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粵拼:jyu4 gung1 ji4 saan1)係出自戰國時期道家典籍《列子》嘅一個神話故事。個故事講一個年紀好大嘅阿伯(愚公)好努力噉掘土石,諗住掘走佢屋企附近嗰兩座山。佢嘅鄰居笑佢話佢傻,但愚公照樣繼續做,話佢啲仔同孫可以延續佢做嘅工作。上天嘅神靈見佢咁有恆心,就施法將兩座山移開咗。
粵音文言
編輯《愚公移山》個故仔出自《列子.湯問》,係用文言文寫嘅[1][註 1]。原文如下,當中現代少見嘅漢字標咗粵拼讀音。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
仞 。本在冀 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
迂 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 石墾壤,箕畚 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 ,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
叟 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
厝 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粵文譯版
編輯太行同王屋依兩座高山,方圓七百里,成萬丈咁高。本來喺冀州以南,河陽以北。
北山嗰度住咗位愚公,佢成九十歲人,住喺兩座山對面。佢飽受山北路途阻塞,出入成日都焗住要兜遠路。於是佢就聚集佢啲家人商量:『我同你哋一齊竭盡全力剷平門前大山,等道路可以直通豫州南部,抵達漢水南邊,行唔行得通?』佢班屋企人紛紛贊同,但佢老婆就有啲猶豫:『憑你啲咁啄力,連嗰個叫魁父嘅土丘仔都搞唔掂,更何況係好似太行、王屋噉嘅大山呢?再講,啲泥土同石要點處置?』一眾家人講:『將啲土石掟落渤海岸邊,隱土嘅北面
囉 。』於是愚公就率領幾個做得粗重嘢嘅仔同孫,揼石頭掘土壤,將啲土石運去渤海岸,佢隔離屋嗰戶人京城氏嘅寡母婆有個仔,七八歲啱啱換牙,都跳過嚟幫手。佢哋由冬到夏,能夠往返一次。河曲有個有智慧有學問嘅老人嘲笑愚公:『你噉未免太蠢喇。你年紀都咁大,靠住你淨低嘅時日同氣力,連山上便嘅小草都催毀唔到,仲想掘走晒啲土石?』愚公長嘆一聲,答:『你諗嘢咁盟塞,盟塞到冇得變。你簡直不如寡母婆同乜都唔識嘅細路。就算我死咗,我嘅仔仲喺度吖嘛;仔又會生孫,孫又會生仔;孫嘅仔又會生仔,佢嘅仔又會有孫;子子孫孫無窮盡;而山唔會無啦啦多咗土石,仲唔掘得平座山咩?』河曲智者聽到,無言以對。
山神聽到愚公講嘅依番說話,驚愚公佢哋會沒完沒了噉掘,就走去將成件事話畀天帝知。天帝畀愚公嘅誠心感動,就命令大力神誇娥氏嘅兩個仔去孭起兩座山,一座搬去朔方嘅東邊,一座擺去雍州嘅南邊。從此以後,冀州南部直通漢水嘅北邊,道路暢通無阻。
道理
編輯一般認為,《愚公移山》依個故仔,係講緊恆心:個故仔嘅主角係愚公,佢最大嘅特徵係鍥而不捨,不畏艱辛,就算遇到有人(河曲智者)笑佢話佢蠢,佢依然繼續堅持做「掘走座山」依樣望落冇可能嘅工作;到咗最後,就連天上嘅神靈都畀愚公打動咗,命令大力神搬走大山,等愚公可以喺有生之年睇到自己努力嘅成果——愚公憑住佢嘅堅定精神得到回報,於是成個故事就道出咗有志者事竟成噉嘅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