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劉兵變
苗劉兵變(粵拼:miu4 lau4 bing1 bin3),又叫
背景
編輯建炎元年,康王趙構喺應天府(家下河南)即位做皇帝,叫宋高宗。但係趙構昏庸無能,重寵信太監,尤其康履。王淵投靠班太監而平步青雲,做咗樞密使,搶嗮啲民脂民膏。建炎三年金兵進攻,王淵即刻建議趙構棄城出逃去杭州,佢負責守尾[1]。但係王淵用戰船運自己啲寶物,搞到幾萬宋兵打敗仗。百姓都話「船上嘅寶物都係王淵喺平定陳通嗰陣,濫殺富人搜刮而來嘅」[2]。而行軍過程入面,康履等太監作威作福,強佔民宅[3]。軍人苗傅好嬲,諗住殺死康履同王淵。
嗰陣時淨係得苗傅控制嘅軍隊護衛喺杭州嘅趙構,韓世忠、張俊、楊沂中、劉光世等將軍都被派去守其他地方,畀咗一個良好嘅條件跟住落嚟嘅政變[4]。威州刺史劉正彥雖然係王淵升格嘅,但係佢好嬲王淵盜用佢啲士兵。劉正彥知道苗傅諗住發動政變殺死王淵之後,即刻同苗傅一拍即合。苗傅軍嘅士兵大多數都係憎太監同王淵嘅人,苗、劉兩個人喺軍隊度煽風點火,成支軍隊即刻嬲到想殺死班奸臣,因而同苗、劉一齊政變。
康履收到料,苗、劉想發動政變殺死自己[5],即刻通知王淵。嗰晩,苗傅以「郊外有賊」做理由,同劉正彥一齊率兵翻皇宮政變[6],情況一發不可收拾。
過程
編輯兵變
編輯第二日,苗傅同劉正彥喺城北橋下面埋伏士兵,等王淵退朝嗰陣,將佢拖落馬,劉正彥將佢親手殺死,之後包圍康履間屋,大肆殺死太監,重掛住王淵個頭,率軍包圍皇宮,兵臨城下[7][8],而趙構亦都收到料苗傅同劉正彥叛亂,守宮門嘅中軍統制吳湛引導苗傅班手下入城,大嗌「苗傅不負國,只為天下除害。」[9] 。
杭州知州康允之帶住百官,請趙構止城樓安定軍民,否則唔可以停止叛亂[10] 趙構上城樓,問下面苗傅帶兵作反嘅原因,苗傅見到趙構,仍然下拜下跪[11],之後就即刻友聲鬧趙構信太監,投靠太監就可以升官發財,汪伯彥、黃潛善昏庸誤國但係未俾人流放,王淵遇敵嗰陣冇有效抵抗,但係就因為同康履勾結而攞到樞密位,自己成日立功,但係就淨係響偏遠地方做啲芝麻官仔,重表示已經殺咗王淵,並且殺死咗喺出面嘅太監,威脅趙構,要佢殺死康履、藍珪、曾擇三個最大權嘅太監去謝三軍[12],趙構答,如果太監有過錯可以將佢哋流放去海中島,重即刻任命苗傅做承宣使同御營都統制,封劉正彥做觀察使同御營副都統制,希望政變就噉就平息[13]。
無耐,叛軍冇散,苗傅重話如果佢淨係想升官,只要賄賂啲閹人就得,唔使搞咁大壇嘢出來[14] 。趙構冇法子,唯有用竹籃將康履垂吊落城交畀叛軍,佢即刻俾叛軍腰斬[15]。苗、劉又喺城下面大嗌:「陛下嘅地位來路唔正,之後如果欽宗返來,你會點?」[16]趙構冇聲出。叛軍得寸進尺,要趙構退位,禪讓帝位畀皇太子趙旉[17]。
趙構讓位、擊敗叛軍
