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注音符號
粵語注音符號(粵音:Jyut6 jyu5 zyu3 jam1 fu4 hou6),係1930年代至1950年代喺中國東南爲當地嘅廣東話標音嘅拼音方案,運用當時由中華民國所制定嘅注音符號來直接拼寫廣東話嘅發音。
歷史改
民國政府時期改
官話注音符號製訂之後,喺全國各地拼寫本地漢語語言。爲此,廣東省注音符符號推行委員會成立,佢嘅推行辦法草案第五項爲:「編輯方音注音符號傳習小冊及注音符號本地同音常用字彙,用本地話解釋,以利推行……」委員會成員包括趙雅庭,佢首先整咗「粵語注音橫推直看拼音一覽表」,爾份表喺省立注音符號傳習所同中華國音快字研究會實驗過,演講唔使一粒鐘,全場參與者都識晒。然後,佢喺1931年出版《民眾識字粵語拼音字彙》,以注音符號標列廣州市粵音。爲咗標示粵音,佢新增粵語獨有嘅「 (gw)」同「 (kw)」符號,用嚟取代原本「ㄍㄨ、ㄎㄨ」嘅拼法,不過𠼮書入面並唔統一,有時用新符號,有時仲係用「ㄍㄨ、ㄎㄨ」。元音「oe同eo」都用新增嘅「 」號。「z、c、s」嘅寫法用「ㄐ、ㄑ、ㄒ」。至於粵語獨有嘅元音「a」,趙雅庭無特別增設符號。佢借「ㄟ」代表「ai」而非「ei」(「ei」改作「ㄝㄧ」);借「ㄡ」代表「au」而非「ou」(「ou」改作「ㄛㄨ」);借「ㄣ」同「ㄥ」代表「an」及「ang」(佢哋本來表示官話嘅「en」同「eng」,而粵語無此音)。至於「am」,則以「ㄜㄇ」標示。換言之趙雅庭以「ㄜ」代表粵拼嘅「a」元音,但佢盡可能用其他方法嚟表示,減少使用「ㄜ」字。韻尾「-m、-n、-ng、-p、-t、-k」嘅寫法係「ㄇ、ㄋ、ㄫ、ㄆ、ㄊ、ㄎ」,同聲母、元音一樣大細,佢下面亦無附點。鼻音獨立韻使用「ㄇ」和「ㄫ」。
但係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無點採用或者吸收趙雅庭嘅方案。佢喺1932年4月初版、由趙元任主編嘅注音符號總表度,有用注音符號做基礎,修改而成嘅廣州閏號分表,採用嘅標示方法同趙雅庭版本差好遠。喺國語注音符號嘅基礎上,刪咗「ㄐ、ㄑ、ㄒ、ㄓ、ㄗ、ㄘ、ㄙ、ㄔ、ㄕ、ㄖ、ㄜ、ㄦ」12符,加咗「 (z)、 (c)、 (s)、 (ng聲母)、 (a)、 (oe同eo)、 (aam)、 (on)、 (ong)、 (-m及m鼻音韻)、 (ng鼻音韻)」11符。用「 (-p)、 (-t)、 (-k)」附喺元音後面去記錄入聲韻。方案有15聲母同24韻母符號(包括用於韻腹同韻尾嘅符號),共39符(聲母嘅「ㄆ、ㄊ、ㄎ」同韻尾嘅「ㄆ、ㄊ、ㄎ」分開計)。本條目後列嘅民國政府方案,即係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方案,唔係趙雅庭方案。
人民政府時期改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教廳1950年代頒佈了新嘅粵語注音方案。同民國政府方案相比,新增粵語入面獨有嘅「 (gw)」同「 (kw)」符號,嚟取代原本「ㄍㄨ、ㄎㄨ」嘅拼法。「z、c、s」嘅寫法由「 、 、 」改爲「ㄐ、ㄑ、ㄒ」。「ㄟ」代表嘅音由「ei」改爲「ai」(而「ei」就改做「ㄝㄧ」)。「ㄡ」代表嘅音由「ou」改爲「au」(而「ou」就改做「ㄛㄨ」)。