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姐
媽姐,又寫做馬姐,係一種女傭工。喺1930年代,因為外地機織發達,中國廣東順德手工絲綢業式微。當地一啲本來以繅絲為生,梳起唔嫁嘅自梳女,為咗維持生計,就到南洋馬來亞、新加坡等地同埋香港、澳門打住家工,呢啲女傭就叫做「媽姐」。
打扮
編輯媽姐通常梳住條長辮,平時着白衫黑褲。媽姐一個別名叫土鯪魚,呢個別稱有幾種講法,一說土鯪魚唔會大肚,似媽姐嘅優美身段,二說係媽姐嘅長辮似土鯪魚身上嘅黑線,最後土鯪魚一條身,媽姐終身唔嫁,亦都係一條身(獨身)。
梳起唔嫁
編輯《香港民間風土記憶》咁講:梳起儀式嗰日,媽姐換套新衫,先拜當天祖先,之後喺觀音發誓唔嫁,佢緊住喺啲好姊妹面前,對鏡將條辮梳成一個髻,一經「簪花」,側邊嘅姊妹就燒炮仗,代表大吉大利,佢跟住跪喺觀音面前,「叩謝神恩」,梳起嘅儀式就禮成,姊妹姊妹一齊去食返餐。
梳起嘅女仔冇家室,怕死咗之後冇人拜,會變成「無主孤魂」,一就響在生嗰陣買定個長生位畀自己,唔係就畀錢人家買個老婆嘅名份,死咗之後可以靈位入祠堂,不過係唔會去「夫家」住,唔洞房、亦唔生仔,行完禮就返娘家,啲人叫呢隻做「不落家」。
種類
編輯媽姐可分為幾類,依職級順序:
- 近身:即侍女,係至高級嘅一類,薪水亦至高
- 湊仔:即褓姆,負責照顧少爺仔
- 煮飯:即家廚
- 打雜:即雜務
- 一腳踢:至低級嗰種,即係乜都要做,工作量最大,人工至奀,多數係新人
- 住年妹:係媽姐嘅預備班,即係十幾歲無乜做媽姐經驗嘅少女
隨住自梳習俗嘅式微,年老嘅媽姐又陸續退休,加上有好多外籍住家工人,而家只有少數後生嗰陣已經照顧僱主一家嘅老媽姐仍然同僱主一家一齊生活。
睇埋
編輯參考
編輯- 周樹佳,《香港民間風土記憶》,天地圖書有限公司,ISBN 978-988-211-623-8 第1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