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

中國唐代詩人、思想家

劉禹錫粵拼lau4 jyu5 sek3772年842年),夢得mung6 dak1),係大唐官員同詩人。佢自身自稱出身自中山(河北省定州市),而傳記寫話出身自彭城(江蘇省徐州市)。老來佢同白居易唱和最多,所以並稱爲劉白,白居易贈佢詩號詩豪si1 hou4);因爲做過太子賓客,所以稱呼做劉賓客lau4 ban1 haak3),又因爲做過祕書監、檢校禮部尚書,所以稱呼做祕書劉尚書bei3 syu1 lau4 soeng6 syu1

劉禹錫
劉禹錫,出自《晚笑堂竹莊畫傳》
夢得
出世772年
嘉興
842年
墓地河南滎陽豫龍狼窩劉村南高地(檀山)
國籍大唐
別名劉賓客;祕書劉尚書;詩豪
籍貫中山(而家河北定州)/彭城(而家江蘇徐州
職業詩人、官員
知名作品《竹枝詞》《烏衣巷》《西塞山懷古》《陋室銘》
鄉下浙江嘉興
仔女劉承雍(仔)
父母劉漵(父)
白帝城劉禹錫像

小傳

編輯

劉禹錫出生喺代代都出儒學者而有名嘅家族,關於佢嘅家世來歷講法比較多[1]。19歲,劉禹錫去到京都長安(而家陝西省首府西安)嘅學校讀書。793年(貞元九年)21歲時,佢及第進士,之後又過埋博學宏辭科。

佢做過淮南節度使杜佑轄下嘅書記。之後,佢入到中央政界,同同年進士柳宗元一齊加入王叔文中文王叔文嘅黨派,呢個黨派歷經德宗末期嘅貞元年間到順宗期,期間推進政治改革(805年嘅永貞革新)。當中劉禹錫擔當財政方面,因爲佢角色重要,佢同王叔文、王伾、柳宗元一齊並稱爲「二王劉柳」。太過急激嘅改革令佢樹起好多政敵,譬如武元衡。無過幾耐,喺宦官嘅壓力下,在位得八個月嘅順宗退位,然後憲宗即位,武元衡呢班守舊派嘅勢力再盛,王叔文一跣腳就冧咗臺、降咗職,劉禹錫亦遭左遷,任命爲連州(廣東省連州市刺史,不過喺途中又降格爲朗州(湖南省常德市司馬,呢一年佢33歲[2]。呢陣時黨派中其他緊要同道亦同樣左遷爲各地嘅司馬(八司馬事件)。喺朗州約九年間,劉禹錫沉浸喺文學度,呢度古來係地,佢從當地風俗度取材來作詩,作啲畀民衆祭祀用嘅歌詞(竹枝詞)。

815年(元和十年),佢召還返京都長安,但佢詠咗首關於玄都觀(道教場所)嘅詩[3],入面有揶揄政府主流派嘅內容,結果惹嬲咗當局權貴,又再貶爲連州刺史。之後歷經數地刺史,比如佢赴任過夔州(重慶市奉節縣)刺史同和州刺史,意味住佢畀人放逐多年。828年(大和二年)返去長安,拜命爲主客郎中。結果劉禹錫又再去玄都觀,又詠咗首詩作爲前回嘅續篇。不過呢次有宰相裴度保佢,免咗左遷,但之後裴度引退後,佢想去洛陽任職都唔得,832年(大和六年)外放爲蘇州刺史。因爲劉禹錫份人恃才傲物,性格狹窄,令佢嘅地位好唔安定[4]。之後又做過太子賓客(即係做太子嘅賓客)、刺史[5]

晚年劉禹錫返去洛陽,做太子賓客呢個閒散官職[6]。佢同白居易交往得好深,元稹未死前就已經經常唱和詩[7],死後由世稱「元白」轉爲「劉白」,白居易讚佢詩文神妙。到唐武宗時(在位:840年~846年),佢喺太子賓客之上加封檢校禮部尚書,係最後嘅官職,842年(會昌二年)以70歲壽終,贈戶部尚書[8]

