂

天主教方面,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傳教士利瑪竇第三次到南京,喺正陽門(而家光華門)起咗間敎堂仔,自此天主教正式傳入南京。呢間敎堂係當時江南省(而家江蘇、安徽、上海)嘅傳教中心,1603年徐光啟就喺呢度領洗入教,之後佢同利瑪竇一齊譯西書,如《幾何原本》呢啲西學典籍傳入中國,將西學介紹入來[142]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教廷同意喺葡萄牙保教權下設立北京、南京教區,其中南京教區委任中國嘅羅文藻做南京教區主教,佢係天主教史上第一位中國籍主教,1685年羅文藻到任後,亦培養一批唐人神職人員。而家南京有天主教神父一位,信徒三千人[142]石鼓路天主教堂南京總教區嘅主座教堂。

 
新教聖保羅堂

新教方面,清同治六年(1867年),英國內地會教士童根福、佢助手天福,由蘇州入南京傳教;同治十二年(1873年),督教北長老會牧師韋理來南京傳教,喺1874年起咗南京第一間新教堂四根桿子禮拜堂,自此有140年新教傳入史。而家南京有江蘇最大嘅新教堂聖訓堂,目前牧師35位、長老20位、傳道員301位,有信徒11萬人[142]

南京係中國基督教中心之一,有中國大陸新教三自教會最高學府金陵協和神學院、以及江蘇聖經專科學校呢啲神學院,亦有基督教社會機構愛德基金會,而世界最大嘅聖經印刷公司愛德印刷公司亦位於南京[146]

語言

編輯

南京市域嘅本地話有兩種:以溧水在城鎮爲界,包括在城在內以北係淮語洪巢片,淮語即係江淮官話,係南方官話之一;以南係吳語宣州片(溧水南部、高淳)。南京嘅市區話即係南京話,係江淮官話一種。呢兩種話有四個對比點:古全濁聲母吳語保留濁音,淮語讀成清音;[n][l]吳語有區分而淮語無;吳語有7聲調而淮語得5個;入聲方面吳語分陰陽而淮語無分[97]

南京地方經歷過重大人口變遷,所以啲話古今好唔一樣。古時南京係江東首府,呢帶係吳地,講嘅係初步漢化嘅中古吳語[134][147][97]。至於南京幾時由吳語改講官話,確證唔到,不過可知兩條綫索:一係東晉南朝衣冠南渡以後,啲移民將當時嘅北方話帶落金陵,形成後來當地官話嘅基礎;二係最遲到明末清初,南京城就已經講官話[97]

中國古代以雅言作爲標準字音,而雅言係以當時洛陽話嘅讀書音作爲正音,因爲洛陽稱爲天地之中,認爲佢語音最正,所以歷代都重視洛下雅音,維持咗幾千年標準音嘅地位。晉代衣冠南渡,北方士族將標準字音帶落金陵,受當地吳語影響,產生支系金陵雅音,由於南北朝時南方係正朔,當時日本同中國嘅交往主要係南朝,於是金陵雅音傳過去日本,形成而家日文漢字音中嘅吳音。中古漢音嘅《切韻》音系代表南北朝到隋朝嘅標準字音,呢個音系就係綜合審定洛下、金陵兩地雅音後制定嘅[148]

明代時南京作爲京師,大量跟住朱元璋搬入南京嘅江淮人令當地話變成淮語分支,之後形成南京官話,作爲國語。南京官話從明朝開始,直到清朝中葉爲止,一直係通用中國大部份地區嘅官話,反而北京官話喺清代形成後只係朝廷講嘅話。南京官話同北京官話最唔同在於南京官話有入聲,而北京官話無,亦由於佢保留聲調格局完整,就算北京官話係皇帝講嘅話,當時中國文人普遍認爲南京官話正統過佢。而舊時西洋人、日本人學中文口語,由於通用亦係學南京官話。不過鴉片戰爭後,中國打開國門,外國人同中國政府越多接觸,越覺得要學朝廷講嘅北京官話,於是南北官話勢均力敵。後來中國文人嘅華夷觀念變咗,亦接受北京官話。最後民國北洋政府確定北京話做國語,全面取代南京官話嘅正統地位[149][134]

而家南京城講嘅南京話分兩種,城南年紀比較大嘅街坊講傳統口音,而後生嗰趟講新派南京話。南京喺近代經歷劇烈人口變動,先係民國作爲首都滙集好多外地人,南京大屠殺後人口劇降,之後人口嘅補充主要來自蘇北,當時新街口以北大半個南京城多係蘇北人,文革時南京有過萬人下放蘇北,日後又回遷,令南京嘅人口組成好唔同過20世紀初,所以傳統口音嘅南京話雖然有人講,但已經後繼無人。而興起嘅新南京話相對更接近江北淮語,同時而家由於推普,新南京話畀普通話影響,好多本土辭彙無人識用,而本土意識方面南京人無南面吳語區咁強,無去死守字音,所以發音用詞順勢變咗好多[150]

而南京週邊地區,江寧話保留住傳統南京口音,係舊南京話嘅保留版本;江浦同南京隔條長江,啲話亦相通,除咗接近安徽地段啲話唔同外;六合話大體同南京話相似,不過受蘇皖中部啲話影響大;溧水北部嘅江淮話亦接近南京話。溧水南部、高淳講吳語,有吳語共通嘅特徵,但係由於畀淮語包圍影響,又處於吳語區邊緣,呢啲特徵弱好多,比如溧水吳語嘅全濁聲母濁度輕,接近清化,部份字[n][l]合流;高淳話無全套嘅全濁聲母,只保留當中幾個,所以其他吳語區好難聽明高淳話[151]

飲食

編輯

南京有幾深厚嘅飲食文化。南京風俗有講食「八鮮」,八鮮係指八種菜蔬,按時令,清明食旱八鮮,中秋食水八鮮,稱爲「桂花飄香水八鮮」[134]。呢種食齋菜嘅習慣源自南朝,嗰時佛敎興盛,影響到民間,所以有食齋風氣[152]。八鮮有多種講法,除咗分水旱,水八鮮又有肉齋之分[152]。其中旱八鮮有蘆蒿香椿薳(當地薳叫「頭」)、青豆葉、薺菜枸杞薳、馬蘭薳、苜蓿薳、菊花腦,旱八鮮喺南京郊區都有出產,唯有蘆蒿以八卦洲最爲人稱道,話嗰度嘅蘆蒿最清香脆嫩[153]。水八鮮指八種水生植物,因爲當地河湖多,所以水產多。呢八種菜蔬有水芹茭兒菜蓮藕紅菱茨實(鷄頭米)、茭白茨菇馬蹄,舊時諸如玄武湖、莫愁湖、沙洲圩都出產水八鮮,蜂擁上市時人講「擔子壓斷街」[154]。其中沙洲圩嘅出產啲人最讚,沙洲圩係古代白鷺洲嘅所在,喺而家建鄴區西南部靠長江一帶,即係沙洲街道雙閘街道部份地區,因爲以前嗰度水靚,所以啲水八鮮更鮮嫩可口。喺1930年代後半期到1950年代末係沙洲圩水八鮮出產嘅旺盛期,當時從水西門到中華門,有大細13班嘅八鮮行,最有名叫馬記,繁榮直到1950年代。不過1990年代以來,因爲工業化、外地人多,河塘少咗,污染嚴重,於是出產少咗兼品質下降,甚至絕產,而家只有少量上市,連啲後生一趟都報唔清水八鮮究竟有邊八樣。2007年水八鮮飲食習俗列入首批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152]

 
鹽水鴨

食肉方面,南京人最歡喜,南京有「鴨都」、「金陵鴨饌甲天下」嘅美譽[134]。其中最出名嘅係板鴨鹽水鴨。板鴨即係鹽腌風乾鴨,因爲佢肉質肥嫩細密,似塊面板所以叫板鴨。板鴨源自六朝,所以譽爲六朝風味、白門佳品。明代有歌仔唱「古書院,琉璃塔,玄色緞子,鹹板鴨」,當時板鴨同國子監、大報恩寺琉璃塔、黑色錦緞並列爲「四美」[155];清代時係每年皇家貢品,官場上亦習慣作爲贈禮,所以又叫貢鴨、官禮板鴨。板鴨分兩種,大雪到立春期間腌嘅鴨叫臘板鴨,可以放嘅時間耐;立春到清明腌嘅鴨叫春板鴨,呢種就擠唔耐[156]。鹽水鴨同板鴨齊名,有三四百年歷史,鹽水鴨係熟食,要堂食,以農曆八九月嘅鴨爲當造,嗰時桂花開,所以靚嘅鹽水鴨叫做桂花鴨[157]

南京現時有呢啲嘢食列爲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綠柳居嘅齋菜、劉長興麵館嘅麵、板鴨同鹽水鴨、秦淮風味小食、龍袍蟹黃湯包。綠柳居做清真菜同齋菜,喺1911年創辦,因爲喺秦淮河邊嘅綠柳度所以店名噉叫,佢出名嘅係綠柳素菜包,係出名小食,佢八鮮齋菜技藝亦成爲文化遺產[158]。劉長興麵館係南京最老牌嘅麵店,佢嘅薄皮小包喺2000年畀中國貿易部評爲中華名點,佢嘅麵嘅烹製技法亦列入遺產名錄來保護傳承[159]。板鴨源自江寧湖熟,鹽水鴨係板鴨嘅衍生,有八大家:倉巷口韓復興、武定橋劉長興、中華門外濮恆興、馬長興、彩霞街上魏洪興、桃葉渡老寶興、信府河陳廚子、七家灣王廚子[160]。秦淮小食有好耐歷史,六朝時以炒米爲主,唐代韋巨源《食譜》記有建康七妙,清代袁枚《隨園食單》記有50種南京點心,清末後秦淮小食有三大宗:包、燒餅、乾絲。1986年開發出「秦淮八絕」,而家秦淮小食列爲中國四大小食之一[161]。蟹黃湯包出自六合龍袍鎮,源於清代乾隆年間,初時叫乾隆湯包,因爲當地水產豐富,清末時發展成蟹黃湯包[162]

體育

編輯
 
南京奧體中心主體育場

而家南京有兩個主要體育場館:五臺山體育中心南京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呢兩個體育中心可以舉行好多種體育賽事。其中五臺山體育中心起喺1952年,係中國大陸比較早期嘅體育館,而南京奧體中心係而家江蘇最大嘅公共建築,係爲舉辦第十屆全運會而起。

南京喺2005年舉辦過第十屆全運會,喺2013年舉辦第二屆亞青會[163],喺2014年8月舉辦第二屆夏季青年奧運會[164]。而喺之前,1933年第五屆民國全運會喺南京召開,於是整咗當時遠東規模第一嘅中央體育場[78]

南京本地有呢啲球會:江蘇蘇寧足球會、江蘇南鋼籃球會、江蘇一品梅排球會。其中江蘇蘇寧喺中超聯賽度幾活躍,喺2021年冧檔。

交通

編輯
 
明城牆同現代道路

南京嘅主城喺江南,市內交通長期喺江南發展。1968年長江大橋通車,南京市區開始向江北延伸。改革開放後南京市區擴張,隨住經濟發展,自2005年開通長江三橋、第一條地鐵後,南京嘅橋隧、地鐵進展好快,2010~2015年間陸續開通三條橋隧、五條地鐵。市內交通發展促進咗市內人口嘅流動,而家主要嘅方式有巴士、地鐵。

市外交通亦發展緊。由於南京位於長三角北翼,又係黃金水道長江同中國鐵路骨幹京滬鐵路嘅交滙點,發展地域間交通好有優勢。陸路方面,有形成環綫嘅高速公路,密度排江蘇第一[123],另外有合60條以上嘅國道、省道通去國內、省內其他地方;鐵路上呢度係華東鐵路樞紐,有普通鐵路同高速鐵路,南京本身係鐵路綫嘅起終點之一。水路方面有長江嘅龍潭港,係緊要嘅中國河港。航空方面有祿口國際機場。靠呢啲交通,南京發展緊物流業。

