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爾扈特
土爾扈特(扈讀戶,粵拼:tou2 ji5 wu6 dak6;托忒蒙文:ᡐᡆᠷᡎᡆᡇᡑ;斯拉夫字:Торгоуд,拉丁化:Torgoud;傳統蒙文:ᠲᠣᠷᠭᠤᠳ,中蒙聯合轉寫:Torgud,內蒙標準口語音標:[tɔrɡʊːd],外蒙斯拉夫蒙文:Торгууд,拉丁化:Torguud;字面意思係「絲綢」或者「近衛軍」[註 1];滿文:ᡨᡠᡵᡤᡡᡨ,穆麟德:Turgūt;普通話拼音:Tǔ'ěrhùtè)係個蒙古遊牧民族,屬漠西蒙古,佢哋認克烈部首領王汗做佢先祖,曾經喺17世紀初西遷去伏爾加河下游,1771年東歸中國,今日佢哋嘅族人分居新疆、俄羅斯伏爾加河下游兩地,喺俄羅斯佢哋叫卡爾梅克人(俄文:Калмыки,拉丁化:Kalmyki)。
土爾扈特人 | |
---|---|
總人口 | |
33萬 | |
分佈地區 | |
俄羅斯 | 183372(2010年)[1]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0.6萬(1982年)[2] |
蒙古 | 14176(2010年)[3] |
語言 | |
蒙文(衞拉特話) | |
宗教信仰 | |
藏傳佛教、薩滿教;亦有啲唔信教 | |
相關種族 | |
蒙古族(尤其係漠西蒙古)、卡爾梅克人 |
族源
編輯蒙古喺13世紀興起之後,就有體系龐雜嘅眾多部族,從北亞到東歐嘅草原大漠都有蒙古部族。明末清初時,咁多個部族按地理位置、大致以外蒙南部分界,分成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土爾扈特部就屬漠西蒙古,同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合稱漠西四部[註 2],喺天山以北、阿爾泰山以南、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遊牧,其中土爾扈特部喺塔城一帶。
漠西蒙古又有音譯名,元明清三代文獻譯名唔同,有厄魯特(清)、衛拉特(清)、瓦剌(明)、斡亦剌惕(元),斯拉夫蒙文係Ойрад、拉丁寫法係Oirad。蒙古族有兩個來源:「草原百姓」(斡亦剌惕)「林中百姓」(不里牙惕)。佢哋嘅前史追到八九世紀嘅九姓韃靼,而先祖則係王汗率領嘅克烈部。克烈喺元代文獻作「客列亦惕」,意思係「包圍」「警衞」,而王汗家族又真係有人做過成吉思汗嘅護衛,而土爾扈特啲土話入面,「護衛軍」就叫土爾扈特,而家有考據認,克烈部喺12世紀時喺蒙古高原北部遊牧,王汗作為成吉思汗嘅契爺保護過佢,後來成吉思汗擊敗克烈部,於是部族四散,有部分西遷,改名爲土爾扈特部。[4][5]
關於族名,又有遞種講法。據《土爾扈特王統記》[註 3],喺土爾扈特第五任領主奇旺[註 4]嘅時代,奇旺話「去瓦剌嘅土地,去睇下啲牧地、汗王、領主哋」[註 5],派遣圖蘇[註 6]率領六個人去瓦剌之地。佢哋到咗瓦剌後,瓦剌領袖脫歡太師[註 7]接見佢哋,因爲佢哋身姿優美,脫歡太師驚歎話「你哋咁大隻嘅身體,真係優秀嘅國民呀[註 8]」,因爲噉,後來稱呼做「土爾扈特」,意思係「身體大隻嘅人」[註 9][6]。
西遷
編輯17世紀以來,準噶爾部勢力擴張,當時準噶爾首領巴圖爾琿台吉取代和碩特首領地位,成為霸主,企圖吞併土爾扈特部,於是兩部衝突。土爾扈特部爭唔過,就走咗去額爾齊斯河上游,不過喺呢度佢哋又受沙俄威脅,於是17世紀30年代繼續西遷,去到烏拉爾河、伏爾加河一帶遊牧。
