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

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發動嘅政治運動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mou4 caan2 gaai1 kap1 man4 faa3 daai6 gaak3 ming6,簡稱文化大革命man4 faa3 daai6 gaak3 ming6文革man4 gaak3,係指喺1966年5月一路到1976年10月嗰陣喺中國入面,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帶頭搞出嚟嘅一場政治運動,連國家主席劉少奇,元帥彭德懷賀龍等都俾人迫害至死。通常以三個階段理解,第一階段即係喺1966年5月嘅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同8月嘅中共第八屆十一中全會通過發動「文化大革命」,同時通過《五.一六通知》同《關於無產階級文化革命的決定》開始咗文革。到第二階段,即係喺1969年4月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後,開始咗一場全國性「鬥、批、改」運動。

1966年北京天安門一場慶祝活動

1971年,毛澤東嘅接班人林彪墜機死咗之後,令文革降溫,1973年8月,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中共中央政治局組成「四人幫」,展開「批林批孔」運動。到1976年1月8號總理周恩來死咗,全國人民自發嘅悼念活動演變成反四人幫群眾運動。一路到1976年9月9號毛澤東死咗之後,由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為核心嘅中央政治局打擊四人幫,四人幫倒台之後,華國鋒正式做咗毛澤東接班人,出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黨主席)。1977年8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佈文化大革命結束[1]

文革期間,對全中國造成翻天覆地嘅破壞同損失,所以又有人叫呢場文革做「十年浩劫」。

「文化革命」呢個術語喺中國共產黨嘅言論同報紙上喺佢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成立之前已經用緊。[2](p56) 喺呢段時間,呢個詞同「文化建設」可以溝埋嚟用,指嘅係「消除文盲,畀多啲公眾參與市政事務」。[2](p56) 「文化革命」呢個用法喺1950年代用到1960年代,經常會同五四運動或者1928年至1931年嘅蘇聯文化革命作比較。[2](p56)

背景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嘅成立

編輯

喺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咗。剩低嘅嗰啲國民黨軍隊走咗去台灣,繼續以各種方式反共。好多民國兵仲留喺中國大陸,所以毛澤東發動咗鎮壓反革命運動,目標係消滅呢啲國軍,仲有其他對毛澤東新政府嘅潛在威脅。呢個係中共政權最早期大規模拘捕、拘留同殺人放火嘅例子之一,之後喺文化大革命入面重演。

海瑞罷官

編輯
内文:海瑞罷官

針對幹部唔敢講真話呢個問題,毛澤東1959年4月,提倡要學海瑞「剛正不阿,直言敢諫」呢種精神。明史專家吳晗就喺6月發表咗《海瑞罵皇帝》、《論海瑞》、《海瑞罷官》等文章同劇本。1965年11月10號,上海《文匯報》登咗江青張春橋策劃,姚文元寫嘅一篇文章:《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將《海瑞罷官》入面寫嘅「退田」、「平冤獄」同「單幹風」、「翻案風」拉埋一齊講。1966年4月,《人民日報》、《紅旗》雜誌先後登咗《〈海瑞罵皇帝〉和〈海瑞罷官〉的反動實質》、《〈海瑞罵皇帝〉和〈海瑞罷官〉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大毒草》呢啲文。將皇帝罷咗海瑞個官,同廬山會議上撤消彭德懷職務拉埋一齊講,各界開始「揭蓋子」批判《海瑞罷官》,成為發動「文化大革命」導火線[3]

影響

編輯

文化大革命係一場中國嘅內戰,令中國無論喺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同社會等方面,都有好大嘅改變,成為咗重要嘅轉捩點。佢嘅影響大致可劃分為以下幾項:

政治方面

編輯
毛澤東重新掌權

1959年大躍進失敗,毛澤東喺壓力下名義上退居二線,喺鄧小平提議下,由原本黨副主席兼全國人大委員長劉少奇繼任國家主席,不過毛澤東繼續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兩大要職掌握實權。