巴士

編輯

巴士係南京市內交通嘅重要手段,從觀光巴士綫到郊外巴士綫,南京巴士綫總共有990條以上,其中市區有208條、浦口有38條、六合有295條、江寧有189條、溧水有18條、高淳有9條[註 28]。南京係江蘇第一個開通觀光巴士嘅城市[165],主要行過明城牆、紫金山、總統府、玄武湖、明故宮、雨花臺、秦淮河、莫愁湖、陽山碑材等地[166]

喺南京搭巴士大部份可以用IC卡(金陵通)畀錢,相比用散紙,碌卡會平啲,有八折優惠(學生卡四折),同樣張卡亦可以用嚟搭地鐵(9.5折,學生5折)、輪渡(5折)、的士,所以當地市民度幾普及[167]。而且金陵通亦可以用喺蕪湖、淮安、揚州、杭州、上海(限唔記名卡)嘅的士同巴士[168]。同時南京通用全國一卡通

1997年起,原先南京有幾間巴士公司分業競爭,2012年又重新合一[169]。現時南京巴士由南京公交集團營運,下面分爲六間全資公司,亦即負責主城巴士嘅江南公交客運有限公司、負責江北巴士嘅揚子客運有限公司、以及輪渡公司、公共單車公司,負責新城區有軌電車嘅南京新城現代有軌電車有限公司,再加個公交場站有限公司來管理站場同埋巴士之外嘅資產[170][171],而負責江寧、溧水、高淳巴士嘅東山客運有限公司由江寧政府控股、南京公交集團參股[172][169]。重新合一係爲咗城鄉一體化,縮短市區同郊區嘅發展距離,係作爲政府嘅公益事業來做[171][169]。雖然巴士幾緊要,不過南京規劃當中,將來市內交通旨意地鐵,除咗要緩解主城嘅交通壓力,亦要發展副城、新城、郊區嘅交通,兼且串起市域各部份[173]

另外南京有到市外嘅長途巴士,現時南京有十二個長途巴士總站,分別係南京客運南站、南京東站、南京北站、江寧客運站、高淳站、溧水站、南京葛塘站、仙林南財(東站)、南京汽車客運站、仙林南師(東站)、仙林南郵(東站)、仙林南中醫(東站)[174]

地鐵

編輯
内文:南京地鐵

2005年,因爲南京開全運會,是年開通咗第一條地鐵:1號綫,於是南京成爲中國大陸第五個開通地鐵嘅城市。1號綫係南北走向嘅綫路[175],大約係主城區嘅中軸。1號綫喺2005年5月15號開始觀光用嘅試驗運行[175],之後逐漸增長觀光運行長度,到當年9月3號全綫開通試運[175],一年後正式營運。開通初期1號綫長16.9公里,有16個站[176]

接落嘅2號綫係東西走向嘅幹綫,呢條綫連接主城同副城[177]。2005年12月28號2號綫嘅試驗段開工[178],到2006年5月1號全面施工[177]。直到2010年5月28號,2號綫同佢嘅東延段開通營運,同1號綫南延段同日開通[179][175]

之後南京地鐵發展迅速,2014年內開通三條綫:10號綫S1號綫(又叫寧高綫、機場綫)、S8號綫(又叫寧天綫);接住2015年開通3號綫[180]。現時南京總共有10條綫,共計171個車站,營運里程378公里,按照里程係中國大陸排名第四嘅地鐵,排喺北京、上海、廣州之後。不過南京地鐵有深圳、重慶呢啲對手,之前規模排名最低係第五,最高第四[180]。而家南京地鐵大概日均客流310萬人次,係中國大陸第五繁忙嘅地鐵系統。

而家南京地鐵有4條綫起緊:1號綫北延段、2號綫西延段、7號綫5號綫[181]。按照規劃,地鐵會係南京市內公眾交通嘅依靠,同時減輕主城區嘅交通壓力,設計目的係2020年時滿足到1060萬城市人口規模嘅出行需求,其中中心區至少要有3條綫、副中心區至少有2條綫、其他地方都要有1條綫經過[173]。目前計劃中,打算建成22條綫,當中城市軌道14條、都市圈軌道8條,舊城、主城、中心城嘅綫網密度分別係1.36、0.90、0.62 km/km²,而舊城站點600米半徑覆蓋率75%,主城站點800米半徑覆蓋率70%[182]

鐵路

編輯
南京站夜晚正門
南京站內裏大廳
南京南站夜晚正門
南京南站內裏大廳

南京係華東鐵路網嘅圓心,所以係華東鐵路樞紐,建成嘅鐵路網會將南京變成中國鐵路嘅輻射點之一,南京本身亦係好多鐵路綫嘅起終點[183]。同時南京由於佢嘅位置優勢,係華北、華東、華中三個地理大區嘅鐵路交接樞紐,而家普通鐵路方面有京滬鐵路(多條鐵路合成,涉及南京有津浦鐵路滬寧鐵路)、寧銅鐵路(包括寧蕪鐵路)、寧啟鐵路寧西鐵路經過,高速鐵路方面有滬寧高鐵京滬高鐵合寧鐵路寧安高鐵寧杭高鐵滬漢蓉鐵路(多條鐵路合成,涉及南京有滬寧高鐵、合寧鐵路)。

南京有多個鐵路站,其中主要有南京站南京南站中華門站六合站江浦站仙林站六個客站,南京東站一個編組站,南京西站、中華門站兩個貨站[184]。當中嘅南京南站係亞洲最大嘅鐵路樞紐中心,係京滬高鐵五大到發站之一[12][185]。除咗南京南站,南京站亦係緊要嘅火車站。

南京兩大鐵路站經過嘅鐵路綫:

南京站

京滬鐵路滬寧城際鐵路寧西鐵路寧銅鐵路中文寧銅鐵路寧啟鐵路中文寧啟鐵路

南京南站

京滬高速鐵路寧杭客運專綫中文寧杭客運專綫合寧鐵路寧安客運專綫滬寧城際鐵路

空港

編輯
 
祿口機場

而家南京有一個民用機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位於江寧祿口,喺1995年2月28號開工,1997年7月1號通航[186]。之後成爲南京主要民用機場,而原先民用嘅大校場機場轉爲軍用機場。

祿口機場係中國緊要嘅機場之一,可以飛去中國大陸60個主要城市,亦有國際航班,比如去香港澳門臺北高雄星架坡仁川、首爾東京大阪曼谷布吉雪梨法蘭克福羅省[187],達35個國際城市,連續21年未出過事,到2017年,祿口機場係中國第11大旅客機場、第10大貨運機場[188]。而家祿口機場自2009年起成爲客流量達千萬級嘅機場,到2013年底累計保障飛行117.77萬架次,旅客人流1.17億人次,貨郵吞吐量224.97萬噸[186]。而家祿口機場有超過25間航空公司經營航綫,其中有三間基地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江蘇分公司、深圳航空江蘇分公司、中國郵政貨運航空公司[186]。2011年4月1號祿口機場開始擴建,2014年7月12號啟用,機場規模目標係2020年時客流量達三千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80萬噸、飛行26萬架次[186]

祿口機場離南京市區35.8公里以上,有高速公路、地鐵直達,另外有機場巴士、的士服務[189]。而家祿口機場喺週邊蘇皖兩省嘅城市度起咗16棟外地候機樓、5座外地貨站,所以祿口機場嘅服務亦提供畀南京週邊嘅城市[186],比如有揚州無錫常州鎮江泰州淮安宿遷馬鞍山滁州銅陵蕪湖宣城天長蚌埠[190]

公路

編輯

橋隧

編輯
 
南京長江大橋,第一條中國人自己起、冇外國支援嘅長江橋[191]

南京嘅地理格局係跨而治,大體分成江南、江北兩部份,呢兩部份嘅交通好緊要。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通車,成爲京滬鐵路嘅關節點之一,之後由於兩邊交通通咗,江北逐漸發展出工業區。呢條長江大橋幾有紀念價值,佢係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嘅第一條長江橋[191]。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令交通需求大,2001年開通長江二橋

2005年,由於江蘇開全運會,是年開通咗長江三橋中文南京長江三橋。之後嘅交通發展得好快,2010年開通長江隧道、2011年開通大勝關大橋、2012年開通長江四橋中文南京長江四橋。其中大勝關大橋係世界第一條六綫鐵路橋,同時係世界負荷最大嘅高鐵橋[192]

南京嘅長江鐵路橋只有兩條,即係長江大橋、大勝關大橋,其餘都係公路橋。南京嘅長江鐵路橋對中國鐵路網意義重大,同武漢嘅鐵路橋一齊,並列中國南北鐵路網兩大要害,如果打仗時,襲擊南京、武漢各兩條鐵路橋(合四條),噉連接南北中國嘅25條鐵路綫中,有14條斷綫。呢四條橋作爲要害,如果斷咗,會減少中國鐵路六成運輸量。若果再攻擊蕪湖、九江、宜昌嘅鐵路橋,中國南北鐵路交通基本癱瘓[193]

道路

編輯

作爲長三角緊要嘅交通樞紐,南京喺公路方面亦幾通達。2012年尾,南京公路總里程達11074.254公里,當中高速公路551.816公里、二級同以上嘅高級公路2854.269公里[194]。按行政等級,國道總長635.709公里(佔5.74%)、省道586.472公里(佔5.30%)、縣道1886.31公里(佔17.03%)、鄉道4992.788公里(佔45.08%)、村道2970.269公里(佔26.82%)、專用公路2.706公里(佔0.02%)[194]。南京所有農村地區都有公路通到,全市公路密度按國土面積計達168.12公里/百平方公里,按人口計達17.34公里/萬人;而高速公路密度方面,國土計8.38公里/百平方公里,人口計0.86公里/萬人[194]

而家南京有5條中國國家級高速路經過:長深高速(長春~深圳)、寧洛高速(南京~洛陽)、滬陝高速(上海~西安)、滬蓉高速(上海~成都)、寧蕪高速(南京~蕪湖);又有4條國道經過:  104國道(北京~福州)、  205國道(秦皇島~深圳)、  312國道(上海~霍爾果斯)、  328國道(南京~海安)。

駕駛執照

編輯

喺南京揸車要有中國內地嘅駕駛執照先係合法。因爲中國大陸無加入《聯合國道路交通公約》,而港澳臺有加入,所以港澳臺以及其他締約國所持嘅國際駕駛執照喺中國大陸唔受承認[註 29]。中國大陸境外人士想喺南京合法揸車,就要憑境外駕照換取內地駕照,先係帶埋所需證件去政府機關核查,之後仲要通過中國大陸嘅駕照考試先換取到當地駕照,而且內地駕照嘅準駕資格唔可以超過境外駕照嘅。不過比利時駕照例外,用佢換取內地駕照毋須考試[196]。而對南京市民,想去外國合法揸車,就要做駕照公證,承認公證嘅國家可以短期揸車[196]

南京係長江緊要嘅河港,佢嘅南京港係中國最大嘅內河港[197]。2012年,南京港全年貨物吞吐量20701.27萬噸,其中出港8382.43萬噸,入港12318.84萬噸,外貿貨物吞吐量達1742.10萬噸。貨櫃吞吐量達230.03萬TEU(標準櫃)[194]。生產用嘅碼頭泊位達342個,當中萬噸級泊位56個;非生產用嘅碼頭泊位23個;浮筒泊位8個,全部係萬噸級。碼頭泊位總延長達35933米,全市港口倉庫總面積296381平方米[194]。南京市內嘅航道總里程達797.76公里,其中長江水系幹綫167.7公里,支綫583.52公里,淮河水系幹綫46.54公里[194]

旅遊

編輯

南京作爲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12]、第一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98],南京嘅旅遊資源非常之豐富,既有悠久歷史積累嘅文化古蹟,又有自然山水嘅風光名勝,自乾隆以來,累積評選出金陵四十八景,當中最出名嘅係四季四景:春有牛首煙嵐、夏有鐘阜晴雲、秋有棲霞勝景、冬有石城霽雪[4]。而家南京有50幾處景點、近200處文物古蹟、33個自然保護區,大致全市分爲十大旅遊片區:鐘山、秦淮河、石頭城、沿江、棲霞山、南郊、湯山、江北、兩湖、市區[199]。2013年南京畀福布斯評爲中國大陸旅遊業最發達城市第九位[200]