「ㄣ」同「ㄥ」改爲代表「an」同「ang」——喺廣州閏號「ㄣ」和「ㄥ」淨係做韻尾「-n」及「-ng」,同韻腹元音結合,唔會單獨使用。「oe同eo」嘅寫法更改做「 」。同時,刪減咗廣州閏號嘅「aam、on、ong」三符。韻尾「-m、-n、-ng」嘅寫法由「ㆬ、ㄣ、ㄥ」改爲「ㄇ、ㄋ、ㄫ」。鼻音獨立韻改爲「ㄇ」同「ㄫ」,棄用「ㆬ」同「ㆭ」。「jung(/jʊŋ/)」亦改做「ㄧㄨㄫ」,視爲屬於「ung」韻,棄用民國政府方案嘅「ㄩㄥ」。方案有17聲母符號、16韻母符號(無計算用喺韻尾嘅「ㄇ、ㄋ、ㄫ、ㄆ、ㄊ、ㄎ」),共33符。
綜合嚟講,人民政府方案主要建基於趙雅庭方案,不過喺民國政府方案度吸收咗「 」嚟代表「a」元音,唔使用「ㄜ」字。同時亦都統一用「 」同「 」嚟表示聲母「gw」、「kw」,唔再混雜「ㄍㄨ、ㄎㄨ」的寫法。爲咗令韻尾清晰,人民政府方案喺韻尾下加上附點(本條目因排版技術問題,無法加上附點,改以縮小字元顯示)。
近代改
中國政府之後推行漢語拼音,而且後來出現各種粵語拉丁化方案,直至21世紀,粵語注音已經幾乎無人用。
同時,萬國碼並未收錄部分粵語注音符號,無得喺電腦度輸入;不過有民間愛好者借用有收錄嘅台語注音符號、日語片假名等嘅符號拼成完整嘅粵語注音。2020年3月推出嘅萬國碼13.0版,終於補足咗人民政府方案嘅粵語注音符號,毋使再搵其他符號借代。
粵語注音符號系統改
注音符號表改
萬國碼收錄唔齊全,符號表以圖檔爲準;收咗就加喺圖檔右旁,未收就齋出圖檔。
民國政府時期改
聲母 | 介音 | 韻母 | 輔音韻尾 | |||||||
---|---|---|---|---|---|---|---|---|---|---|
ㄅ | ㄉ | ㄍ | ㄧ | ㄚ | ㄞ | ㆬ | ㆬ | |||
ㄆ | ㄊ | ㄎ | ㄨ | ㄛ | ㄟ | ㄢ | ㆭ | ㄣ | ||
ㄇ | ㄋ | ㄫ | ㄩ | ㄝ | ㄠ | ㄤ | ㄥ | ㆶ | ||
ㄈ | ㄌ | ㄏ | ㆿ | ㄡ | ||||||
脣音 | 舌尖中音 | 舌面音 | 舌根音 | 半元音 | 單音韻母 | 複音韻母 | 鼻音 複音韻母 |
輔音 音節化 |
鼻音韻尾 | 入聲韻尾 |
人民政府時期改
聲母 | 半元音 | 韻母 | 輔音韻尾 | ||||||||
---|---|---|---|---|---|---|---|---|---|---|---|
ㄅ | ㄉ | ㄐ | ㄍ | ㆼ | ㄧ | ㄚ | ㄞ | ㄢ | ㄇ | ㄇ | ㄆ |
ㄆ | ㄊ | ㄑ | ㄎ | ㆽ | ㄨ | ㄛ | ㄟ | ㄣ | ㄫ | ㄋ | ㄊ |
ㄇ | ㄋ | ㄒ | ㄫ | ㄩ | ㄝ | ㄠ | ㄤ | ㄫ | ㄎ | ||
ㄈ | ㄌ | ㄏ | ㆿ | ㄡ | ㄥ | ||||||
ㆾ | |||||||||||
脣音 | 舌尖中音 | 舌面音 | 舌根音 | 圓脣音 | 半元音 | 單音韻母 | 複音韻母 | 鼻音 複音韻母 |
輔音 音節化 |
鼻音韻尾 | 入聲韻尾 |
聲母表改
漢字嘅粵語註音由聲母、韻母、聲調三者組合而成;具體方案睇下面三份表。
聲母 | 國民政府 | 人民政府 | 國際音標 | 粵拼 | 例 漢字 粵拼 |
---|---|---|---|---|---|
幫 | ㄅ | /p/ | b | ㄅㄛ 波 bo | |
滂 | ㄆ | /pʰ/ | p | ㄆㄛ 婆 po | |
