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粵拼:jau5 haan6 lei5 sing3 | 英文:bounded rationality),或者叫受限理性,係行為經濟學當中最根基嘅概念。呢個概念由美國經濟學家兼認知心理學家赫伯特·亞歷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所提出,係基於對生理學及心理學層面嘅思考,對於傳統經濟理論所提出嘅修正。根據有限理性嘅原則,人類理論上可以係理性嘅決策者,但係佢哋喺運算能力、資訊、時間、同記憶等嘅因素上受到限制,所以好多時都唔能夠做完全理性嘅決策[1][2][3]。
例如假想有個人,佢想用手頭上嘅錢最大噉滿足自己嘅慾望,喺完美理性嘅情況下,佢會集中淨係諗應該點樣用手上嘅資源達到「最大噉滿足自己慾望」呢個目的,忽略嗮第啲嘢,而且完美噉清楚知道每個可能選項有幾能夠滿足自己慾望,跟住就作出能夠令「自己慾望得到滿足」(假設佢有個方法量度呢個變數)最大化嘅決策;而喺有限理性嘅情況下,經濟學家依然會想分析呢個人點樣用手上資源最大噉達到自己慾望,但會考慮有啲乜嘢因素可能搞到佢做唔到完美理性嘅決策-比如話,可能嘅使錢方案多得滯搞到個人唔可以冚唪唥考慮嗮(運算能力不足),又或者嗰個人未必知道嗮所有可能嘅選擇(資訊不足),又或者佢唔夠時間做噉大量嘅運算(時間不足)等等。總括嚟講,行為經濟學研究嘗試建基於假設咗「人類係理性」嘅古典經濟理論,跟住喺呢啲理論模型之上加入對「人類所面對嘅限制」嘅考量,務求創造出更加準確噉描述人類決策嘅理論模型[4][5]。
起源
編輯有限理性呢個概念係赫伯特·亞歷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所建立嘅。佢提出,大部人祇係得局部理性,而佢哋做嘢嗰陣係唔理性。喺佢一連串嘅著作當中,西蒙列明出,有限理性嘅個體喺運算同解複雜嘅問題以及處理訊息(包括接收、儲存、搵同傳遞訊息等嘅工作)上係受到某啲限制嘅[6]。另外,佢亦都描述咗「古典」嘅理性決策模型可以用乜嘢方法改,令到個模型更加準確噉描述到現實,包括:
西蒙主張,現實世界嘅經濟個體係使用捷思法(一啲認知上嘅捷徑)嚟做決策,而唔係使用嚴謹嘅優化規則嘅。而佢哋(啲經濟個體)之所以噉做,係因為佢哋身處嘅情況好複雜,而且佢哋冇能力處理同計算嗮所有可能行動嘅效益。要對一個經濟決定作完全理性嘅決策(即係考慮嗮所有可能方案同計算嗮所有方案嘅效益)好多時要負出好大嘅代價,而且佢哋同時要進行好多經濟活動同決策,例:一個人去買餸可以做試做完美理性嘅決策(好似係去嗮全香港所有超市格價),但噉做會好嘥時間同精神,而且佢可能仲有第啲經濟決策要操心(好似係諗屋企嘅財政),所以最後選擇用一啲簡單嘅捷思法嚟買餸慳時間精神(「去離屋企最近嗰間超市買餸」就算)。
例子
編輯喺經濟學上不嬲都有用博弈論(game theory)嚟分析經濟決策者之間嘅博弈:博弈論提供咗一個數學基礎俾工業組織,等佢哋可以用數學模型模擬(例如)公司點樣做決策嘗試令自己嘅利益最大化,做買賣、同員工傾人工、講數、同設計合約等嘅過程都可以用博弈論嚟模擬[7][8]。
舉個簡單嘅例子說明,想像家吓有兩間公司,叫公司 1(firm 1)同公司 2(firm 2),喺度鬥爭一個市場嘅買家,每間公司都有兩個選擇,一係揀「進入市場」(entry,簡稱「E」),一係揀「遲啲先進入市場」(delay entry,簡稱「DE」)。喺呢個個案之下,如果兩間同時進入市場嘅話,佢哋都會各自損失 4,000,000 文嘅盈利;而如果公司 1 而家進入市場,而公司 2 揀遲啲先入,噉公司 1 會得到 6,000,000 文嘅盈利,而公司 2 乜嘢都得唔到;淨低嘅情況可以睇圖 1。喺呢個形勢之下,對於公司 1 嚟講,揀 DE 嘅話實蝕,相比之下,佢揀 E 嘅話至少會蝕少啲,甚至有機會賺(如果公司 2 揀 DE 嘅話),同時,就算公司 2 知道呢一點,佢可能都會因為唔想蝕 4,000,000 而焗住去揀 DE。如果係噉,最後結果會係公司 1 賺 6,000,000,而公司 2 冇得益冇損失。有咗呢個模型模擬兩個公司之間嘅交鋒,一個經濟學家跟手可以模擬(例如)成個經濟體內部嘅眾公司彼此之間嘅交鋒,再睇吓(假設啲公司冚唪唥都係會揀令自己盈利最大化嘅選擇)佢哋最後邊個會係贏家。
上述呢個模型係假設咗兩間公司都係理性嘅決策者:一個典型嘅新古典經濟學家好可能做完上述嘅分析就收工,諗住呢個高度理想化嘅模型充分噉模擬到現實,但一個行為經濟學家仲會思考到底兩間公司係咪真係理性嘅決策者(通常都唔係),而如果唔係,佢哋喺邊方面唔似理性嘅決策者-兩間公司可能唔能夠喺複雜嘅市場環境下計出每個選項嘅得失(運算能力不足),又或者可能情報上有失誤(資訊不足),又或者可能因為某啲原因而焗住要倉猝做決策(時間不足),跟住個行為經濟學家仲會諗吓,「兩間公司唔理性嘅地方」會點樣影響佢哋嘅行為(佢哋以乜嘢方式偏離理性模型),再按此執靚個模型,務求最後嗰個模型更加能夠描述同預測現實世界嘅現象[9]。