景區

編輯
  • 金牛湖:位於六合,係南京自然保護區、金陵四十景之一,人讚南京西湖,而家係國家AA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核心景點、省級森林公園[201]。呢度亦係民歌《茉莉花》嘅發源地。
  • 牛首山:金陵四十景之一,春遊牛首係南京習俗。呢度係佛教聖地,禪宗嘅牛首禪發祥於此,同時呢度亦係岳家軍牛首山大捷嘅所在地,亦係南唐二陵、鄭和墓所在[202]
  • 遊子山:位於高淳,係國家級森林公園,古蹟多,個名源自孔子適楚時經過呢度[203]
  • 珍珠泉:係省級旅遊區、國家級水利景區,南北朝時就已經聞名,同時呢度係達摩祖師面壁參禪九年嘅地方[204]
  • 雨花臺:係中國首批AAAA級景區,亦係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當中嘅「雨花說法」、「木末風高」分別係金陵十八景、金陵四十景之一[205]。呢度盛產雨花石,有中國唯一嘅雨花石博物館[206],同時呢度有江南第二泉,陸游品評呢度泉水沖茶幾靚[207]
  • 梅花山:又叫吳王墳,係孫權同佢夫人嘅葬身地。呢度種咗好多梅花,係中國四大梅園之一[208]
 
秦淮河夜景
  • 秦淮河:內秦淮河係自然同文化合一嘅景區,自古人稱「風華煙月之地,金粉薈萃之所」[199],係第一個免費開放嘅中國AAAAA級景區,成條風光帶有好多名勝,比如桃葉渡、白鷺洲、江南貢院、夫子廟、瞻園、李香君故居、沈萬山故居、中華門、烏衣巷、奎星閣等等[209]
  • 鐘山,又叫紫金山,係中國名山,呢度滙聚咗28處省級以上嘅文保單位,有名景點有中山陵、明孝陵、梅花山、靈谷寺、紫金山天文臺、中山植物園、北極閣氣象臺、鷄鳴寺等等[210]
  • 棲霞山:中國四大紅葉勝地之一,譽爲金陵第一明秀山,佢嘅紅葉係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山上嘅千佛巖石窟係南朝佛教藝術珍品,人稱「江南雲岡」[211]
  • 高淳國際慢城:位於高淳東北部,係中國第一個國際慢城[212]
  • 黃橋灘:國家AA級景區,係個漁樂爲主嘅景區[213]
  • 桂子山石柱林:六合桂子山嘅石柱林面積15公頃,高30米,全部由直徑40~60厘米嘅石柱構成,高大過美國黃石公園嘅石柱林[214]
  • 鎖石農業旅遊村:國家AA級景區,係個中國國家級農業科技示範爲主嘅景區[215]
 
將軍山
  • 將軍山:位於南郊,呢度係岳飛打得牛首山大捷嘅戰場,山名出自岳飛[216]
  • 頭陀嶺:鐘山第二峰,係紫金山索道終點,上面有好多名勝古跡[217],其中頭陀寺嘅遺址度有江南第一大彌勒佛坐像[218]
  • 湯山温泉:湯山一帶有温泉,有現時長三角最大嘅温泉度假村[219],民國時係政府要員嘅別墅地,比如呢度有蔣介石夫婦嘅温泉別墅[220]

博物館、紀念館

編輯
  • 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係中國第三大博物院,亦係中國最早嘅博物館之一,位於南京東部中山門附近,前身係民國時1933年創立嘅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而家係綜合性博物館,有42萬件藏品,諸如陶器、陶俑、石器等,當中有兩千件以上係國寶、一級文物,唔少係孤品,研究價值好高。另有30萬冊藏書、3萬件以上字畫,包括宋元珍品。同時佢亦係中國唯一有民族民俗學硏究嘅博物館,亦係文物考古資料出版機構以及學術機構[221]
  • 甘熙故居(南京民俗博物館):甘熙故居又叫甘家大院,係中國現存最大嘅平民住宅,而甘家係金陵好耐歷史嘅豪族。呢間博物館展覽南京啲民間工藝、風俗、民間文化[222]
  • 瞻園(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瞻園係南京現存最老嘅園林,有600年歷史,係朱元璋賜畀功臣徐達嘅花園,之後做過清代江寧布政使司衙門、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同夏官丞相賴漢英嘅王府花園,後來毀滅於戰亂又再重建。瞻園係江南五大名園之一,號稱金陵第一園[223],而家作爲博物館收藏1600幾件太平天國文物,當中有42件一級文物[224]
  • 江南貢院(中國科舉博物館):江南貢院起喺1168年,曾經係中國最大嘅科舉考場,鼎盛時佔地30萬平米,號舍20644間,而家有明遠樓、貢院碑刻、飛虹橋呢啲遺蹟。作爲博物館,分爲江南貢院、地下一層展廳、明遠樓三部份,當中有99間複製嘅號舍來重現當年考場嘅樣,間博物館展出、介紹舊時中國嘅科舉文化[225]
 
南京總統府。曾經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總統官邸
  • 總統府:呢度曾經係明朝漢王府、清朝兩江總督署、太平天國王府、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國民政府總統府,而家係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國家4A級景區[226],同時開闢爲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內裏嘅煦園同瞻園一齊列爲金陵兩大名園、江南五大名園之一。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呢間紀念館係爲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而設嘅,而家係中國一級博物館[227]
  • 渡江勝利紀念館:呢間紀念館位於挹江門,紀念國共內戰時渡江戰役中,解放軍攻佔南京嘅事。
  • 梅園新村紀念館:梅園新村係國共內戰前夕國共談判時,中共代表團留宿嘅地方,而家作爲紀念館來展示當時和談嘅資料[228]
  • 孫中山紀念館:位於中山陵園內嘅孫中山紀念館。
  • 陽山碑材(南京明文化村):陽山碑材係世界最大嘅碑材,係朱棣爲佢父皇朱元璋樹碑而開鑿,不過因爲大得滯運唔成而遺棄,而家喺佢週邊開發成明代文化旅遊村。
  • 靜海寺:係明朝爲表彰鄭和落西洋嘅功績而起嘅佛寺,後來呢度係《南京條約》嘅談判地,而家作爲紀念館,陳列鄭和、南京條約嘅史物。
  • 六朝博物館:位於總統府東側,博物館所在係建康宮城嘅遺址,間博物館展示六朝時嘅文物、史事掌故[229]
  • 直立人化石遺址博物館:位於湯山北麓,呢度嘅葫蘆洞係湯山直立人化石嘅發現地,當年嘅發現震動成個古生物學界,而家整成博物館展示考古發現[230]
  • 江寧織造博物館:位於市區江寧織造府嘅舊址,間博物館展示織造府嘅歷史、所生產嘅雲錦嘅產品史、同織造府關係緊密嘅曹雪芹以及佢嘅《紅樓夢》嘅資料[231]
  • 李香君故居陳列館:位於秦淮河來燕橋南邊,內裏嘅媚香樓係省級文物,呢度係明末清初秦淮有名歌妓李香君嘅舊屋,入面展示佢、同佢有關嘅戲《桃花扇》嘅資料,兼且有當年秦淮八艶嘅才藝作品、資料,比如董小宛馬湘蘭嘅字畫,展現秦淮河嘅風月文化。由於呢齣戲嘅原型主人喺度住過,所以同崑曲有特別關聯,好多崑戲名家收徒儀式喺度舉行[232]
  • 求雨山文化園:位於江北浦口嘅求雨山,入面嘅金陵四家名人紀念館收藏南京四位書畫大家嘅作品,亦即林散之、蕭嫻、高二適胡小石,內裏有求雨山書畫院,係當地緊要文化機構[233]
  • 紫金山天文臺:位於鐘山高度第三嘅天堡山,係中國第一間自行建立嘅天文臺,曾經係東亞水準最高嘅天文臺,而家直屬中國科學院,入面展示明清天文文物,另外附設天文歷史博物館[234]
  • 秦淮水亭:秦淮水亭當年係江總嘅舊屋,後來吳敬梓亦住過,而家呢個秦淮水亭係易地再起嘅,開闢成吳敬梓故居陳列館,入面展覽佢嘅生平家世、手跡、《儒林外史》嘅版本同研究資料[235]
  • 南京長江二橋:係南京第二條長江橋,而家開做公園,有橋樑博物館展示橋樑資料。

名勝古蹟

編輯
  • 夫子廟:南京孔廟,位於秦淮河邊,入面有中國最大嘅孔子像,亦有碑石,當中最寶貴嘅係《孔子問禮圖碑》[236]
  • 中華門及明城牆:南京明城門,位於鎮淮橋、長干橋之間,又叫瓮城,上面有古城堡,係中國現存最大嘅古城堡[199],南北深128米,東西闊118.45米,總面積15168平方米,最高達21.45米[237]。南京嘅明代城牆係中國現存最長嘅城牆[211]。而家中華門上面有三間展覽館:中華門與朱元璋展覽館、明城磚展覽館、沈萬三展覽館[237]
  • 閱江樓:位於長江邊嘅獅子山頂,獅子山本身係金陵四十景中嘅「獅嶺雄觀」。600年前就有名篇《閱江樓記》,不過一直未起,直到2001年先起樓,係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238]
  • 明孝陵: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同馬皇后嘅皇陵,位於鐘山,而家入列世界文化遺產,係南京地區建築規模最大嘅皇陵,陵垣週長22.5公里[239]。入埋世遺嘅重有明代功臣墓,包括中山王徐達墓、江國公吳良墓、海國公吳禎墓、開平王常遇春墓、皖國公仇成墓、岐陽王李文忠墓,呢啲墓有齊石碑、神道石刻,其中徐達塊碑比較特別,由朱元璋親自寫,全文有標點,喺中國古碑幾罕見[240]
 
中山陵陵門
 
中山陵靈堂
  • 中山陵:係孫中山嘅陵寢,位於鐘山,係緊要嘅紀念地[210]。陵區內有孫中山紀念館、音樂臺等景點。由於孫中山發起嘅辛亥革命成功咗,喺南京宣佈成立民主共和國,爲咗紀念佢嘅功績,佢過身後喺呢度按佢遺囑爲佢修建呢座陵寢。
 
靈谷寺
  • 靈谷寺:金陵四十八景中嘅「靈谷深松」,位於鐘山,係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不過而家嘅靈谷寺係東遷過嘅,原址變成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用來紀念北伐國軍嘅陣亡者[241]
  • 雞鳴寺:位於鷄籠山嘅古寺,始建於東吳[242]
  • 美齡宮:位於鐘山嘅小紅山,係當年蔣介石夫婦嘅官邸,亦係南京最靚嘅建築之一,而家係國家級文物單位[243]
  • 正氣亭:位於鐘山南面、紫霞湖北面,呢度係蔣介石自己揀定嘅墓址[244]
  • 毗盧寺:南京第一大佛寺,曾經係中國佛教會嘅駐地,曾經係中外佛事交流中心之一[245]
  • 朝天宮:古時冶山嘅所在,後來演變成道宮,而家遺址只有清代嘅文廟,係江南等級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好嘅清代文廟建築群,現時作爲南京市博物館駐地[246]
  • 棲霞寺:佛敎三論宗嘅祖庭,唐代時曾經係中國四大叢林之一[247]
  • 南京長江大橋: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嘅第一條長江橋[191]
  • 中山門:當年爲孫中山舉行國葬時,靈車穿過嘅城門。南京博物院位於門內。
  • 航空烈士公墓:國民政府安葬空軍陣亡將士嘅公墓。
  • 南京鼓樓:省級文物,係南京鼓樓區嘅地名來源。
  • 阮籍墓:竹林七賢中阮籍嘅墓址,係唔多嘅三國遺蹟之一。
  • 南唐二陵南唐兩位皇帝(烈祖、中主)嘅皇陵,係中國全國重點文物。
  • 鄭和墓鄭和嘅墓址,而家整成公園,起咗間鄭和史料陳列館。

