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曆一種,太陽之曆。天文而言,即係按之所在,在赤經。日行天一週,就為一,而赤經亦可判定季節。另有一種近似陽曆,由觀星而來,歲中特定時刻,見到某出現而計算。兩者相差無幾,一歲相差百分之一日多少少。前者稱為回歸年,後者稱為恆星年。現今天文來睇,陽曆出於地球公轉

華夏而言,兩種陽曆都用到。回歸年靠圭表,得出日影長短以及方位,可以得知夏至冬至等,從而二十四節氣。而恆星年,觀星定時,則見於尚書堯典夏小正月令等書。之不過後期曆法之中,經已唔提恆星位置。

古埃及出名睇天狼星,天狼星出早過日出尼羅河水將會泛濫。依種就係恆星年。

既然有陽曆,亦即有陰曆,即太陰之曆,之曆,按月相編曆。一歲之中,日月週期並唔吻合,所以陰曆同季節無關,不過月相容易睇到,簡單觀測就可以紀日,兼且潮汐生物週期,同月相有關,陰曆有佢用處。華夏編曆時,會兼用陰曆陽曆。

現行公曆,亦屬於陽曆。現行公曆實為額我畧曆,佢前身儒畧曆,由於置閏不當,與天文不合,越來越偏離,以致復活節唔喺春天,實為假陽曆。額我畧曆,修正儒畧曆置閏法,又貼近返去陽曆,與天文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