編輯趙構知道件事冇得救,就決定禪讓帝位,但係佢要求咗幾件事,一係苗、劉喺佢禪位之後要好似對宋徽宗噉好好對待佢;二係要聽佢、太后同繼位嘅新皇帝支笛;三係喺佢讓完位之後軍隊士兵就要散,返翻原位;四係約束士兵,唔俾佢哋搶嘢縱火,禍害民間。苗傅應承趙構,趙構即刻宣布遜位畀三歲皇太子趙旉[18][19]。 趙構派朱勝非落城讀出詔書,苗傅手下王鈞甫同朱勝非講:「苗劉二人忠心而學問唔夠」。朱勝非讀完詔,叛軍即散,喺市集不停大嗌「天下太平喇!」[20] 杭州知州驚叛軍屠城,唯有出城安撫[21]。
第二日太后垂簾聽政,大赦,改年號做明受,尊太上皇趙構做「睿聖仁孝皇帝」,將顯忠寺改名做睿聖宮,淨係留低十五個太監,其餘都炒嗮魷魚[22],苗傅重派人去查清楚,擔心趙構留低好多內侍[23]。
幾日之後大將軍張浚收到風苗、劉叛變[24] ,即刻同鎮守吳江嘅張俊起兵會合。[25]呂頤浩都收到料,同部將討論之後確認呢件事係政變,一方面出兵攻擊,另一方面寫信畀劉光世,話畀佢知呢件事[26][27]。
張浚喺平江起兵,約劉光世同呂頤浩去嗰度會合[28],然後派親信馮轓去杭州勸苗傅同劉正彥重立趙構做皇帝,迷惑叛軍[29],又派「保義郎」甄援去韓世忠、劉光世支軍隊度宣布苗劉兵變[30]。之後,張、劉、呂、韓四俠又聯同宰相朱勝非呃苗傅唔好捉韓世忠個老婆同個仔,結果真係成功咗[31]。
苗傅貶起兵嘅張浚做黃州團練副使、郴州安置[32]。張浚知道被貶之後,即刻搵齊天下將軍、郡王,正式宣布起兵勤王,攻擊苗、劉[33]。
趙構復辟
編輯苗、劉好驚,唯有請趙構復辟[34] 。趙構復辟之後,尊太后做隆祐皇太后,恢復苗傅擁立嘅皇帝趙旉做太子,重特登叫苗、劉守邊疆,將佢哋引出朝廷,最後落柯打恢復建炎年號[35]。 苗、劉要求趙構賜佢哋免死鐵券,唔好追究佢哋政變嘅責任,趙構知佢哋讀唔夠書,就喺鐵券上面寫「除大逆外,餘皆不論」,苗、劉察覺唔到,以為安全喇。[36] 嗰日,勤王軍到達叛軍根據地臨平,韓世忠率兵同叛軍「赤心軍」死過,打低苗翊同馬柔吉,入主北關。苗、劉率兩千精兵,攞住鐵券逃出杭州[37],同時命令手下縱火,但係落大雨,著唔到火[38]。
結局
編輯亂軍
編輯勤王軍張浚、劉光世、呂頤浩、張俊、韓世忠等人入城,殺死引叛軍入宮嘅吳湛[39]。劉正彥喺浦城俾韓世忠捉到[40];將軍苗翊俾手下綁架,然後交畀韓世忠處置[41];另一個將軍張逵喺崇安俾韓世忠殺死[42];而改咗名嘅苗傅就喺建陽俾韓世忠捉到[43];最尾劉正彥、苗傅同苗翊喺建康度處死[44][45] 。
勤王軍
編輯趙構升呂頤浩做尚書右僕射;升李邴做尚書右丞;封韓世忠做少保、武勝、昭慶兩鎮節度使,另外封佢老婆梁氏做護國夫人[46]。張浚就自己話要去川陝嗰度防守[47],趙構封佢做宣撫處置使[48]。
影響
編輯因為亂軍曾經以北宋徽宗皇帝趙佶同欽宗皇帝趙桓喺金國未死做理由,話趙構個帝位來路唔正統,所以之後趙構都好驚啲官員用呢個理由發動政變推翻佢,亦都令趙構之後傾向同金國和平,唔想打仗,以免金國送翻佢哋兩個落嚟搶翻個皇位[36]。而趙構個獨生仔趙旉亦都喺政變度嚇死咗,而趙光義除咗趙構之外大部份後人都響靖康之難期間死咗或者俾金國捉咗,搞到響趙構死後大宋嘅皇位又交翻畀趙匡胤嘅後代。
參攷
編輯- ↑ 《宋史‧卷475》「建炎三年二月壬戌,高宗從王淵議,由鎮江幸杭州。」