當時呢帶無人控制,同時水草幾好,佢哋就喺度建立自己嘅汗國。之所以噉,在於呢度曾經係欽察汗國核心,呢個汗國冧咗後,歸阿斯特拉罕汗國,16世紀50年代屬沙俄,因為長期戰亂,呢度原先嘅牧民走曬,俄國一時無人力來開發經營。之後俄國經歷20年混亂,1618年羅曼諾夫王朝先穩定到國家,而呢個王朝又長期集中對付西面強國波蘭,於是就無理到伏爾加河下游地方,於是土爾扈特部乘機入到去呢度立國。不過正因如此,沙俄聲稱係佢嘅屬國。
土爾扈特部西遷之後,重同漠西蒙古聯絡,重向大清進貢,派人入藏煎茶禮佛,清朝皇帝亦派使團去過佢度,1712年康熙派使團用兩年時間穿過西伯利亞去探佢哋。
東歸
編輯土爾扈特汗國開國無耐,沙俄就注意到佢哋,於是企圖控制。沙俄靠武力逼佢哋屈服,攞咗汗王冊封權,插手貴族議事會,干涉汗國內政。同時嗌哥薩克人(東歐以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為主嘅遊牧民族)東遷,侵佔汗國牧地。當地人最憎在於沙俄想逼佢哋由喇嘛教改宗東正教。
1761年,渥巴錫登基,呢時沙俄係好戰女王耶卡謝蓮娜二世當位,爲咗爭港口同掠地,沙俄同土耳其係噉打仗,一方面沙俄盤削土爾扈特,另一方面喺度徵兵,幾年落來死咗過萬人。當地怨聲載道,因為啲後生死喺同自己無關嘅戰場,於是啲人想返中國。
準備之後,1771年初決意起義歸鄉,而呢時佢哋喺當地大約住咗過半世紀。原本想伏爾加河結冰先啟程,不料沙俄發覺佢哋計劃,於是提早起行。因為條河未結冰,伏爾加河西面一萬幾部眾東歸唔到,最終留喺當地,成為卡爾梅克人。
而東岸起行嘅人數有17萬人,合計3萬戶。佢哋走時帶走曬帶得嘅嘢,而帶唔走嘅牧村、宮帳燒曬,以表決心。
土爾扈特人走佬嘅消息好快傳到聖彼得堡,耶卡謝蓮娜二世即刻派哥薩克騎兵追堵,仲指示哈薩克人沿途狙擊。所以一路上佢哋身經百戰,死傷慘重,入咗哈薩克之後,畀哈薩克兵襲擊,其中一次激戰就折兵九千;今日哈薩克嘅奧琴峽谷係東歸必經之地,不過哥薩克人已經佔咗,佢哋就一面正面攻擊,另一支後面包抄來脫險。當佢哋穿過哈薩克,兜巴爾喀什湖南邊,入到戈壁沙漠,因為缺水草,死咗好多畜牲,於是食物唔夠,剩低嘅畜牲又有病,人食咗又得瘟疫。
遷徙咗半年之後佢哋先到咗新疆伊犁。據載,當初出發17萬人,「其至伊犁者,僅以半計」。
而家
編輯而家國內土爾扈特人大約有10萬,大部分喺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基本重係經營畜牧業。
當年留喺伏爾加河西岸嘅土爾扈特人,畀俄羅斯稱做卡爾梅克人,成立卡爾梅克共和國,而家係俄羅斯聯邦一部分。
相關
編輯1993年佢哋東歸嘅古仔拍成電影《東歸英雄傳》,2008年又拍成同名電視劇。
註
編輯- ↑ 「土爾扈特」(傳統蒙文:ᠲᠤᠷᠭᠤᠳ,中蒙聯合轉寫:Torgud)嘅詞根係ᠲᠣᠷᠭᠠ(torg_a),詞根意思係「絲綢」;呢個詞衍生出ᠲᠤᠷᠭᠠᠨ
ᠴᠡᠷᠢᠭ(torgan čerig),意思係「近衛軍」,由ᠲᠤᠷᠭᠠᠨ(torgan;絲綢)同ᠴᠡᠷᠢᠭ(čerig;軍)合成,出自中文「錦衣衛」。 - ↑ 呢個係根據戈壁沙漠,按地理位置劃分。一般分蒙古爲東西兩大部,東部蒙古即中央蒙古,西部蒙古以衛拉特(大明叫瓦剌)爲主。因爲蒙古嘅部族好大,劃分有各種,所以情況比較複雜。比如清代蒙古劃分爲二十四部嘅內札薩克蒙古、四部嘅外蒙古、九部嘅科布多、兩個旗嘅西套蒙古、五部嘅青海蒙古、重有啲散部。真係按位置分,漠西唔止四部,諸如輝特等屬科布多嘅都會劃入。