明 | ㄇ | /m/ | m | ㄇㄛ 摸 mo | |
非 | ㄈ | /f/ | f | ㄈㄛ 科 fo | |
端 | ㄉ | /t/ | d | ㄉㄛ 多 do | |
透 | ㄊ | /tʰ/ | t | ㄊㄛ 拖 to | |
泥 | ㄋ | /n/ | n | ㄋㄛ 挪 no | |
來 | ㄌ | /l/ | l | ㄌㄛ 羅 lo | |
精 | ㄐ | /t͡ʃ/、/t͡s/、/t͡ɕ/ | z | ㄧ/ㄐㄧ 支 zi | |
清 | ㄑ | /t͡ʃʰ/、/t͡sʰ/、/t͡ɕʰ/ | c | ㄧ/ㄑㄧ 雌 ci | |
心 | ㄒ | /ʃ/、/s/、/ɕ/ | s | ㄧ/ㄒㄧ 思 si | |
以 | ㄧ | /j/ | j | ㄧ 衣 ji
ㄧㄚ 也 jaa | |
見 | ㄍ | /k/ | g | ㄍㄚ 家 gaa | |
溪 | ㄎ | /kʰ/ | k | ㄎㄚ 卡 kaa | |
我 | ㄫ | /ŋ/ | ng | ㄫㄚ 牙 ngaa | |
曉 | ㄏ | /h/ | h | ㄏㄚ 哈 haa | |
古 | ㄍㄨ | /kʷ/ | gw | ㄍㄨㄚ/ ㄚ 瓜 gwaa | |
困 | ㄎㄨ | /kʷʰ/ | kw | ㄎㄨㄚ/ ㄚ 夸 kwaa | |
云 | ㄨ | /w/ | w | ㄨㄚ 蛙 waa
ㄨ 烏 wu |
- 零聲母嘅字唔使補聲母符號。韻母表「ㄧ、ㄨ、ㄩ」行嘅韻母都一樣唔使補。
- 粵語爾今有「/t͡s/~/t͡ʃ/~/t͡ɕ/」、「/t͡sʰ/~/t͡ʃʰ/~/t͡ɕʰ/」、「/s/~/ʃ/~/ɕ/」三隻噝音;每隻都有三種發音,係同一音位嘅自由變異;但喺二百年前都分爲「精莊組」同「知章組」,換言之有六隻噝音。
韻母表改
- 「eu、em、ep、en、et」係口頭語音,毋係傳統讀書音。原方案無爾啲音,爾家按佢體系類推。
- 「jung」係「j」聲母同「ung」韻母嘅組合,但國民政府寫做「ㄩㄥ」而毋係「ㄧㄨㄥ」。
聲調改
注音符號總表指,聲調可以唔標,如果必須標注時可以用下列方法,標喺末尾符號的嘅上角。
名稱 | 陰平 | 陰上 | 陰去 | 陽平 | 陽上 | 陽去 | 上陰入 | 下陰入 | 陽入 |
---|---|---|---|---|---|---|---|---|---|
調值 | 55/53 | 35 | 33 | 11/21 | 23 | 22 | 5 | 3 | 2 |
國際 音標 |
˥/˥˧ | ˧˥ | ˧ | ˩/˨˩ | ˨˧ | ˨ | ˥ | ˧ | ˨ |
符號 | ˉ 通常唔標 |
ˇ | ˋ | ˊ | ˘ | ˆ | ˙ | 唔標 | ʻ |
橫向 例子 |
通常唔標 |
||||||||
豎向 例子 |
通常唔標 |
|
|
|
|
|
|
|
|
範例改
1932年注音符號總表廣州閏號分表範例語句改
(註:爲排版之便,「 、 、 、 」借用形似嘅「¥、ㄗ、ㄘ、ㄙ」表示。)
1950年代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教廳粵語注音方案改
電腦支援改
目前萬國碼支援下列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 Bopomofo[1][2] Unicode Consortium官方代碼表(PDF)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U+310x | ㄅ | ㄆ | ㄇ | ㄈ | ㄉ | ㄊ | ㄋ | ㄌ | ㄍ | ㄎ | ㄏ | |||||
