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共同體
想像共同體 (英文:Imagined Community),或者叫想像嘅共同體,係美國學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英文:Benedict Anderson) 為咗分析民族主義而創造嘅概念。想像嘅共同體比起現實嘅共同體唔一樣,因爲現實嘅共同體係建立喺成員之間每日面對面嘅互動。安德森相信民族係社會建構嘅共同體,而想像嘅共同體,就係知道自己係呢個團體嘅一部分嘅人,所想像出嚟嘅結構[1]:6–7。
安德森嘅出名作品《想像的共同體》,深入咁說明咗呢個概念。呢本書首先喺1983年出版,跟住之後喺1991年同2006年分別再版。
起源
編輯根據安德森嘅講法,想像共同體嘅創造唔能夠冇咗「印刷資本主義」[2]。因為資本主義嘅企業家為咗最大限度咁增加銷售量,會用當地嘅地方語言嚟出版佢哋嘅書同各樣媒體。喺歐洲歷史之中,呢個過程取代咗以前以拉丁文為基礎嘅書面語,俾普羅大眾都能夠理解當中嘅内容。
結果,用當地語言嘅讀者,會通過共同嘅書寫,能夠同原本因為用唔同方言而唔能交流嘅人嚟溝通,所以浮現出共同嘅論述。安德森論證歐洲第一波嘅民族國家,就係由佢哋印刷自己嘅民族語言期間而形成。
民族主義
編輯根據安德森嘅理論,民族主義出現嘅主要原因係大量白話讀寫嘅出現,令到用某啲書面語(例如拉丁文)嘅特權同重要性下跌。白話讀寫嘅運動,幫助咗廢除神權同埋世襲君主統治嘅觀念;印刷出版資本主義嘅出現(「資本主義嘅聚斂,同埋印刷技術、曆法、時計、同語言標準化,都喺出版嘅書同埋日報入面體現到」)—工業革命嘅開始,都對所有現象嘅發生有影響。
當安德森嘗試為民族主義嚟定義嘅時候,佢提出咗三個悖論:
- 對民族嘅觀點:
- 民族嘅特徵:
- 喺社會文化上,形式好普遍
- 喺具體表現上,係獨一無二嘅
- 民族主義:
安德森講到無名戰士墓嚟作為民族主義嘅例子。無論呢個墓係空嘅,抑或係有未知嘅殘骸,個別嘅民族都會支持呢類型嘅紀念館,並且聲稱呢個戰士係屬於佢哋嘅。無論呢個無名士兵嘅實際來源係點嚟,呢個民族已經將佢哋嘅想像共同體,寄託咗喺呢位無名士兵上面。
民族作為想像共同體
編輯安德森定義民族為一個想像共同體。根據佢所指出嘅概念,民族「係想像嘅,因為即使一個民族最細嘅成員,佢哋從來都唔會聽過好多佢哋大部分嘅同胞嘅名,更加唔會見過面或者識佢哋。不過,佢哋兩個人嘅心目中,都依然會有佢哋係互相連結嘅呢個概念」[1]。
共同體嘅成員可能永遠唔會面對面咁認識每一個成員,不過佢哋仍然能夠有類似嘅利益,亦都會意識到,佢哋都係屬於同一個民族嘅一份子。民族成員喺佢哋心目中,有一個好親密嘅心理意象,例如:當你嘅「想像共同體」參與類似奧運之類嘅大型事件嘅時候,你會同你其他嘅民族成員,分享作為同一個民族嘅感覺。 仲有,民族係一個共同體,因為「即使喺每個民族內部,有可能存在一啲普遍嘅唔平等同埋剝削,但係民族總係被想像為一個又深刻又平等嘅同志情誼。最終,喺過去兩個世紀之中,正正係呢種友愛關係,令到數以百萬計嘅人甘願成為民族,去屠殺其他人或者甘心咁去送死」[1]。
內容同影響
編輯安德森之所以提出佢嘅理論,係因為佢感覺無論係馬克思主義定係自由主義,呢啲理論都冇辦法充分咁解釋到民族主義。
安德森、Ernest Gellner、同埋 Eric Hobsbawm 都屬於「歷史主義」或者「現代主義」嘅民族主義學派,佢哋假定民族同民族主義係一個現代性嘅產物,而且係為咗某啲經濟同政治嘅目的,先至被創造出嚟。呢個學派同原生論嘅支持者對立,因為原生論係相信,民族係自從人類歷史嘅早期就已經存喺。想像共同體可以被睇成為一種社會建構論,同 Edward Said 嘅“想像地域”(英文:Imagined geographies) 概念相提並論。
安德森同 Gellner 或者 Hobsbawm 唔同,因為佢對民族主義嘅觀念並冇敵意。佢唔認為民族主義喺全球化嘅世界入面,係陳舊嘅事物,反為覺得民族主義之中嘅烏托邦元素係有價值嘅[3]。
根據 Harald Bauder,想像共同體嘅概念喺今時今日嘅語境,仍然同民族國家嘅框架,有高度嘅關係。佢亦都明確咁表達同國內或者國外政策有關嘅認同,例如對於移民或者遷移政策嘅認同[4]。根據 Euan Hague:「安德森提議民族作為想像共同體嘅概念,已經變成(喺佢書中所呈現嘅)回顧地域思想嘅標準。」[5]。
即使「想像共同體」呢個術語喺被創造嘅時候,係特別用嚟講關於民族主義,但係佢哋依家已經被廣泛咁使用,幾乎同「利益共同體」嘅概念通用。例如,「想像共同體」亦都可以用嚟講唔同基於性傾向嘅共同體[6],又或者關於環保議題嘅覺醒[7]。
攷
編輯- ↑ 1.0 1.1 1.2 Anderson, Benedict R. O'G. (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第Revised and extended.版). London: Verso. pp. 6–7. ISBN 978-0-86091-546-1. 原先內容歸檔喺2021-02-26. 喺5 September 2010搵到.
- ↑ "The Nationalism Project: Books by Author A-B". nationalismproject.org.
- ↑ Interview with Benedict Anderson by Lorenz Khazaleh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9年3月10號,., University of Oslo website
- ↑ Bauder, H. (2011) Immigration Dialectic: Imagining Community, Economy and Nation.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未記頁數]
- ↑ "Benedict Anderson" (PDF). 原先內容歸檔 (PDF)喺2015-04-14. 喺15 December 2015搵到.
- ↑ Ross, C. (2012). Imagined communities: initiatives around LGBTQ ageing in Italy. Modern Italy, 17(4), 449-464. doi:10.1080/13532944.2012.706997
- ↑ Beck, U 2011, "Cosmopolitanism as Imagined Communities of Global Risk",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55, 10, pp. 1346-1361, Academic Search Complete, EBSCOhost, viewed 2 February 2013.
出面網頁
編輯- 本土香港──誰想像嘅共同體? - 陳婉容Wayback Machine嘅版面存檔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