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棚
戲棚係一種以竹木臨時搭建嘅流動舞台,係籌辦神誕、太平清醮或盂蘭勝會嘅時候,上演神功戲或進行宗教活動嘅場所。戲棚主要由竹、杉構成樑柱同框架,外面鋪蓋鋅鐵片遮陰擋雨。搭棚師傅可以根據唔同需求,靈活噉搭建出容納幾百至幾千觀眾嘅戲棚。由設計到搭建、拆卸等工作,都係由搭棚師傅一手包辦[1]。
史
編輯搭棚技藝喺中國有悠久歷史,漢代嘅百戲表演中已經用竹架撐起嘅「棚閣」,係竹戲棚嘅雛型;到咗宋代更有搭建流動戲棚嘅文字記錄。清代以嚟,隨住神功戲同地方戲曲蓬勃發展,各地對流動戲棚嘅需求大增,唔少搭棚師傅去到唔同嘅鄉村謀生,逐漸發展出中國獨有嘅戲棚搭建技藝。
香港嘅戲棚搭建技藝歷史悠久,有關戲棚最早嘅記錄喺19世紀尾出現。當時嘅戲棚以竹木結構為主,棚頂同棚身鋪設有織成格狀嘅葵葉,整體上已經具有今日戲棚嘅形制同規模。後嚟由於戰亂,部分搭棚師傅從廣東肇慶、東莞、寶安等地搬到香港定居,並將佢哋嘅技術同香港本地嘅戲棚工藝結合,經歷幾代傳承同改良之後,發展成今日所見嘅戲棚建築形態。戲棚往往用竹棚架營造一個遮蔭嘅空間,以前用棕櫚葉、葵葉、帆布或藤蓆鋪住成個竹製支架而成,但係呢啲物料好易燒着,容易引起火燭,1970年代之後已經改用鋅鐵皮搭建戲棚。
每逢神誕、太平清醮、盂蘭勝會,香港唔同嘅社區例如新界嘅鄉民或漁民,同市區嘅廣府、潮州、海陸豐等族群,除咗舉行各種宗教儀式之外,重會聘請搭棚師傅搭建戲棚,邀請戲班演出神功戲,娛樂神同人。戲棚搭建技藝能夠傳承落去,全靠香港以神功戲酬神祭祀嘅傳統而得以延續。
種類
編輯- 龍船廠
「龍船廠」又稱為「龍船脊」,因為外觀同攞放龍船嘅臨時竹棚相似所以有噉嘅名。「龍船廠」嘅結構比較簡單,屋脊同戲棚入口成直向伸延,整體建築形態較低矮扁平,一般喺天后誕、盂蘭勝會等每年都會舉辦嘅節慶活動中使用。
- 大金鐘
「大金鐘」係仿照銅鐘嘅形狀搭建,結構比較複雜,喺「龍船廠」嘅基礎上加建一層棚頂,屋脊同戲棚入口成橫向伸延,所以棚頂比較突出,戲棚亦比較大。「大金鐘」一般用喺規模較大嘅太平清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