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雅克·盧梭

(由盧騷跳轉過嚟)

莊-雅克·盧梭法文Jean-Jacques Rousseau法文讀音:[ʒɑ̃ʒak ʁuso][1]1712年6月28號1778年7月2號),又譯盧騷,係啟蒙時代瑞士法國思想家哲學家、政治理論家同作曲家,佢寫嘅論文《科學同藝術嘅進步對改良風俗係咪有益》同《論人類唔平等嘅起源同基礎》確立佢響哲學史上嘅地位。而且佢寫嘅《社會契約論》嘅人民主權同民主政治哲學思想,好深噉影響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同而家嘅政治哲學教育思想。

莊-雅克·盧梭
出世(1712-06-28)1712年6月28號
 日內瓦共和國日內瓦
1778年7月2號(1778-07-02)(66歲)
 法蘭西王國皮卡第愛美羅韋雅法文Ermenonville
職業政治理論家、思想家、作曲家、哲學家
名作社會契約論

作曲家

編輯

盧梭係一個有啲成就嘅作曲家,佢寫過七齣歌劇同埋其他形式嘅音樂,仲對音樂理論有貢獻。作為一個作曲家,佢嘅音樂混合咗晚期巴洛克音樂風格同新興嘅古典音樂時期風格,即係加蘭特風格。佢同克里斯托夫·威利巴爾德·格魯克卡爾·菲利普·埃馬努埃爾·巴赫屬於同一代過渡時期嘅作曲家。佢其中一個比較出名嘅作品係單幕歌劇《鄉村占卜者》。入面有首二重唱「Non, Colette n'est point trompeuse」,之後俾貝多芬改編成獨立歌曲,[2]而第八場嘅嘉禾舞曲就係民謠「Go Tell Aunt Rhody」嘅曲調來源。[3] 佢仲作咗幾首有名嘅經文歌,其中有啲係喺巴黎精神音樂會度唱過。[4]

盧梭嘅蘇珊姑媽好鍾意音樂,對盧梭喺音樂方面嘅興趣有好大影響。喺佢嘅《懺悔錄》中,盧梭話佢對音樂嘅熱情係「欠」咗姑媽。盧梭喺弗朗索瓦茲-路易斯·德瓦朗夫人屋企接受正式嘅音樂教育。德瓦朗夫人斷斷續續收留咗盧梭大約13年,俾佢工作同責任。[5]

喺1742年,盧梭發明咗一個同印刷相容嘅數字音樂符號系統。佢將呢個發明提交俾科學院,但畀佢哋拒絕咗,雖然讚咗佢嘅努力,仲鼓勵佢再試。[6] 喺1743年,盧梭寫咗佢第一齣歌劇《Les Muses galantes法文版》,喺1745年首演。盧梭仲發明咗一種「牛耕式」記譜法,即係音樂係交替方向讀嘅(例如第二行由右至左,下一行又由左至右),目的係想俾音樂家唔使喺讀譜時「跳」行。[7]

盧梭同尚-菲利普·拉莫就意大利音樂係咪優於法國音樂呢個問題爭論過。[6] 盧梭認為意大利音樂更加優秀,因為佢覺得旋律應該比和聲更加重要。拉莫就認為法國音樂更加優秀,因為佢覺得和聲應該比旋律更加重要。盧梭為旋律辯護,引入咗一個概念,就係喺藝術中,一個創作者自由表達比嚴格遵守傳統規則同程序更加重要。呢個而家被認為係浪漫主義嘅一個特徵。[8] 盧梭為音樂自由辯護,改變咗人哋對音樂嘅態度。佢嘅作品得到克里斯托夫·威利巴爾德·格魯克同沃爾夫岡·阿馬迪烏斯·莫扎特等作曲家嘅認可。喺1752年作曲《鄉村占卜者》之後,盧梭覺得佢作為一個決定同世俗價值劃清界線嘅道德家,唔可以再為劇院工作。