- ↑ 《宋史‧卷475》「先是,王淵裝大船十數,自維揚來杭,杭人相謂曰:『船所載,皆淵平陳通時殺奪富民家財也。』」
- ↑ 《宋史‧卷475》「內侍省押班康履頗用事,威福由己出;其徒奪民居,肆爲暴橫。」
- ↑ 《宋史‧卷475》「時諸大將如劉光世、張俊、楊沂中、韓世忠分守要害,扈衛者獨苗傅。」
- ↑ 《續資治通鑑‧卷104》「康履之從者有得小黃卷文書,卷末字兩行,曰『統制官田押,統制官金押。』履問:『 此何謂也?』曰:『軍中有謀為變者,以此為信號,從之者書其名於後。』履密以奏。帝命履至都堂諭勝非,使召淵為備。」
- ↑ 《續資治通鑑‧卷104》「覆曰:『略知。期以來早集於天竺寺,方諭其意,田即苗,金即劉也;詐言謀於城外以誤淵,使遣部曲出外耳。』勝非即召淵告之。」
- ↑ 《宋史‧卷475》「明日,賊黨亦伏兵城北橋下,俟淵退朝,誣以結宦官謀反,正彥手殺淵,以兵圍履第,分捕內官,凡無須者盡殺之,揭淵首,引兵犯闕。」
- ↑ 《續資治通鑑‧卷104》「苗傅,劉正彥令王世修仗兵城北橋下,俟王淵退朝,即摔下馬,誣以結宦官謀反,正彥手斬之。遂遣人圍康履家,分兵捕內官,凡無須者皆殺。」
- ↑ 《宋史‧卷475》「中軍統制吳湛守宮門,潛與傅通,導其黨入奏曰:『苗傅不負國,止爲天下除害。』」
- ↑ 《宋史‧卷475》「知杭州康允之聞變,率從官扣閽,請帝御樓」
- ↑ 。《宋史‧卷475》「傅見黃屋,猶山呼而拜。帝憑闌呼二賊問故」
- ↑ 《宋史‧卷475》「傅厲聲曰:『陛下信任中官,軍士有功者不賞,私內侍者即得美官。黃潛善、汪伯彥誤國,猶未遠竄。王淵遇敵不戰,因友康履得除樞密。臣立功多,止作遙郡團練。已斬淵首,更乞斬康履、藍珪、曾擇以謝三軍。』」
- ↑ 《宋史‧卷475》「帝諭以當流海島,可與軍士歸營,且曰:『已除傅承宣使、御營都統制,正彥觀察使、御營副都統制。』」
- ↑ 《續資治通鑑‧卷104》「帝諭以『內侍有過,當流海島。卿可與軍士歸營。』傅曰:『今日之事,盡出臣意,三軍無預焉。且天下生靈無辜,肝腦塗地,止緣中官擅權。若不斬履、擇,歸寨未得。』帝曰:『知卿等忠義,已除苗傅承宣使、禦營都統制,劉正彥觀察使、御前副都統制,軍士皆放罪。』傅不退,其下揚言:『我等欲遷官,第須控兩匹馬與內侍,何必來此!』」
- ↑ 《宋史‧卷475》「賊不退。帝問百官計安出,浙西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時希孟曰:「禍由中官,不悉除之,禍未已也。」帝曰:「朕左右可無給使耶?」軍器監葉宗諤曰:「陛下何惜康履。」遂命吳湛捕履,得於清漏閣承塵中。傅即樓下腰斬履。」
- ↑ 《宋史‧卷475》「帝不當,即大位,淵聖來歸,何以處也?」
- ↑ 《宋史‧卷475》「帝許諾,即下詔請太后垂簾。賊聞詔不拜,曰:『自有皇太子可立。』」
- ↑ 《續資治通鑑‧卷104》「遂命勝非以四事約束傅:一曰尊事皇帝如道君皇帝故事,供奉之禮,務極豐厚;二曰禪位之後,諸事並聽太后及嗣君處分;三曰降詔畢,將佐軍士即時解甲歸寨;四曰禁止軍士,無肆劫掠、殺人、縱火。如遵依約束,即降詔遜位。傅等皆曰:『諾。』」
