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昂·安東尼斯古
伊昂·安東尼斯古[1](羅馬尼亞文:Ion Antonescu;1882年6月2號—1946年6月1號)係羅馬尼亞軍人同政治人,亦係有爭議性二戰羅馬尼亞中央集權統治者同民族英雄。1940年9月4號至1944年8月23號出任過羅馬尼亞首相。二戰期間,佢迫害過共產黨等異見人士,特別係陰謀論社團共濟會,所以又搞埋猶太人。1941年6月22號德蘇戰爭爆發,佢同德國一齊去攻打蘇聯,以奪回1940年6月蘇聯入侵而失去嘅比薩拉比亞同北布科維納。
伊昂·安東尼斯古 | |
---|---|
姓名原文 | Ion Victor Antonescu、Ion Antonescu |
出生日 | 1882年6月2號 |
出生地 | Pitești |
死亡日 | 1946年6月1號 (63歲) |
死亡地 | Jilava |
死因 | 槍傷 |
國籍 | 羅馬尼亞 |
識嘅語言 | 羅馬尼亞文、法文 |
母校 | École Spéciale Militaire de Saint-Cyr |
職業 | 政治人、軍人、外交官 |
政黨 | 獨立人士 |
配偶 | Maria Antonescu |
[改維基數據] | |
1944年8月23號,羅馬尼亞國王米哈伊一世發動政變將佢拉咗。1946年因戰爭罪行被處決。
身後評價
編輯共產主義史學報告
編輯關於二戰時嘅大屠殺同戰爭等問題上,共產黨政府嘅評價作品充滿官方話語。當中例如蘇聯歷史學所同Lucrețiu Pătrășcanu就以馬克思主義角度進行分析,作出咗完全基於馬克思列寧主義嘅階級鬥爭觀念來解釋羅馬尼亞嘅戰時演變。最終強調赤化及八·二三武裝起義嘅必要過程,國家共產主義階段嘅宣傳扭曲咗歷史客觀性。
1990年代嘅辯論
編輯經過1989年革命推翻共產主義嘅羅馬尼亞之後,羅馬尼亞人對安東尼斯古嘅形象出現唔同睇法。例如1990年代嘅民意調查顯示,安東尼斯古受到普遍民眾歡迎。另外,輿論亦受到某種恢復「猶太布爾什維克主義」嘅概念影響,又有指責猶太人將共產主義帶到羅馬尼亞。英國歷史學家東尼·朱特(Tony Judt)認為部份人將反俄情緒同否認大屠殺混為一談。羅馬尼亞嘅政治科學家Vladimir Tismăneanu提到1989年後,安東尼斯古嘅話題包括「偽神聖」形象,以及「迫害幻想」嘅社會現象。
法律上名譽恢復嘅爭議
編輯2006年12月5號,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裁決恢復安東尼斯古同佢22名閣僚嘅名譽,推翻一啲危害和平罪行,重話佢哋參與嘅係「預防性戰爭」(反抗蘇聯赤化同埋防範鄰國侵略)。[2]消息喺2007年3月正式對外發佈後,俄羅斯外交部表示難以接受,同時其他蘇聯嘅繼承國,以及歷史學家予以強烈嘅批評同壓力。2008年5月,羅馬尼亞最高法院推翻咗呢個裁決。安東尼斯古嘅抵押繼承人因布拉索夫法庭駁回上訴申求,終以戰爭罪犯財產法為理由沒收相關遺產。
攷
編輯- ↑ 歐洲暗影:一段橫跨兩場冷戰、三十年歷史的東歐邊境之旅
- ↑ 改写历史 罗马尼亚为二战独裁者“平反” 新華網(中共黨媒)(大陸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