 
《四月》,第2頁

音樂作品

編輯
  • Les Muses galantes法文版》(1743)
  • 《Les Fetes de Remire》(1745)
  • 《Symphonie à Cors de Chasse》(1751)
  • 鄉村占卜者》(1752)—— 一幕歌劇
  • 《Salve Regina》(1752)—— 對經
  • 《Chansons de Bataille》(1753)
  • 皮格馬利翁》(1762/1770)—— 音樂劇
  • 《四月》—— 以雷米·貝洛嘅詩作曲
  • 《Les Consolations des Misères de Ma Vie》(1781)
  • 《達芙妮與克洛埃》
  • 《Que le jour me dure!》
  • 《Le Printemps de Vivaldi》(1775)

遺產

編輯
 
Template:引文,顯示盧梭嘅父親指向窗外。呢個場景係取自《致達朗貝爾書信》嘅註腳,盧梭回憶目擊聖熱爾韋團嘅民眾慶祝活動。

公意

編輯

盧梭嘅「公意」概念並唔係原創,而係屬於當時已建立嘅法律同神學著作嘅專業詞彙。呢個詞係狄德羅孟德斯鳩(以及佢嘅老師,聖方濟各沙勿略會嘅神父尼古拉·馬勒伯朗士)都用過。佢用嚟代表法律傳統所體現嘅共同利益,區別同超越人民喺特定時間嘅私人同特殊利益。佢展示出一種相當民主嘅意識形態,因為佢宣稱一個國家嘅公民應該喺佢哋自己嘅主權集會上執行佢哋認為必要嘅任何行動。[9] 盧梭相信一個需要每個公民通過討論同投票積極參與決策嘅立法過程。佢將呢個過程稱為「公意」,即整個社會嘅集體意願,即使佢可能唔一定同每個成員嘅個人意願一致。[10]

呢個概念亦係更激進嘅17世紀共和主義傳統嘅重要方面,呢個傳統嚟自斯賓諾莎,盧梭喺重要方面同佢唔同,但喺堅持平等嘅重要性方面係一致嘅:

雖然盧梭認為人類自從建立公民社會以嚟就道德上不斷退化嘅觀點同斯賓諾莎聲稱人性係始終如一嘅主張有明顯分歧... 但對兩位哲學家嚟講,自然狀態嘅原始平等係我哋嘅最終目標同準則... 喺塑造「共同利益」、公意或斯賓諾莎嘅「單一心靈」時,只有呢啲先可以確保穩定同政治救贖。冇平等呢個最高準則,公意就真係冇意義喇。... 當法國大革命最深處嘅雅各賓俱樂部定期援引盧梭要求激進改革時,特別係任何旨在加強平等嘅改革——例如土地重新分配——佢哋同時亦喺無意識間援引緊一個可以追溯到17世紀末嘅激進傳統。[11]

法國大革命

編輯
 
尼古拉·亨利·熱奧拉·德·貝特里為紀念盧梭而作嘅法國大革命寓言畫(1794年)。畫作最終版本被贈予國民公會

恐怖統治時期羅伯斯庇爾聖茹斯特認為自己係有原則嘅平等主義共和黨人,有義務消除多餘嘅東西同腐敗;喺呢方面,佢哋最突出嘅靈感來源係盧梭。[12] 根據羅伯斯庇爾嘅講法,個人嘅缺陷係通過堅持「共同利益」嚟糾正嘅,佢將呢個概念化為人民嘅集體意願;呢個想法係源自盧梭嘅公意。革命者亦受到盧梭嘅啟發,引入自然神論作為法國嘅新官方公民宗教

革命較激進階段嘅儀式同象徵性事件引用咗盧梭同佢嘅核心思想。因此,1793年8月喺已拆毀嘅巴士底獄遺址舉行嘅儀式,由革命最重要嘅藝術總監雅克-路易·大衛組織,標誌住新共和憲法嘅開始,呢個活動緊接喺最後廢除所有封建特權之後,以盧梭喺《愛彌兒》第四卷中著名嘅「薩伏依教士信仰告白」中闡述嘅民主泛神論自然神論為基礎嘅清唱劇為特色。[13]

