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史係研究美術同埋圖像、形狀、材料嘅歷史發展嘅科學,亦都研究同描述美術向渠嗰時同嗰到嘅美術感,同世界觀條件之下嘅文化作用同埋藝術家嘅創作過程。

喬爾喬·瓦薩里,自畫像

研究範圍

編輯
 
約翰·約阿希姆·溫克爾曼,1768年肖像畫,安東·馮·馬隆畫

美術有好耐嘅歷史。一有人類,美術史就開始了,原始社會嘅人類會喺岩壁上畫動物同狩獵,隨著文明發展,最早嘅文字亦都係由圖畫演變嚟嘅。美術係一種精神產物,史上不嬲都係同宗教聯繋埋一齊嘅。隨著技術進步,繪畫材料發展,畫家不斷追求更加逼真嘅描繪對象,美術水平不斷發展。隨著美術向社會嘅作用、地位同美術理論嘅發展,美術本身亦都不斷咁變。美術作品嘅風格聯繋同歷史關聯被人睇成係每部作品嘅產生前提。

美術史忌研究對象係由中世紀早期開始到而家歐洲同近東嘅繪畫制圖雕塑建築。由19世紀後半葉開始美術史亦都研究教會收藏嘅藝術作品同寶藏。史前史亦都研究有文字之前嘅發展。考古學埃及學嘅研究亦都包括地中海早期文明嘅美術發展。早期嘅美術史而今限於由4世紀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開始到現今嘅歐洲美術。近代同現代嘅研究范圍擴展到被歐洲文化影響所謂嘅西方世界,即係亦都包括美洲抑或世界地方嘅西方美術。

畫畫起源

編輯
睇埋:繪畫史

畫畫係一種歷史極之久遠嘅藝術:已知最古老嘅畫位於法國南部嘅肖維岩洞(Chauvet-Pont-d'Arc Cave)搵到歷史超過 30,000 年嘅壁畫,呢啲畫描繪咗犀牛獅子水牛猛獁象等嘅動物,而且仲有似係打完獵返屋企嘅人嘅圖案;事實係,類似噉嘅洞穴壁畫喺世界各地都有,包括歐洲多地、中國、澳洲同印度等地都可以搵到啲噉嘅史前壁畫。對於呢啲畫嘅作用,學者作出咗多個猜測:有人估史前人類相信畫畫可以用嚟捕捉所畫嘅動物嘅靈魂,令打起獵上嚟容易啲;又有人認為呢啲畫反映史前人類對大自然嘅崇拜;又有人話史前人類畫畫只不過係無聊想打發時間;不過對於「史前人類畫呢啲畫嚟做乜」嘅問題,到咗家陣都仲未有一致嘅定論[1]

現代西洋畫大變源自 19 世紀尾同廿世紀初。喺呢個時期,西人有咗一樣革命性嘅發明-影相;傳統西洋畫好多時都係追求真實(可以睇寫實主義)嘅,但影相呢家嘢嘅存在就表示,西人唔使再靠「請畫家畫」嘅方法記低自己嘅樣或者生活點滴,而呢點搞到畫家嘅地位受到動搖。藝術史學家認為,呢一點就係 19 世紀尾同廿世紀初嘅西方世界起咗一大柞藝術運動嘅主因之一-畫家唔可以再靠「畫得真實」嚟搵食,於是佢哋就開始唔重視「畫得真實」,而係變成著重用抽象化嘅畫嚟表達自己嘅情感或者諗法-呢點可見於印象派表現主義等嘅藝術運動當中。而呢啲新嘅藝術風格隨住全球化傳到去世界各地,同各地嘅本土畫畫風格接觸同結合(例子可以睇返嶺南畫派),令廿一世紀初嘅畫界充滿咗各式各樣嘅諗頭。

雕塑起源

編輯
睇埋:粵式建築

古代中國嘅雕塑藝術歷史相當悠久:中國雕塑最少可以追溯至商朝(公元前超過 1,500 年),當時商朝嘅人喺整青銅金工技術上經已相當成熟,出咗大量用嚟做祭祀等用途嘅青銅器,而呢啲青銅器上面往往有複雜嘅浮雕,會描繪動物但又有純抽象性嘅幾何圖案[註 1];打後少少嘅秦朝又有好出名嘅秦始皇兵馬俑(公元前 3 世紀),呢啲雕像描繪咗超過 8,000 個士兵,俾秦始皇攞嚟做陪葬品[2]。而喺呢啲時期佔領嶺南地區嘅百越人都有整雕塑,而且不乏平民化嘅作品[3]。一般嚟講,公元前嘅時期嘅中國雕塑喺風格上嘅一大特徵係冇乜宗教性質嘅雕像-儒教等喺呢個時代佔據咗中國嘅宗教多數都唔興整神靈嘅雕像嚟拜,要去到打後嘅唐朝等嘅朝代先至開始有大型嘅宗教性雕像[4]

出面網頁

編輯

研究機構

編輯
  1. 不過有考古學家留意到,商朝嘅浮雕唔知點解好少可描繪人。
  1. "Milhares de pinturas rupestres são descobertas em cavernas no México". BBC News Brasil (in Portuguese).
  2. Rawson, Jessica (ed.). The British Museum Book of Chinese Art, 2007 (2nd edn), British Museum Press.
  3. Barlow, Jeffrey G. (1997). "Culture, ethnic identity, and early weapons systems: the Sino-Vietnamese frontier". In Tötösy de Zepetnek, Steven; Jay, Jennifer W. (eds.). East Asian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histories and society—culture and literature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ross-Cultur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Alberta. pp. 1–15.
  4. Rawson, 135–45, 14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