佢嘅詩歌作品有《劉賓客集》,共40卷[9]

詩風

編輯

劉禹錫嘅抱負大,人生中又漂泊多年,所以佢心生對社會不公嘅激憤。爲此,佢作咗幾多詩表露心中嘅憤鬱,有啲係詠史來表白佢不屈嘅意志,有啲係詠物來指摘當時嘅政治腐敗。劉禹錫嘅左遷經驗,令佢詠嘅詩諷喻色彩強烈,尤其係樂府體嘅寓言詩。例如《聚蚊謠》,佢將中央政界嘅佞臣比喻成夏天時嘅蚊,呢啲蚊雖然係好細嘅存在,但聚埋一齊飛來飛去,煩人不但止重會傷人。但無論點,秋冬時嘅凍天一來,啲蚊就會絕跡,同樣呢班佞臣一失去天時之利,佢哋就會順勢凋落,呢首詩就係有噉樣嘅諷喻意味。此外呢類詩仲有《昏鏡詞》、《養鷙詞》、《讀張曲江集作》等,佢哋都包含呢啲特點。

佢嘅懷古詩亦好得讚賞,因爲呢啲詩都充滿滄桑雋永嘅悲傷情感。當中有名嘅有《烏衣巷》、《西塞山懷古》、《金陵懷古》、《蜀先主廟》。

另外,佢又爲各地唱嘅歌曲作新嘅歌辭。因爲曾經喺巴山楚水之地生活好耐[10],令佢心生對地方歌謠嘅熱愛。喺民間音樂浸染之下,作出唔少富於民歌情調、介乎雅俗嘅詩,清新質樸,真率自然。比如喺做朗州司馬時,當地嘅歌謠係用竹枝做和聲嘅,佢接住屈原學習民歌嘅傳統,根據民歌嘅調作出咗十幾篇《竹枝詞》,係有名嘅作品。之外佢又據調《浪淘沙》作咗九首。呢啲作品嘅風格就係由佢吸收、融和民歌之美而成。

總體來講,劉禹錫嘅詩歌明瞭、雄渾、節奏幾和諧。當時,佢及得上白居易,世人嗌佢哋做「劉白」,白居易亦贈佢詩號「詩豪」[11]

儒學

編輯

之外,劉禹錫又寫咗三篇《天論》,係呼應柳宗元《天說》嘅作品,係變革關於嘅思考方式嘅先驅。佢嘅學說提出對從來沿襲嘅天人感應說嘅異議,認爲天只係按住佢本身嘅特性去生成萬物,而唔會理人世嘅事,否認神祕、有意志嘅天;而人有自己意識而運用自身嘅能力,依據法(法即自然法則)來制禦萬物,但又唔係對自然規律嘅干預。天同人兩者各有自己能力,都取代唔到對方。佢嘅學說深化咗無神思想,由此,佢畀人睇做「代樸素唯物思想家」[12]

作品舉例

編輯

呢度收錄劉禹錫三首代表作品。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飲酒看牡丹
今日花前飲,
甘心醉數杯。
但愁花有語,
不為老人開。
蜀先主[13]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業復五株錢。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淒涼蜀故伎,來舞魏宮前。