埃德蒙·伯克注意到盧梭對法國大革命嘅影響,佢喺《對法國大革命嘅反思》中批評盧梭,呢個批評響遍歐洲,導致葉卡捷琳娜大帝禁止佢嘅作品。[14] 盧梭同法國大革命(特別係恐怖統治)嘅聯繫喺下一個世紀持續存在。正如弗朗索瓦·富雷指出:「我哋可以睇到,喺整個19世紀,無論係對革命嘅仰慕者定係批評者嚟講,盧梭都處於解釋革命嘅核心位置。」[15]

對美國革命嘅影響

編輯

根據一啲學者嘅講法,儘管盧梭同美國開國元勳嘅思想有相似之處,但佢對佢哋嘅影響係微乎其微。佢哋有共同嘅信念,認為「人人生而平等」係不言而喻嘅,並且堅信共和國嘅公民應該由公費教育。喺美國憲法嘅「普遍福利」概念同盧梭嘅「公意」概念之間可以畫出一條平行線。傑斐遜民主同盧梭對瑞士同科西嘉孤立獨立嘅家庭經濟嘅讚美、佢對一支管理良好嘅公民民兵嘅支持(例如科西嘉嘅海軍[16]同瑞士各州嘅民兵)之間亦存在更多共通點。[17]

但係,威爾艾瑞兒·杜蘭特認為盧梭對美國有明確嘅政治影響。據佢哋講:

[盧梭]政治影響嘅第一個跡象係支持法國積極援助美國革命嘅公眾同情浪潮。傑斐遜從盧梭、洛克同孟德斯鳩嗰度得出美國獨立宣言。作為法國大使(1785-89年),佢從伏爾泰同盧梭嗰度吸收咗好多嘢...美國革命嘅成功提高咗盧梭哲學嘅聲望。[18]

盧梭最重要嘅美國追隨者之一係教科書作家諾亞·韋伯斯特(1758-1843),佢受到盧梭喺1762年《愛彌兒》中關於教育學嘅思想嘅影響。韋伯斯特根據盧梭關於兒童智力發展階段嘅思想構建咗佢嘅《拼寫書》。[19]

盧梭嘅著作可能通過華茲華斯康德嘅作品間接影響咗美國文學,呢啲作品對新英格蘭超驗主義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以及諸如神學家威廉·埃勒里·查寧唯一神教信徒嚟講都好重要。《最後嘅莫希幹人》同其他美國小說反映咗托馬斯·潘恩同英國浪漫主義原始主義中同樣存在嘅共和主義同平等主義理想。[註 1][20]

對盧梭嘅批評

編輯
 
盧梭晚年肖像

第一個批評盧梭嘅係佢嘅同行百科全書派,尤其係伏爾泰。據雅克·巴爾尊講,伏爾泰論藝術同科學感到煩惱,對論人類不平等嘅起源同基礎感到憤怒。伏爾泰解讀第二篇論述時認為,盧梭希望讀者「四腳爬行」,就好似野蠻人一樣。[21]

塞繆爾·約翰遜對佢嘅傳記作家詹姆斯·博斯韋爾講:「我認為佢係最壞嘅人之一;一個應該被社會驅逐嘅惡棍,佢已經被驅逐咗。」[22]

讓-巴蒂斯特·布蘭查爾係佢主要嘅天主教對手。布蘭查爾拒絕盧梭嘅消極教育,認為唔應該等到兒童長大發展理性。兒童喺最早嘅歲月學習會獲益更多。佢亦唔同意盧梭關於女性教育嘅觀點,宣稱女性係依賴嘅一群。因此,將佢哋從母性嘅路徑上移除係不自然嘅,因為呢會導致男女雙方嘅不幸。[23]