- ↑ 書名譯自日文《トルグート王統記》。原書嘅蒙古文名好長,係《ᠦᠨᠡᠨ
ᠰᠦᠰᠦᠭᠲᠦ
ᠬᠠᠭᠤᠴᠢᠨ
ᠲᠤᠷᠭᠤᠳ
ᠪᠠ᠂
ᠪᠠᠰᠠ
ᠴᠢᠩ
ᠰᠡᠳᠬᠢᠯᠲᠦ
ᠰᠢᠨᠡ
ᠲᠤᠷᠭᠤᠳ
ᠠᠶᠢᠮᠠᠭ ᠤᠨ
ᠬᠠᠭᠠᠨ
ᠨᠤᠶᠠᠳ ᠤᠨ
ᠤᠭ ᠦᠨᠳᠦᠰᠦᠨ ᠦ
ᠢᠯᠡᠳᠬᠡᠯ
ᠲᠤᠤᠯᠢ ᠶᠢᠨ
ᠪᠢᠴᠢᠭ
ᠪᠤᠢ》,中蒙轉寫係Ünen süsügtü xagučin Torgud ba, basa čing sedxiltü sin_e Torgud ayimag-un xagan noyad-un ug ündüsün-ü iledxel tuuli-yin bičig bui ,粵文譯係《有真信仰嘅舊土爾扈特、以及同樣有誠心嘅新土爾扈特部嘅汗王領主表奏家世嘅史詩之書》,日文論文中爲咗簡化而幫佢起咗噉嘅書名[6]。 - ↑ 傳統蒙古文:ᠬᠢᠪᠠᠩ,中蒙轉寫:Xibang;「奇旺」係中文文獻名。
- ↑ 轉譯自日文內容:「オイラトの土地に行って、牧地やハーンや領主たちを見て来い。」[6]
- ↑ 傳統蒙古文:ᠲᠤᠱᠠᠭᠤᠷ,中蒙轉寫:Tošagur;「圖蘇」係用粵音暫譯自傳統蒙文嘅現代讀音[tʊʃʊr]。
- ↑ 傳統蒙古文:ᠲᠣᠭᠠᠨ
ᠲᠠᠶᠢᠱᠢ,中蒙轉寫:Togan Tayiši;「脫歡太師」係中文文獻名。 - ↑ 蒙古文原文:ᠲᠠ ᠨᠠᠷ
ᠶᠠᠭᠤᠨ
ᠶᠡᠬᠡ
ᠲᠤᠷᠤᠭ
ᠪᠡᠶᠡ
ᠲᠡᠢᠨ᠂
ᠰᠠᠶᠢᠬᠠᠨ
ᠤᠯᠤᠰ
ᠪᠤᠢ,中蒙轉寫:ta nar yagun yexe turug bey_e tein, sayixan ulus bui 。日文對譯:「汝らは何という大きな身体をしている、立派な国民であることか」[6]。 - ↑ 按照呢種講法,「土爾扈特」(ᠲᠣᠷᠭᠤᠳ,Torgud)變化自ᠲᠤᠷᠤᠭ ᠤᠳ(Turug-ud),ᠲᠤᠷᠤᠭ(turug)嘅意思係「高大、龐大、巨大、肥大、粗壯」, ᠤᠳ(-ud)係個表示事物複數形式嘅詞尾,合埋嘅意思就係「啲大隻嘅嘢」,日文對譯係「大きな身体の者たち」[6]。
攷
編輯- ↑ "ВПН 2010" (俄文). 原著喺2020年4月30號歸檔. 喺2015年4月4號搵到.
- ↑ "Asiaharvest.org" (PDF) (英文). 原著 (PDF)喺2012年7月10號歸檔. 喺2015年4月4號搵到.
- ↑ "Монгол улсын хүн амын 2010 оны улсын тооллогын дүн" (蒙古文). 烏蘭巴托統計局. 2011年11月11號. 原著喺2016年3月12號歸檔. 喺2015年4月4號搵到.
- ↑ 土爾扈特部東歸:蒙古騎兵與哥薩克的較量[失咗效嘅鏈]
- ↑ 土爾扈特部──互動百科
- ↑ 6.0 6.1 6.2 6.3 6.4 宮脇淳子。〈モンゴル国立中央図書館所蔵「トルグート王統記」について(喺蒙古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嘅《土爾扈特王統記》)〉 (PDF) (日文)。東京外國語大學大學院地域文化研究科。原著 (PDF)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7年1月16號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