同行為經濟學嘅啦掕
編輯有限理性嘅概念係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呢個經濟學子領域嘅根基,指人類可以係理性嘅決策者,但係佢哋喺運算能力、資訊、時間、同記憶等嘅因素上受到限制,所以好多時都唔能夠做完全理性嘅決策-呢點相對於好多時假設人類係完全理性嘅古典經濟學。例如假想有個人,佢想用手頭上嘅錢最大噉滿足自己嘅慾望,喺完美理性嘅情況下,佢會集中淨係諗應該點樣用手上嘅資源達到「最大噉滿足自己慾望」呢個目的,忽略嗮第啲嘢,而且完美噉清楚知道每個可能選項有幾能夠滿足自己慾望,跟住就作出能夠令「自己慾望得到滿足」(假設佢有個方法量度呢個變數)最大化嘅決策;而喺有限理性嘅情況下,經濟學家依然會想分析呢個人點樣用手上資源最大噉達到自己慾望,但會考慮有啲乜嘢因素可能搞到佢做唔到完美理性嘅決策-比如話,可能嘅使錢方案多得滯搞到個人唔可以冚唪唥考慮嗮(運算能力不足),又或者嗰個人未必知道嗮所有可能嘅選擇(資訊不足),又或者佢唔夠時間做噉大量嘅運算(時間不足)等等。總括嚟講,行為經濟學研究嘗試建基於假設咗「人類係理性」嘅古典經濟理論,跟住喺呢啲理論模型之上加入對「人類所面對嘅限制」嘅考量,務求創造出更加準確噉描述人類決策嘅理論模型[2][10][11]。
睇埋
編輯引咗
編輯- ↑ Lin, Tom C. W. (16 April 2012). "A Behavioral Framework for Securities Risk". Seattle University Law Review. SSRN.
- ↑ 2.0 2.1 Kahneman, D. (2003). Maps of bounded rationality: Psychology for behavioral economic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3(5), 1449-1475.
- ↑ Mullainathan, S., & Thaler, R. H. (2000). Behavioral economics (No. w7948).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 ↑ Simon, H. A. (1972). Theories of bounded rationality. Decision and organization, 1(1), 161-176.
- ↑ Duffy, S., & Smith, J. (2014). Cognitive load in the multi-player prisoner's dilemma game: Are there brains in games?.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 51, 47-56.
- ↑ Oliver E. Williamson, p. 553, citing Simon.
- ↑ Samuelson & Nordhaus (2004), ch. 11, "Uncertainty and Game Theory" and [end] Glossary of Terms,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Game theory", and "Regulation".
- ↑ Myerson, Roger B. (1991). Game Theory: Analysis of Conflic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 1.
- ↑ Camerer, C. F. (2008). Behavioural game theory. Palgrave Macmillan UK.
- ↑ Simon, H. A. (1972). Theories of bounded rationality. Decision and organization, 1(1), 161-176.
- ↑ Duffy, S., & Smith, J. (2014). Cognitive load in the multi-player prisoner's dilemma game: Are there brains in games?.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 51, 47-56.