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比利耶·加斯亞·馬紀斯

(由瑪律克斯跳轉過嚟)
呢個人物係用緊西班牙人名:首姓或者父姓(即老豆個姓)係「加斯亞」,次姓或者母姓(即阿媽個父姓)係「馬紀斯」。

 加比利耶·加斯亞·馬紀斯粵拼gaa1 bei2 lei6 je4 gaa1 si1 aa3 maa5 gei2 si1 [註 1]西班牙文個快撈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美洲西班牙文音標:[ɡaˈβɾjel ɣarˈsi.a ˈmarkes]1927年3月6號2014年4月17號[1][2]),喺哥倫比亞出世,係作家小說家記者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嘅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嘅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寂》(1967)、《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等。佢嘅作品大多以虛構城鎮馬干多(Macondo)做古仔嘅主場。

馬紀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出世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
(1927-03-06)1927年3月6號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阿拉卡他卡英文Aracataca
2014年4月17號(2014-04-17)(87歲)
墨西哥墨西哥城
職業記者小說家
國籍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
體裁小說
魔幻現實主義
名作百年孤寂
1972年新城國際文學獎
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
配偶美舍地斯·巴查(Mercedes Barcha;
1958~)
父母賈夫利耶·哈斯亞(Gabriel García)
路易莎·馬紀斯(Luisa Márquez)
仔女羅迪里賀英文Rodrigo García (director)(Rodrigo;1959~)
干沙羅(Gonzalo;1961~)
影響咗莫言

簽名
馬紀斯
馬紀斯喺夏灣拿簽書

百年孤寂》《霍亂時期的愛情》喺2002年畀挪威圖書俱樂部(Book Club)選入「世界傑作文學100」。馬紀斯亦成咗哥倫比亞嘅代言人,就好似莎結拉噉。

風格

編輯
 
「加波」戴住「翻轉草帽」,呢頂帽係哥倫比亞加勒比海地區嘅典型服飾。加西亞·馬奎斯嘅故事大多數都圍繞呢個地區嘅風土人情。

我每本書都嘗試走唔同嘅路...人唔係揀風格嘅。你可以調查同埋嘗試搵出對一個主題嚟講最好嘅風格。但係風格係由主題同埋嗰個時代嘅情緒決定嘅。如果你嘗試用一啲唔啱嘅嘢,根本行唔通。之後啲評論家會圍繞嗰啲嘢建立理論,佢哋會睇到我未睇過嘅嘢。我只係回應我哋嘅生活方式,卡里比海嘅生活。[3]

加西亞·馬奎斯以省略咗睇落好似重要嘅細節同事件而著名,令讀者喺故事發展中扮演更加積極嘅角色。好似喺《冇人同上校寫信》入面,主要人物連名都冇俾。呢個做法受咗希臘悲劇嘅影響,好似《安提戈涅》同《俄狄浦斯王》咁,入面啲重要事件係台下發生,留畀觀眾自己想像。[4]

現實主義同魔幻現實主義

編輯

現實係加西亞·馬奎斯所有作品入面一個重要嘅主題。佢曾經講過佢早期嘅作品(除咗《枯枝敗葉》之外),《冇人同上校寫信》、《壞時辰》同埋《大媽嘅喪禮》都反映咗哥倫比亞嘅生活現實,而呢個主題決定咗書本理性嘅結構。我唔後悔寫過佢哋,但係呢啲書屬於一種有預謀嘅文學,提供咗過份靜態同排他性嘅現實觀點。[5]

喺其他作品入面,佢更加多嘗試用唔傳統嘅方式處理現實,令到「最驚嚇、最唔尋常嘅嘢都係用面不改容嘅語氣講出嚟」。[6] 一個經常提及嘅例子就係《百年孤寂》入面一個角色喺曬衫嘅時候,身體同靈魂一齊升上天。呢啲作品嘅風格符合古巴作家阿萊霍·卡彭蒂爾所形容嘅「奇妙嘅領域」,呢種風格後嚟被稱為魔幻現實主義[7] 文學評論家Michael Bell提出咗一個對加西亞·馬奎斯風格嘅另一種理解,因為魔幻現實主義呢個類別被批評係一種二元化同異國情調化,「真正嘅核心係一種心理嘅柔韌性,能夠喺唔帶感情嘅日常世界同時保持開放,回應現代文化由其內在邏輯必然邊緣化或壓抑嘅領域。」[8] 加西亞·馬奎斯同佢朋友普利尼奧·阿普萊約·門多薩就以類似嘅方式討論過佢嘅作品,[9]