之後中央權力就由國家主席劉少奇、書記處負責人鄧小平同總理周恩來掌控,但係毛澤東一直想攞返個大權,加上佢唔滿意劉少奇佢哋嘅經濟政策,又唔希望中國出現兩個主席(毛主席同劉主席)。打敗劉少奇之後,佢重新執政,國家主席一直冇人做,而且喺個人崇拜盛行之下,佢俾人當正神咁拜,佢講嘅任何嘢都可以令人信服。

黨政機關癱瘓

毛澤東發動文革嘅任務係要貫徹建立共產主義世界嘅理想,但係江青、林彪佢哋就要奪取成個黨、政、軍機關嘅大權。

喺佢哋嘅策劃下,大批黨同國家嘅各級幹部俾人定為「走資派」,受到整肅,有啲位高望隆嘅元老更成為打擊嘅對象,全部俾人革職或俾人殺咗。中國黨政軍機關都受到衝擊,政治機制破壞,一切嘅工作都癱瘓晒。

經濟方面

編輯
經濟再次衰退

文革期間因為強調革命精神,稍為緩進嘅政策即刻俾人攻擊,令到啱嘅經濟建設方針同政策受到批判,合理嘅規章俾人廢棄咗。同埋由於要發動民眾鬥爭,令到工廠長期處於停工停產嘅狀態,農村動亂到爆,生產效率降低,物資短缺。人民嘅經濟因為咁受到嚴重嘅損害。

文化方面

編輯
文學作品、學術權威、古建築受到攻擊

文革嘅發動係以批判文藝作品為起點,〈海瑞罷官〉呢套劇嘅作者吳唅俾人批倒之後,好多學術界人士因為同佢辯護而俾人話係「反革命」。自此之後好多有才能同成就嘅知識分子,都俾人話係「反動學術權威」而受到鬥爭。

以江青為首嘅中央文化革命小組對文學藝術實行專制政策,好多優秀嘅作品都俾人當係傳播反黨意識嘅毒草而俾人禁制。

教育方面,由於紅衛兵嘅狂熱,令到學校要停課,搞到教育工作癱瘓。重有因為好多老師都俾學生批鬥,教育質量普遍下降。

唔少中、小學生都俾人煽動去參加紅衛兵,令到學校成日處於停課嘅狀態。大學方面,亦參與鬥爭同批判,令到學術界停滯不前。

好多珍貴文物建築,例如曲阜孔廟北京頤和園都受到毀滅性嘅破壞。

思想方面

編輯
思想界大混亂

文化大革命將毛澤東嘅思想推到去極點,大家認為毛澤東嘅思想係啱嘅,所以一定要跟住毛澤東嘅思想做嘢。

喺一系列重大理論同政策問題上,毛澤東嘅思想俾四人幫利用,混淆是非,令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七年以嚟所確定嘅大量方針都俾人否定。批評毛澤東嘅言論俾人完全禁制咗之後,左傾思想同極端個人主義普遍咁蔓延,造成咗思想上嘅大混亂。

社會方面

編輯
秩序完全破壞

文革時期,社會上多數流行「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無法無天」嘅風氣,令到憲法、法律、黨章成為一紙空文,所以正常返工、生活同讀書嘅秩序都受到破壞。

而且由於毛澤東嘅個人崇拜,後生嘅紅衛兵多數認為「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因為咁樣,佢哋對自己嘅父母、師長進行批鬥,原本嘅倫理秩序就搞到亂晒。

同時間,因為當時武鬥盛行,甚至派系內戰;社會風氣敗壞,冤獄遍及全國,人民生命財產亦都冇保障。

外交關係

編輯
 
被燒毀後嘅中國駐印使館,雅加達

喺文化大革命早期,中共政權駐外使館嘅功能受到嚴重影響。[4](p287) 喺1969年3月22日有關中蘇邊界衝突嘅會議嗰陣,毛澤東就話,中國喺外交關係「而家係孤立嘅」,「我哋需要放鬆一下」。[4](p287) 嗰年年尾,中國開始恢復使館正常運作。[4](p287)