U+311x | ㄐ | ㄑ | ㄒ | ㄓ | ㄔ | ㄕ | ㄖ | ㄗ | ㄘ | ㄙ | ㄚ | ㄛ | ㄜ | ㄝ | ㄞ | ㄟ |
U+312x | ㄠ | ㄡ | ㄢ | ㄣ | ㄤ | ㄥ | ㄦ | ㄧ | ㄨ | ㄩ | ㄪ | ㄫ | ㄬ | ㄭ | ㄮ | ㄯ |
註釋 |
注音符號擴充 Bopomofo Extended[1][2] Unicode Consortium官方代码表(PDF)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U+31Ax | ㆠ | ㆡ | ㆢ | ㆣ | ㆤ | ㆥ | ㆦ | ㆧ | ㆨ | ㆩ | ㆪ | ㆫ | ㆬ | ㆭ | ㆮ | ㆯ |
U+31Bx | ㆰ | ㆱ | ㆲ | ㆳ | ㆴ | ㆵ | ㆶ | ㆷ | ㆸ | ㆹ | ㆺ | ㆻ | ㆼ | ㆽ | ㆾ | ㆿ |
註釋 |
字型支援改
目前有開源字型一點明體、全字庫注音符號修訂支援所有萬國碼已收錄嘅粵語注音符號字元。
早期字元替代改
起初萬國碼並未收錄部份粵語注音符號,得官話用嘅注音符號。1999年9月,3.0版加咗台灣方音符號;2010年10月,加埋注音字母苗文都仲未加粵語注音符號,缺乏對粵語嘅支援。直至2019年4月,由陳永聰(Eiso Chan)同內木一郎等人倡議[1],而且得到恆今基金會PanLex計劃嘅Ben Yang和議[2]之後,萬國碼喺2020年3月推出嘅13.0版終於補足番人民政府完整嘅粵語注音符號,先至有上面份表排最尾嗰幾隻字元「ㆻ、 、 、 、 」。而國民政府方案嘅「 、 、 、 」,目前仲未收錄。
所以,喺萬國碼13.0版之前,用戶一直無法喺電腦輸入完整嘅粵語注音。不過有民間愛好者借用萬國碼已收錄嘅台語注音符號、日語片假名甚至其他符號,嚟拼成完整嘅粵語注音。有啲甚至改動咗原方案嘅一部份。其中一啲做法如:
- 「 」借用形似嘅日語片假名「ハ」表示。而家萬國碼已經增收「ㆿ(U+31BF)」,可以直接標示,毋使用其他符號借代。
- 「 」或「 」借用形似嘅貨幣符號「¥」、數學符號「⩝」、日語片假名「サ」甚至漢字「廿」來表示,或假借粵語毋用嘅「ㄜ」。有啲方案仲會分「oe」和「eo」,例如以「サ」嚟表示前者,以「¥」或「廿」嚟表示後者。而家萬國碼已經增收「ㆾ(U+31BE)」,後者可以直接標示,唔使用其他符號借代。
- 「 、 、 」借用「ㄗ、ㄘ、ㄙ」表示。
- 「 」借用同音嘅台語注音符號「ㆰ」表示。
- 「 」借用漢字「干」嚟表示。
- 「 」借用同音嘅台語注音符號「ㆲ」、垂直符號「⊥」,甚至漢字「丄」嚟表示。
- 入聲韻尾無論係「ㄅ、ㄉ、ㄍ」定係「ㄆ、ㄊ、ㄎ」都借用「ㆴ、ㆵ、ㆶ」表示。爾三位萬國碼碼位嘅原意係收錄前者,但萬國碼作業錯誤,令本來要畀「ㄍ」嘅碼位,變成咗「ㄎ」嘅形狀。而家萬國碼已經增收「ㄍ(U+31BB)」,可以用「ㆴ、ㆵ、ㆻ」表示。
- 「 」倒退番去民國政府時期寫法「ㄍㄨ」,或者假借粵語唔用嘅「ㄓ」,甚至漢字「广」或者「巛」嚟表示。而家萬國碼已經增收「ㆼ(U+31BC)」,可以直接標示,唔使用其他符號借代。