公園

編輯
  • 玄武湖:中國AAAA級景區,係江南僅存嘅皇家園林遺蹟[248]
  • 江寧臺灣創意農業旅遊區:國家AAA級景區,係南京唯一臺灣主題公園[249]
  • 周園:佛教文化主題公園,係個藝術收藏品園區[250]
  • 燕子磯:長江三大磯之一,亦係金陵四十八景中嘅「燕磯夕照」。由於佢嘅地層露出係當地最完整,所以有地質學價值[251]
 
莫愁女
  • 莫愁湖:人稱金陵第一名湖,亦係四十八景中嘅「莫愁煙雨」[252]
  • 明故宮遺址公園:南京紫禁城嘅遺址,現時遺留三大殿嘅臺基,同埋其他紫禁城遺蹟[253],另外午朝門公園亦係南京紫禁城嘅遺蹟,係紫禁城嘅午門部份[254]
  • 北極閣:原名鷄籠山,後來清代山上起咗閣,閣名取代咗山名,呢度係六朝以來南京嘅學術硏究、文教中心區[255]
  • 老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江北浦口嘅老山林場,係江蘇最大嘅國家森林公園,景色有林、泉、石、洞[256]
  • 石頭城:位於市區嘅石頭山,係古城堡遺蹟,而家圍成公園開放[257]
  • 九華山:位於市區,原名覆舟山,因爲上面有小九華寺而得名,南朝時係皇家御苑,係金陵四十景中嘅「九華丹青」[258]
  • 下馬坊遺址公園:下馬坊係明孝陵神道嘅入口,因爲舊時啲官入去拜謁皇陵要喺度落馬步行。而家整成公園,保留舊時風貌,園內有明孝陵博物館、南京十朝歷史博物館、金陵佛都館、十朝珍寶館、金陵石道館、雲錦藝術館、明式傢具藝術館[259]
  • 紅山森林動物園:位於城北嘅動物園,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絲猴、黑葉猴、丹頂鶴、東北虎、華南虎、綠孔雀、揚子鱷,啲動物有籠養又有放養[260]。佢所在嘅紅山,古名叫大壯觀山,係六朝宮苑上林苑嘅一部份,而家開成公園來展示六朝文化[261]
  • 寶船廠遺址公園:寶船廠係世上規模最大嘅皇家船廠,而家個遺址整成公園,展示古代航海、造船、鄭和落西洋嘅情況[262]
  • 烏龍潭公園:位於清涼山東麓,素稱「南京小西湖」,古名清水大塘、芙蓉池,而家公園內有世界最大嘅景觀象棋,園內嘅龜鱉自然博物館,係中國最大嘅龜鱉研究基地[263]
  • 清涼山:位於城西,係六朝勝蹟[264]
  • 白鷺洲:位於秦淮河風光帶,有李白詩「三山兩點靑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而家係新址,轉移自詩文中嘅白鷺洲[265]
  • 桃葉渡:位於秦淮河風光帶,而家係桃葉渡遺址公園,曾經係金陵十八景、四十八景中嘅「桃渡臨流」[266]
  • 中山植物園:位於鐘山嘅植物園,係中國第一間國立植物園[267]
  • 國防園:呢個公園係宣傳國防知識嘅地方,入面有好多現代武器裝備。位於石頭城附近。
  • 白馬公園:呢個公園專門展覽古代石刻,展品年代從六朝到明清。

特產

編輯

南京有呢啲產品認證爲中國地理標誌產品[268]

  • 雲錦:雲錦舊時係皇家貢品,因爲靚到似天上雲霞而得名。同四川蜀錦、蘇州宋錦並列爲中國三大名錦。清代時設江寧織造署來提供雲錦去皇室。
  • 固城湖蟹:喺南京高淳嘅固城湖度出產。
  • 雨花茶:南京特產茶,以城南雨花臺得名。有選爲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另外南京呢啲特產亦好有名:雨花石、板鴨、鹽水鴨。

酒店同旅館

編輯

南京最出名嘅國有酒店係金陵飯店,佢係中國大陸第一批六間大型旅遊涉外飯店之一,曾經係中國大陸第一高樓[269]。其他有名嘅高級酒店有南京金絲利喜來登酒店、南京世茂凱悅酒店、南京中航凱賓斯基酒店等等。改革開放、南京發展旅遊業之後,平價嘅旅館慢慢變多,而家喺南京已經相當普及。大部分嘅酒店、旅館喺南京市區。

政區

編輯

家下南京市轄11個

版圖 政區
南京市區
玄武區
秦淮區
建鄴區
鼓樓區
雨花臺區
棲霞區
南京郊區
江寧區
浦口區
六合區
溧水區
高淳區

南京設過嘅政區可以喺下面份年表度搵。

轄下變動年表

編輯

南京市(直轄市,1949年到1953年)

編輯
  • 1949年10月1號,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南京市,按數字設從一區到十三區外加郊區(14區)
  • 1950年1月,上個月南京所得嘅縣全數退返原先嘅地區(14區)
    • 6月,南京重新劃市區,又按數字設從一區到十一區外加中山陵園區大廠鎮(12區1鎮)
  • 1953年6月,八區畀咗部分去江蘇省揚州專區六合;九區、十區、十一區各有一部分去咗江蘇省鎮江專區江寧;十一區淨落部分同鎮江專區嘅江寧、句容兩縣各出嘅部分併到九區;六合畀咗部分去大廠鎮(11區1鎮)
    • 10月,九區退咗部分去句容(11區1鎮)
    • 12月17號,南京由直轄市降爲江蘇嘅省轄市。

南京市(省轄市,1953年至1966年)

編輯
  • 1955年11月15號,一區改名玄武區、二區改名白下區、三區改名秦淮區、四區改名建鄴區、五區改名鼓樓區、六區改名下關區、七區改名浦口區、八區改名燕子磯區、九區改名棲霞區、十區改名雨花臺區(11區1鎮)
    • 12月13號,鎮江專區嘅江寧畀咗部分分畀雨花臺、中山陵園、棲霞;句容畀咗部分去棲霞;揚州專區嘅六合畀咗部分分畀燕子磯、大廠鎮、浦口;江浦畀咗部分去浦口(11區1鎮)
  • 1956年2月22號,江寧再畀部分去雨花臺;六合再畀部分去大廠鎮;浦口退咗部分去江浦(11區1鎮)
    • 5月21號,江寧畀咗部分去秦淮(11區1鎮)
  • 1957年5月16號,句容再畀部分去棲霞(11區1鎮)
  • 1958年7月6號,揚州專區嘅六合、江浦同埋鎮江專區嘅江寧再次劃歸南京(11區1鎮3縣)
    • 9月20號,江寧畀咗部分去安徽省蕪湖專區嘅馬鞍山市(11區1鎮3縣)
    • 11月5號,大廠鎮併入浦口;雨花臺、中山陵園以及燕子磯、棲霞兩區各出部分合併爲郊區;燕子磯同棲霞淨低部分併入下關(8區3縣)
  • 1960年4月21號,六合畀咗部分去浦口(8區3縣)
    • 9月19號,郊區解散,分入玄武、白下、秦淮、建鄴、鼓樓、下關(7區3縣)
  • 1962年7月,下關畀咗部分去鼓樓(7區3縣)
    • 9月25號,江寧退返鎮江專區、六合同江浦退返揚州專區(7區)
  • 1963年4月17號,下關、鼓樓各出部分恢復燕子磯;鼓樓、玄武各出部分恢復棲霞;玄武、白下、秦淮各出部分成立陵園區;秦淮、建鄴各出部分成立雨花區;鼓樓、建鄴各出部分成立江東區(12區)
    • 7月,陵園區改名中山陵園區、雨花區改名雨花臺區(12區)
  • 1965年5月19號,燕子磯併入棲霞;中山陵園、江東併入雨花臺;鼓樓畀咗部分去棲霞(9區)

南京市、六合專區(1966年到1970年)

編輯
  • 1966年3月5號,劃揚州專區嘅六合縣、儀徵縣、江浦縣、金湖縣淮陰專區盱眙縣成立六合專區(專區5縣)
  • 1967年3月20號,玄武區改名爲要武區、白下區改名爲朝陽區、秦淮區改名爲遵義區、建鄴區改名爲紅衞區、鼓樓區改名爲延安區、下關區改名爲東方紅區(市9區)

南京市、六合地區(1970年到1971年)

編輯
  • 1970年,六合專區改名爲六合地區(地區5縣)
    • 1月28號,要武、雨花臺、棲霞各出一部分成立鐘山特區(市10區)
  • 1971年2月22號,六合地區嘅江浦、鎮江地區嘅江寧畀咗南京(市10區2縣);另外六合地區解散,除咗江浦畀南京,盱眙、金湖畀咗淮陰地區,六合、儀徵畀咗揚州地區

南京市(1971年至今)

編輯
  • 1973年9月,浦口分出部分成立大廠區(11區2縣)
    • 11月,要武區復名爲玄武區、朝陽區復名爲白下區、遵義區復名爲秦淮區、紅衞區復名爲建鄴區、延安區復名爲鼓樓區、東方紅區復名爲下關區(11區2縣)
  • 1975年10月4號,大廠重歸浦口、鐘山特區併入棲霞(9區2縣)
    • 11月8號,揚州地區嘅六合畀返南京(9區3縣)
  • 1979年4月20號,安徽省滁縣地區來安縣嘅一部分畀咗浦口(9區3縣)
  • 1980年4月26號,浦口同六合各出部分成立大廠區(10區3縣)
  • 1983年1月18號,鎮江地區嘅高淳縣溧水縣畀咗南京(10區5縣)
    • 10月8號,大廠畀咗部分去六合(10區5縣)
  • 1984年10月13號,棲霞畀咗部分分入玄武、下關;雨花臺畀咗部分分入白下、秦淮、建鄴;建鄴畀咗部分去秦淮;下關、建鄴各畀一部分去鼓樓;鼓樓另畀一部分去建鄴(10區5縣)
  • 1986年11月24號,江寧畀咗部分去棲霞(10區5縣)
  • 1995年4月,鼓樓畀咗部分去玄武;棲霞畀咗部分分入玄武、白下、下關;雨花臺畀咗部分分入白下、秦淮、建鄴、鼓樓、下關;江寧畀咗部分去雨花臺(10區5縣)
  • 2000年12月21號,江寧徹縣改區,做江寧區(11區4縣)
  • 2002年4月3號,江浦縣合併入浦口區;大廠區同六合縣合併爲六合區(11區2縣)
  • 2004年1月15號,雨花臺、鼓樓各有一部分去咗建鄴;建鄴畀咗部分分入白下、鼓樓(11區2縣)
  • 2007年,建鄴畀咗部分去鼓樓(11區2縣)
  • 2011年4月30號,江寧畀咗部分去棲霞(11區2縣)
  • 2013年2月8號,白下合併到秦淮;下關合併到鼓樓;溧水縣徹縣改區做溧水區;高淳縣徹縣改區做高淳區(11區)

友好城市

編輯

國際

編輯

南京同好多其他國嘅都市結成友好關係,有呢啲[270]

