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跳轉到呢度。想搵一十二個月嘅月,請睇「月份」。

月亮,簡稱,有指舊時叫做月光[1],古代叫太陰天文學上叫佢做月球或者地衛一,用☾來代表佢,係地球唯一嘅天然衞星太陽系第五大衞星。佢嘅標誌係新月。月亮係地球望上第二光嘅嘢,夜晚重係最光嘅嘢。而叫月球,就係天文學家發現,月亮其實係一個球體,作以就叫月球喇。而科學文章多數叫佢做月球。

月亮
軌道離心率0.0567 ±0.0001 喺Wikidata改呢個
視星等−12.74 喺Wikidata改呢個
個名嚟自 喺Wikidata改呢個
軌道傾斜角5.145 角度 喺Wikidata改呢個
質量73.4767 ±0.0033 喺Wikidata改呢個
溫度95 開氏、390 開氏 喺Wikidata改呢個
半徑1,737.1 千米、1,738.14 千米、1,735.97 千米 喺Wikidata改呢個
公轉週期27.321661 日 (曆法) 喺Wikidata改呢個
半長軸384,400 千米 喺Wikidata改呢個
體積21,968,000,000 立方米 喺Wikidata改呢個
遠日點距離405,500 千米 喺Wikidata改呢個
近日點距離363,300 千米 喺Wikidata改呢個
地球距離385,000.5 千米 喺Wikidata改呢個
天文符號 喺Wikidata改呢個
母星體地球 喺Wikidata改呢個
子星體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CAPSTONE 喺Wikidata改呢個
軌道嘅類型highly elliptical orbit 喺Wikidata改呢個

月球同地球嘅平均距離係384,405千米(238,857英里)。月球嘅直徑係3,476千米(2,160英里)。由月球反射嘅太陽光,用1.3秒就射到落地球。

1969年9月美國派出「阿波羅11號」太空船往返月球,任務期間杭思朗艾德靈成為最先登陸月球嘅人。美國「阿波羅」登月計畫至阿波羅17號完。

形成

編輯

捕獲論

編輯

捕獲論認為月球一開始並唔係地球嘅衛星,係一粒圍住太陽轉嘅小行星,之後畀地球嘅引力吸住咗,變咗做衛星。

撞擊論

編輯

撞擊論就認為,好耐以前有一粒火星咁大嘅行星,叫做世亞,撞咗落地球,然後佢同地球嘅碎片因為引力黐埋一齊,變咗做月球。

離心論

編輯

喺離心論入面,當地球形成嗰陣,月球因為離心力由熔融嘅地球表面剝離,但係呢個理論解釋地月系統高角動量。

正面同背面

編輯

月球係一個天然衞星,月球嘅正面永遠對住地球。另一方面,除咗響月面邊沿附近嘅區域因天秤動而間中可見之外,月球嘅背面絕大部分唔可能由地球睇得見。響冇太空探測器嘅年代,月球嘅背面一直係個未知嘅世界。

月球背面嘅一大特色係佢幾乎冇月海呢種較嘅月面特徵。而當探測器運行到月球背面嗰陣,佢就唔可以同地球直接通訊

     
正面(地球上睇到)   背面(地球上睇唔到)

地球-月球系統

編輯

軌道運行

編輯
 
DSCOVR衞星影到地球自轉同月球背面喺軌道行過嘅動畫

地球同月球組成嘅系統有個共同質心(質心),呢個質心喺地球表面下面1,700 km(1,100 mi)(大概地球半徑四分之一)。

月球行緊個橢圓軌道,軌道離心率係0.055[2]。以地球計嘅軌道半長軸(即係地月距離)約莫40萬公里,等同圍住地球轉9個半圈[3]

月球對住恆星公轉一圈(恆星月)要27.3日[a]。不過因為地月系統同時圍住太陽轉,要見到同一個月相就要等多啲,總共29.5日[b][4],呢個朔望月即係月球上面嘅一日[5]

由於潮汐鎖定,月球自轉同公轉速度一致,搞到地球永遠只睇到月球近側。不過因為月球天平動,地球人其實可以睇到大約59%月面[6]

月球軌道平面貼近黃道面多過地球赤道面。太陽同地球嘅引力會令月球軌道有輕微偏差,例如軌道平面每隔18.61年就轉一圈引用錯誤 <ref>標籤開頭格式有錯或者個名唔啱,呢啲變化可以用卡西尼定律解釋[7]

 
月球同地球最近、平均同最遠距離(按比例顯示)

潮汐效應

編輯
 
簡化潮汐圖:月球引力扯到地球一邊隆起,近月球嗰邊海水被吸起形成高潮,遠嗰邊因離心力都有高潮。動畫顯示月球斜住個軌道行。

地球同月球(同埋太陽)互相拉扯,形成潮汐力。最明顯就係海洋潮汐,不過潮汐力仲會影響地球內部結構同月球運動。

月球外殼每27日會出現約10 cm(3.9 in)嘅潮汐形變,主要嚟自三個因素:地球固定拉力(因為同步自轉)、軌道橢圓同傾斜造成變化、同埋太陽少少影響[8]。最新研究話月球潮汐力可能幫手維持地球磁場引用錯誤 <ref>標籤開頭格式有錯或者個名唔啱

長期累積嘅潮汐壓力會引發月震。月震比地震少同弱,但因為月殼乾爭爭又碎裂,震波可以持續成個鐘——1969至1972年阿波羅計劃擺嘅地震儀意外發現呢個現象引用錯誤 <ref>標籤開頭格式有錯或者個名唔啱

最出名嘅潮汐效應當然係海水漲退[9]。雖然月球係主力,但太陽嘅潮汐力都有四成影響,兩者夾埋造成大潮小潮[9]