你喺書入面處理現實嘅方式...俾人叫做魔幻現實主義。我覺得你嘅歐洲讀者通常都意識到你故事入面嘅魔幻,但佢哋睇唔到背後嘅現實...呢樣嘢應該係因為佢哋嘅理性主義令佢哋睇唔到現實唔止係番茄同雞蛋嘅價錢。[9]

主題

編輯

孤獨

編輯

孤獨嘅主題貫穿咗加西亞·馬奎斯嘅好多作品。正如佩拉約所講,「《霍亂時期的愛情》,好似加西亞·馬奎斯所有作品咁,探索緊個體同人類嘅孤獨...通過愛情同戀愛當中嘅孤獨去描寫出嚟。」[10]

當普利尼奧·阿普萊約·門多薩問到:「如果孤獨係你所有書嘅主題,我哋應該喺邊度搵到呢種情感嘅根源呢?會唔會係你嘅童年?」加西亞·馬奎斯回應:「我覺得呢個係每個人都有嘅問題。每個人都有佢自己嘅方式去表達呢種情感。呢種感覺滲透咗好多作家嘅作品入面,雖然有啲作家可能係無意識咁表達出嚟。」[11]

喺佢嘅諾貝爾獎領獎演講《拉丁美洲的孤獨》當中,加西亞·馬奎斯將孤獨呢個主題聯繫到拉丁美洲嘅經歷:「用唔屬於我哋嘅模式去解釋我哋嘅現實,只會令我哋更加陌生、更加唔自由、更加孤獨。」[12][13]

馬孔多

編輯

喺加西亞·馬奎斯嘅好多作品入面,另一個重要嘅主題就係佢虛構嘅村莊馬孔多。佢利用佢家鄉哥倫比亞嘅阿拉卡塔卡作為文化、歷史同地理嘅參考,去創造呢個虛構嘅小鎮,但係呢個村莊嘅表現唔限於呢個特定地區。加西亞·馬奎斯話:「馬孔多唔係一個地方,而係一種心態,讓你睇到你想睇嘅嘢,亦以你想睇嘅方式去睇。」[14] 即使佢嘅故事唔係發生喺馬孔多,佢嘅地點往往都冇明確指明。所以,雖然佢哋通常設置喺「加勒比海岸線同安第斯山脈後方...但地點係模糊嘅,符合加西亞·馬奎斯顯然試圖捕捉更普遍嘅區域神話,而唔係進行具體嘅政治分析。」[15] 呢個虛構嘅小鎮喺文學世界中已經好出名。正如斯塔文斯所講,馬孔多「嘅地理同居民經常被教師、政客同旅遊代理提及...令人難以相信佢係完全虛構出嚟嘅。」[16] 喺《枯枝敗葉》當中,加西亞·馬奎斯描寫咗馬孔多香蕉繁榮時期嘅現實,當美國公司存在期間係一段非常富裕嘅時間,而當美國香蕉公司離開之後就陷入咗經濟蕭條。[17]百年孤寂》亦係發生喺馬孔多,講述咗呢個虛構小鎮由創建到毀滅嘅完整歷史。[18] 康斯坦絲·佩多托喺《世上最英俊的溺死者》入面對馬孔多嘅描寫,被拿嚟同阿拉斯加嘅故事做比較,呢啲故事結合咗現實同超現實,源自一個結合咗迷信同嚴酷環境嘅成長背景。[19]

喺佢嘅自傳入面,加西亞·馬奎斯解釋咗佢對馬孔多呢個字同概念嘅迷戀。佢形容咗佢年輕時同佢阿媽返阿拉卡塔卡嘅一次旅行:[20]