參攷資料

編輯
  • 劉昫。一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一十:劉禹錫傳. 唐書
  • 歐陽脩、宋祁。一百六十八 列傳第九十三:劉禹錫傳. 唐書
  • 余冠英、錢鍾書、范寧。二冊. 國文學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 Trần Lê Bảo(陳黎保) (2004年)。版詞條禹錫. Từ điển văn học(漢喃:辭典文學;中譯:文學辭典 (越南文)。世界出版社(家出版世界Nhà xuất bản Thế giới)。 {{cite book}}: templatestyles stripmarker in |publisher= at position 7 (help); templatestyles stripmarker in |title= at position 79 (help)
  • Trần Trọng Kim(陳仲金著);Tản Đà傘沱譯) (1989年)。Thơ Đường(漢喃:詩唐;中譯:唐詩 (越南文)。少兒出版社(家出版𥘷Nhà xuất bản Trẻ)。 {{cite book}}: templatestyles stripmarker in |publisher= at position 7 (help); templatestyles stripmarker in |title= at position 73 (help)
  • 卞孝萱、吳汝煜 (1980年)。禹錫。上海古籍出版社。
  • 易君左 (1973年)。國文學史。華聯出版社。
  • Nguyễn Hiến Lê阮獻黎) (1997年)。Đại cương văn học sử Trung Quốc(漢喃:大綱文學史中國;中譯:中國文學史大綱 (越南文)。少兒出版社(家出版𥘷Nhà xuất bản Trẻ)。 {{cite book}}: templatestyles stripmarker in |publisher= at position 7 (help); templatestyles stripmarker in |title= at position 95 (help)
  1. 據中國社科院文研所《中國文學史》第236頁同埋《文學辭典》第905頁,話劉禹錫係洛陽人(而家河南洛陽城)。《唐詩》第109頁話劉禹錫係彭城縣人(而家屬江蘇省)。卞孝萱提出話劉禹錫係匈奴人後裔,七世祖劉亮跟住孝文帝入洛陽,直到佢老豆爲咗避安史之亂南渡嘉興;鄧聲斌嘅考證就話佢老豆係避亂去彭城。《元和姓纂》同埋《唐邢州司法劉光墓誌》就話劉禹錫嘅祖籍係江西吉州,郡望係沛國彭城。另外劉禹錫自稱佢祖先原貫喺中山,即係而家河北省定州市,話佢係中山靖王劉勝嘅後人。可以確定嘅係,劉禹錫嘅出世地係嘉興。
  2. 據中國社科院文研所《中國文學史》第236頁。
  3. 首詩個名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原文如下:「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意思係:「企喺條路,車馬揚起嘅塵撲面而來/無邊個唔話自己啱啱睇完花返來/喺玄都觀嘅上千樖桃樹/都係劉郎走咗(上天台)後種嘅。」首詩嘅意思幾模糊,不過啲人仲係聽出佢嘅諷刺意味,並因此貶職劉禹錫。一般解釋話,千樖桃花嘅形象象徵住嗰陣時透過政治投機而新上位嘅貴族權臣,而睇花嘅人則係啲趨炎附勢嘅人,佢哋爲咗富貴,奉承嗰啲有勢力嘅人。首詩尾句作者用詞「劉郎」指嘅係劉晨上天台山嘅典故,呢個典故意味住走咗陣再返來會發覺啲嘢物是人非,呢個詞亦係指佢自己(都姓劉)。之後,佢得以召返京城時,佢又來呢度作咗首《再遊玄都觀》,重係原先嘅口氣。據中國社科院文研所《中國文學史》第237頁,亦正係呢首詩令佢調去東都(洛陽)做太子賓客呢個閒散官職。
  4. 《舊唐書·劉禹錫傳》:「終以恃才褊心,不得久處朝列。」《新唐書·劉禹錫傳》:「禹錫恃才而廢,褊心不能無怨望……」
  5. 《舊唐書》嘅傳記寫佢做蘇州刺史後分別做汝州刺史、太子賓客、同州刺史;《新唐書》嘅傳記寫嘅次序係汝州刺史、同州刺史、太子賓客。
  6. 唔清楚係邊個太子,因爲相關嘅參攷書都無記名。
  7. 據《舊唐書》載嘅白居易嘅話「太和三年春以前,紙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元稹喺大和五年死。
  8. 《舊唐書·劉禹錫傳》:「會昌二年七月卒,時年七十一,贈戶部尚書。」古文用虛歲。
  9. 據易君左《中國文學史》第494頁同埋《唐詩》第109頁。
  10. 劉禹錫喺《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話:「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其中巴山喺揚子江兩邊,自湖北過到四川,當中有名嘅巫山有12峰,最有名嘅峰係神女峰。
  11. 據陳黎保《文學辭典》第905頁。
  12. 據中國社科院文研所《中國文學史》第236頁。
  13. 蜀先主:即劉備三國國君主。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