國內

編輯

合作

編輯

友好城區

編輯
  1. 呢啲民間笑談有好多版本,喺細節上各有出入。喺遞啲版本,就話秦始皇重喺度埋咗金來鎮壓王氣,於是呢度就嗌「金陵」,將「陵」字解爲「埋嘢嘅陵墓」。亦有種講法話,秦始皇並無埋金,而呃啲民眾去掘金掘崩啲山,從而壞曬啲風水。不過呢啲只係民間傳說,喺攷古上無證據佐證。見金陵 (搞清楚)內文。
  2. 「首爾」嘅韓文係서울,而呢個詞有對應嘅韓訓爲「京」,意思就係「首都」[19]。「首爾」係韓國對中文界提出要求譯嘅名,之前中文界一直稱呼做「漢城」。
  3. 呢個講法係據南朝訓詁學者顧野王喺《輿地志》嘅記載:「外江無事,於南浦置江寧」。據清人金鰻喺《金陵代徵錄》嘅記載,話太康二年,晉武帝南巡,當時黃河以北準備打仗,而武帝住喺臨江時,呢帶重好靜,於是武帝感嘆話「外江無事,寧靜若此」(有版本係「寧靜於此」),於是改臨江名做江寧。不過史書搵唔到晉武帝南巡嘅事,所以可能唔信得過[26]
  4. 中國氣候學嘅季節劃分標準:任意連續5日嘅日均温超過22℃係夏季,低過10℃係冬季,而喺10℃到22℃之間係春秋兩季[9]
  5. 5.0 5.1 5.2 周靈王元年(前571年)已經有棠邑,建置年月未知,喺南京轄區內最早記錄嘅政區。範圍係而家南京嘅江北部份[42]。秦代時(前221年)由楚國嘅棠邑改成棠邑縣,範圍係而家南京嘅六口、浦口[43]。漢代時初頭屬東陽郡,後來東陽改叫廣陵郡[44],前201年設棠邑侯,成爲侯國;前117年,廣陵度析置出臨淮郡,同年棠邑改名做堂邑,前116年堂邑由侯國恢復爲縣,屬臨淮[45]
  6. 瀨渚邑係吳王余祭喺瀨水邊起嘅,位於而家高淳城區以東15公里處,又叫做固城[46]
  7. 秦代嘅溧陽縣改自楚國嘅平陵,範圍係而家南京嘅溧水、高淳[43]
  8. 8.0 8.1 8.2 8.3 秣陵、丹陽、江乘、胡孰屬於侯國,初時屬韓信嘅楚國會稽郡[44],前201年分楚國立荊王劉賈,同時從會稽度析置出鄣郡,屬荊國,將呢四個縣劃入。前195年,荊國改成吳國,封劉濞爲吳王[45];之後吳國又改成江都國[44]。前109年,鄣郡改爲丹陽郡,又叫丹楊郡[44]
  9. 胡孰縣析置自江乘縣,之後改名做湖熟[44]
  10.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280年析置建業嘅西南部做臨江縣[47],281年臨江改名做江寧縣[48]。589年,隋朝攻陷建康,將六朝原先設嘅五個縣(建康、秣陵、江乘、湖熟、丹陽)併入到江寧,先屬蔣州,後屬丹陽郡[49]。唐朝時先屬丹陽郡,武德三年(620年)江寧縣改名做歸化縣,自此成個唐代,江寧縣名、歸屬不停變。同樣武德三年,從江寧度恢復返丹陽縣(626年後改屬宣州,之前隸屬變動同江寧一樣),然後再分笪地同溧水分出部份合成安業縣。由於由於所屬嘅揚州改名,先屬蔣州,後屬揚州。武德八年(625年),隨住蔣州復名揚州,揚州州治離開金陵去江都,呢年,安業併入歸化,然後改名做金陵縣。武德九年(626年),金陵改名做白下縣,同時由揚州改屬潤州。貞觀九年(635年),白下恢復名爲江寧,所屬潤州改名爲丹陽郡(由於丹陽郡治喺丹徒,自此丹陽又叫丹徒)。至德二年(757年),江寧由縣昇爲郡,直屬江南東道,遞年嘅乾元元年(758年),江寧郡改爲昇州,恢復江寧縣。上元二年(761年),江寧改名做上元縣。之後寶應元年(762年),廢昇州,改屬潤州,直到光啟三年(887年)恢復昇州[50]。五代十國時延續咗上元嘅建置,喺楊吳天祐十四年(917年),分上元西南19鄉、當塗北部2鄉,重置江寧縣,自此上元、江寧兩縣同治一城,延續近千年直至清末[51][52]
  11. 自漢代改名做堂邑後,一直屬臨淮郡或者廣陵郡。直到西晉元康七年(297年),改屬新設嘅堂邑郡[48]
  12. 12.0 12.1 12.2 12.3 12.4 320年割江乘西部(而家鼓樓一帶)設懷德縣,來僑置南渡人口,之後改名做費縣;之後僑置咗徐州,喺江乘縣僑置瑯琊郡,之下僑縣有臨沂、卽丘、陽都、開陽、費,江乘縣亦由丹陽改屬瑯琊。由於江北動亂,江北嘅堂邑郡、縣亦僑置到江南京城。另外蘭陵郡嘅蘭陵縣、合鄉縣、承縣,及東海郡、東平郡僑寄喺江乘,之後搬遞度[53];魏郡嘅肥鄉縣、元城縣,廣川郡嘅廣川縣,高陽郡嘅博陸縣、北新城縣,都僑寄喺京城,之後陸續合併。397年割堂邑喺江北嘅地方僑置秦郡,將陳留郡併入秦郡,有尉氏、秦、義成、臨涂[54]、平丘、外黃、雍丘、浚儀、昌國等僑縣[55]
  13. 13.0 13.1 13.2 13.3 13.4 劉宋時,因爲原本喺北方嘅郡縣僑置到南面,所以啲名前面加個「南」字,直至梁朝先去咗。(南)徐州之下嘅(南)瑯琊郡、(南)蘭陵郡、(南)東平郡、(南)東海郡以及下面啲縣隨住省併、遷治而變動頻繁;其中瑯琊郡到陳朝時(578年)改叫建興郡,改屬揚州,下面有江乘、同夏、湖熟呢三個本地縣,以及臨沂、烏山、建安呢三個僑縣,其中同夏係梁朝時(502年)將秣陵縣嘅同夏里昇爲縣,原本屬丹陽,陳朝時同夏、湖熟改屬建興。州、郡亦有變遷,梁朝時從揚州分出東揚州,令揚州得番個丹陽郡,同時丹陽郡析置出南丹陽郡,句容、溧陽分離出去。另外喺而家溧水、高淳一帶有晉末僑置嘅淮南郡,轄6縣,比如于湖、當塗、繁昌[53]。而江北一帶原本有秦郡,之後南齊將秦郡併入齊郡,屬(南)豫州、(南)袞州,呢個地方畀北魏佔領時改屬秦州,喺侯景之亂期間改爲西袞州[56]
  14. 開皇九年(589年),隋朝攻陷建康,毀城,喺石頭城設蔣州。大業三年(607年),州縣制變成郡縣制,蔣州改成丹陽郡[49]
  15. 15.0 15.1 15.2 隋開皇十一年(591年)新設溧水縣,先屬蔣州,後屬丹陽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從溧水析置返溧陽,又分出部份同江寧畀嘅部份合成安業縣,屬揚州。624年揚州改叫蔣州,625年復名揚州。626年,溧水改屬宣州。758年,改屬昇州。762年廢昇州而屬宣州。887年再屬昇州[50]。之後溧水嘅隸屬變更同上元、江寧一樣。元代時,曾經由縣改爲州、路、府,最後喺至元十四年(1277年)定爲州[57]
  16. 16.0 16.1 隋開皇四年(584年)將尉氏縣改名做六合縣,然後將堂邑、方山併入到六合,先屬方州,後屬江都郡[49]。喺唐代時,六合縣域無變,先後屬江都郡、方州、揚州、廣陵郡[50]。喺南唐時,昇元元年到保大六年(937年~948年)間屬江寧府,之後改屬新設嘅雄州[51]。北宋時屬淮南路揚州,南宋時屬淮南路真州[58]
  17. 17.0 17.1 17.2 唐朝初頭重係延續隋朝建置,係丹陽郡治。武德三年(620年),丹陽郡改成揚州。武德七年(624年),平定咗喺呢度建都嘅輔公祏,改揚州爲蔣州,同時將東南道行臺尚書省嘅治所設喺度。遞年(625年),蔣州恢復名爲揚州,同時揚州治所、大都督府由金陵搬去江都,從此「揚州」唔再指金陵而指江都,亦即今日嘅揚州城[50]。之後政區改革,郡、州變成第二級政區,隸屬於道;至德二年(757年),江寧縣昇爲郡,直屬江南東道,遞年嘅乾元元年(758年),江寧郡改爲昇州。寶應元年(762年)廢除昇州,轄縣劃分潤州、宣州。直到光啟三年(887年)先恢復返昇州。
  18. 18.0 18.1 18.2 18.3 入五代十國後,楊吳延續唐代嘅昇州建置,喺楊吳武義二年(920年),昇州改爲金陵府,係南京地區第一次建置爲府[51]。楊吳天祚二年(936年),金陵成爲楊吳西都。遞年(937年),改名爲江寧府。亦係937當年,南唐取代楊吳,定都江寧府[51]。楊吳時州/府轄5縣,其中上元縣、江寧縣、溧水縣位於而家南京轄區內;江寧喺917年從上元度重置,直到清末同上元同城分治[51][52]。入南唐後增至12縣,其中六合縣喺937年~948年期間屬江寧府[52]
  19. 19.0 19.1 19.2 19.3 宋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滅南唐,將江寧府恢復爲昇州,屬江南東路。天禧二年(1018年),昇州又改爲江寧府,同時封皇子趙禎(之後嘅宋仁宗)做昇王,江寧作爲佢封嘅昇國嘅京府。建炎三年(1129年),江寧府改爲建康府,作爲南宋行都,同時係江南東路嘅治所。成個宋代,呢度都屬江南東路,都係轄5縣,其中位於而家南京轄區嘅有上元、江寧、溧水[58]。而六合縣喺北宋時屬淮南路揚州,南宋時屬淮南路真州[58]
  20. 20.0 20.1 20.2 20.3 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軍佔領建康,沿襲咗宋代嘅建制,亦係當年,喺建康設江南行中書省,成爲省城;之後御史臺設喺呢度,監管江浙、江西、湖廣三個行省[59]。至元十四年(1277年),建康府改爲建康路。天曆二年(1329年),由於呢度係元文宗嘅潛邸(龍興之地),建康路改名做集慶路。成個元代都係屬江南行省嘅江東道。轄縣方面,初頭延續宋代建制,爲5縣,位於而家南京轄區嘅有上元、江寧、溧水,成個元代呢三縣都喺轄區內。改成建康路後,變爲4縣1錄事司,其中在城錄事司負責治理建康城[57]。溧水喺元貞元年(1295年)昇爲州,而之前改過做州、府、路[57]
  21.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佔集慶,改集慶路爲應天府,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喺應天自稱爲吳王,無耐就開始修築府城、建立政權[59]。洪武元年(1368年)立國,八月發《立南北兩京詔》,金陵爲南京,大梁爲北京,自此呢度有「南京」名[21][20]。洪武十一年(1378年),廢除大梁北京地位,金陵直接昇爲京師。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結果又叫南京,或者南都、留都[20]。南直隸層面上,有十四府、四直隸州、十七屬州、九十七縣,應天係首府[20]。轄縣方面,初時延續元代嘅3縣2州,後來變爲8縣,呢8縣中位於而家南京轄區嘅有上元、江寧、溧水、江浦、六合、高淳。其中江浦係洪武九年(1376年)新設,六合係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由揚州改屬應天,高淳係弘治四年(1491年)析置。江浦、六合位於江北,明朝起劃歸南京,奠定而家南京跨江而治嘅格局[20]
  22. 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攻佔應天,將應天府改名做江寧府。先屬江南省,再屬江蘇右布政使,乾隆二十五年起屬江寧布政使。之後宣統二年(1910年),喺江蘇省之下設江寧道,僅轄江寧府。期間江寧係兩江總督嘅駐地。轄縣方面,有7縣,屬今日南京轄區嘅有上元、江寧、溧水、高淳、江浦、六合[60]
  23. 23.0 23.1 23.2 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攻陷江寧,定爲太平天國京城,稱爲天京,改江寧府爲江寧郡,先係屬江南省,之後立即改屬新設嘅天京省。天京省大體上以清朝設嘅江寧、鎮江、常州、揚州四府(改曬做郡)爲轄地。而轄縣方面,延續咗清代嘅建置,不過由於避諱「上」字,上元改名做尚元;之後1858年時,以江浦爲省城,加埋六合組建天浦省。同治三年(1864年),清朝收復江寧,恢復本來嘅建置[61]
  24.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1912年1月1號,中華民國成立,定南京爲臨時政府首都,隨即將上元、江寧兩縣合併做南京府,自此上元縣消失,而原先江寧府嘅其他縣份直屬江蘇省。當年4月初,孫中山辭職唔做臨時大總統,即刻首都畀袁世凱搬到北京。民國二年(1913年),南京府撤換成江寧縣,變成江蘇省城。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將江寧縣改爲南京市,自此南京建市,而《訓政時期約法》規定中華民國國都係南京。6月,改成特別市,初時定明代外城以內及浦口商埠做市區,之後直到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先劃定市界。1929年4月,南京改成首都特別市,1930年恢復爲南京市,係直轄市,當時劃咗8個城區、3個鄉區。日佔時期,1938年傀儡政權以南京做維新政府特別市,1940年汪精衛政權以還都南京嘅名義改南京爲特別直轄市。1945年光復後恢復原先建置[62]
  25. 25.0 25.1 1949年4月23號南京易幟,畀中共控制咗,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管轄;1949年10月1號成立咗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改爲直屬中央人民政府。1950年作爲直轄市由華東軍政委員會管轄。1952年12月改成江蘇嘅省轄市兼省城[63]。具體嘅轄下政區、歷年變動,請睇呢版嘅《轄下變動年表》一節。
  26. 朱棣之所以遷都,有三個原因:一係朱棣封做燕王,北平係佢嘅勢力本營,奪得帝位後將北平睇做佢嘅龍興之地,而南京大多係前朝遺民,對朱棣奪權有睇法,人心唔穩[74][75];二係南京紫禁城係填燕雀湖而起,所以之後地基下沉,搞到皇宮前高後低,由午門行入皇宮,地勢越行越低,風水講好唔老禮,所以朱元璋老時就已經諗住遷都,計劃係定都長安,只不過佢無心力,又想天下百姓休養生息,先無開聲[76];三係朱棣想北征蒙古,安定邊境,所以佢想以北京做基地來北伐,同時天子坐鎮北方來控制北疆民族,成爲天下共主[75][74]
  27. 27.0 27.1 百分比嘅數字係計出嘅,根據南京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嘅各族總計人口,再除與總計人口(8,003,744)得出,數字保留小數點後兩位[96]。南京下轄政區嘅少數民族人口、佔比,亦係根據漢族人口同各政區總人口來計數得出。
  28. 呢度係睇各地涉及幾多條綫,有啲跨地區嘅巴士綫會有重複計數。呢啲巴士綫數目隨時會變,內文數字查詢日期係2020年2月7號,查詢網站係南京市交通運輸局主辦嘅 南京交通出行網嘅公交查詢系統
  29. 根據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摘編嘅《外國人在南京須知》:「持有國際駕照的外國人,未經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門考核合格並發給中國的機動車駕駛證,不得在南京駕駛機動車」[195]
  30. 2012年2月21號,由於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發表否定南京大屠殺嘅發言,爲咗表示對此抗議,南京撤回一切同名古屋嘅地域交流[272]。不過現時南京同名古屋重係友好城市,但暫停咗官方交往。
  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史沿革。中國·南京。2015年5月13號。原著喺2015年8月2號歸檔。喺2015年5月31號搵到
  2. 2.0 2.1 2.2 政區劃。中國·南京。2016年3月2號。原著喺2016年8月21號歸檔。喺2017年5月27號搵到
  3. 3.0 3.1 劃人口京市政府。2019年10月14號。喺2020年2月6號搵到
  4.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愛南京。中國·南京。2014年6月3號。原著喺2014年6月25號歸檔。 {{cite web}}: Unknown parameter |access date= ignored (help)
  5. 敬華任江蘇省委常委和南京市委書記湃新聞。2017年7月17號。
  6. 構領導京市政府。2020年1月13號。喺2020年2月6號搵到
  7. 7.0 7.1 7.2 7.3 Demographia: World Urban Areas & Population Projections口統計學會:世界市區及人口計劃 (PDF)Demographia World Urban Areas: 15th Annual Edition: 2019.04口統計學會世界市區:2019年4月第15期週年報告 (英文)。Demographia(人口統計學會)。2019年4月。喺2020年2月6號搵到
  8. 8.0 8.1 8.2 南京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1986年)。京簡志。江蘇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
  9.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然地理。中國·南京。2015年5月13號。原著喺2015年8月2號歸檔。喺2015年5月27號搵到
  10.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10.20 10.21 10.22 10.23 10.24 京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京市政府。2019年4月1號。原著喺2020年2月7號歸檔。喺2020年2月7號搵到
  11. 11.0 11.1 11.2 11.3 11.4 族概況。中國·南京。2014年6月3號。原著喺2015年3月26號歸檔。喺2015年3月15號搵到
  12.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體概況。中國·南京。2015年5月13號。原著喺2015年3月15號歸檔。喺2015年5月27號搵到
  13. 2013年統計用區劃代碼:江蘇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喺2015年5月14號搵到
  14. 14.0 14.1 14.2 14.3 於南京市在中華民國以及臺灣省的地位。民初思韻網。2013年7月10號。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5年5月31號搵到
  15. Largest City in the World – 3100 BCE to 1965 CE界最大嘅城市——前3100年到1965年。南美以美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原著喺2012年1月17號歸檔。喺2015年5月14號搵到
  16. 布斯中國發佈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布斯中文網。2018年12月5號。喺2019年2月12號搵到