- ↑ 《續資治通鑑‧卷104》「帝顧兵部侍郎兼權直學士院李邴、令草詔,邴請帝禦劄。帝即所禦椅上作詔曰:『朕自即位以來,強敵侵淩,遠至淮甸,其意專以朕躬為言。朕恐其興兵不已,枉害生靈,畏天順人,退避大位。朕有元子,毓德東宮,可即皇帝位,恭請隆祐太后垂簾同聽政事。庶幾消弭天變,慰安人心,敵國聞之,息兵講好。』」
- ↑ 《續資治通鑑‧卷104》「帝書昭已,遣人持下宣示。勝非至樓下,呼傅幕屬將佐問之,王鈞甫進曰:『二將忠有餘而學不足耳。』宣詔畢,傅、正彥麾其軍退,移屯祥符寺。時已未刻,帝徒步歸禁中。軍士退去,尚喧呼於市曰:『天下太平也!』」
- ↑ 《續資治通鑑‧卷104》「方事之未決也,康允之奏:『恐軍士乘勢攘殺,請出門慰撫。』乃見傅、正彥,告以故,正彥以一甲馬、二十甲士授之。允之周行進衢,杭人賴以安堵。」
- ↑ 《宋史‧卷475》「是日,帝幸顯忠寺。甲申,太后垂簾,降赦,號帝爲睿聖仁孝皇帝,以顯忠寺爲睿聖宮,留內侍十五人,餘悉編置。」
- ↑ 《續資治通鑑‧卷104》「傅等遣人伺察,恐匿內侍故也。」
- ↑ 《宋史‧卷475》「丙戌,赦至平江府,張浚知有變,不拜。」
- ↑ 《續資治通鑑‧卷104》「浚語俊曰:『太尉知皇帝遜位之由否?此蓋苗傅等欲危社稷。』言未旋,泣數行下,俊亦大哭。浚諭決策起兵問罪,俊泣拜,且曰:『此事須侍郎濟以機術,勿令驚動官家。』浚哽噎首肯。」
- ↑ 《宋史‧卷475》「丁亥,至江寧,制置呂頤浩遺浚書,痛述事變。浚乃舉兵。戊子,御營前軍統制張俊至平江,浚諭以起兵,俊泣奉命。」
- ↑ 《續資治通鑑‧卷104》「頤浩即遣人入杭伺賊,並寓書於張浚、劉光世,痛述國家艱難之狀,別以片紙遺浚曰:『時事如此,吾儕可但已乎!』」
- ↑ 《續資治通鑑‧卷104》「浚遂備奏兼檄報諸路,且約呂頤浩、劉光世會平江。」
- ↑ 《續資治通鑑‧卷104》「張浚遣進士馮轓赴行在,請帝親總要務。」
- ↑ 《續資治通鑑‧卷104》「初,保義郎甄援在城中,竊錄明受詔赦及二凶檄書以出,至餘杭門,為邏者所得,苗傅命斬之,援笑曰:『將軍方為宗社立功,奈何斬壯士!』傅嫚罵,且詰其故,援曰:『今誤國奸臣,多散處於外。願賚將軍之文,糾忠義之士,誅漏網以報將軍耳。』傅意解。劉正彥曰:『此未可信。』即令拘之。居數日,防禁少緩,更衣逾牆而出。至是見張浚於平江,援詭言嘗更服見睿聖皇帝於別宮,帝謂曰:『今日張浚、呂頤浩必起兵,劉光世、韓世忠、張俊等必竭力相輔,語令早來。』詞旨甚切。浚微察其意,不復問,即遣詣張俊軍,與其將士聞之,皆感慟,浚遂令援遍往韓世忠、劉光世諸軍宣諭。援明辯,善為說詞,諸將人人自以為帝所倚望,感泣自奮,繇是士氣甚振。」
- ↑ 《續資治通鑑》「初,苗傅聞韓世忠在秀州,取其妻梁氏及其子保義郎亮於軍中以為質。硃勝非聞之,乃好謂傅曰:『今當啟太后,招二人慰撫,使報知平江,諸人益安矣。』傅許諾。勝非喜曰:『二凶真無能為也!』太后召梁氏入見,封為安國夫人,錫予甚渥。後執其手曰:『國家艱難至此,太尉首來救駕,可令速來。』梁氏馳出都城,遇苗翊於塗,告之故,翊色動,手自悴其耳。梁氏覺翊意非善,愈疾驅,一日夜會世忠於秀州。」