中國將共產主義革命同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輸出到多個東南亞國家,支持印尼馬來西亞越南寮國緬甸,特別係柬埔寨嘅紅色高棉(負責柬埔寨種族滅絕)。[5] 據估計,至少90%嘅紅色高棉外援都來自中國。1975年單係中國就提供咗至少10億美元嘅無息經濟同軍事援助,連20萬美元嘅其他援助。[6] 到咗1970年代,中國嘅經濟困境影響咗中國對北越喺對抗南越戰爭嘅援助,結果冷卻咗曾經結盟嘅國家之間嘅關係。[7]

當時有超過40個國家同中國建立咗外交或者半外交關係,大約30個國家同中國發生咗外交爭端——有啲國家終止咗同中國嘅外交關係,包括中非加納印尼[8]

  • 紅衛兵闖入英國嘅公使館,襲擊咗三位外交官同一位秘書,仲放火焚燒。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局拒絕譴責呢個行動。上海嘅英國官員喺一次獨立事件入面畀人襲擊,因為當局嘗試閂嗰度嘅辦事處。[9]
  • 紅衛兵亦都圍攻咗蘇聯、法國同印尼嘅使館,仲燒埋蒙古大使架車。[10]
  • 喺中國使館領事館嘅幫助下,中共展開咗多個為毛澤東宣傳嘅運動,例如將《小紅書》毛主席徽章發送俾市民。[8]
  • 好多中國大使同領事俾人召回。高級官員例如陳毅,第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都受到迫害。[11][12]
  • 幾位外國嘉賓俾人「指派」要喺毛澤東雕像前面企喺度,揸住《小紅書》,好似中共政權市民咁「向毛匯報」。[13]

相關人物

編輯

睇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化大革命原著喺2007年10月11號歸檔。喺2007年10月13號搵到
  2. 2.0 2.1 2.2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022嘅參照
  3. 新編歷史劇瑞罷官批判原著喺2007年10月15號歸檔。喺2007年11月6號搵到
  4. 4.0 4.1 4.2 Li, Hongshan (2024). Fighting on the Cultural Front: U.S.-China Relations in the Cold War. New York,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doi:10.7312/li--20704. ISBN 9780231207058. JSTOR 10.7312/li--20704.
  5. "When Pol Pot lounged by Mao's pool: how China exported Maoism".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March 8, 2019. 喺April 1, 2020搵到.
  6. Laura, Southgate (2019). ASEAN Resistance to Sovereignty Violation: Interests, Balancing and the Role of the Vanguard State. Policy Press. ISBN 978-1-5292-0221-2.
  7. Path, Kosal (18 April 2011). "The economic factor in the Sino-Vietnamese split, 1972–75: An analysis of Vietnamese archival sources". Cold War History. 11 (4): 519–555. doi:10.1080/01446193.2010.512497. S2CID 155036059. 喺19 March 2023搵到.
  8. 8.0 8.1 Huang, Hua (December 6, 2014)。革时期的荒诞外交Ai Si Xiang (爱思想) (中文)。喺April 1, 2020搵到
  9. Harold Munthe-Kaas; Pat Healy (23 August 1967). "Britain's Tough Diplomatist in Peking". The Times. London. p. 6. ISSN 0140-0460.
  10.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China's political convulsion". TheGuardian.com. May 11, 2016.
  11. Curran, Thomas D. (2000). "Chinese Foreign Policy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Book Review)". History Faculty Publications.
  12. Gurtov, Melvin (1969). "The Foreign Ministry and Foreign Affairs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China Quarterly (40): 65–102. JSTOR 651980.
  13. 重的外交笑话:外国大使需挥舞主席语录Phoenix New Media。August 26, 2010。原著喺June 8, 2020歸檔。喺April 1, 2020搵到
  • 《「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嚴家其,高皋合著 ISBN 957-32-0316-2
  • 《文化大革命的起源:大躍進(1958-1960)》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年 ISBN 20203748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