  17. 追求萬級 南京三五劃人口壓縮百萬代快報。新華網江蘇頻道。2013年5月23號。原著喺2013年8月18號歸檔。喺2015年5月14號搵到
  18. 出自《建康實錄》:「望氣者云:『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因鑿鐘阜,斷金陵長隴以通流,至今呼爲秦淮。乃改金陵邑爲秣陵縣。」
  19. 。韓文維基辭典。喺2015年5月23號搵到
  20. 20.0 20.1 20.2 20.3 20.4 。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19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8號搵到
  21.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8號搵到
  22. . 日本百科事典小學館。1980年。
  23. 京歷代建都表。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2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2號搵到
  24. 24.0 24.1 有成語「厲兵秣馬」。可睇京歷史 秣陵。南京旅遊網。原著喺2007年9月8號歸檔。喺2014年8月26號搵到
  25. 史沿革。建鄴區政府。2014年8月16號。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5年6月14號搵到
  26. 26.0 26.1 字的形成。江寧區圖書館。2011年11月18號。原著喺2016年3月9號歸檔。喺2015年6月14號搵到
  27. 人應天。成語故事。喺2014年8月26號搵到
  28. 化南京屈辱的名稱歷史。通南京網。2013年6月14號。原著喺2015年3月26號歸檔。喺2015年6月14號搵到
  29. 朝宋時南京因何叫白下:劉宋在白石山下築城南京網。鳳凰網江蘇。2014年4月15號。喺2015年6月14號搵到
  30. 元縣。南京日報。喺2015年6月14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31. 京歷史上的昇州。通南京網。2013年6月24號。原著喺2015年3月25號歸檔。喺2015年6月14號搵到
  32. 京歷史之元朝集慶。通南京網。2013年7月6號。原著喺2015年3月25號歸檔。喺2015年6月14號搵到
  33. 33.0 33.1 教士眼中的太平天國:從瑕疵基督徒到異端瘋子代週報。新浪軍事。2014年1月13號。喺2015年6月17號搵到
  34. 34.0 34.1 吳健暉。平天國研究初探:洪秀全是否曾是基督徒?。華人神學園地。原著喺2016年3月14號歸檔。喺2015年6月17號搵到
  35. 35.0 35.1 十一章 太平天國與基督教。基督徒生活網。喺2015年6月17號搵到
  36. 國工業帶與經濟帶。我要讀地理。喺2015年6月20號搵到
  37.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直轄市及江蘇省省會。京市志一冊
  38. 38.0 38.1 38.2 38.3 然地理。南京地方志。2008年6月23號。原著喺2014年8月12號歸檔。喺2015年6月29號搵到
  39. 39.0 39.1 39.2 39.3 一節 金屬礦。喺2015年6月29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40. 40.0 40.1 40.2 40.3 國氣象局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中國氣象局原著喺2014年7月10號歸檔。喺2015年2月13號搵到
  41. 京氣象資料。中國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服務網。原著喺2015年3月2號歸檔。喺2013年5月搵到 {{cite web}}: Check date values in: |accessdate= (help)
  42. 42.0 42.1 42.2 42.3 秋戰國。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7號。喺2015年6月1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43. 43.0 43.1 43.2 。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8號。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5年6月1號搵到
  44. 44.0 44.1 44.2 44.3 44.4 。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9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2號搵到
  45. 45.0 45.1 45.2 。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2號搵到
  46. 46.0 46.1 46.2 。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2號搵到
  47.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2號搵到
  48. 48.0 48.1 48.2 西。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11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2號搵到
  49. 49.0 49.1 49.2 49.3 。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14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5號搵到
  50.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15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5號搵到
  51. 51.0 51.1 51.2 51.3 51.4 代·南唐。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16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6號搵到
  52. 52.0 52.1 52.2 52.3 52.4 。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6號搵到
  53. 53.0 53.1 五節 僑置郡縣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5年6月9號搵到
  54. 臨涂係新立僑縣,無本治,即係無喺北中國嘅建置,係爲咗安置南渡人口就地設置嘅,設喺而家滁州一帶。「滁州」嘅名源自當地嘅滁河,喺隋朝正式定做「滁」前,當地係用「涂」作爲地名,「臨涂」嘅意思係臨近涂(滁)水,而且讀音係「林徐/lam4 ceoi4」,唔讀「林圖/lam4 tou4」。可查 《康熙字典》:「涂」。臨涂僑縣資料來源:南京地方志:僑置郡縣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6年3月5號,.
  55. 。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12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3號搵到
  56. 朝·宋、齊、梁、陳。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13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3號搵到
  57. 57.0 57.1 57.2 。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18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8號搵到
  58. 58.0 58.1 58.2 。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17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7號搵到
  59. 59.0 59.1 。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8號搵到
  60. 。南京地方志。2008年6月20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9號搵到
  61. 平天國。南京地方志。2008年6月21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9號搵到
  62. 華民國。南京地方志。2008年6月22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11號搵到
  63. 華人民共和國。南京地方志。2008年6月23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13號搵到
  64. 《丹陽記》:「蠡城金陵,居長干古越城中」
  65. 《建康志》:「越城,一名范蠡城,案宮苑記,周元王四年越相范蠡所築……《圖經》雲,城周二里八十步(900餘米),在今秣陵縣長干里」。
  66. 66.0 66.1 國·吳。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10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2號搵到
  67. 國時的大城市方網。中國網。原著喺2005年9月8號歸檔。喺2015年6月17號搵到
  68. 國·吳。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2號搵到
  69. 《金陵記》:「梁都之時,城中二十八萬戶,西至石頭,東至倪塘,南至石子岡,北過蔣山,東西南北各四十里。」以每戶4人計,人口都超過百萬。
  70. 。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3號搵到
  71. 71.0 71.1 71.2 。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5號搵到
  72. 72.0 72.1 72.2 72.3 72.4 。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8號搵到
  73. 73.0 73.1 Largest Cities Through History史上最大嘅城市 (英文)。Geography.about.com。2013年11月14號。原著喺2016年8月18號歸檔。喺2015年6月8號搵到
  74. 74.0 74.1 永樂帝遷都北京:南京陰氣太重。故事大全。2012年12月9號。原著喺2015年10月29號歸檔。喺2015年6月17號搵到
  75. 75.0 75.1 一、遷都北京——一個天下共主的偉業。在綫讀書網。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5年4月23號搵到
  76. 76.0 76.1 76.2 京紫禁城將完整展示:消失的明故宮代快報。新浪收藏。2015年3月12號。喺2015年6月8號搵到
  77.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南京地方志。2008年6月23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9號搵到
  78. 78.00 78.01 78.02 78.03 78.04 78.05 78.06 78.07 78.08 78.09 78.10 78.11 78.12 78.13 華民國。南京地方志。2008年6月23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6月11號搵到
  79. 一節 五四運動在南京原著喺2019年7月13號歸檔。喺2015年6月17號搵到
  80. 約翰·拉貝(John Rabe)。貝日記
  81. 據日本時任外相廣田弘毅喺1938年1月17號發去日本駐美國大使館嘅文件。而家收喺華府嘅國家檔案館,喺1994年9月公報呢份文件。
  82. 82.0 82.1 屠殺中的南京市民:在日寇屠刀下期盼中國軍隊界博覽。中華網。2013年12月30號。喺2015年6月17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83. 羅軍生,石美瑜與戰後南京對日軍戰犯的審判,黨史縱覽2006年第1期
  84. 火抗日大鋤奸。中國僑網。2006年10月23號。原著喺2020年3月16號歸檔。喺2015年6月17號搵到
  85. 傳中國城市排行榜 南京列二線發達城市第2位。新華江蘇。2014年4月1號。喺2015年6月1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86. 百專家嘔心瀝血重續南京文脈重建現代古城。江蘇新聞網。2003年11月26號。原著喺2011-09-01歸檔。喺2015年6月14號搵到
  87. 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 20102010年GaWC世界城市排名 (英文)。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網絡。2011年9月14號。原著喺2012年5月24號歸檔。喺2015年6月14號搵到
  88. 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 20122012年GaWC世界城市排名 (英文)。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網絡。2011年9月14號。原著喺2014年3月20號歸檔。喺2015年6月14號搵到
  89. 89.0 89.1 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 20182018年GaWc世界城市排名。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網絡。2018年11月13號。原著喺2017年5月3號歸檔。喺2019年2月12號搵到
  90. 90.0 90.1 90.2 華民國首都在南京 教育部瘋了。中時電子報。2013年12月4號。喺2015年5月31號搵到
  91. 京統計年鑒。南京市統計局。原著喺2015年8月12號歸檔。喺2015年7月18號搵到
  92. 92.0 92.1 92.2 92.3 京市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京市統計局。中國·南京。2015年4月2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5月14號搵到
  93. 口主要指標2018年南京統計年鑑原著喺2020年3月16號歸檔。喺2019年2月12號搵到
  94. 94.0 94.1 94.2 口普查最新數據發佈:南京每4人中有1個大學生子晚報。鳳凰網。2011年5月3號。原著喺2011年5月6號歸檔。喺2015年7月16號搵到
  95. 2013年度南京市人口發展報告。南京市人口計生委、南京市統計局。2014年5月28號。原著喺2015年3月18號歸檔。喺2015年7月16號搵到
  96. 96.0 96.1 南京市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京市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 (PDF)京市統計局。江蘇教育出版社。原著 (PDF)喺2015年10月29號歸檔。喺2015年7月14號搵到
  97. 97.0 97.1 97.2 97.3 會生活 人物. 京市誌。方誌出版社。2013年。ISBN 9787514408157原著喺2014年8月12號歸檔。喺2015年8月12號搵到
  98. 國首份城市百家姓 2006南京百家姓熱出爐虎網新聞中心。archive.is。2006年9月9號。歸檔時間2011年7月23號。喺2015年7月16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bot: original URL status unknown (link)
  99. 京四大姓氏出爐 上南京姓氏頭把交椅代快報。新華網江蘇頻道。2013年6月17號。喺2015年7月16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100. 代南京的書籍市場。國家圖書館館刊。2014年12月。原著 (PDF)喺2020年3月16號歸檔。喺2015年8月12號搵到
  101. 朝時期南京的經濟文化。通南京網。2012年10月23號。原著喺2016年8月3號歸檔。喺2015年8月12號搵到
  102. 102.0 102.1 四節 南京經濟的發展與波折。南京地方誌。原著喺2019年7月13號歸檔。喺2015年8月16號搵到
  103. 二節 商場。南京地方誌。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5年8月16號搵到
  104. 都計劃 因何規劃新街口爲商業區南京網。鳳凰網江蘇。2014年4月9號。喺2015年8月16號搵到