火車停喺一個冇鎮嘅車站,唔耐之後經過咗路上唯一一個寫咗名喺閘口上嘅香蕉種植園:馬孔多。呢個詞從我第一次同我阿爺旅行開始就吸引咗我嘅注意,不過我直到成為成年人先發現自己鍾意佢嘅詩意共鳴。我從來冇聽過任何人講呢個詞,甚至連問自己佢代表咩都冇...我喺百科全書裡面偶然讀到呢個詞其實係一種類似木棉嘅熱帶樹。[20]

暴力時期

編輯

喺加西亞·馬奎斯嘅幾部作品入面,包括《冇人同上校寫信》、《壞時辰》同埋《枯枝敗葉》,佢提到咗暴力時期,一場「保守派同自由派之間嘅殘酷內戰,持續到1960年代,導致幾十萬哥倫比亞人死亡」。[21][22] 喺佢所有小說入面,都有對暴力時期嘅微妙提及。例如,角色喺唔公平嘅環境下生活,好似宵禁、新聞審查同地下報紙。[23]壞時辰》雖然唔係加西亞·馬奎斯最出名嘅小說之一,但佢對暴力時期嘅描寫值得注意,因為佢「片段化地描述咗由暴力時期引發嘅社會瓦解」。[24] 雖然加西亞·馬奎斯確實描繪咗暴力時期呢種腐敗同唔公平,但佢拒絕用佢嘅作品作為政治宣傳嘅平台。「對佢嚟講,革命作家嘅責任係寫得好,而理想嘅小說係一部能夠通過佢嘅政治同社會內容打動讀者,同時又能夠深入現實,揭露現實嘅另一面嘅作品。」[23]

 
加西亞·馬奎斯(中)同豪爾赫·亞馬多(佢左手邊)同阿多尼亞斯·菲略(佢右手邊)

加西亞·馬奎斯(中)同豪爾赫·亞馬多(佢左手邊)同阿多尼亞斯·菲略(佢右手邊)

  1. 中國大陸譯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香港譯賈布列爾·賈西亞·馬奎斯、臺灣譯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全名: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粵譯全名:賈夫利耶·何西·地·拉·干哥地亞·哈斯哈·馬紀斯

參考

編輯
  1.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Turns 80". BBC News. 2007年3月6號. 喺2008年3月30號搵到.
  2. 貝爾文學獎得主 馬奎斯辭世。中央社。2014年4月17號。原著喺2014年4月19號歸檔。喺2014年4月18號搵到
  3. Simons, Marlise (21 February 1988). "Gabriel Márquez on Love, Plagues and Politics". The New York Times. 喺30 July 2008搵到.
  4. Bell-Villada 1990, p. 75
  5. Apuleyo Mendoza & García Márquez 1983, p. 56
  6. McMurray 1987, p. 18
  7. Maurya 1983, p. 57
  8. Bell 1993, p. 49
  9. 9.0 9.1 Apuleyo Mendoza & García Márquez 1983, p. 35
  10. Pelayo 2001, p. 136
  11. Apuleyo Mendoza & García Márquez 1983, p. 54
  12. García Márquez 1982
  13. HJCK。丁美洲的孤獨作者:加西亞·馬奎斯www.bibliotecadigitaldebogota.gov.co (西班牙文)。喺9 March 2024搵到
  14. Apuleyo Mendoza & García Márquez 1983, p. 77
  15. Bell 1993, p. 70
  16. Stavans 1993, p. 58
  17. McMurray 1987, p. 15
  18. McMurray 1987, p. 17
  19. Pedoto, Constance A. (2003)。拉斯加的聯繫:馬孔多世界喺愛斯基摩故事入面嘅反映 (PDF)較文學與美學期刊26 (1–2): 53–58。
  20. 20.0 20.1 García Márquez 2003, p. 19
  21.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McMurray6嘅參照
  22. Pelayo 2001, p. 43
  23. 23.0 23.1 McMurray 1987, p. 16
  24. McMurray 1987, p.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