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涌粵拼gun1 cung1英文Kwun Chung)係香港九龍一個地方,響九龍半島嘅西南,油麻地尖沙嘴之間,用街嚟計即係佐敦道同柯士甸道之間(實際上官涌範圍去到西貢街)。官涌響同香港早期歷史好有關係,官涌之戰官涌炮台都曾經響度一度出現過。家下官涌係繁盛嘅商住區。

官涌

官涌係一個前殖民地區,殖民地政府發展尖沙嘴嗰陣將尖沙嘴啲村民搬去官涌北邊起名叫油麻地,去到柯士甸道就歸尖沙嘴,所以官涌同油麻地好難分。地鐵通車之後,因為有佐敦地鐵站,官涌近彌敦道一帶,佐敦嘅知名度甚至超過咗官涌。

英人早年調查,將官涌寫成Koon Chung。

地理

編輯
 
1845年地圖,官涌為一涌谷,西南官涌山上有寨

原來官涌係個涌口,有喺今日京士柏流去九龍西岸,涌起於加士居道佐敦道交界對上嘅谷。因為谷中間有個細山,向西分途,約莫經今日加士居道同佐敦道,再匯合,原本彌敦道同佐敦道交界就係涌口入海,但村民後來填咗嚟種田,條涌就變咗大約由甘肅街一帶流出海。佐敦道同炮台街界一帶原有官涌山,高約120呎,即官涌炮臺所有地。佐敦道南亦有山,高約五十呎。山連住南便另一座山,大邊旯,即係今日九龍公園。[1][2]

今日官涌已經剷平,條涌都無埋。地勢只淨舊南九龍裁判署一帶山可以睇到。因為剷山唔夠平,所以柯士甸道地勢稍高。官涌對出海面填到去今日港鐵九龍站

1839年,英軍進攻九龍,英船畀官涌水師炮打。1839年11月4號到13號,英軍先後六次進攻官涌山,均告失敗 。

1840年,林則徐喺官涌山起官涌炮臺(又名臨衝炮臺),設有官署、兵房、廟同藥庫等建築物,並派駐75兵防守。不過一年之後,因為砲臺孤懸海外,林則徐下令撤防。鴉片戰爭時,炮臺畀英軍佔領,之後拆咗,石頭運過去港島用來起屋。家下官涌街同炮台街係炮臺故址。

之後英國曾經響官涌一帶調查過。呢度係有河谷同埋有農民喺度耕田大清喺官涌山駐紥,有寨。

1841年英國得到香港之後,大清對英國大為緊張,加強九龍防務。

1860年英國得到九龍半島,官涌為英人治地。

1906年,香港打大風,損失巨大。香港政府喺1909年通過《建築避風塘條例》,起油蔴地避風塘。政府將官涌山夷平,沙石用來填平旺角到油麻地一帶淺灘,同埋起防波堤。雖則官涌山塊地移平咗,仍然會睇到官涌呢塊地係南向北斜。

官涌山剷平之後,就開始發展。發展係佐敦道北邊先,之後先至到佐敦道南邊。原因係九龍唐人往宅商業,係由油蔴地嗰邊開始。

根據地圖所示,官涌海旁,1923年有煤倉,對出係海軍船塢。1968年有政府船塢

1979年,地鐵通車,喺官涌設站。個站用跟英國習慣,以街名命名。所以跟佐敦道,叫佐敦站。自此,唔少人將佐敦地鐵站附近,改叫「佐敦」。

社區設施

編輯

節慶

編輯

盂蘭節期間,會有盂蘭勝會,即係尖沙嘴官涌盂蘭勝會。個會喺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舉行。

  1. 1845年哥連臣測繪地圖
  2. 1863年提議九龍街道圖

參考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