  105. 現塵封60載的記憶 南京市檔案局館150萬張民國戶籍卡片對市民開放國檔案報。中國檔案資訊網。2011年5月23號。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5年8月16號搵到
  106. 家談民國惡劣風氣:煙毒氾濫 嫖娼盛行 賭搏成風京日報。中國新聞網。2015年7月6號。喺2015年8月16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107. 107.0 107.1 京1949~1978統計年鑒。南京市統計局。喺2015年9月13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108. 京1949~1978統計年鑒。南京市統計局。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5年9月13號搵到
  109. 京煤田大會戰前前後後。西祠胡同。2014年2月21號。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5年9月13號搵到
  110. 京現代服務業經濟發展現狀研究。大豐統計信息網。2014年11月4號。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5年9月15號搵到
  111. 三角服務外包:內部競爭 爭奪外資新版本?。中國經濟網。2007年12月11號。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5年9月15號搵到
  112. 京有後發先至的潛力。《財富》中文版。2004年11月1號。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5年9月15號搵到
  113. 力發展南京新經濟增長點的幾點思考代經濟2007年第09期。中國區域發展監測與評價。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5年9月15號搵到
  114. 張維迎 (2015年9月8號)。什么國企改革非改不可。新浪專欄。喺2015年9月24號搵到
  115. 京首個國企破産子晚報。中國破産法網。2013年11月6號。喺2015年9月24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116. 116.0 116.1 革三十年——被犧牲的一代。資本市場週刊。2013年12月25號。原著喺2015年3月29號歸檔。喺2015年9月24號搵到
  117. 地圖系列:地方國企改革接棒央企合併——江蘇。華爾街見聞。2015年4月30號。原著喺2015年5月26號歸檔。喺2015年9月24號搵到
  118. 部經濟發展能力南京蟬聯全國第六京日報。網易新聞。2011年1月4號。原著喺2014年11月29號歸檔。喺2015年6月29號搵到
  119. 119.0 119.1 蘇2018年GDP出爐,人均南京第三,蘇州第二。每日頭條。2019年2月20號。喺2020年2月7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120. 2018中國GDP百强城市排行,你家鄉排第幾?你更看好哪些城市未來。2019年2月24號。喺2020年2月7號搵到
  121. 孫敬宣 (2013年3月31號)。京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探索與思考。南京市城市規劃協會。喺2015年9月15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122. 31家跨國公司在南京設立總部 全省佔比不到3成。人民網江蘇視窗。2012年11月8號。原著喺2016年3月10號歸檔。喺2015年9月15號搵到
  123. 123.0 123.1 123.2 123.3 123.4 123.5 123.6 123.7 展規劃。南京市人民政府。原著喺2015年10月7號歸檔。喺2015年7月4號搵到
  124. 資在南京麼,工商大數據告訴你。南京工商。2015年7月22號。原著喺2016年3月13號歸檔。喺2015年9月15號搵到
  125. 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南京市人民政府。2015年5月25號。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5年7月16號搵到
  126. 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京市人民政府。2015年5月25號。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5年7月16號搵到
  127. 京化學工業園區。南京市人民政府。2015年5月25號。喺2015年7月16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128. 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南京市人民政府。2015年5月25號。喺2015年7月16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129. 129.0 129.1 129.2 峰鼎立:鼓樓新地標鋒芒畢露代快報。2007年6月30號。原著喺2014-01-08歸檔。喺2015年7月26號搵到
  130. 京公佈第一高樓高度 高450米居全球第七京晨報。網易新聞。2008年4月3號。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5年7月26號搵到
  131. 京新增大學畢業生留下就業僅兩成京日報。人民網。2013年12月16號。喺2015年7月16號搵到
  132. 京當選最具教育發展力城市 大學生比例超過11%子晚報。新浪網。2009年7月1號。喺2015年7月16號搵到
  133. 所文化。南京市鼓樓幼兒園。原著喺2012年11月25號歸檔。喺2015年7月16號搵到
  134. 134.0 134.1 134.2 134.3 134.4 134.5 134.6 統文化。南京地方誌。2013年7月6號。原著喺2015年3月17號歸檔。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
  135. 135.0 135.1 135.2 135.3 135.4 135.5 135.6 人薈萃。南京地方誌。2013年7月6號。原著喺2015年3月17號歸檔。喺2015年7月29號搵到
  136. 國古代的三類刻書業。國學網。2008年1月9號。原著喺2011年5月20號歸檔。喺2015年7月16號搵到
  137. 代南京城的佈局。我愛金陵網。2006年3月8號。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5年7月16號搵到
  138. 京白局。南京地方誌。2009年7月26號。原著喺2015年4月16號歸檔。喺2015年10月1號搵到
  139. 京評話。南京地方誌。2009年7月26號。原著喺2015年4月16號歸檔。喺2015年10月1號搵到
  140. 京白話。南京地方誌。2009年7月26號。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5年10月1號搵到
  141. 。南京地方誌。2009年7月26號。原著喺2015年4月16號歸檔。喺2015年10月12號搵到
  142. 142.00 142.01 142.02 142.03 142.04 142.05 142.06 142.07 142.08 142.09 142.10 142.11 142.12 教文化。中國南京。2015年5月23號。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5年8月4號搵到
  143. 京阿育王塔佛頂真骨有望現身羊網-羊城晚報。新浪新聞。2009年2月14號。喺2015年8月4號搵到
  144. 世重光:108位高僧大德摯誠供佛 共祈國泰民安。鳳凰網。2010年6月12號。喺2015年8月4號搵到
  145. 145.0 145.1 145.2 145.3 李興華 (2006年8月11號)。京伊斯蘭教研究。中文伊斯蘭學術城。原著喺2015年10月28號歸檔。喺2015年8月4號搵到
  146. 京愛德:世界最大的刷企業。中國網。2009年6月24號。原著喺2015年11月9號歸檔。喺2015年8月6號搵到
  147. 鮑明煒(著)顧黔(編) (2010年)。朝金陵吳語辨. 明煒語言學文集。南京大學出版社。ISBN 9787305068348
  148. 國古代的通話—訪音韻學家鄭張尚芳明日報。中國國學網。2006年12月31號。原著喺2015年9月23號歸檔。喺2015年8月12號搵到
  149. 京官話、南京官話的消長:十九世紀在華外國人記錄的漢語官話。中華論文中心。2011年4月9號。原著喺2016年4月2號歸檔。喺2015年8月12號搵到
  150. 二節 南京方言與北京話和中古音的比較. 京市誌。方誌出版社。2013年。ISBN 9787514408157原著喺2014年12月3號歸檔。喺2019年2月11號搵到
  151. 一節 南京方言與屬縣方言的比較. 京市誌。方誌出版社。2013年。ISBN 9787514408157原著喺2014年12月3號歸檔。喺2019年2月11號搵到
  152. 152.0 152.1 152.2 八鮮飲食習俗。南京地方誌。2009年7月14號。原著喺2015年4月16號歸檔。喺2015年11月5號搵到
  153. 八鮮。南京地方誌。2009年7月26號。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5年11月5號搵到
  154. 八鮮。南京地方誌。2009年7月26號。原著喺2015年4月16號歸檔。喺2015年11月5號搵到
  155. 京板鴨。南京地方誌。2009年7月26號。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5年11月5號搵到
  156. 京板鴨。南京地方誌。2009年7月26號。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5年11月5號搵到
  157. 陵鹽水鴨。南京地方誌。2009年7月26號。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5年11月5號搵到
  158. 柳居素菜烹製技藝。南京地方誌。2009年7月14號。喺2015年11月5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159. 長興麵點加工製作技藝。南京地方誌。2009年7月14號。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5年11月5號搵到
  160. 京板鴨、鹽水鴨製作工藝。南京地方誌。2009年7月14號。喺2015年11月5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161. 淮風味小吃加工製作技藝。南京地方誌。2009年7月14號。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9年2月11號搵到
  162. 袍蟹黃湯包加工製作技藝。南京地方誌。2009年7月14號。原著喺2015年4月16號歸檔。喺2015年11月5號搵到
  163. 京獲得2013年亞青會舉辦權 劉鵬:肯定辦好國新聞網。騰訊網。2010年11月13號。原著喺2014年10月23號歸檔。喺2015年8月1號搵到
  164. 京成功獲得2014年夏季世界青年奧運會主辦權。中國日報。2010年2月11號。喺2015年8月1號搵到
  165. 京開通旅遊觀光巴士京年鑒1998年。中國知網數字圖書館公路與水路運輸館。喺2015年8月5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166. 京市區主要旅遊公交綫路一覽表京旅遊網。欣欣旅遊。2008年12月4號。喺2015年10月18號搵到
  167. 陵通卡四大領域。南京市市民卡有限公司。2010年1月。原著喺2013年8月5號歸檔。喺2015年8月5號搵到
  168. 京IC卡:金陵通卡將與四城市實現互通。勤加緣網。2008年8月12號。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5年8月6號搵到
  169. 169.0 169.1 169.2 京公交集團正式成立 行業整合獲突破性進展。人民網江蘇視窗。2012年7月31號。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5年8月6號搵到
  170. 京公共交通限公司簡介。南京公交集團。2013年。原著喺2015年8月6號歸檔。喺2015年8月6號搵到
  171. 171.0 171.1 京三大公交企業新名稱敲定代快報。鳳凰網。2012年6月26號。喺2015年8月5號搵到
  172. 業介紹。南京東山客運有限公司。2014年4月16號。喺2015年8月6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173. 173.0 173.1 京市編制體規劃綱要 未來交通主要靠地鐵子晚報網。新華網江蘇頻道。2009年4月10號。原著喺2014年8月8號歸檔。喺2015年8月5號搵到
  174. 站介紹。南京道路客運綜合服務網。原著喺2018年6月13號歸檔。喺2020年2月7號搵到
  175. 175.0 175.1 175.2 175.3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年度報告課題組(編) (2012年)。國城市軌道交通年度報告2011。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頁 67頁~68頁。ISBN 978-7-5121-1009-0
  176. Nanjing metro inaugurated:南京地鐵開通 (英文)。Railway Gazette。2005年10月1號。原著喺2016年10月22號歸檔。喺2015年8月8號搵到
  177. 177.0 177.1 京地鐵二號綫今日開工 2009年正式通車代快報。網易。2006年5月1號。原著喺2015年4月8號歸檔。喺2015年8月8號搵到
  178. 京地鐵二號綫今日上午動工 將連接仙林與河西。金陵晚報。2005年12月28號。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喺2010年6月13號搵到
  179. 1號綫南延綫明晨6點運營 二號綫明天上午10點運營。揚子晚報。2010年5月27號。原著喺2013年11月13號歸檔。喺2010年6月13號搵到
  180. 180.0 180.1 京地鐵排名重回全國第四 3號綫未來日均客流量超百萬方衛報。南京房產網。2015年3月30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8月8號搵到
  181. 建綫路。南京地鐵。原著喺2019年2月26號歸檔。喺2019年2月12號搵到
  182. 京市軌道交通綫網規劃概況原著喺2015年8月8號歸檔。喺2015年8月8號搵到
  183. 隨江蘇鐵路發展 南京將成長三角鐵路交通樞紐。新華網。2009年7月15號。原著喺2011年5月23號歸檔。喺2015年8月5號搵到
  184. 京有哪幾個火車站?。放心遊商城。2012年5月17號。喺2015年9月27號搵到
  185. 洲最大的火車站是哪個 南京南站附近介紹。武林軍事。2015年7月3號。喺2015年9月27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186. 186.0 186.1 186.2 186.3 186.4 場簡介。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原著喺2015年11月14號歸檔。喺2015年10月4號搵到
  187. 班信息。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原著喺2015年9月30號歸檔。喺2015年10月4號搵到
  188. 場簡介京祿口國際機場原著喺2018年10月8號歸檔。喺2019年2月12號搵到
  189. 場交通。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原著喺2015年8月4號歸檔。喺2015年10月4號搵到
  190. 市候機樓。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原著喺2015年11月14號歸檔。喺2015年10月4號搵到
  191. 191.0 191.1 191.2 京長江大橋建設檔案成國家級文獻遺産。中國新聞網。2015年5月20號。喺2015年10月18號搵到
  192. 滬高鐵第一橋——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新華新聞。2011年6月30號。喺2015年10月1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193. 稱美軍攻擊15座鐵路橋即可産生癱瘓中國的效果。新浪軍事。2014年12月1號。喺2015年10月18號搵到
  194.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字交通。南京市交通運輸局。2013年8月5號。原著喺2012年4月15號歸檔。喺2015年11月10號搵到
  195. 國人在南京須知—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南京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學生交流科。2015年8月15號。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5年12月9號搵到