歷史學家雅克·巴爾尊指出,同神話相反,盧梭唔係原始主義者;對佢嚟講:

理想人係獨立嘅農民,冇上級,自治。呢足以令哲學家對佢哋以前嘅朋友產生仇恨。盧梭不可原諒嘅罪行係佢拒絕文明生活嘅優雅同奢侈。伏爾泰曾經唱過「多餘嘅,最必要嘅事物」。盧梭會用中產農民嘅生活方式代替高級資產階級嘅生活標準。呢係鄉村對城市——對佢哋嚟講係一個令人惱火嘅想法,就好似盧梭每一部新作都係巨大成功呢個驚人事實一樣,無論主題係政治、劇場、教育、宗教,定係一本關於愛情嘅小說。[24]

早喺1788年,德斯塔爾夫人就已經發表咗《論讓-雅克·盧梭嘅作品同性格嘅書信》。[25] 1819年,喺佢著名嘅演講「論古代同現代自由」中,政治哲學家本雅明·貢斯當,一個立憲君主制同代議民主制嘅支持者,批評咗盧梭,或者更準確啲講係批評佢更激進嘅追隨者(特別係馬布利修士),[26] 認為佢哋「相信一切都應該讓路畀集體意願,而對個人權利嘅所有限制都會因為參與社會權力而得到充分補償。」[27]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喺佢好多作品中嚴厲批評盧梭,尤其係喺《法律》一書中,喺分析咗盧梭自己嘅段落之後,佢指出:

喺呢一切中,人扮演咩角色呢?佢哋只係被啟動嘅機器。事實上,佢哋唔係只係被視為製造機器嘅原材料咩?因此,立法者同君主之間嘅關係同農業專家同農民之間嘅關係一樣;而君主同佢嘅臣民之間嘅關係同農民同佢嘅土地之間嘅關係一樣。咁呢個公共事務嘅作家被置於人類之上幾高呢?[28]

巴斯夏認為盧梭希望忽視人民創造嘅社會秩序形式——將佢哋視為一個要由哲學家塑造嘅無思想嘅群體。巴斯夏,被同奧地利經濟學派有關嘅思想家視為「自發秩序」嘅先驅之一,[29] 喺一個簡單嘅經濟鏈中提出咗佢自己對佢認為嘅「自然秩序」嘅願景,喺呢個鏈中,多方可能喺唔需要相互認識嘅情況下進行互動,根據基本經濟法則如供需合作同滿足彼此嘅需求。喺呢樣嘅鏈中,要生產衣服,多方必須獨立行動——例如農民要施肥同耕種土地以生產羊嘅飼料,人要剪羊毛,運輸羊毛,將佢變成布料,另一個人要裁剪同銷售。呢啲人本質上會進行經濟交換,唔需要被命令,佢哋嘅努力亦唔需要中央協調。呢啲鏈存在於人類活動嘅每個分支中,個人生產或交換商品同服務,一齊自然地創造一個複雜嘅社會秩序,唔需要外部靈感、中央協調努力或官僚控制就可以令整個社會受益。

巴斯夏亦認為盧梭喺表達佢對人性嘅觀點時自相矛盾;如果自然係「足夠不可戰勝以重獲佢嘅帝國」,咁點解仲需要哲學家嚟指引佢返回自然狀態呢?巴斯夏提出嘅另一個批評點係,純粹生活喺自然中會令人類遭受不必要嘅苦難。[30]

薩德侯爵嘅《美德不幸,或茱絲汀》(1791年)部分模仿同以盧梭喺《論不平等》同《社會契約論》中嘅社會學同政治概念作為靈感。例如自然狀態、文明係腐敗同邪惡嘅催化劑、人類「簽署」契約以互相放棄自由以換取權利保護等概念都有被引用。例如,《茱絲汀》中嘅熱爾南德伯爵,喺泰蕾絲問佢點樣為虐待同折磨婦女辯護時,佢講:

互相令對方幸福嘅必要性只可以合法存在於兩個同樣有能力互相傷害嘅人之間,因此,係喺兩個實力相當嘅人之間:呢種聯繫只有喺呢兩個人之間立即形成一個契約 [un pacte] 嘅情況下先可以存在,呢個契約規定雙方唔可以對對方使用任何會對任何一方造成傷害嘅力量。. . [咁]如果較強嘅一方簽署呢種協議,佢會係幾蠢呢?[31]

埃德蒙·伯克當盧梭同休謨一齊訪問英國時,對盧梭形成咗一個唔好嘅印象,之後將盧梭嘅利己主義哲學同佢嘅個人虛榮心聯繫起嚟,講盧梭「除咗虛榮心之外,冇任何原則...佢對呢個惡習嘅執著程度幾乎達到瘋狂嘅地步」。[32]

托馬斯·卡萊爾講盧梭有「所謂狂熱者嘅面孔. . . 佢嘅思想就好似惡魔一樣佔據咗佢」。佢繼續講:

盧梭嘅錯誤同悲慘係我哋可以用一個單詞輕易命名嘅,即自我主義 . . . 佢冇完全戰勝單純嘅慾望;好多種類嘅卑微慾望仍然係佢嘅主要動機原則。我擔心佢係一個好虛榮嘅人;渴望得到人哋嘅讚美. . . . 佢嘅書,就好似佢本人一樣,係我所稱嘅不健康;唔係好嘅書。盧梭有一種感官性。結合咗佢咁嘅智力天賦,佢創造出一幅幅具有某種華麗吸引力嘅畫面:但佢哋唔係真正詩意嘅。唔係白色嘅陽光:有啲戲劇性;一種玫瑰粉紅色,人工嘅裝飾。[33]

查爾斯·達德利·華納喺佢嘅文章《平等》中寫到盧梭:「盧梭喺佢對人民主權嘅概念中借鑒咗霍布斯同洛克嘅思想;但呢唔係佢唯一缺乏原創性嘅地方。佢關於原始社會嘅論述,佢對人類原始狀態嘅非科學同非歷史性概念,係18世紀中期常見嘅。」[34]

1919年,被稱為「新人文主義」運動嘅創始人歐文·巴比特寫咗一篇批評,佢稱之為「感性人道主義」,佢將責任歸咎於盧梭。[35] 巴比特對盧梭嘅描述喺1923年被A.O.洛夫喬伊喺一篇著名同多次重印嘅文章中反駁。[36][未記頁數] 喺法國,保守理論家查理·莫拉斯,「法蘭西行動」嘅創始人,「喺1922年毫不猶豫將嘅罪名確實歸咎於盧梭。」[37]

  1. 庫珀係湯姆·潘恩嘅追隨者,而潘恩又係盧梭嘅崇拜者。關於美國自由理想嘅古典起源,亦可參見 Sibi Imperiosus庫珀喺鹿人嘅賀拉斯式自治理想,維拉朱莉亞學院,2005年7月,原著喺2017年10月20日歸檔,喺2009年3月12日搵到 .

