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立正方形
對立正方形(英文:square of opposition)係一個邏輯概念,用嚟表示唔同直言命題之間有乜嘢關係,包括係四句嘢之間邊啲係彼此矛盾。對立正方形個諗法歷史悠久,亞里士多德喺公元前三至四世紀寫咗《解釋篇》一書講語言同邏輯之間嘅關係,已經有提到對立正方形噉嘅概念。
名嘅詞源
編輯對立正方形嗰四隻角嘅名,係取自拉丁文。
中文名 | 符號 | 拉丁文語句 | 英文語句 | 記法[註 1] |
---|---|---|---|---|
全稱肯定 | A | Omne S est P. | Every S is P. (S is always P.) |
affirmo (我確定) |
全稱否定 | E | Nullum S est P. | No S is P. (S is never P.) |
nego (我否決) |
特稱肯定 | I | Quoddam S est P. | Some S is P. (S is sometimes P.) |
affirmo (我確定) |
特稱否定 | O | Quoddam S nōn est P. | Some S is not P. (S is not always P.) |
nego (我否決) |
邏輯概念
編輯四大命題
編輯對立四方形建基於直言命題(英文:categorical proposition)。直言命題包括咗四句嘢,四句嘢分別叫做 A、E、I 同 O,共通點係佢哋都喺度講緊一樣嘢係咪屬於某一個類:而家設 S(可以睇埋主語)做某個類別嘅嘢,而 P(可以睇埋謂語)做另一個類別嘅嘢,如果要講 S 嘅成員當中有幾多係屬於 P 嘅,大致有以下呢四種情況[1]:
簡稱 中文名 個樣係點 粵語例句 A 命題 全稱肯定 「所有 S 都係 P。」 「世上所有嘅貓都屬於哺乳類。」 E 命題 全稱否定 「無任何一個 S 係 P。」 「世上無任何一隻貓屬於昆蟲。」 I 命題 特稱肯定 「有最少一啲 S 係 P。」 「世上有一啲貓係三色嘅。」 O 命題 特稱否定 「有最少一啲 S 唔係 P。」 「世上有一啲貓唔係三色嘅。」
上述嘅分析亞里士多德都有做[2]。喺廿世紀起,呢四句嘢就有畀人用邏輯符號嚟表達[3],
簡稱 邏輯符號 A 命題 E 命題 I 命題 O 命題
呢四大命題,就係對立正方形嗰四隻角所表示嘅嘢。
四大關係
編輯對立正方形嗰四條邊同埋啲對角線,就係講四句命題之間嘅關係[4]。對立正方形嘅圖解如下[註 2]:
亞里士多德喺《解釋篇》(希臘文:Περὶ Ἑρμηνείας,拉丁文:De Interpretatione)指出呢四種命題之間存在特定嘅邏輯關係:假設 S 所指嘅嘢真係存在嘅[註 3],噉 A 同 O 彼此之間矛盾,同時 E 同 I 都係彼此之間矛盾——兩句嘢矛盾意即佢哋喺真值上對立,永遠實係一句真確一句錯誤。而繼續假設 S 所指嘅嘢真係存在:
- 相反(英文:contrary / contrariae)意思係話兩句嘢冇得同時係真確,但係佢哋有可能同時係錯誤,所以兩嘢唔算矛盾:例如 A 同 E 就成相反關係,兩句嘢冇可能同時真確,但係如果得(例如)50% 嘅 S 係 P,噉兩句嘢就會同時錯誤。
- 次相反(英文:subcontrary / subcontrariae)意思係話兩句嘢有得同時真確,但係冇得同時錯誤,亦唔算係矛盾:例如 I 同 O 就成相反關係,如果(例如)有 40% 嘅 S 係 P,噉 I 同 O 就會同時真確,但係兩句嘢冇可能同時錯誤——如果 I 係錯誤,就表示 E 實係真確,O 必然都係真確,而如果 O 係錯誤,就表示 A 實係真確,噉 I 必然都係真確。
此外仲有一種關係,係亞里士多德冇明確提到嘅。所謂嘅交替(英文:altern)包括咗「從屬」同「超從屬」噉嘅關係[5][6]:原則上,O 可以算係「從屬」於 E ——假如 E 係真確,O 就必然都會係真確(E 蘊含 O)而同一道理,A 亦都蘊含咗 I [7]。
可能情況
編輯對立正方形有以下呢啲可能狀況:[8]
- 如果 A 為真,噉 E 為假,I 為真,O 為假;
- 如果 E 為真,噉 A 為假,I 為假,O 為真;
- 如果 I 為真,噉 E 為假,A 同 O 不確定;
- 如果 O 為真,噉 A 為假,E 同 I 不確定;
- 如果 A 為假,噉 O 為真,E 同 I 不確定;
- 如果 E 為假,噉 I 為真,A 同 O 不確定;
- 如果 I 為假,噉 A 為假,E 為真,O 為真;
- 如果 O 為假,噉 A 為真,E 為假,I 為真。
語言比較
編輯語義學(針對語言意思做嘅語言學研究)亦有提到對立正方形呢個概念。有語言學研究指,包括英文在內嘅好多語言都零舍缺少咗對應特稱否定嘅字詞。例如英文噉,英文有 all no some 呢三隻字詞,分別應對全稱肯定、全稱否定同特稱肯定:
- 全稱肯定:"All S are P."
- 全稱否定:"No S is P."
- 特稱肯定:"Some S are P."
- 特稱否定:"Some S are not P."
英文如果要講特稱否定,就焗住要用 some... not 噉嘅形式(特稱肯定掕 not 呢隻否定詞)嚟表達,冇得用
- "Noth S are P."
噉嘅方式嚟表達「有啲 S 唔係 P」嘅意思—— Noth 係一隻虛構嘅字詞(偽字),廿一世紀初英文入便冇人會用。有呢種情況嘅唔淨只係英文。對於呢種情況點解會出現,有種主張係話因為一個人講得出特稱肯定句,就通常表示特稱否定句都成立,佢先會噉講[註 4],所以對於絕大多數語言嚟講,根本冇必要作多隻字詞出嚟表達特稱否定[9][10]。
再睇
編輯註釋
編輯引述
編輯- ↑ Kelley, David (2014). The Art of Reasoning: An Introduction to Logic and Critical Thinking (4 ed.). New York, NY: W.W. Norton & Company, Inc. p. 150.
- ↑ Londey, David and Carmen Johanson, 1984. "Apuleius and the Square of Opposition," Phronesis, 29: 165-73.
- ↑ Per The Traditional Square of Opposition: 1.1 The Modern Revision of the Square in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 ↑ Favaro, A. (2015). The Particular Negative: a Distributional Study on Some Aspects of Meaning Contradicting Logical Equivalence.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98, 122-131.
- ↑ Parry & Hacker,《亞里士多德邏輯》(SUNY Press,1990),第158頁。
- ↑ Cohen & Nagel,《邏輯入門》第二版(Hackett Publishing,1993),第55頁。
- ↑ "Introduction to Logic - 7.2.1 Finishing the Square and Immediate Inferences". 2021-08-10.
- ↑ Reale, Giovanni; Antiseri, Dario (1983). Il pensiero occidentale dalle origini a oggi.第1卷. Brescia: Editrice La Scuola. p. 356. ISBN 88-350-7271-9. OCLC 971192154.
- ↑ Horn, Laurence R. 1989. A natural history of nega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254
- ↑ Riemer, N. (2010). Introducing seman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6.3 嗰 part 有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