  196. 196.0 196.1 際駕照在南京開車嗎?陵晚報。網易新聞。2015年1月16號。喺2015年12月9號搵到
  197.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Nanjing Port:南京港簡介 (英文)。中國港口。2010年11月16號。原著喺2014年4月23號歸檔。喺2015年11月28號搵到
  198. 國優秀旅遊城市名單國旅遊網。中國網。原著喺2009年4月20號歸檔。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
  199. 199.0 199.1 199.2 景名勝。南京地方誌。2013年7月6號。原著喺2015年3月17號歸檔。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
  200. 2013年中國大陸旅遊業最發達城市前十名。福布斯中文網。2013年11月29號。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
  201. 牛湖風景區。中國南京。2014年6月6號。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02. 首山唐明文化旅遊區。中國南京。2014年6月5號。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03. 子山。中國南京。2014年6月5號。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04. 珠泉風景區。中國南京。2014年6月5號。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05. 花臺風景區。中國南京。2014年6月5號。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06. 花石博物館。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喺2015年11月13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07. 南第二泉。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喺2015年11月13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08. 花山。中國南京。2014年6月5號。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
  209. 子廟風光帶。中國南京。2014年6月5號。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10. 210.0 210.1 山風景區。中國南京。2014年6月5號。原著喺2015年7月8號歸檔。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
  211. 211.0 211.1 蹟遺存。南京地方誌。2013年7月6號。原著喺2015年3月17號歸檔。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
  212. 淳國際慢城。中國南京。2014年12月2號。喺2015年8月1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13. 橋灘漁家樂。中國南京。2015年4月17號。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5年8月4號搵到
  214. 子山石柱林景區。中國南京。2015年4月17號。喺2015年8月4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15. 石農業旅遊村。中國南京。2015年4月17號。喺2015年8月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16. 軍山風景區。中國南京。2015年4月17號。喺2015年8月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17. 陀嶺。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5年9月27號搵到
  218. 勒佛坐像。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喺2015年9月27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19. 山温泉度假村。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喺2015年11月26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20. 泉別墅。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喺2015年11月26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21. 京博物院。中國南京。2014年12月2號。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22. 熙故居。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5年11月13號搵到
  223. 。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喺2015年11月4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24. 平天國歷史博物館。中國南京。2014年6月5號。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25. 國科舉博物館南貢院。中國南京。2014年6月5號。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
  226. 統府。中國南京。2014年6月5號。原著喺2015年7月8號歸檔。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
  227. 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喺2015年11月26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28. 園新村紀念館。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5年11月13號搵到
  229. 京六朝博物館。2014年12月2號。喺2015年8月1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30. 立人化石遺址博物館。2014年12月2號。喺2015年8月1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31. 寧織造博物館。2014年12月2號。喺2015年8月1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32. 香君故居陳列館。中國南京。2015年4月17號。喺2015年8月4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33. 雨山文化名人紀念館。中國南京。2015年4月17號。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5年8月8號搵到
  234. 金山天文臺。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喺2015年8月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35. 淮水亭。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5年11月4號搵到
  236. 子廟大成殿。中國南京。2014年6月5號。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
  237. 237.0 237.1 華門瓮城。中國南京。2014年6月5號。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38. 江樓。中國南京。2014年6月5號。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
  239. 孝陵景區。中國南京。2014年6月5號。原著喺2015年8月6號歸檔。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
  240. 代功臣墓。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原著喺2016年3月5號歸檔。喺2015年8月4號搵到
  241. 谷公園。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喺2015年12月19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42. 鳴寺。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喺2015年7月29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43. 齡宮。中國南京。2015年4月17號。喺2015年8月4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44. 霞湖正氣亭。中國南京。2015年4月17號。喺2015年8月4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45. 盧寺。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喺2015年11月13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46. 天宮。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喺2015年11月13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47. 霞寺。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喺2015年11月26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48. 武湖公園。中國南京。2014年6月5號。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49. 寧臺灣創意農業旅遊區。中國南京。2014年8月29號。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50. 。中國南京。2014年8月29號。喺2015年7月2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51. 子磯公園。南京地方誌。2012年6月12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8月8號搵到
  252. 愁湖公園。南京地方誌。2012年6月12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10月12號搵到
  253. 故宮遺址公園。南京地方誌。2012年6月12號。原著喺2015年3月17號歸檔。喺2015年7月29號搵到
  254. 朝門公園。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喺2015年11月13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55. 極閣。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喺2015年7月29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56. 山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南京。2015年4月17號。喺2015年8月1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57. 頭城公園。南京地方誌。2012年6月12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8月1號搵到
  258. 華山公園。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喺2015年8月1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59. 馬坊遺址公園。中國南京。2015年4月17號。喺2015年8月4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60. 山森林動物園。中國南京。2015年4月17號。喺2015年8月4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61. 山公園。南京地方誌。2012年6月12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8月4號搵到
  262. 船廠遺址公園。中國南京。2015年4月17號。喺2015年8月4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63. 龍潭公園。中國南京。2015年4月17號。喺2015年8月8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64. 涼山公園。南京地方誌。2012年6月12號。原著喺2015年4月17號歸檔。喺2015年9月27號搵到
  265. 鷺洲公園。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喺2015年10月12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66. 葉渡。南京地方誌。2008年6月23號。喺2015年11月4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67. 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京中山植物園。中山植物園。2009年5月19號。原著喺2015年10月8號歸檔。喺2015年12月26號搵到
  268. 理標誌產品。江蘇省標準化成果展示平臺。喺2015年7月4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69. 史沿革。金陵飯店。原著喺2015年12月12號歸檔。喺2015年12月25號搵到
  270. 際友好城市一覽表京市政府外事辦公室。2017年11月9號。喺2019年2月12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71. 本 名古屋市。南京市政府。2014年6月13號。喺2016年1月10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72. 京暫停與名古屋官方交往 三次表態步步升級訊新聞。2012年2月22號。喺2016年11月17號搵到
  273. 爾濱南京締結友好城市。新浪網。2009年4月15號。喺2014年8月26號搵到
  274. 國 亞特蘭大市。南京市政府。2014年6月13號。喺2016年1月12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75. 爾巴尼亞 地拉那。南京市政府。2014年6月13號。喺2016年1月12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76. 國 斯特拉斯堡。南京市政府。2014年6月13號。喺2016年1月12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77. 耳其 賽費里西薩爾。南京市政府。2015年11月30號。喺2016年1月12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78. 大利 波里卡。南京市政府。2015年11月30號。喺2016年1月12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79. 國 哥廷根。南京市政府。2015年11月30號。喺2016年1月12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280. 西蘭 羅托魯阿。南京市政府。2014年6月13號。喺2016年1月12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參考書

編輯
  • 蔣贊初。京史話 (簡體中文)。南京出版社。ISBN 7806141596
  • 后文洙。京商貿史話 (簡體中文)。南京出版社。ISBN 7806144617
  • 日中經濟協會(編) (2005年4月)。京市概況同國家開發特區最新資訊京市概況および国家開発特区最新情報 (日文)。

睇埋

編輯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