參考資料

編輯
  1. Webster. "Unabridged Dictionary". Random House..
  2. Green, Edward (2007), "Reconsidering Rousseau's 'Le devin du village': An Opera of Surprising and Valuable Paradox" (PDF), Ars Lyrica, 16: 132, 原先內容歸檔 (PDF)喺25 July 2014, 喺17 July 2007搵到
  3. Matteson, Richard L. Jr. (2012). Acoustic Music Source Book (英文). Mel Bay Publications. ISBN 978-1-61911-099-1. 原先內容歸檔喺23 January 2021. 喺10 January 2021搵到.
  4. Jean-Jacques Rousseau, Motets, edited by Jean-Paul C. Montagnier (Zürich : Société Suisse de musicologie, Édition Kunzelmann, 2009)
  5. "Jean Jacques Rousseau – Composer Biography, Facts and Music Compositions". Famous Composers (美國英文). 原先內容歸檔喺16 March 2021. 喺30 November 2018搵到.
  6. 6.0 6.1 Rousseau, Jean-Jacques (1861). The Confessions of Jean-Jacques Rousseau (英文). Reeves and Turner. 原先內容歸檔喺31 March 2019. 喺30 November 2018搵到.[未記頁數]
  7. "Rousseau, Happy at Chenonceau". Google Arts & Culture.
  8. "Jean-Jacques Rousseau | Biography, philosophy, Books, & Facts". 英百科全書。原先內容歸檔喺3 June 2019。喺30 November 2018搵到
  9. Bertram 2012.
  10. Magee, Bryan (1998)。想史:西方哲學史必讀指南 (English)。優質平裝書俱樂部。頁 128ISBN 9780789444554{{cite book}}: CS1 maint: unrecognized language (link)
  11. Israel 2002, p. 274.
  12. Everdell, William R. (2000-04-15)。者末路:共和國同共和黨人嘅歷史 (英文)。芝加哥大學出版社。ISBN 978-0-226-22482-4
  13. Israel 2002, p. 717.
  14. Barran, Thomas (2002)。羅斯讀盧梭:1762–1825。西北大學出版社。頁 188。
  15. Furet, François。梭嘅遺產。頁 172。
  16. Li 2020.
  17. Schachner, Nathan (1957),馬斯·傑斐遜:傳記,頁 47
  18. Durant & Durant 1967, pp. 890–891.
  19. Rollins, Richard (1980),"2", 亞·韋伯斯特嘅漫長旅程
  20. Temmer, Mark J (1961),梭同梭羅魯法語研究 (28: 讓-雅克·盧梭): 112–121,doi:10.2307/2928950JSTOR 2928950
  21. Barzun 2001, p. 384.
  22. Boswell, James (1791)。繆爾·約翰遜嘅生平。頁 127。
  23. 主教百科全書:讓-巴蒂斯特·布蘭查爾。原先內容歸檔喺2018年2月27日。喺2018年2月26日搵到
  24. Jacques Barzun, 《從黎明到頹廢》 (2001) p. 384
  25. Grimm 1815, p. 353.
  26. Bertholet, Auguste (2021)。斯當、西斯蒙第同波蘭雅明·貢斯當年鑑46: 65–76。
  27. Constant, Benjamin (1874)。治著作 (French)。Paris:Charpentiers et Cie, Libraires-éditeurs。頁 274。「佢哋相信一切仍然應該讓步於集體意願,而對個人權利嘅所有限制都會因為參與社會權力而得到充分補償。」{{cite book}}: CS1 maint: unrecognized language (link)
  28. Bastiat 2010, p. 35.
  29. Norman Barry,《自發秩序嘅傳統》
  30. F. Bastiat,《政治經濟學嘅和諧》,p. 65。
  31. 薩德侯爵,(1990年) [1791年],《茱絲汀、臥室哲學同其他作品》,Grove Press,p. 645。
  32. Burke, Edmund (1791),國民議會議員嘅信
  33. Carlyle, Thomas (1841)。座五。作為文學家嘅英雄。約翰遜、盧梭、彭斯。. 雄、英雄崇拜同歷史中嘅英雄主義
  34. 平等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9年1月21日,. 查爾斯·達德利·華納著
  35. Babbitt 1991.
  36. Lovejoy 1948.
  37. Harvey, R Simon (1980),新評價盧梭:為紀念R. A. Leigh而作嘅研究,曼徹斯特大學出版社,「而單純關心事實並冇阻止其他人咁做。歐文·巴比特嘅《盧梭同浪漫主義》仍然係呢個主題唯一嘅通論,儘管早喺1919年就已經印刷,但係嚴重不準確、離題同有偏見」

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