潮汐形成兩個海水隆起:一個對住月球,另一個背住。地球自轉時,對住月球嗰邊嘅高潮被引力鎖實,背住嗰邊就因離心力或者海水慣性形成引用錯誤 <ref>標籤開頭格式有錯或者個名唔啱。所以大約24個鐘會有兩次高潮同低潮[9]。由於月球公轉方向同地球自轉一致,每次高潮相隔12個鐘25分鐘(多出嘅時間係月球公轉所需)。

如果地球係冇陸地嘅水球,潮汐只會得1米高兼好規律。但現實中潮汐受多樣因素影響:

  • 海水同海床摩擦
  • 海水慣性
  • 近岸海盆變淺
  • 唔同海盆之間水嘅晃動引用錯誤 <ref>標籤開頭格式有錯或者個名唔啱

所以全球大部分地方嘅潮汐時間要靠實測加理論推算。

系統演化

編輯

潮汐延遲產生阻力,拖慢地球自轉速度[9][8]。呢啲角動量轉移畀月球令佢軌道升高,同時減慢公轉速度。

結果地月距離每年增加38 mm(1.5 in)(同指甲生長速度差唔多)引用錯誤 <ref>標籤開頭格式有錯或者個名唔啱引用錯誤 <ref>標籤開頭格式有錯或者個名唔啱原子鐘顯示地球一日每年長約17微秒引用錯誤 <ref>標籤開頭格式有錯或者個名唔啱,搞到要用閏秒調整時間。

長遠落去,地球自轉會慢慢同月球公轉同步。理論上500億年後[10],地球會永遠用同一面對住月球。不過到時太陽早已變紅巨星吞噬地月系統引用錯誤 <ref>標籤開頭格式有錯或者個名唔啱

就算冇被吞噬,太陽大氣阻力都會令月球軌道縮細。當距離得返18,470 km(11,480 mi),月球會過咗洛希極限被扯散成行星環,碎片最終撞落地球[11]

月蝕

編輯
内文:月蝕
 
2019年7月16日嘅月偏食

月蝕係一種特殊嘅天文現象,指當月球運行到地球嘅陰影部份嗰陣,即係太陽、地球、月球啱啱好(或幾乎)響同一條直線上,響月球同地球之間嘅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擋咗,睇到月球少咗一嚿。

水嘅存在

編輯

自古以來,彗星隕星不斷咁撞擊月球。呢哋物體中嘅大部分都有。來自太陽光嘅能量將呢哋大部分嘅水分分解成組成佢嘅元素,氫同氧。兩者通常都會即刻飛離月球。但係,有科學家提出假說,認為重有相當含量嘅水喺月球之上,例如響表面或深藏響月殼入面。美國克萊門汀任務顯示,一啲細小嘅水冰冰塊(含水彗星撞擊後嘅碎片)可能收埋響永久冇太陽照區域嘅月殼入面未融。雖然呢哋冰塊好細,但總水量可能相當可觀(約有1立方公里)。

而有啲水分子,亦可能響月面彈跳其間跌入隕石坑而收埋響入便。由於月球自轉軸相對於黃道面法線有1.5度嘅輕微傾斜,部分極區嘅隕石坑底部從來冇受太陽光照射,響永久嘅影子入便。克萊門汀任務曾經測量月球南極呢哋隕石坑並繪製成地圖[12]。科學家期望可以響呢類隕石坑中揾到水冰,並開採同利用太陽能電力或者核能來電解成。月球上可用嘅水量大大影響咗人類響月球上住嘅成本,因為由地球運送水(或氫同氧)貴到不切實際。

由阿波羅號上嘅太空人響月球赤道附近收集嘅岩石冇任何水分。月球勘探者號或其他近期研究(例如:史密森學會)都冇揾到液態水、冰或者水蒸氣嘅直接証據。然而,月球勘探者號嘅結果指出響永久無日照區有氫,並可能以水冰嘅形式存在。

2009年11月13號美國太空總署宣布響月球發現水,兩粒衞星月球坑觀測同感測衞星響10月初撞月球南極所彈出嘅塵,科學家分析有關數據,確認月球有水[13] [14]

內部構造

編輯
月球表土嘅化學成分(由月面嘅岩石推導出嚟)[15]
化合物成分 型式 成分 (wt %)
高地
二氧化矽 SiO2 45.4% 45.5%
氧化鋁 Al2O3 14.9% 24.0%
氧化鈣 CaO 11.8% 15.9%
氧化鐵 FeO 14.1% 5.9%
氧化鎂 MgO 9.2% 7.5%
二氧化鈦 TiO2 3.9% 0.6%
氧化鈉 Na2O 0.6% 0.6%
總計 99.9% 100.0%

睇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廣東俗語考 釋天時
  2.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W06嘅參照
  3.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 2023 j509嘅參照
  4.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worldbook嘅參照
  5.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Day嘅參照
  6.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Liberation嘅參照
  7.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Beletskii2嘅參照
  8. 8.0 8.1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touma1994嘅參照
  9. 9.0 9.1 9.2 9.3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Lambeck1977嘅參照
  10.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Universe Today 2016嘅參照
  11.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space070122嘅參照
  12. "Clementine Explores the Moon". www.lpi.usra.edu. 喺2022-06-16搵到.
  13. 國太空總署宣布月球發現水國廣播公司。14-11-2009。 {{cite news}}: Check date values in: |date= (help)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14. 国航天局13日宣布:月球上存在水。14-11-2009。 {{cite news}}: Check date values in: |date= (help)
  15. Taylor, Stuart Ross (1975). Lunar science: A post-Apollo view.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Inc. p. 64.


引用錯誤 <ref> tags exist for a group named "lower-alpha", but no corresponding <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tag wa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