- ↑ 《宋史‧卷475》「馮轓至平江,浚復遣入責賊以大義,諭以禍福,期雖死無悔。傅等初聞浚集兵,未之信,及得浚書,始悟見討。奏請誅浚以令天下。詔責浚黃州團練副使,郴州安置。鄭瑴上疏謂浚不當責,密遣所親謝向變姓名告浚宜持重緩進,賊當自遁,浚然之。」
- ↑ 《宋史‧卷475》「壬寅,浚得謫命,恐將士解體,紿曰:『趣召之命也。』是日,呂頤浩至平江,與浚對泣曰:『事不諧,不過赤族。』乃命幕客李承造草檄告四方討賊。」
- ↑ 《宋史‧卷475》「賊聞勤王之兵大集,即呼馮轓、勝非議復辟。」
- ↑ 《宋史‧卷475》「夏四月戊申朔,帝還宮,都人大說。帝御前殿,詔尊太后曰隆祐皇太后,立嗣君爲皇太子。辛酉,徙傅淮西制置使,正彥副之。庚戌,詔復建炎號。」
- ↑ 36.0 36.1 袁騰飛著;人類出版社出版;ISBN 978-986-6722-71-4《兩宋風雲》第十篇:苗劉兵變
- ↑ 《宋史‧卷475》「是日,頤浩、浚軍次臨平,苗翊、馬柔吉以兵阻河。韓世忠率先鋒力戰,俊、光世乘之,翊敗走。勤王兵進北關。二凶詣都堂,趣得所賜鐵券,引精兵二千,夜開湧金門遁。」
- ↑ 《續資治通鑑‧卷105》「命其徒所在縱火;遇大雨,火不能起,遂遁。夜,尚書省檄諸道捕傅等。」
- ↑ 《續資治通鑑‧卷105》「初,帝見韓世忠,握手語曰:『吳湛最佐逆,尚留朕肘腋,能先除乎?』世忠曰:『此易與耳。』時湛已不能自安,嚴兵為備。世忠詣湛,與語,手摺其中指,遂執以出;門下兵衛驚擾,世忠按劍叱之,無敢動者。詔戮湛於市。」
- ↑ 《宋史‧卷475》「賊寇浦城縣,夾溪而屯,據險設伏,以邀官軍,統制官馬彥溥死之。賊乘勝犯中軍,世忠瞋目大呼,揮兵直前,正彥墮馬,生禽之。」
- ↑ 《宋史‧卷475》「賊將江池殺孟皋、禽苗翊降,衆悉解甲。」
- ↑ 《宋史‧卷475》「張逵收餘兵入崇安,喬仲福追殺之。」
- ↑ 《宋史‧卷475》「傅棄軍變姓名夜遁建陽,土豪詹標覺之,執送世忠,檻車赴行在。壬寅,詔班師。」
- ↑ 《宋史‧卷475》「秋七月辛巳,世忠軍還,俘傅、正彥以獻,磔於建康市。」
- ↑ 《續資治通鑑‧卷105》「辛巳,韓世忠軍還,執苗傅、劉正彥、苗翊詣都堂,審驗畢,磔於建康市,梟其首。」
- ↑ 《續資治通鑑‧卷105》「癸未,武勝軍節度使、御前右軍都統制韓世忠為檢校少保、武勝、昭慶軍節度使,賞平苗、劉之功也。帝遣使賜世忠金合,且禦書『忠勇』二字表其旗幟,又封其妻梁氏為護國夫人,給內中俸以寵之。將臣兼兩鎮,功臣妻給俸,皆自此始。」
- ↑ 《續資治通鑑‧卷105》「浚請身任陝、蜀之事,置司秦、川,而別委大臣與韓世忠鎮淮東」
- ↑ 《續資治通鑑‧卷105》「詔知樞密院事兼禦營副使張浚為宣撫處置使,以川、陝、京西、湖南、湖北路為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