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品
正一品係中國、朝鮮、越南、琉球等國家嘅古代官位嘅一個品秩,属於最高級嘅官員。一般係宰相(有時又叫丞相、相國、尚書令、尚書僕射、中書令、侍中等)、「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三司」(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等國君之下嘅最高級別嘅高官;皇帝嘅主要親屬(親王、公主、皇后、高級別嘅妃),亦都有相應嘅正一品封位。
中國
編輯起源
編輯中國最早用正一品呢個品秩名稱嘅時期,可以追溯到北朝嘅鮮卑化漢人政權北齊[1]。自從曹魏政權設立咗「九品官人法」(又叫做「九品中正制」)呢個中央政府官員品位制度之後,最高嘅品位多以「第一品」稱呼[2]。直到比北齊稍為早啲嘅後魏,亦都用相同嘅品位名,但係亦有用其他嘅品位名,例如,同北齊同時期嘅北周,最高嘅品位係「正九命」[3]。
北齊
編輯- 太師、太傅、太保、王、大司馬、大將軍、太尉公、司徒公、司空公。
隋
編輯- 太師、太傅、太保,王,太尉、司徒、司空
唐朝
編輯文武官
編輯- 正一品: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將
封爵
編輯- 正一品:王(親王、國王)、公主、妃、王妃、王太妃、國夫人
宋朝
編輯- 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親王,丞相(南宋),尚書令、中書令、侍中
元朝
編輯- 職官:太師、太傅、太保、中書令、中書省右左丞相
- 文散官: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特進、崇進、金紫/銀青榮祿大夫
- 爵:王
- 勛官:上柱國
明朝
編輯文武官
編輯- 宗人府:宗人令、左宗正、右宗正、左宗人 、右宗人
- 三公:太師、太傅、太保
- 中書省:左丞相、右丞相(洪武十三年罷相)
- 五軍都督府:左都督、右都督
封爵
編輯散官
編輯- 特進榮祿大夫、特進光祿大夫
清朝
編輯主條目:大清官位
文武官
編輯封爵
編輯- 一二三等子爵、 一二三等鎮國將軍
散官
編輯- 光祿大夫、建威將軍
朝鮮
編輯高麗王朝
編輯文武官
編輯文散階
編輯- 三重大匡
王族
編輯朝鮮王朝
編輯文武官
編輯- 議政府:領議政、左議政、右議政
- 訓煉都監都提調、御營廳都提調、禁衛營都提調、扈衛大將
越南
編輯阮朝
編輯- 文官:勤政殿大學士,文明殿大學士,武顯殿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 武官:五軍都統府都統掌府事
琉球
編輯琉球國採用「九品十八階」,詳情參考琉球の位階(暫時只有日文版)
文武官
編輯親方(日文:ウェーカタ,係琉球王國官員品位,係琉球士族嘅最高級稱號),「正一品」到「従二品」。親方之中,三司官(日文:さんしかん;漢字:「阿司多部」,後嚟叫「法司」),係琉球王國實際主理政務嘅官員,呢三位實際處理政務嘅最高統帥係透過投票選出嚟,所以只有道德修養高,又精通文學、倫理、經濟、治國嘅儒家學者先至有機會當選。三司官本身係從一品(日文:従一品),不過如果位階去到「紫地浮織三司官」,佢嘅品位就係「正一品」,頭「戴紫地五色浮織冠」、「青地五色浮織冠」、「紫地浮織冠」插上「金簪」。
註:攝政(日文:摂政),又叫國相、王相、諸司代,係琉球國朝廷官員嘅最高品位,係三司官嘅上級,主理國家政治(日文:聴邦政)[4],不過一般唔會實際處理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