- 「 」倒退番去民國政府時期寫法「ㄎㄨ」,或者假借粵語唔用嘅「ㄔ」,甚至漢字「亏」嚟表示。爾家萬國碼已經增收「ㆽ(U+31BD)」,可以直接標示,唔使用其他符號借代。
部份適應電腦方案對照改
爾份對照表列出一部份適應萬國碼嘅方案[3],並附上國民同人民政府時期原方案、國際音標、粵拼做對照。
聲母改
韻母改
聲調改
國民 | 人民 | 馮氏 | 陳氏 | 圖略 | 方擴 | 一腦 | 國際音標 | 粵拼 | |
---|---|---|---|---|---|---|---|---|---|
丁 | ˉ | 無 | 無 | ˋ | ˉ/¹ | 無 | ˉ | ˥/˥˧ | 1 |
頂 | ˇ | 無 | 無 | ˊ | ˇ/² | ˋ | ˊ | ˧˥ | 2 |
椗 | ˋ | 無 | 無 | 無 | ˋ/³ | ˪ | ˋ | ˧ | 3 |
停 | ˊ | 無 | 無 | ˚ | ˍ/⁴ | ˊ | ˍ | ˩/˨˩ | 4 |
挺 | ˘ | 無 | 無 | ˇ | ˯/⁵ | ˇ | ˏ | ˩˧/˨˧ | 5 |
定 | ˆ | 無 | 無 | 〝 | ˎ/⁶ | ˫ | ˎ | ˨ | 6 |
的 | ˙ | 無 | 無 | ˋ | ˙/⁷ | 無 | ˉ | ˥ | 1 |
踢 | 無 | 無 | 無 | 無 | ˚/⁸ | 無 | ˋ | ˧ | 3 |
敵 | ʻ | 無 | 無 | 〝 | ./⁹ | ˙ | ˎ | ˨ | 6 |
參考改
- 趙雅庭:《民眾識字粵語拼音字彙》,廣州:廣州神州國光社,1931年。
-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注音符號總表》,北平: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1932年4月。
-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敎廳:《廣州音農民速成識字課本》,廣州:華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8月。
-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敎廳:《廣州音職工速成識字課本》,廣州:華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11月。
- 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秘書處拼音方案工作組:《全國主要方言區方音對照表》,中華書局,1954年12月。
- 馮田獵:《粵語同音字典》,香港:東聯學供社,1974年。
註改
- ↑ Eiso Chan: Preliminary proposal to encode four extended Bopomofo letters for Cantonesein BMP
- ↑ Ben Yang: Proposal to encode Cantonese Bopomofo Characters
- ↑ 〈中文字元資料頁:粵語注音方案〉 (PDF). 原著 (PDF)喺2021年2月12號歸檔. 喺2019年4月19號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